?

通遼市科爾沁區舞毒蛾生物學特性與不同齡期防控措施

2024-04-07 18:07宋穎峰杜艷紅趙宏偉閆海明高敏田萬祎特日格勒
林業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物學特性

宋穎峰 杜艷紅 趙宏偉 閆海明 高敏 田萬祎 特日格勒

摘要:? 舞毒蛾危害通遼市科爾沁楊柳榆等闊葉樹種,通過野外踏查結合系統觀測的方式摸清了舞毒蛾在科爾沁區的生物學特性和發生等級判斷方法。針對不同齡期幼蟲進行了防治試驗,結果表明:1月末~2月末進行摘卵破卵防治;5月1日~15日對初孵幼蟲采用1.2%煙堿·苦參堿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6月中旬前對2~3齡幼蟲施放15%異丙威煙劑防治效果好。

關鍵詞:? 舞毒蛾;? 生物學特性;? 幼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 ?S 763.4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4)02 - 0046 - 04

舞毒蛾(Lymantria dipar L.)鱗翅目裳蛾科毒蛾亞科毒蛾屬,幼蟲食葉危害。爆發時會下樹吃光樹下農作物和雜草的葉片。在通遼市科爾沁區舞毒蛾主要危害天然次生闊葉林,寄主樹種有楊、柳、榆、李、梨、杏、桃、山楂等,給科爾沁區林果業和生態建設造成損失,嚴重威脅科爾沁區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本文旨在摸清舞毒蛾在科爾沁地區的生物學特性,針對不同齡級幼蟲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對保護科爾沁區舞毒蛾危害的闊葉樹種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地概況

科爾沁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理坐標為43°22'~43°58'N,121°42'~123°02'E,南部接壤科爾沁左翼后旗,西部接壤開魯縣,北部和東部接壤科爾沁左翼中旗??茽柷邊^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年平均氣溫6.1 ℃,日照時數3 113 h,年平均降水量385.1 mm,春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6%。年平均無霜期150天,年平均風速3.6 m/s??茽柷邊^現有林面積90.561 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2.4%。舞毒蛾寄主樹種楊、柳、榆、李、梨、杏、桃、山楂等闊葉樹面積達89.3814萬畝,占林分面積的98.7%。

1. 2 試驗方法

1. 2. 1 卵期觀察

對野外發現的產卵多的地方,從1月1日起,采取定點定人觀察記錄,一直到幼蟲孵化完成。同時每年將卵塊取下來,在室內進行分陽光和無陽光、封閉和不封閉、破損和不破損3個方面觀察卵孵化率。

1. 2. 2 幼蟲期觀察

首先在產卵地定點觀察幼蟲孵化后生活習性和不同距離標準地調查幼蟲飄移擴散規律,其次是對幼蟲的取食蛻皮、化蛹做標準地觀察記錄,掌握幼蟲的齡級、結繭化蛹與蟲口密度、危害程度和林齡的關系。

1. 2. 3 蛹、成蟲、卵的觀察

在標準地內觀察化蛹到成蟲羽化交尾產卵的情況,1天記錄1次。提前在標準地附近設置誘蟲燈,觀察記錄成蟲從始見期、高峰期到盛末期的各項數據。記錄每個成蟲產卵塊數及卵粒數。

2 生物學特性與發生規律

2. 1 生物學特性

舞毒蛾在通遼地區1年發生1代,以完成胚胎發育的幼蟲在卵內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蟲孵化,卵孵化順序為:陽坡早陰坡晚、樹上早樹下晚、低海拔早高海拔晚。幼蟲孵化后群居在卵塊上取食卵殼,氣溫轉暖時上樹取食嫩芽和葉片,可借助風力擴散到食物充足的林地,最遠擴散距離為20 km。1齡幼蟲通過泡狀剛毛傳播到危害林地,天冷時躲在落葉、樹上的枯葉或樹皮裂縫里,天氣轉暖時出來取食葉片,蛻皮到2齡;2齡幼蟲受到驚嚇會吐絲下垂。2~3齡幼蟲取食量小,對樹葉危害小,是防治最佳時機,4齡后取食量增大。6月中旬幼蟲開始老熟,6月下旬老熟幼蟲暴食后在枝葉間、樹皮裂縫、石塊下吐絲包裹身體化蛹,7月是化蛹高峰期,蛹期10~14天。成蟲7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下旬、8月上旬是成蟲羽化高峰期,成蟲有很強的趨光性(表2)。

雄蛾羽化后白天在林中成群飛舞,故名舞毒蛾。雌蛾交尾后產卵在樹干、樹洞、石塊下、屋檐下、橋洞中、水泥桿上、溝壑上沿等處,產完卵后伏在卵塊上或在卵塊附近靜伏不動直至死亡。雌蛾產卵量與食物充足與否成正比,產卵量200~1 500粒不等。

2. 2 發生等級判斷

2. 2. 1 試驗方法

2010~2021年在科爾沁區吐爾基山林場設立標準地10塊,總共30塊,每塊標準地選取標準株30株。標準地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舞毒蛾發生時及時觀察記錄每株樹的蟲口數、蟲子取食產生的糞便在地面分布情況、樹冠顏色變化情況。

2. 2. 2 結果分析

根據葉部受損率、樹冠顏色變化情況、地面蟲糞多少與蟲口密度的關系,劃分了舞毒蛾在寄主林地發生等級標準:當舞毒蛾發生危害造成葉部受損率小于30%時,葉部損失不多,樹冠顏色變化不大,對寄主樹種生長發育影響很小,可判斷為輕度發生;當舞毒蛾發生危害造成葉部受損率為30%~60%時,葉片損失較多,樹冠顏色由綠變黃越來越明顯,對寄主樹種生長發育影響較大,可判斷為中度發生;當舞毒蛾發生危害造成葉部受損率大于60%時,葉片損失大部或全部,樹冠顏色由綠變黃變褐,寄主樹種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威脅,可判斷為重度發生(表3)。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樹冠顏色以綠色為主的林分地面很難發現蟲糞或點狀分布蟲糞時,葉部受損率小于30%,蟲口密度小于50條/株;發現樹冠顏色黃綠區別明顯、地面蟲糞塊狀分布時,葉部受損率介于30%~59%,蟲口密度介于50~99條/株;當調查發現樹冠顏色黃褐色為主、地面蟲糞成片成層分布時,葉部受損率大于60%,蟲口密度大于100條/株。

3 綜合防控措施

由于每種防治方法都有相對的局限性,所以應在舞毒蛾的各個蟲態、針對不同地類、不同樹種、不同林種發生情況,實施因地制宜的防治對策,形成防控措施全覆蓋、不留死角的集成防控是防控工作的成效保障。

3. 1 卵期防治

3. 1. 1 試驗方法

2020年1月,在科爾沁區吐爾基山林場和文冠果林場進行了用長桿破壞舞毒蛾卵塊和用小扁鏟摘卵燒毀的防治試驗,試驗地點郁閉度0.7、樹高10.2 m,對照區距離試驗地點3 km上風區,郁閉度0.7、樹高10.1 m。試驗區和對照區各選2個標準地,選取30株標準樹,6月上旬對防治效果進行調查分析對比。

3. 1. 2 結果分析

結果表明,蟲口密度21條/株和30條/株的地塊,破損卵塊孵化率為2%和1%,防治效果為80.3%和79.6%;蟲口密度34條/株和27條/株的地塊,卵塊全部燒除孵化率為0,防治效果為87.6%和88.1%;對照區蟲口密度128條/株和97條/株,卵塊孵化率94%和95%,防治效果0。破卵對人工摘卵夠不到的溝沿、樹干樹枝、水泥桿等上的卵塊破壞效果較好。在冬季破卵,破碎卵塊、雌蛾產的保護卵粒的絨毛層破損,降低卵的孵化率,可達到防治目的(表4)。

通過以上結果分析,對集中產卵的地點,采取摘卵破卵可從源頭上達到降低蟲口密度,減輕舞毒蛾危害的目的。由于該措施操作簡單、環保無污染、防治成本低、防治時間充足,所以應普遍推廣。

3. 2 初孵幼蟲防治

3. 2. 1 試驗方法

試驗地選在科爾沁區吐爾基山林場成片產卵區,試驗時間2021年5月中旬,在舞毒蛾卵剛剛孵化出幼蟲、還未擴散時,采取背負式噴霧器噴灑舞毒蛾產在石塊下、樹干基部的卵塊,殺死初孵幼蟲。防治藥劑為煙堿·苦參堿乳油。

3. 2. 2 結果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噴霧防治初孵幼蟲效果99.8%。對于還沒有擴散傳播的初孵幼蟲,抗藥力非常低,此時防治效果最佳,但產卵區域復雜多變,不可能全部防治。

3. 3 2~3齡幼蟲防治

3. 3. 1 試驗方法

試驗地在科爾沁區二林場楊樹中齡林,林地面積952畝,其中陰坡780畝,郁閉度0.7,陽坡172畝,郁閉度0.5。試驗時間2019年5月下旬,在舞毒蛾2~3齡幼蟲食量小、抗藥力低的時候,采用15%異丙威煙劑,在晚上9點至第二天早晨6點靜風時間段,采取150 m×150 m田字形布點方式,具體布點還根據風向在山頂或谷底適當分布,點燃煙劑,在林間彌漫熏殺幼蟲(表6)。

3. 3. 2 結果分析

由表6可知,郁閉度低的陽坡防治效果91.2%,郁閉度高的陰坡防治效果94.8%,平均防治效果為93%。說明在郁閉度高的陰坡施放煙劑防治效果好、成本低。

3. 4 3~4齡幼蟲防治

3. 4. 1 試驗方法

試驗地在科爾沁區二林場楊樹中齡林,林地面積1 750畝,其中陰坡1 380畝,郁閉度0.7,陽坡370畝,郁閉度0.5。試驗時間2019年6月15~18日,在舞毒蛾幼蟲3~4齡還沒有進入暴食階段的時候,采用煙堿.苦參堿乳油和柴油1∶9的比例混合,在晚上9點至第二天早晨6點靜風時間段,人工背負噴煙機,采取相距50 m左右距離平行前進,在林間噴煙彌漫熏殺幼蟲。

3. 4. 2 結果分析

從表7可知,郁閉度低的陽坡防治效果87.9%,郁閉度高的陰坡防治效果93.1%,平均防治效果為90.7%,郁閉度高的陰坡防治效果好。

3. 5 不同藥劑殺蟲效果對比

3. 5. 1 試驗方法

試驗地在科爾沁區二林場楊樹中齡林,林地面積650畝,林齡20年,平均樹高1.7 m,平均蟲口20條/株。將試驗區劃分為最佳用藥濃度試驗區、幼蟲不同齡級防治效果試驗區、不同藥劑殺蟲效果對比試驗區、對照區等4個區,藥劑試驗區面積21.3 畝, 對照區面積10畝。試驗時間:2019年6月20日~? ? 6月23日。

將內蒙古赤峰市帥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2%煙堿·苦參堿乳油,通化綠地農藥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的25%滅幼脲懸浮劑,山東中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5%吡蟲啉乳油,山東省濰坊鴻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0.3%苦參堿水劑等5種藥劑采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噴霧防治。

3. 5. 2 不同藥劑殺蟲效果對比試驗

1.2%煙堿·苦參堿乳油1 000倍液(Ⅰ),25%滅幼脲懸浮劑600倍液(Ⅱ),0.3%苦參堿水劑2 000倍液(Ⅲ),5%吡蟲啉乳油1 500倍液(處理Ⅳ),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懸浮劑2 000倍液(化學農藥對照CK1),每個藥劑選取10株標準株進行3次重復防治,對比幼蟲死亡速度。

3. 5. 3 1.2%煙堿·苦參堿乳油最佳用藥濃度的篩選

對舞毒蛾初齡幼蟲進行600、800、1 000、1 200、1 400倍液濃度施藥,每個濃度選取10株標準株進行3次重復防治,選擇最佳防治濃度。選擇對照標準樹? 在對照區內選擇不做任何處理的10株標準樹,將標準樹上活蟲數作為原始蟲口進行防治效果對照。

3. 5. 4 防治效果調查

防治區效果調查 不同濃度的1.2%煙堿·苦參堿乳油試驗施藥后,采用活蟲調查法在第3天、第7天、第10 天進行調查,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殺蟲效果。

空白對照標準地的調查 在施藥后第1天和第10天各調查1次標準地內標準株上的活蟲數,計算蟲口自然減退率。

3. 5. 5 結果與分析

從表7可以看出,1.2%煙堿·苦參堿乳油(Ⅰ)的防治效果在施藥1天后就效果顯著,在3天后達到最高;其他4種農藥在7天后防治效果均達到90%以上。

從表8可以看出,1.2%煙堿·苦參堿乳油防治舞毒蛾的濃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建議在生產防治中推廣1 000倍液。

4 小結與討論

舞毒蛾在通遼地區1年發生1代,以完成胚胎發育的幼蟲在卵內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卵開始孵化出幼蟲,幼蟲4齡。6月下旬老熟幼蟲暴食后在枝葉間、樹皮裂縫、石塊下吐絲化蛹,7月上旬開始羽化成蟲。

根據舞毒蛾發生林地樹冠顏色變化、地面蟲糞分布情況調查進行發生等級判斷,為廣大護林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及時發現、及時調查蟲情工作提供了準確高效的調查方法。

在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根據幼蟲不同齡級,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將舞毒蛾災害控制在有蟲不成災的水平:1月末~2月末進行摘卵破卵防治;5月1日~15日對初孵幼蟲進行苦參堿噴霧防治;6月中旬前對2~3齡幼蟲施放15%異丙威煙劑防治;蟲情大面積爆發時采取直升機超低量噴霧防治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 楊春,? 司宏圖.? 舞毒蛾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中國林業,2012(5): 20.

[2] 劉巖,? 周拓,? 鄧小芳,? 等.? 長春地區舞毒蛾的生物學特性和綜合防治[J]. 吉林農業, 2011(12): 83.

[3] 呂晶,? 鄒立亞.? 遼東林區舞毒蛾綜合防治措施[J]. 新農業, 2013(8): 10.

[4] 李曉芬.? 舞毒蛾基本知識及其防治[J]. 現代園藝, 2012(7): 25.

猜你喜歡
生物學特性
一株野生側耳屬菌株的分離鑒定與生物學特性
山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珍貴樹種土沉香及其種子育苗技術
文冠果的發展與應用前景
韃靼忍冬生物學特性及繁育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