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圖式及隱喻擴展在版式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24-04-07 08:20方晶晶
河北畫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版式觀者圖式

方晶晶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晨曉藝術與設計學院)

一、意象圖式及隱喻擴展理論

(一)意象圖式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時刻處于各種各樣的活動之中,比如學生早晨離開家去學校遵循著路徑圖式;當他們從書包里拿出書本遵循著容器圖式;而閱讀課本時從左至右的視覺流程則遵循著左-右圖式。這些意象圖式的形成源于人類的身體與外部客觀世界之間持續的接觸和互動,它是一系列基本空間關系,如“上-下”“左-右”“前-后”“遠-近”“中心-邊緣”,和事物基本屬性,如“大-小”“輕-重”“明-暗”,構成的抽象性經驗格式塔。這些經驗格式塔是人們在日常事務中反復出現的、由不同感覺器官感知到具有共同屬性的基本結構,并且已經在人類心智中固化下來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深層認知結構。

意象圖式最初由認知語言學家喬治·萊可夫(George Lakof)和馬克·約翰遜(Mark Johnson)在概念隱喻理論中提出。約翰遜對意象圖式作了如下界定:“意象圖式是在我們的視覺、動覺經驗中反復出現的動態構型。它為我們的經驗提供連貫性及結構?!盵1]約翰遜基于人類生活經驗總結出27個最基本的意象圖式,隨后學者們不斷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調整。德國學者赫提尼(J?rn Hurtienne)基于設計研究的視角,將意象圖式分為7大類。(表1)

表1 意向圖式分類

(二)隱喻

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面臨理解困境時,通常習慣借助已有的知識來解讀新的事物,即利用具有普遍認知基礎的符號系統,來幫助認知那些陌生、無形、抽象符號系統的內涵和意義。這體現了人類思維中的類比特性,同時也是我們能夠不斷獲取新知識、了解新事物,并將這些新知識與新事物有機整合到已有知識結構中的基礎。

這種方式直接涉及隱喻的實踐本質,“隱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統映射?!盵2]其構建方式是從源域(喻體)到目標域(本體)的一種聯想或替代過程。以“時間就是金錢”為例,這個隱喻結構中,有關“金錢”域中的諸如寶貴、稀有、使用、浪費等可以借用到理解“時間”域中。

(三)視覺隱喻

隨著信息媒介的不斷演進,圖像符號逐漸取代文字成為主要的傳播符號。隱喻修辭與視覺文化交匯融合,形成了視覺隱喻,其媒介從文字擴展到視覺圖像。設計師在信息和觀者之間扮演信息編碼者的角色,通過認知-聯想機制將圖像轉化為富含符號意義和文化內涵的創新圖形。觀者基于自身的感知和認知能力對視覺文本進行解碼處理。

二、意象圖式與版式設計

(一)版式設計

版式設計是指運用文字、圖形、圖像、色彩等視覺符號依據視覺表達和形式美的規律在各類版面上進行藝術的組合,將理性思維表象傳達出來,從而傳遞信息和情感給受眾的設計方法。

(二)意向圖式與版式設計的聯系

人類通過“感覺+知覺”的途徑來認識世界,但是現實環境往往包含非常龐雜的信息,大腦無法頃刻識別和分析所有的信息,因而會對“主要對象”或“主要特征”進行篩選和提取,并在心智中逐步形成抽象的“表象”。萊考夫認為“意象圖式在知覺和推理中起著主要作用。我相信意象圖式構建我們的認知,并且它們的結構被用于推理?!盵3]意象圖式作為深深根植于人類思維深處的最基礎層次的認知單元,是具有穩固的基礎架構的“思維推理框架”,能夠在日?;顒又凶詣拥亍凹せ睢?。它的前端連接著人類的感知覺輸入信息,而后端通過隱喻、轉喻機制的轉義功能形成范疇和概念系統。

萊考夫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文中指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而且是人們感知世界、認識世界,對周圍世界進行概念化的手段,隱喻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存在于人類的語言,而且存在于人類的思維和行動中?!盵4]因此,隱喻是普遍存在于人類思維中的認知方式。視覺隱喻借助隱喻這個工具,在抽象信息和視覺形象之間構建起橋梁,通過視覺符號的形態轉化,喚起觀者的認知和聯想,實現信息的具象表現和意義生成。

版式設計是對信息的和內涵視覺化的表達的過程,通過圖式和隱喻可以幫助我們在版式設計的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明確一種聯系,為視覺信息編排從感性走向理性的過程劃出一條較為明晰的心理脈絡,從而幫助我們建構起版面編排設計的工具體系和邏輯框架,并進一步探索人類感認知規律與設計語言間的轉化方法與轉化可能性。

三、意象圖式在版式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一)意象圖式作為意義的中介

人類通過意識和潛意識兩大系統來處理信息,神經生物學家科赫提出,在信息的編碼形式上,意識是以外顯編碼進行的,而潛意識是以內隱編碼進行的。意象圖式則充當了轉換媒介,既可以是外顯的,也可以是內隱的。通過喚起觀者基礎的思維框架,影響觀者對視覺符號的認知和理解。在滿足信息傳達的基本訴求的同時,激發觀者的情感共鳴,實現意義的表達和傳遞。在視覺思維體系中,圖式作為認識活動的加工工具,作用于版式設計中信息傳達的感知層、認知層與意義層,使感知轉化為意義的過程變得有章可循。在版式設計的視覺實踐過程中,通過視覺符號的形式設計和構成形式激活不同的圖式語言,不僅決定了視覺效果的質量,也直接影響了受眾的感知和理解。

(二)視覺語境中的思維框架

意象圖式作為人們形成既定認知意義的推理裝置,在視覺符號的加工過程中,不同的圖式語言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思維框架。由于意象圖式的總數較多,因此本文中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基本圖式進行闡述。

具體來說,上一下圖式是意象圖式中最根本的一種,這是人類自然站立的方向、樹木垂直生長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反復感知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它所帶來的身體經驗是,上方更接近天空,而下方則更接近地面,因而在視覺信息編排過程中,視覺主體處于畫面居中上部會產生延伸和上漂感,適合表達具有想象力和美好的主題;而視覺主體處于畫面居中下部會產生穩定和下沉感,適合現實主題的表達。左一右圖式對應人類的身體經驗時,體現在閱讀的視線邏輯和認知邏輯。一些眼動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天然地更關注畫面當中的左側那一半。通常在閱讀一個畫面時,我們的視線會從左側前景進入,沿著編排的視覺“路徑”進入畫面的遠景,最終結束于畫面的右側?;谶@種視覺方向,畫面中元素從左至右的運動會顯得流暢,而反之則顯得遲滯。這種視覺功能的偏側化在圖文信息的編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左側視野對于空間關系、圖形、顏色具有較強的識別性,而右側視覺則對文字更敏銳,因而在圖像放在畫面左側,文本放在畫面右側是更符合知覺優勢的布局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精準、高效地傳遞信息。中心一邊緣圖式根源來自人類的本體,人體通常被認為是由內外兩部分合成的容器,人體器官存在于身體內部且中心部分是最重要的。在對應的視覺結構中,中心位置通常是重要事物所在的區域,而其他視覺元素則被安置在畫面的邊緣位置。以職貢圖為例,這一題材的繪畫是中國古代描繪天朝上國籠罩天下,萬國來朝景象的圖像,通過對異國人“鄙野乞索之態”的描繪中建立起中國作為權力中心的“天朝上國”的帝國觀念。

每一種意象圖式都源自人類在無數個日常中所形成的既定的身體經驗,通過圖式的認知結構和推理方式作用于視覺的表現乃至意義觀念的構建。在版式設計中,運用既定的圖式“語言”可以喚起讀者已知經驗與陌生事物之間的深層關聯和情景記憶,以此快速達成信息傳達和視覺勸服的效果。

(三)隱喻象征的視覺修辭

視覺修辭是屬于視覺勸服的方式和方法,語言和圖像元素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遵循的視覺修辭結構,直接影響著視覺文本認知的接受心理和傳播效果。在圖像時代的版式設計中,圖像符號占據視覺傳達的主導地位,成為形成視覺沖擊力和傳達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皥D像之所以能夠創造一定的“現實”,本質上是修辭作用的結果?!盵5]圖像符號深層的修辭結構涵蓋多重意義裝置,其中隱喻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

視覺隱喻的轉義生成機制在圖像系統之中建立了相似的特征和意義,通過視覺形態的轉化,實現信息意義的視覺呈現。不僅提升了表達事物情感經驗的廣闊空間,也更具有表達抽象觀念與意義的能力。轉義的本質是實現從喻體到本體的轉換,這種轉換可以存在于具象視覺信息之間,可以是具象視覺信息與抽象信息之間,也可以是設計思維與具象視覺信息之間等。

1.“形”象隱喻

圖像符號的視覺隱喻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礎之上,基本的表現方式就是形態相似。視知覺從可見的事物形態中提煉出的意象圖式,在一致的意向圖式結構中,形成對視覺形象的關聯構形,借助一個“域”來想象另一個“域”,進而達成對意象的理解。因此形態的相似性幫助“閱讀”順利達成從一物到另一物的過渡,使得觀者對圖像符號的審美感受和意義理解得到順利地轉接。

2.“意”象隱喻

本體與喻體的相似性并非只是形式相似的層面,意義層面的相似也能夠構成視覺隱喻的轉義。在形態上互不相干的兩種或幾種事物,以意義作為相通的連接點,從本體到喻體之間形成一種全新的釋義。比如梅頓·戈拉瑟在1977年創作的一個被用于美國紐約州旅游宣傳的圖像標志,圖像上方的左側是大寫的“I”,右側是一個紅色愛心的圖形;圖像下方的左側是大寫的“N”和右側是大寫的“Y”。圖像中用愛心圖形代替“LOVE”的表達是典型的內在含義相通的轉義方式,獲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另一種意義上的衍生是象征,在圖像符號的表層意義之上基于文化屬性賦予其某種特定的潛在意義,是轉義的過程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中國古代感物喻志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從形式上來看與人物品德層面并沒有任何關聯,兩者是認知意義上的喻指關系,象征傲、幽、堅、淡的清高品德。文化層面的內涵延伸使得花木草石脫離了物的意義界限,成為人格襟懷的象征和隱喻。又如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征,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們會在重大節慶放飛鴿子表達對和平的期盼和喜悅的心情。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對于相同的視覺符號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讀,比如在中國烏鴉通常被認為是不祥之鳥,其出現的語境總有凄慘悲傷、災禍甚至死亡的寓意;而在日本,烏鴉被視為“神鳥”“吉祥鳥”,是引領人們尋找幸福的吉祥鳥。因而在選擇喻體時,有必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語境的差異。

3.“逆”象隱喻

在圖像符號的重組過程中,形中隱意,以形寓意,將喻體的內涵以創新的設計形式傳遞給觀者,不僅增強了視覺效果,也強調了豐富內涵。那么如何讓觀者在理解“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當所選用的喻體打破了觀者的常規思維和生活經驗,圖像符號的美感和意義將激發觀者打開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以海報設計大師金特·凱澤設計的《和平》海報為例,圖像符號將鴿子與骷髏以同構的手法進行視覺重組,一面“和平”,一面“死亡”,通過逆向思維選擇喻體,在圖像中呈現強烈對比。這種設計形式挑戰了觀者的認知,促使他們進一步思考圖像傳達的深層信息,從而激發出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思考過程。

四、結語

通過意象圖式,人類在認知活動中進行理解和推理。各式各樣的意象圖式交織成為人們理解世界的經驗網絡。在創造性的版式設計中,設計師在運用不同視覺符號進行版面編排時,通過意向圖式調和設計意圖,解決在轉換視覺符號和意義表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運用隱喻修辭方法發現有深層內涵意義的喻體符號,不僅可以實現視覺上的創意表達,還能豐富作品的藝術內涵。

猜你喜歡
版式觀者圖式
山東漢畫像石鋪首銜環魚組合圖式研究
端午節觀龍舟賽
淺析“留白”在版式設計中的應用
圖式思維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光影行者
版式設計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學術期刊的版式設計
心中的景致
從驅動-路徑圖式看“V+上/下”的對稱與不對稱
報紙版式中的插畫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