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手爐:掌中的文化與藝術

2024-04-07 08:20涂元元
河北畫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手爐造物吉祥

涂元元

(南京藝術學院)

手爐,又稱“捧爐”“袖爐”,是舊時宮廷及民間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因其精致小巧而深受人們喜愛。手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經宋、元兩代的發展,至明清達時期到鼎盛,涌現出了張鳴岐、胡文明、王鳳江等眾多制爐名匠,他們運用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手爐制作成為了一件件融實用與藝術于一體的珍品。作為眾多古代傳統器物的一種,明清手爐擁有較為完善的設計制造體系,表現出豐富的民族文化,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設計思想。

一、“中和為美”的設計意識

在中國傳統設計文化中,一個核心理念便是“中和為美”。這種“中和”指的是對“度”的精準把握,也可理解為“規矩”與“尺度”,它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性的設計思維。具體而言,這種設計意識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解讀:首先,所造之物的大小、輕重、長短等屬性都應恰到好處,以適宜為美;其次,不同屬性的材料可以巧妙地結合使用,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最后,設計中應取長補短,兼容并蓄,實現整體的最優化。

明清時期手爐的器型樣式豐富多樣,通過對大量手爐進行圖像學分析,將其大致歸納為三種類型:幾何形、仿生形和其他類型。幾何形手爐,如正圓形、橢圓形、方形及多邊形等,是明清時期的主流設計;而仿生形手爐,如瓜棱形、海棠形、柿子形及梅花形等則以其精巧的構思和生動的形態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這些手爐在造型上雖千變萬化,但其尺寸卻始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統計數據顯示,手爐的長/徑、寬/徑、高的基本值分別維持在9~14厘米、9~14厘米、7~10厘米之間[1]。這種尺寸設計確保了手爐使用的舒適性和便攜性。明清時期雖然還未出現系統的人機工程學理論,但手工藝匠人在他們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已經總結出器物與人的尺度相適應的規律,使得人與器物相和諧。

二、“因應得宜”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古代,造物之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中,“宜”字凝聚了古代工藝匠師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成為造物設計的核心理念。設計之理中貫穿著天道中見于人事,人事中見于天道的總體思想。天道與人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造物之“理”,此理即“宜”。宜應該就是古代造物設計和制作的最核心的思想。[2]所謂“宜”,即適宜、合適,強調造物需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李漁在他的設計實踐中也總結出造物設計的尺度:人的尺度、物理尺度、經濟尺度、藝術尺度。

考工記里面講到“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辦民器?!币徊挠幸徊闹?,一物有一物之性,制作不同的工具選擇相適宜的材料并根據材料的特性進行巧妙應用。明清時期,銅的冶煉技術在當時有了較大提升,使得銅材相對易得,為手爐的大量制作提供了物質基礎,銅材因其獨特的物理屬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而成為手爐制作的主要材料。從物理屬性上看,銅具有光澤細膩、質地堅硬、耐摔、耐高溫、耐腐蝕等特點,非常適合制作日常生活用器。銅的極佳延展性使得工匠們可以對其進行雕、鏤、鏨、刻等多種工藝處理,創造出精美絕倫、渾然天成的手爐作品。這些手爐作品充分展現了質地美感和工藝特色,達到了物盡其用、和諧統一的效果。

造物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服務滿足人的需求,人的生理尺度、生理差異以及性格特點都應在造物設計過程中得到充分考慮。手爐,作為古時人們的取暖用具,其大小、重量、形狀都經過嚴格的考量,以確保能夠完美適應人的手部握持。過大或過重的手爐會給使用者帶來不便,甚至可能造成手部疲勞或受傷的風險。明清手爐從材料選擇到結構設計,都體現了對安全的高度重視。手爐一般由爐身、爐底、爐蓋(爐罩)、提梁、組成,爐身又分為內膽和外殼,外殼材質較為多樣,除銅以外還有漆器、琺瑯等,而內膽則為銅制,架于外殼口沿之內,以備燃炭。內膽和外殼中間留有一定空間,通過內外兩層的空氣傳導,使得即使爐中炭火燒得再旺,使用者也絲毫不會感覺到燙手,這種恰到好處的設計,不僅讓溫暖傳遞得更加均勻和持久,還避免了因過熱而可能引發的安全隱患。

“文質彬彬”一詞來源于《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边@里所講的“文”與“質”,分別指代文采與質樸,二者相輔相成,和諧統一,方能成就君子之風范。在造物藝術領域,“文質相宜”同樣被奉為圭臬,它要求實用與審美、功能與裝飾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既不失實用之本,又能盡顯藝術之美。

任何一種材質都是自然的產物,體現著自然的意志,具有自然之美,“渾然天成”“巧奪天工”等成語,表達的就是一種對自然之美追求。紫銅、白銅、黃銅,這些不同的銅質材料為手爐的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手爐工匠根據不同的銅質材料,運用精湛的技藝和智慧,因材施藝,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手爐作品。紫銅顏色暗淡、質地膩澀而不易雕刻,但工匠們卻巧妙地運用其特性,將設計風格傾向于古樸、厚重。爐身上的鏤空圖案簡潔大方,不做過多的裝飾,只在極少數情況下刻畫一些吉祥花卉等圖案,以增添一份雅致。這種設計風格使得紫銅手爐在質樸中透露出一種樸雅的氣質。相比之下,白銅則因其顏色偏白、質地細膩而易于雕刻。因此設計風格傾向于精致、細膩。爐身上刻滿了寫意山水畫、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畫面生動逼真,線條流暢自然。黃銅則因其價格較為便宜而普及較廣。其顏色顯黃且偏暗,韌性較強,因此設計風格介于紫銅與白銅之間。工匠們根據黃銅的特性,靈活運用各種設計手法,創造出了既實用又美觀的黃銅手爐。爐蓋散熱區的設計也別具一格,或以銅絲編織成細小的孔眼,或與花紋相結合而鏤空,既保證了通風散氣,又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裝飾效果,在實用性與審美性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達到了實用與裝飾的完美統一。

三、“雅俗共賞”的審美品位

明清手爐,不僅僅是一件取暖工具,更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藝術品。在手爐的設計中,呈現出“雅”與“俗”兩種審美品位的交融。這種交融既滿足了文人雅士對于高雅藝術的追求,也迎合了普通民眾審美情趣的需要,實現了藝術與實用的完美結合。

明清時期,隨著城市經濟持續繁榮和市民階層不斷擴大,文化逐漸成熟,人文主義思想嶄露頭角。這使明清審美思想呈現出世俗化、人性化、豐富化和細致化的特征。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日益強烈,同時對精神和文化修養的重視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手爐作為冬天文人雅士幾案上的常備器物,不僅具有暖手疏通血液以便書寫繪畫的實用功能,還可以通過熏香凈化空氣,展現風雅意趣。因此,其設計深受文人思想的影響。晚明文人文震亨出生于仕宦世家,受家族熏陶,在文化鑒賞方面造詣頗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并將之滲透到對日常生活審美趣味的追求中。他的代表作《長物志》集中地反映了明代末年文人士大夫崇尚高雅、自然的生活情趣和審美理想。在器具篇中,文震亨對袖爐的描述提到“熏衣炙手,袖爐最不可少,以倭制鏤空罩蓋漆鼓為上,新制輕重方圓二式,俱俗制也”。他所推崇的“倭制鏤空罩蓋漆鼓”實際是日本蒔繪工藝中的阿古陀香爐,其結構與手爐相似,分作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銅絲做的網罩,紋樣與爐身圖案相呼應;下部為漆木做的瓜棱形爐身,內置銅缽或爐,其表以蒔繪為飾。在“手爐”部分,文震亨進一步指出:“手爐以古銅青綠大盆及簠簋之屬為之,宣銅獸首三角鼓爐亦可用,唯不可用黃白銅及紫檀、花梨等架?!边@種觀物取象的審美趣味在明清手爐中多有體現,尤其是仿生形設計的手爐,其中以瓜形最為突出。

清代潘祥豐制瓜楞形銅手爐(圖1),爐體呈瓜棱形,蓋面、側沿鏤雕幾何紋,豐肩,出提梁,弧腹,平底,入手厚實,可堪賞玩。爐底落“潘祥豐制”四字楷書款識,彰顯了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圖2這款手爐是由明代制爐大師張鳴岐所制,爐體嬌小玲瓏,爐壁不加雕鑿鍛打而成。爐蓋爐身吻合緊密,經千萬次開合而不松動。爐的內壁光滑。光潔圓渾、平整、素凈,手感分量重,包漿渾厚。爐蓋的工藝制作繁復,系手工制成再磨光,仿佛藤條編織。手爐器底方框內,減地鏨刻“張鳴岐”小篆款,書法自然有度,運刀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圖1

圖2

在裝飾紋樣方面,手爐設計也受文人審美趣味影響,文人畫為手爐提供了大量的裝飾性紋樣靈感。明清文人推崇典雅,講究在賞玩高品位的器物中尋求古趣、雅趣和樂趣。文震享在《長物志》中講到器具時便稱:“今人見聞不廣,又習見時世所尚,遂致雅俗莫辨。更有專事絢麗,日不識古,軒窗幾案,毫無韻物,而侈言陳設,未之敢輕許也?!盵3]明清手爐的裝飾中,大量運用了代表文人審美情趣的寫意山水人物、亭臺樓榭等題材,這些紋樣不僅豐富了手爐的視覺效果,更寄托了文人的情感與志趣。同時,象征文人品格情操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等題材也常被用于手爐裝飾中,體現了文人以物養德、以物明志、借物修心的精神追求。到了清代,人“把玩”之風盛行,崇尚“新奇”之風日盛。這一時期的手爐在裝飾上更為講究,紋飾繁縟細密,鏤雕精致生動,用材與工藝也更加考究。常以滿器示人的手爐給人以豪華而莊重精致之感,充分體現了文人和工匠的集體智慧。

相較于文人雅士對手爐中山水人物、亭臺樓榭等文人畫元素的偏愛,普通民眾則更傾向于喜歡那些寓意吉祥的手爐。吉祥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對自然就已經產生了敬畏之心,并且在實踐活動中形成了各類祭祀活動,之后逐漸發展出吉祥觀念。春秋時期已經有“萬壽無疆”“天子萬壽”“南山之壽”等吉祥語的記載,[4]這些均表示當時已出現祝壽形式和祝壽語言,從而構畫了一幅早期人類吉祥文化的圖景。隨著歷史的發展,吉祥意識、吉祥符號逐步凝練成為吉祥文化。[5]徐華龍先生在其《中國吉祥文化》一文中將吉祥文化分作物體吉祥、行為吉祥、語言吉祥、文字吉祥和數字吉祥等五個層面。明清手爐的裝飾中,常見具有吉祥意義的鶴、鹿、雙蝠、花卉、文字等元素,按照徐華龍先生《中國吉祥文化》中的分類,主要屬于物體吉祥和文字吉祥兩個方面?,F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掐絲琺瑯蓮蝠長方手爐(圖3),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款手爐的爐蓋四面全為鎏金地,口沿以下為變形蓮瓣紋,腹部四周均以藍色琺瑯釉為地,滿飾纏枝寶相花,寶相花旁邊有兩對紅色蝙蝠,底沿處為一圈卷草紋,爐蓋兩側有雙提梁,梁下為鎏金蝙蝠柄拖。在此款手爐中,有多個吉祥意象:“雙喜”“柿子紋”“蓮”與“蝠”等,“雙喜”顧名思義即表示雙重喜慶;“柿子紋”中“柿”與“事”諧音,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極像四個如意云頭,音與形結合,蘊含著“事事如意”的祝愿;“蓮”意味著幸福連連,情意綿綿,以及清廉正潔的品質;“蝠”與“?!蓖?,有洪福齊天的寓意。此爐集多重吉祥意象于一器,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圖3

除了吉祥紋樣外,手爐也不乏具有濃郁民間特色的圖案和生活場景,這些圖案貼近民眾生活,富有民俗風情,手爐中的人物形象也大都來自家喻戶曉的民間神話人物、歷史英雄等,深受普通民眾的喜愛。

無論是世俗之美還是典雅之美,都在手爐中得到完美詮釋。匠人們運用精湛的手藝和卓越的智慧,將這些美好的元素和審美情趣巧妙地融合在手爐的設計之中,使得手爐不僅是一件實用的取暖工具,更是一件承載著先人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藝術品。這些手爐不僅為人們帶來了溫暖,更為人們帶來了藝術的享受和文化的傳承。

四、結語

明清手爐造型別致、工藝精湛,作為實用與娛情兼備的日常器具,其設計受到文人審美趣味、世俗文化觀念及傳統造物思想的影響,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紋樣,都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凝聚著古代工匠的卓智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手爐造物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歡樂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歡樂年
與人為善 一路吉祥
“與造物游”: 第二屆晚明藝術史學術研討會召開
造物新語——重組材料與構造
造物美學
收藏手爐看3點
以木造物
談明
放飛心中的吉祥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