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促“品”:真實性問題下書法欣賞教學的研究與實施

2024-04-07 08:20黃穎
河北畫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祭侄顏真卿書法作品

黃穎

(北京師范大學南湖附屬學校)

一、當前美術學科中書法教學產生的問題

(一)書法欣賞教學實施過程中時間有限以及方式單一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書法欣賞教學在研究與實踐中由于課程時間和教師本身專業的限制,實踐過程中缺乏豐富有效的教學方式,難以展開精彩的書法欣賞活動,以至于學生對于書法欣賞活動的興趣日益缺乏,書法學習活動不夠豐盈。

(二)書法欣賞教學實施缺少適合易行的教學策略

初中書法欣賞課程專注于傳統的學科本位的教學,往往忽視書法欣賞與文化背景及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也缺乏適合易行的教學策略來支撐書法欣賞的多維度欣賞。

(三)真實性問題下的品賞適合書法欣賞教學的實踐要求

創設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在一個真實情境下圍繞問題對書法作品展開欣賞和探究。問賞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側重點,如可以選擇美術的審美要素與其他藝術的相互滲透,達到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綜合,甚至可以尋找與非藝術學科的審美共通要素有機融合,既能使學生對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有所了解和把握,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藝術通感的感悟,在潛移默化中建構審美心理。

二、真實性問題下書法欣賞教學的研究與實施

當前初中生已經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中國書法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書法繪畫已經深深植根于孩子們的內心。在這個課題中,以“書法欣賞”為主題,在“真實性問題”下圍繞書法欣賞教學進行了研究,初步將其概括為“問讀品其文”(認知依托)、“問析品其技”(藝術表現)、“問賞品其情”(情感表達)、“問悟品其人”(感悟評述)四個大綱并層層遞進,其中以“問析品其技”(藝術表現)為研究的重點。

筆者以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切入點,圍繞以“問”促“品”的策略展開,初步設計并形成教學設計《中國書法里的筆情墨性》,并通過設計四個“問題卡”,以“問”促“品”,以“問”導“學”,并在問題中結合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活動,理解中國書法作品中的筆情墨性,從而感受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和文化魅力。本文以真實課堂教學為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梳理、磨課、評課,教學效果顯著,深受學生喜歡(圖1-3)。

(圖1)

(一)問讀品其文:以書法內容為認知依托

問題卡一:書法作品中呈現了怎樣的書體?記錄了什么內容?

這個教學活動以讀書法作品,理解書法作品的字面意思為主,圍繞“問題卡一”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文章、斷文字、理解其意。

(1)問誦其文

讀是第一步,讀文章,看文句,通過泛讀、精讀等慢慢理解書法作品中每一句的字面意思。再通篇理解書法作品的文章寫的是什么,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中,書法作品涉及到草書,需要老師解讀文句,帶領學生一起讀文章。

(2)問斷其字

在讀書法作品的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部分繁體字,以及不同的書體的文字書寫并不同,尤其是篆書、隸書、草書等,學生在欣賞活動中比較困難,需要老師一起識文斷字,比如在《祭侄文稿》書法作品中,涉及到很多“行草”的字體,需要師生一起通過不同的途徑來認識。

(3)問知其意

讀文、斷字之后,才能知其意,才能理解書法作品中文章所記錄的內容,才能知道書法作品所表述的涵義,才能破解多數情況下對書法作品“囫圇吞棗”的境況,比如在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先要讓學生知道顏真卿寫了什么,作品為什么叫《祭侄文稿》,表述了什么內容。

(二)問析品其技:體驗書法技法為藝術表現

問題卡二:書法作品中的筆墨技法體現了怎樣的藝術特點?

書法的境界和藝術語言不外乎線條和結體章法,同時也是作者意態的一種表現,而這種意態是由作者的審美思想、情緒、情感,以及性格行為、學養等因素所決定的。因此,圍繞“問題卡二”中的這一問題展開對書法作品的筆墨技法的欣賞,讓學生明白書法作品的藝術特點和藝術價值在哪里。

(1)問筆法

筆法是書法中最重要的法則之一?!皶ㄖ?,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毓P的技巧是書法的基本功。比如在欣賞《祭侄文稿》的時候,注意顏真卿的用筆特征,作品中是圓筆多還是方筆多。

(2)問墨法

書法藝術,除筆法外,墨法亦為重要因素。墨法是血與肉的表現,是藝術的語言,具有豐富的東方精神的性格與氣魄。在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的墨色變化,猜一猜書法家一共蘸了幾次墨,從而找出書法家的用墨特點。

(3)問章法

“精美出于揮毫,妙趣在于布白”。書法線條美是單項美,字體美是個體美,章法美是整體之美。對比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歐陽詢《九成宮》,分別感受不同的章法布局的美感。

(4)問結體

結字,也稱結體、間架,是字體的結構形式,即每一個字中的點畫布置。結構是用筆產生的,即筆勢。如在欣賞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時,可以將其書體與另一位書法家歐陽詢進行對比,再來分析兩位書法家的結字特征。

(三)問賞品其情:在真實情境下情感表達

問題卡三:書法作品中的筆墨技法蘊含了怎樣的情感精神?

學生有了對書法作品內容的理解,就可以試著理解書法作品產生的社會背景,才能進一步對書法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行欣賞和共情,這是目前書法欣賞教學中比較缺乏又非常重要的一塊,圍繞“問題卡三”中的中心問題,讓學生從根源上感受書法作品產生的緣由。

(1)問探其情

任何藝術作品最終要體現的是藝術的情感和精神,引導學生先粗淺地理解書法作品的情緒基調,是喜,還是悲,是悲憤、還是悲涼,作出最初的判斷,比如請學生對比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圖4),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圖5),判斷其悲的基調是否一樣。

(圖4)

(2)問入其情

盡可能地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書法家在這篇書法作品中的情感經歷。如《祭侄文稿》中,書法家在書寫過程中的涂改進行了幾次(圖6-8),為何會產生多次涂改,其中流露了怎樣的情感,學生又能體會到多少。

(圖6)

(3)問共其情

在不同的書法作品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在真實情境中帶著情感再讀書法作品內容,感受書法家在作品中體現的情感和精神,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代入感”。如在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欣賞中,用影視藝術展示書法作品蘊含的歷史故事,理解事件的發生,才能“代入”作品的真情實感。

(四)問悟品其人:書法家與書法的關系為感悟評述

問題卡四:書法作品中體現了書法家和作品怎樣的關系?

圍繞“問題卡四”中這一問題展開欣賞探究,引導學生感受書法家的書格和人格的高度統一,理解書法作品“人書合一”的藝術境界。

(1)問書格

從書法作品的筆墨技法中分析書法作品的藝術格調,同時結合時代背景感悟書法家在作品中體現的書格。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字的格調上,不僅超越了同時代人,還與王羲之的內斂風格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無論是在楷書的字內空間處理還是在行草書的形態氣質上的統一性多樣性上,都創造出完全不同于前人的審美典范。

(2)問人格

欣賞書法作品的內容、情感、藝術技法,再從書法作品感受書法家是怎樣的一個人,從而感受書法家書如其人,人書合一的藝術境界。從《祭侄文稿》的文、技、情三方面感悟書法家顏真卿的高尚品格。

三、結語

本文以真實性問題為切入點,提出了以“問”促“品”的書法欣賞教學策略,通過創設真實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分析、欣賞書法作品,從而加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和認識。這種教學策略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夠有效地解決書法欣賞教學中的真實性問題,提高書法欣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通過實施以“問”促“品”的書法欣賞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對書法藝術的興趣和熱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同時,這種教學策略也有助于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歡
祭侄顏真卿書法作品
悲壯之美——《祭侄文稿》
書法作品選登
戰“疫”書法作品選登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祭侄文稿》后世傳
走向神壇的祭侄文稿
解讀顏真卿之《祭侄文稿》
勸學詩
顏真卿勤學苦練書法
我行我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