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大學生話語方式引導化育探析

2024-04-08 05:10馬云霞馬巧青
長春大學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矛盾話語大學生

馬云霞,馬巧青

(蘭州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蘭州 730050)

1 大學生話語及話語方式

所謂話語,就是指在特定語境中,人們進行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包括人、語境、文本等要素,即人們用說或者寫等方式表達出來的語言。話語是人類在社會交往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并發展完善的,所以話語的表達必然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霸捳Z方式”即主體表達意思和情感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話語方式的動態變化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情況。與大眾普遍接受的新詞相比,學生更愿意使用短時間內被頻繁使用的網絡熱詞,網絡熱詞大多來源于熱播影視劇或是綜藝,這些詞語通過抖音、快手、微博等平臺得以在學生群體中快速傳播,并成為學生話語的一部分。學生普遍依賴網絡,由于在網絡文化思潮中久經浸染,當代大學生的話語方式產生了廣泛深刻而又復雜的變化[1]。

1.1 話語形式上生動多樣

(1)善于使用多樣化、圖像化的網絡流行語言,如表情包。學生群體在網絡平臺上頻繁使用各種各樣的表情符號,由于其直觀、快速的情感表達,表情包已成為網絡語言中的一個主要標志。學生在網絡語言中使用表情包來表達思想,是一種普遍的話語行為。(2)善于用文字、字母、數字的組合代替冗長的語句[2]。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更喜歡使用簡單句進行人際口語交流,很少使用邏輯復雜的長句子,由于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追求時尚的話語表達,喜歡用文字、字母、數字的組合簡單明了地表達自我。不少語言學家對學生話語表達中出現的超常規組合形式表現出了擔憂,但對學生來講,這些詞語更能拉近同齡人之間的距離。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快餐式表達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追捧,這種充滿了生動性的表達提高了交流速度。

1.2 話語內容上關注生活娛樂

學生關注生活娛樂首先是因為他們本身處于追求開心快樂的年齡段,往往會更加在意那些輕松愉快的娛樂新聞;其次是在大數據時代,娛樂類新聞更容易被推送到各大軟件,用戶經常在經意或不經意間看到這類新聞;最后是因為話題內容和表達方式之間存在關聯度,生活娛樂類內容可以用輕松愉快的表達方式,而嚴肅的內容則需要更加嚴謹的表達方式。學生使用媒體的動因更多的是聊天交流以及娛樂好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話語內容關注生活娛樂方面,較少涉及敏感性、嚴肅性主題[3]。不管是在網絡平臺還是在日常的交流中,都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熱點話題,會根據自身愛好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利用媒體平臺。

1.3 話語風格上“矛盾式表達”盛行

大學生在日常交流中會出現“矛盾式表達”的現象,“矛盾式表達”是學生在受到社會飛速發展沖擊后的自我選擇,當理想與現實相沖突時他們就學會了用“矛盾式表達”來疏解心中苦悶?!懊苁奖磉_”的出現并非偶然,當代年輕人充分吸收了傳統概念中矛盾的修辭手法,并結合網絡用語“短平快”的特點,“矛盾式表達”就在契合年輕人心理訴求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了[4]。學生在上網沖浪以及搜索信息的過程中,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相應話語風格的影響,現實造成的困惑,就體現在語言的矛盾里。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學生通過創造種種新鮮詞匯,用語言表達叛逆?!靶蘖恕薄熬赂F”“土豪金”“痛并快樂著”“主動式單身”等看似矛盾的詞匯成為學生的口頭語,如“朋克養生”指的是當代年輕人在熬夜、不健康飲食的同時,用枸杞、鈣片等瘋狂補救的養生方式,朋克是毫不在乎的,而養生卻是非常小心謹慎的,在二者的對立矛盾之下,這種養生便具有了趣味性。這其實都是對傳統概念的解構,以詼諧、調侃的方式將原本的詞匯進行變體,創造出新的概念。

1.4 話語表達上個性張揚

(1)話語表達更加熱衷于個性張揚凸顯自我風格。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拓寬了大學生話語表達的渠道,同時傳播模式更加多向,碎片化的信息增多,可以輕松地在互聯網獲取信息,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傳播者。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網絡交流的自由隨意、青年人對于個性時尚話語表達的追崇,使學生話語表達的空間變得更加多元,他們可以在多個平臺暢所欲言地抒發己見。(2)話語表達方式上的靈活多變。信息交互模式的創新助推了大學生更加多變的表達,大學生既是網絡言論自由的體驗者,也是大眾網絡文化的創造者。生活在全媒體時代的大學生話語表達更加生動多樣,他們在意句子結構、修辭手法、語義內容的獨特性,在自我調侃中展現人生態度。借助多樣的話語表達內容,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大學生成長的壓力。

2 全媒體時代大學生話語方式存在的問題

2.1 話語形式多變且簡潔化,缺乏邏輯思考

各類媒體平臺會根據算法分析為大學生推介特定的興趣話題,無形中助長了大學生圈層文化及圈層價值共同體的形成。大學生對社交媒體的應用較多,如微博、抖音等媒體平臺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社交媒體平臺會根據用戶在某領域上花費的時間或者點贊的內容來定位個人的喜好,然后通過算法分析為其推送感興趣的信息,大學生在這些內容的影響下,建立起自己的話語系統和溝通模式,并在此過程中形成對社會的看法和認知。再有,大學生出于喜好和興趣,也會趨向于尋找擁有相同話語方式的社交對象。他們喜歡以社會化媒體為陣地,形成小眾化的興趣圈層,如“文藝圈”“美妝圈”等群體的劃分,在各自的圈層中形成獨特的話語體系,甚至架起與外界的屏障,在圈內彰顯個性、表達自我、尋求歸屬,這種現象也會造成各個圈層的分離[5]。許多學生熟悉的網絡流行語,只限于在青年群體中傳播,在其他人看來,這種簡潔的話語形式往往是缺乏邏輯思考的表現,學生不會深入分析網絡流行語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只會一味地拿來使用,久而久之,會忽視很多事情內在的邏輯。

2.2 話語內容泛娛樂化,缺乏深層次的認知

首先,被廣泛使用的媒體語言分布在娛樂、文化等各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眾議題的嚴肅性,并集中體現在學生身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大部分同學更加傾向于了解休閑娛樂方面的熱搜新聞;喜歡打游戲的同學會對各類游戲視頻比賽充滿興趣;追星的同學會花更多時間關注微博上的八卦消息,心情甚至會隨著偶像的一言一行而產生較大波動。其次,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途徑以網絡為主,關注深度偏淺顯,關注內容偏娛樂化,關注視角個人化。他們喜歡談論微博熱搜上的娛樂八卦,卻極少討論國內外的新聞時事。在校園中的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階段,如果不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就會導致社會熱點問題中的負面效應對學生的思想認知層面產生不良后果。

2.3 話語風格“矛盾式表達”,易造成理解和認知偏差

“矛盾式表達”的特點是帶有明顯的圈層屬性,比如“積極廢人”“熱心社恐”等詞源于網絡,這些流行語展現了學生獨特的氣質?!懊苁奖磉_”反映著承載在學生身上的生活感受,同時反映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與處世態度。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渴望在社會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在經歷社會化的過程中,當理想與現實產生矛盾沖突且難以突破時,學生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消解壓力,解構生活難題,宣泄情緒,但這種做法易造成更多人的群體焦慮,無益于解決關鍵問題走出困境。(1)對抗式話語解構。學生會使用具有隱形內涵的詞句來解構自身與現實世界之間存在的沖突,如“土到極致就是潮”,說的是萬事萬物只要土到極致就是另一種時尚了,這其實是對“寧愿生活得土里土氣,也不俗不可耐”這種審美的反諷。(2)標簽式自我歸類。學生會利用強化標簽的方式尋找擁有相同經歷或體驗的同類人,以尋求群體認可,如“熱心社恐”,說的是不善于社交的社恐人士卻對社交有一絲向往,最終在嘗試之后再次感慨還是一個人待著更舒服。(3)夸張表達。學生會借助互聯網夸大他們自身的遭遇,用夸張的表演、戲謔的表達來表現他們的價值追求,如“丑萌”,將丑與萌混合在一起,追求的是標新立異?!懊苁奖磉_”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不熟悉這種表達方式的人來說只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話語理解的難度,造成理解和認知上的偏差。

2.4 話語表達過于追求個性,易出現極端個人主義

全媒體時代,受到全媒體直觀、富有感染力的傳播形式的影響,學生話語表達的空間變得更加廣闊,表達訴求的渠道也更加多元,追崇個性十足的話語表達。首先,學生具有多元化的思維,他們既是網絡言論自由的體驗者,也是網絡流行語的締造者,他們愿意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網絡與現實的結合使得他們的話語表達偏零散化和碎片化,很少有學生在媒體平臺上發表思維縝密的長篇文章,這與語境嚴肅的高校形成鮮明對比。其次,學生話語張揚,突出個性。他們借助信息技術不再局限于既有的表達方式,還將時髦個性的網絡用語應用于日常的交流,借助多樣的話語內容進行情感訴求的表達,對嚴肅、理性、邏輯嚴密的教師話語權威帶來了挑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價值觀培育,制約價值認同[6]。

3 全媒體時代大學生話語方式的引導化育

3.1 轉化話語形式,加強邏輯訓練

(1)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話語形式的特點,為有效引導奠定基礎。當代大學生思想跳脫、好奇心重,對新鮮事物抱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利用互聯網獲取了更新穎的信息。教師要想有效引導學生就要跟隨時代變化與時俱進,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了解全媒體話語、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更要營造良好的話語交流氛圍,激發學生主動交流的熱情。在對話中特別關注大學生話語表達的內容,學習大學生的話語方式,廣泛吸收學生的話語資源,從中提煉新鮮的話語元素,更新教學的話語內容,在課堂上善于利用大學生話語方式進行教育引導。當今時代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飛快,基于此,教師也要經常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話語形式的最新特點,及時引導學生。(2)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理性表達。學校教育是學生思維發展的主要渠道,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各學科協同努力的結果,教師在學生思維發展中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高校教師應提高權威網絡話語種類的選用能力和語義的轉化能力,在日常授課中有意引導學生進行邏輯訓練[7]。

3.2 拓展話語關注面,回應現實需求

(1)教師要鼓勵大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高校設置的話語主題要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以恰當的話題吸引大學生的關注,真正做到國家、社會發展與學生實際需要之間的有機統一,同時找對切入點,激發學生對當今政治形勢的興趣。高校教師要加強對時事的關注,有意識地把國內、國際發展的現實情況融入課堂,讓學生對社會與國家的公共事務懷有強烈關切,做到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擴展學生話語關注面,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大學生認清世界發展形勢,并試著對相關新聞報道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有助于促進公民意識的形成,也能提高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思辨能力。(2)教師要有效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事件。高校教育者要以網絡為依托,將社會熱點事件引入大學生教育體系,將其作為教育教學的切入點。首先,高校要成立專門隊伍,瀏覽微博、貼吧等集中反映學生思想動態的網絡平臺,收集對學生話語方式產生影響的社會熱點事件,將其引入課堂;其次,高校要經常性組織專家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的講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學生實際困惑;最后,高校還要創建社會熱點事件網絡引導平臺,讓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一個明確的批判性評價,引導大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回應現實需求[8]。

3.3 加強話語引導,增強價值判斷

(1)教師要對學生“矛盾式表達”的話語風格給予充分的理解?!懊苁奖磉_”有其自身的生成原因,更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特質。教師要真正了解大學生面臨的無法回避的種種矛盾,更要了解大學生矛盾心理產生的原因,不能一味地批評教育。面對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巨大落差,大學生采用“矛盾式表達”來消解難題,這種矛盾式表達是有意義的,說明大學生會使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宣泄情緒上的不滿。教師要更多理解當代大學生面對的諸如升學、就業等方面的困境,多多關注學生目前正在遭受的挫折與挑戰,給予一些正面的評價與鼓勵,為學生的繼續前行注入力量,更多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成才空間。(2)教師要進行積極正向的建設性引領與支持。首先,為學生提供發聲的平臺和渠道。推進高校教師博客和校園微信公共賬號建設,建立良性互動機制,鼓勵大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困惑,鼓勵他們真實反映訴求,教師要耐心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其次,教師要注重培養和發揮大學生輿論領袖的作用。教師可以結合典型案例,通過挖掘與宣傳充滿正能量的大學生榜樣,讓學生注意到身邊有擔當、能奮斗的同學,在與充滿正能量的學生的日常相處中,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向榜樣看齊、承擔社會責任,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最后,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教育大學生要肩負起歷史使命。矛盾網絡流行語只是大學生緩解壓力的一種手段,教師要及時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引領大學生在現實中保持昂揚向上的姿態,從容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4 加強思政教育,強化價值認同

(1)高校要加強對學生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道德觀的培養。首先,高校要引導學生順應時代潮流,尊重并順應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把握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強時代責任感。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在課堂播放《大國崛起》等展示國家強勁發展勢頭的紀錄片,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同時要讓學生清醒地知道中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把握實際,從服務身邊的人、服務社會做起。其次,還要引導大學生知行合一,培養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道德觀,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社會實踐是把理論和專業實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載體。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教育,如慰問老紅軍、“三下鄉”、幫扶留守兒童等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培養奉獻社會的優良品格。(2)高校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重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途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組織的重大活動中,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提高話語的情感溫度,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真理、明白道理、通曉事理。例如,社團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寫劇本等方式讓學生欣賞文學藝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猜你喜歡
矛盾話語大學生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