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球運動的變革與入奧成功的挑戰

2024-04-08 17:50劉靜民吳佑宏
體育科研 2024年1期
關鍵詞:板球比賽運動

劉靜民,吳佑宏

在印度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41 次全會上,板球與棒壘球、 腰旗橄欖球、 棍網球和壁球正式成為2028 年洛杉磯奧運會競賽項目。 板球成功入奧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是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大眾傳媒、舉辦國等相關主體利益博弈的結果[1]。 鑒于在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英聯邦國家和地區非常流行, 板球幾乎肯定會繼續成為2032 年布里斯班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印度總理莫迪也在出席國際奧委會全會時表示印度將不遺余力地爭取舉辦2036 年奧運會[2]。 眾所周知,如果印度申奧成功,以板球在印度的國球地位,也將會成為此屆奧運會正式項目。那么,板球是一項什么樣的運動? 這個主要在英聯邦國家流行的運動為什么能夠打破壁壘,成功走進奧運會?

板球作為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是一項擊球、投球和防守技術全面,速度、力量、耐力等多種體能兼具,由11 名運動員參加的團體競賽項目。從世界范圍參與運動的人口數量看,板球是普及較廣的競技運動項目,而不是小眾項目。 因此,板球入選2028 年洛杉磯奧運會的積極影響顯而易見, 它將為奧林匹克運動進入喜歡板球且人口眾多國家的市場打下基礎。 國際奧委會營銷和電視總監邁克爾·佩恩表示:“如果你是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肩負著在世界各地推廣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你看到奧運的世界版圖里有一處明顯的地理‘漏洞’(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彌補這一‘漏洞’的最好方法是將他們的國民體育項目納入奧運會。 ”[3]而板球正是這些占有世界人口22%的經濟快速增長國家的傳統優勢項目。從商業價值看,隨著板球成為比賽項目,僅印度一國的2028 年奧運會轉播權價值預計將至2 億美元,可為奧運會帶來額外的收入[4]。國際奧委會也有機會依靠板球吸引更多的贊助商[5]。國際奧委會需要板球,那么板球是否需要奧運會?答案也是肯定的, 板球這項古老的運動如果能乘上奧運會的“東風”,將得到更快速的發展,靠奧運推進全球化的目標將更容易實現。板球入奧,對板球運動自身是機遇也是挑戰,板球項目的發展也必將成為中國邁向體育強國進程中所面臨的新課題。

1 板球運動的歷史淵源與全球化

1.1 板球運動的歷史淵源和發展

板球運動最早可追溯到1272 年,在英國的東南部,國王愛德華一世開始參加板球運動。最初是牧羊人的一種游戲,板球運動的英文名“cricket”是從當時牧羊人所用的手杖“cric”演變而來。游戲時一人向另一人投擲球狀物體,對面的人嘗試用木板擊球,投球的人盡力將球投入擊球人身后的木條組成的門內,或將反擊回的球狀物體接住。 14—15 世紀這項戶外運動開始流行, 在英國的城市與鄉村都很受歡迎。 英國公學也積極推廣,板球、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都起源于英國, 但在英國, 通常只把板球看作“國球”。

到了18 世紀, 板球成為很受歡迎的休閑運動,雖然它與現代板球相比有些出入。 正式的板球比賽報道講的是于1709 年在英國的肯特郡與倫敦之間進行的比賽[6]。 當時板球運動還主要是皇室成員和達官貴人的“貴族運動”,擁有良好品德和技術高超的人才參加板球運動。隨后的一個多世紀,板球比賽更多在英國俱樂部、學校進行[7]。 板球完美地體現了英國的禮儀和倫理道德體系, 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力量,象征著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三大主流思想:基督教道德、田園牧歌和對傳統的敬畏[8]。 19 世紀,這項運動在各殖民地開始興起, 比起那些起源于殖民地的粗魯運動,板球顯得更加紳士。板球運動相當于提供了殖民地社會相對嚴格的階級結構入口, 當地精英們接受板球運動從而代表接受帝國文化,“討好”殖民政府,提高自己的身份價值。同時,在印度和加勒比地區殖民地,板球不再被視為專有的“紳士運動”,而是可以用來證明本地人優于英國人,因而接受度極高。 1877 年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首場板球測試賽后,板球運動開始逐漸風靡全球[9]。

19 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一段時期,英國憑借大量優秀隊員,在國際板球測試賽的前25 年表現非常出色。 一戰開始到二戰結束,主要開展板球的幾個國家之間開展常規的國際比賽,板球成為深受這些國家喜愛的運動。 這段時期涌現出許多大師級天才球員,如至今得分世界排名第一的澳大利亞天才擊球員Don Bradman。20 世紀50—60 年代是板球運動的低潮階段,由于得分率低、打法保守、比賽沉悶,對觀眾的吸引力下降。 1977年,澳大利亞媒體大亨Kerry Packer 簽約世界頂級板球運動員參加世界板球系列賽, 并在他擁有的9 個電視網絡轉播。在世界范圍內徹底改變了這項運動的面貌,贏得了更多新的觀眾。板球比賽從五天改為一天,比賽在晚上的燈光下進行, 選手服裝從傳統的白色變成彩色,球也相應從紅色變為了白色[10]。 觀眾蜂擁而至,收視率倍增。 由于這次改革,板球比賽場面精彩,流行度大增。 20 世紀90 年代開始,板球以投球為代表的技戰術得到新的發展, 全世界有更多的國家加入比賽,板球運動進入新的黃金時代。雖然在板球的歷史中,最基本的內容沒有更改,但是規則制定者不斷完善規則以適應時代和科技的變化。 近10 年來,板球運動不斷創新,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

1.2 板球運動的全球化

板球不僅是英國與澳大利亞的夏季全民運動,更在印度次大陸和其他英聯邦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幾乎每周都有板球比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進行著,從印度的孟買到英國的曼徹斯特,某些人在某個地方,正穿著白色比賽服拿著擊球板比賽,數百萬的印度粉絲可以每周7 天、每天24 小時觀看板球比賽。板球在全世界盛行,從板球運動起源地英國出發,橫跨大洋,在曾經的殖民地——從西印度群島到印度,從澳大利亞到巴基斯坦,板球成功進入大多數與英國有著密切文化聯系的國家, 甚至進入其他國家。

板球作為一項運動從歐洲走向全球, 隨著大英帝國的版圖擴展,發展到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最早可追溯到1803 年英國軍隊和澳大利亞居民進行的板球比賽,此后,在澳大利亞開始流行。在19 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板球在美國俱樂部十分流行,于1844 年和1859 年分別與加拿大、英國進行了國際板球比賽。由于在加拿大和美國,板球是較高社會地位的標志,是精英階層的運動,這阻礙了這項運動在大眾中推廣。 相比之下,在許多其他英國原殖民地,南亞次大陸和加勒比地區板球則發展較好, 對所有社會階層都具有吸引力。進入20 世紀,板球成功“去殖民化”并被非西方國家轉為己用,在許多新的國家蓬勃發展。

在板球運動全球化過程中, 國際板球組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管理板球運動的組織是英國的馬利邦板球俱樂部, 直到帝國板球協會于1909 年成立,由英國、南非和澳大利亞運營,1965 年演變為國際板球理事會(International Cricket Council, ICC), 管理世界板球運動。 21 世紀初,ICC 總部從倫敦遷往迪拜,也意味著板球管理權力中心從傳統西方世界轉移到亞洲。 印度因其擁有10 多億消費者,并對這項運動的全球發展投入越來越多,而成為國際板球組織的權力主導。ICC 前主席印度人達爾米亞也因其在世界板球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與薩馬蘭奇和布拉特一起被評為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現代體育界最重要的3 位政治家。ICC 花費大量資金用于發展世界上不同層次的梯隊國家。 板球項目入選奧運會完全符合男子項目必須至少在4 大洲75 個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女子項目必須在3 大洲40 個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的標準?,F今,ICC 已擁有來自5 大洲108 個板球成員,其中12 個為完全會員,96 個為一般成員。 為了吸引更多關注,ICC 定期頒布聯賽排名,排名靠前的有:印度、澳大利亞、南非、巴基斯坦、新西蘭、英格蘭、斯里蘭卡等。 中國沒有參加國際比賽,所以沒有積分,排名在上榜的87 個國家之外[11]。

今天, 板球運動已經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全球企業贊助、移民球員和信息技術讓板球更加融入經濟全球化[12]。 板球不再僅是英聯邦運動會的比賽項目,而且是有100 多個國家廣泛參加,在世界各地各類比賽中經常出現的運動項目, 板球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

2 板球競賽的變革和發展歷程

板球運動的歷史雖然悠久, 但有報道的正式板球競賽始于300 多年前,隨后創立了板球規則。隨著板球運動的發展, 規則也被不斷修訂和補充, 歷經1835 年、1884 年、1947 年、1979 年、2000 年、2017 年6 次重大修改,變得越來越完善,包括了競賽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的應對辦法。 板球規則提供了所有板球比賽的框架, 全球各個地方聯盟和管理機構可以增加自己的特殊規則, 以適應不同的比賽需要,但競賽的核心內容,如勝負得分和淘汰方式,變化不大。板球的基本規則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板球運動員尊重傳統,遵守規則,在被廣泛認可的板球精神的前提下進行比賽,板球運動不斷得到發展。

板球競賽的賽制在近50 年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板球賽制時間也從持續數天變成幾個小時。 比賽時間變短、節奏更快、競爭更加精彩是板球競賽變革的主旋律。

2.1 從測試賽到世界杯

板球測試賽是在具備測試賽資格的國家間展開的傳承板球傳統的比賽形式。由于比賽時間長、體能消耗大,像是對雙方運動員板球技能和體力的測試,因此被稱為測試賽。板球測試賽中,每支隊伍通常有2 局進攻、2 局防守,賽程通常安排為5 天,每天比賽時長達7 小時,包括午餐和茶歇時間。首場測試賽于1877 年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舉行,比賽地在著名的墨爾本板球場。 從此板球測試賽在各傳統板球國家間展開,測試賽是板球傳統比賽形式。目前為止有資格參加測試賽的國家和地區有12 個: 澳大利亞、英國、南非、西印度群島、新西蘭、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津巴布韋、孟加拉國、愛爾蘭、肯尼亞。 為了尊重板球的傳統, 這些會員國家和地區每6 年至少作為主隊和客隊各參加一場比賽。 所有的測試賽隊伍要在主場或客場相互抗衡, 在系列比賽中賺取積分,積分最高的球隊被冠以世界冠軍的稱號。 板球傳統國家如澳大利亞、 英格蘭和印度則每4 年就分別在主、客場舉辦比賽。 其中,稱為“灰燼杯”的英格蘭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比賽, 以及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比賽,每次都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測試賽已舉辦了近2 000 場。

板球最大的變革是從5 天的測試賽發展為1 天,比賽結果當天可知。 一日賽中,每支隊伍進攻1 次、防守1 次,進攻方各有50 回合(共300 個球)的擊球局,比賽完成大約7 小時。板球賽制變革開始于20 世紀70 年代英格蘭區縣級板球聯賽,后隨著國際板球一日賽的成功推廣,板球日益全球化,成為國際賽事的主導。一日賽的概念就是快,球迷們更喜歡在一天內結束比賽。由于擊球員不斷尋求盡快得分,出現了許多受歡迎的大力擊球和致命一擊,球隊得分高,更激動人心。 外場防守人數的限制也鼓勵擊球員更具攻擊性, 從開始就能快速得分,50 回合比賽平均能得300 分。 現在,幾乎所有的國際板球一日賽都進行電視直播,與直接出售門票相比,比賽承辦方可從出售轉播權中獲得更多利潤。

最高水平的一日賽是每4 年一屆的板球世界杯,12 個ICC 的完全會員參賽, 加上6 支第二層次的副成員,比賽為期兩個月,是世界上觀賞人數最多的體育競賽之一。 1975 年、1979 年和1983 年前3 屆世界杯在英國舉行。斯里蘭卡、津巴布韋、加拿大、東非等多個一流板球國家和地區參賽,西印度群島在決賽中擊敗了英格蘭,贏得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世界杯。第三屆世界杯新晉強隊印度在決賽中擊敗西印度群島贏得冠軍。 2007 年在西印度群島舉行的世界杯規模擴大到16 支隊伍,分為4 個小組,小組前2 名晉級8 強。接下來的3 屆世界杯分別被印度、澳大利亞和英格蘭3 個主辦國獲得,澳大利亞獲得2023 年印度世界杯冠軍。

值得關注的是,印度作為擁有14 億人口的板球狂熱國家,依靠迅速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創造了世界板球運動70%的財富。 這種影響力的結果就是,印度要求次大陸(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每4 屆主辦一次世界杯。 目前為止,英國主辦過5 屆,印度次大陸主辦過4 屆,澳大利亞主辦過2屆,肯尼亞和西印度群島各主辦過1 屆。

由于近幾十年板球運動的快速發展, 女子板球運動日益普及, 女子板球世界杯甚至早于男子。 從1973 年第一屆至2022 年已經舉辦了12 屆, 每4 年舉行一次。澳大利亞獲得7 次冠軍,英格蘭獲得4 次冠軍,另外一次冠軍由新西蘭獲得。女子板球的發展在一些國家還面臨著挑戰, 但優秀女子板球運動員已經在世界杯的舞臺上成功證明了女子板球運動的強勢發展。 如印度女子板球球迷眾多、贊助商雄厚,充足的資金催生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運動員。同樣,澳大利亞也有成千上萬的女子板球運動員。 還有一些亞洲和新興的板球國家的女子板球也快速發展,躋身世界強隊。

板球測試賽代表著板球運動的傳統價值依然受到尊重, 板球世界杯的成功則代表了世界板球的方興未艾和新興力量的迅速崛起。

2.2 從亞運會到奧運會

2010 年板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首次進入廣州亞運會。男子比賽有9 支隊伍參加,女子比賽有8 支隊伍參加。由于中國只有一塊板球場地,每天只能安排2 場比賽,賽程從亞運會開始持續到結束。孟加拉國男隊和巴基斯坦女隊最后獲得冠軍。 2023 年杭州亞運會板球比賽,男子14 支隊伍,女子9 支隊伍,在浙江工業大學板球場進行了為期23 天的比賽。 最終,印度男、女隊憑借強大的實力獲得冠軍。

亞運會采用的是一種全新的板球賽制——20回合比賽(T20),比賽獲得圓滿成功,吸引了許多新觀眾。 T20 是國際板球一日賽中節奏最快的板球賽制。 每支隊伍各進攻1 次、防守1 次,每支球隊只進行20 回合(共120 個球)的擊球局,比賽通常持續3 小時。 這種板球賽制首次亮相于2003 年英聯邦國家,由于比賽受到廣泛喜愛, 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普及,2005年第一屆國際20 回合比賽后變得流行[13]。 T20的得分效率最高,因為球隊知道不可能在僅有的20回合淘汰10 名球員,可以放開進攻,不用擔心淘汰下場。 通常,在T20 里,擊球員通過幾個球來適應投手的球速, 然后開始擊球得分。 裁判嚴格判投手寬球,當判定寬球時,擊球方獲得一分,投球方再次投球,投手因此更加重視投球。由于T20 板球更適合于現代比賽的節奏, 因此在多個綜合性體育賽事中成為主要比賽方式,包括英聯邦運動會、亞運會、太平洋運動會以及非洲運動會。 即將由美國和西印度群島聯合舉辦的板球T20 世界杯, 也是歷史上參賽球隊最多的一屆,共有20 支球隊參加,這次比賽也將是4 年后奧運會板球比賽的預演。 中國兩次成功舉辦亞運會板球比賽, 證明了板球適合于綜合性大型運動會, 亞運會成功舉行的T20 比賽形式也將被2028 年洛杉磯奧運會所采納。

板球項目最早是1900 年巴黎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當時英格蘭與法國通過單場比賽決勝,英格蘭獲得金牌[14]。后來,由于參賽隊伍少、各國發展不均衡、普及程度低以及比賽規則較為復雜和比賽時間長等原因,沒有再出現在奧運賽場上。 2005 年以后,隨著ICC 在全球發展板球, 會員數量遠超奧運會準入標準[15]。 并且板球也非常符合現代奧運會的文化附加值,迎合人們需求的時代元素,即從人文取向方面反映出人類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愿望、 從項目的經濟價值方面可直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持續的媒體關注度、 從項目的社會屬性方面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與教育意義[16]。

3 板球入奧:傳統和新興國家的機遇與挑戰

3.1 板球傳統國家的人才發展戰略和奧運機遇

一個多世紀以來, 板球比賽一直以代表板球傳統比賽的測試賽形式存在, 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灰燼杯”是受到舉世關注的賽事。 比賽常常難解難分、 高潮不斷, 每次測試賽對觀眾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直到今日,兩國仍然保持著這項傳統賽事,通過相互競爭將板球的傳統持續傳承[17-18]。為了在比賽中獲勝,兩個國家都下足了功夫。澳大利亞有明確的選拔人才的途徑,從小學生一直到國家隊。在地區俱樂部中閃耀的球員可以加入城市中更大的俱樂部。 州隊隊員往往從這些俱樂部比賽中選取, 而國家隊從州隊中選取,形成人才梯隊。 20 世紀80 年代澳大利亞板球曾經歷過低迷時期, 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采取措施, 建立了用來選拔國家里最有天賦的年輕人的板球學院——澳大利亞板球學院, 現名優秀球員中心,坐落于布里斯班,因為那里有更好的天氣條件,允許一年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戶外訓練。 每年組織不同年齡階段的精英比賽, 保證了有天賦的球員在比賽競爭環境中快速成長。 無數年輕人也夢想進入國家隊, 為國家打球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英格蘭在1999 年測試賽中主場輸給新西蘭之后, 英國被ICC評為最差測試賽國家, 英國板球運動自此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笑話[19]。但是慢慢地英國板球開始重生,效仿澳大利亞的板球發展模式, 一群有前途的英國年輕人在板球學院受到嚴格的訓練。 英格蘭板球學院竭盡全力最大限度挖掘運動員的天賦, 一代又一代板球優秀球員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世界級板球比賽中,在2019 年重回世界之巔。 其他10 個測試賽隊伍也一樣, 優秀板球運動員通過經常參加國際競賽而保持水平不斷提升。這12 個測試賽國家是傳統板球運動的代表, 運動競技水平也最高。 板球成功入奧后, 這些傳統板球國家最有希望在奧運會上登臺亮相,展示競技水平。

3.2 板球新興國家推進板球成為世界性競賽運動

板球世界杯推進了全球化,世界變得更加互聯。從組織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西方國家、東方國家或是伊斯蘭國家,都是板球運動的共同體。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板球就像巴西的足球一樣是最受歡迎的比賽項目。從板球隊伍的發展看,20 世紀70 年代和80 年代,西印度群島一度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隊; 澳大利亞雄居世界首位將近20 年,直到被印度隊擊敗。 2023 年澳大利亞終于在印度的世界杯決賽中戰勝了印度隊,重回世界第一。 同時,在世界各大洲也有洲際杯賽,每2 年舉行一次的板球亞洲杯因規模大、 觀眾多也成為體育比賽盛事。 近20 年來,在世界板球組織的強力資助和幫助下, 一些板球的新興國家, 如阿富汗、尼泊爾、荷蘭、納米比亞、阿聯酋、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快速成長,有希望進入奧運會與板球傳統國家同場競技, 板球真正成為了世界性的競技運動。

3.3 板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和面臨的挑戰

中國2004 年正式引入板球,加入ICC 和亞洲板球理事會,板球對于中國屬于新興項目。板球對技術需求較高,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講究團隊協作,是一項很適合中國人的運動。 國際板球組織看好中國在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 因此積極推動板球在中國的發展。從2005 年開始連續派出澳大利亞和亞板聯組成的國際板球培訓團隊, 對中國數百名教練員進行板球項目的培訓,在數百所大、中、小學進行板球運動的推廣。北京、上海等地從中學生中選拔成立中國少年男子板球隊,在2006 年亞洲少年比賽取得了良好成績。中國女子國家隊2007 年參加亞洲女子錦標賽,成功打入半決賽,取得第3 名,并在2010 年廣州亞運會上取得第4 名。此后,由于缺乏培養后備人才機制,運動員無法持續進行訓練和比賽,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始終難有較佳表現。 相對于其他同時期發展板球運動的國家,成績不理想,未能參加2022 年杭州亞運會。 中國板球仍處于項目普及階段, 在北京、上海、山東、遼寧、浙江、重慶等部分省市的小學到大學中開展,主要是學生群體,板球練習時間不超過3 年。 每年參加全國板球錦標賽的學校30 余所,整體競技水平不高。 板球在中國很受青少年學生喜愛,只要有教練教,學生們就愛學,上手容易、比賽簡單,因而,各級別板球比賽熱鬧精彩。 但由于現實原因,板球優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比較困難,技術水平與國際水準相比差距還很大。

板球比賽由于雙方實力懸殊, 在世界各級別比賽中經常出現“一邊倒”情形。 世界一流球隊陣營中的男子津巴布韋隊和孟加拉國隊也經常被打得落花流水。女子板球比賽相類似,日本女隊在2003 年荷蘭板球世界杯中, 同巴基斯坦的比賽僅得到28 分,其中20 分還是對方投球失誤的罰分, 擊球僅得8 分,而對手得分在200 分以上。 中國男隊在亞洲錦標賽中對阿富汗時,擊球局也僅得到28 分,下半場防守時不到3 個回合便被對方超分勝出,比賽早早結束。弱隊對強隊時, 這樣糟糕的結果往往對球隊打擊很大,不利于板球競技運動在其國家的發展。

中國板球運動由于發展時間短、大眾普及面小,要想登上世界板球舞臺,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國人對板球運動知之甚少, 板球作為西方傳統文化的代表性運動,在中國文化背景下能否被廣泛接受,是對中國體育參與者的挑戰;其次,從近十幾年板球在中國的普及看,參與板球運動的多是學生,從事板球運動的時間最多幾年, 進行長時間板球專業訓練的運動員極少,后備人才力量薄弱,無法形成運動強隊;再次,主管部門將板球納入非奧項目進行管理,不能進入各類體育競賽體制,不被各級體育部門重視,缺乏項目生長環境和發展動力;最后,中國板球競技水平較差,在國際低級別比賽中表現欠佳,有損中國體育強國的形象,導致板球項目愈加不受關注、成長緩慢、挑戰性大、發展困難重重。

作為伴隨中國板球成長起來的第一批板球人,筆者對中國板球未來的發展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一是為全面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 理應提升板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度。 新階段我國體育發展必須創新成長模式,以更為“開放”的理念創新體育成長方式,對待西方體育文化兼容并蓄,在世界體育舞臺和其他國家并肩從事國際性的運動。 板球這樣有西方文化背景的運動也會被國人所接受, 有了國人的積極參與,板球項目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整體競賽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中國也能全面提升體育強國的綜合實力。

二是創新板球這項全球化運動的發展模式,走市場化發展道路。中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體育強國建設需要競技體育優化成長模式, 增拓競技體育的成長方式,堅持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構建競技體育發展新模式[20]。在國際組織的大力資助下,在國內一些已經發展較好和具有發展潛力的省市優先快速發展板球,除政府主導外,鼓勵民間和社會力量投入板球運動, 集中優勢力量快速促進板球運動的發展。

三是拓寬板球培養人才思路, 不僅在學生群體中發現人才, 也可選拔經歷過基礎體能訓練的其他項目運動能力突出的人才, 培養他們的板球專業意識和專項技能素質,促成運動員運動水平快速提升。具備高水平的板球技戰術可以在參加國際競賽中快速鍛煉成長。

四是借板球入奧的“東風”,在相應政策支持下,體育管理部門將板球加入省市和全國性的運動會比賽項目, 促進體育界和教育界對板球項目的關注和管理,產生國內較高水平的板球競賽,以培養高水平的板球專業運動員。實踐證明,技巧性強的板球運動很適合中國人,在相似項目中中國運動員表現優異。如此,中國板球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爭取早日達到世界級競技水平,邁入板球先進國家的行列。

4 結束語

ICC 主席格雷格·巴克萊表示:“我們很高興將板球納入奧運會。 對于一個多世紀以后能夠再次在奧運會上看到板球運動來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卑迩蜻@項有古老傳統的運動,發源于英國,成長于英聯邦,雖有盛衰起伏,但不斷創新,歷經發展變革,又欣欣向榮地走向世界各地,在全球國際競技體育場上強勢登場,最終重新崛起于奧運會。肩負著體育強國歷史使命的中華民族, 不僅能成功舉辦奧運會和亞運會,獎牌榜名列前茅,在全球性的競技體育運動中也一定能邁進世界領先行列。 這是中國板球需要應對的時代新課題。

猜你喜歡
板球比賽運動
關于我國板球項目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Quora:What Is the Saddest Truth about Life
選美比賽
不正經運動范
比賽
最瘋狂的比賽
板球運動在普通高校的發展探究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瘋狂的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