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好胃腸“蓄”健康

2024-04-08 16:18蘇坤涵
祝您健康 2024年4期
關鍵詞:反酸胃痛中老年人

蘇坤涵

專家簡介

孫 剛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科室負責人,副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擅于治療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寄生蟲或細菌性肝臟疾病、各種中毒性、代謝性、免疫性肝病,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肝膽腫瘤、消化系統潰瘍等各種疾病。

歲數一大,很多中老年人的身體就會莫名其妙地出現各種毛病,特別是胃痛、胃脹、反酸等消化道問題就成了家常便飯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胃部肌肉層和黏膜層逐漸萎縮,消化能力及抗病能力也隨之降低。胃腸道一旦“老化”,健康也岌岌可危,各種疾病接踵而至,輕者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營養缺乏、機體免疫力下降,重者可能誘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臟病變、消化道腫瘤等。

● 好胃腸后天養,日常遵循5點建議

有人說:“強大的胃腸是一種健康資產”,養好胃腸,就相當于在“儲蓄”健康。想要擁有強大的胃腸道功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日益調養。日常養護胃腸道,可遵循以下5點原則:

1.改善生活方式,規律運動是基礎

臨床上,很多患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既沒有胃腸的器質性改變,也長期堅持服藥治療,治療效果卻欠佳。醫生詢問后發現,他們都存在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吸煙、飲酒、熬夜、久坐、飽餐、餐后即運動,飲食偏嗜油膩、酸咸、甜食、辛辣,大量飲用濃茶、碳酸飲料或過量服用存在抑制胃腸蠕動副作用的藥物等,這些行為都會損傷胃腸道黏膜,影響胃腸消化功能,應積極避免這些不良生活行為。

中老年人適當運動能夠緩解腹痛、腹脹程度,減少便秘的困擾。中老年人可進行散步、腹部按摩以及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養生操。

2.增強營養攝入是關鍵

對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增強胃腸道功能的飲食重點不在“量多”,而在“質優”,攝入的營養物質也要需求有度,營養不足或盲目過量都會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中老年人日??稍黾拥鞍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的攝入。

(1)攝入優質蛋白。優質蛋白質是增強胃腸活力的“加油站”,常見的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包括瘦肉、魚、牛奶、蛋、豆類、豆制品等植物蛋白。

(2)補充各種維生素。維生素主要來源于新鮮的蔬菜、水果,可促進胃腸黏膜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減少胃腸道內自由基的產生,調節人體腸道內環境。

(3)補足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體內無法產生與合成,需由食物來提供。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動物內臟、精瘦肉、海產品、奶制品、豆制品、谷類以及水果蔬菜補充微量元素。

3.對癥治療中西醫結合有優勢

除了對癥藥物治療外,現代中醫外治法在增強胃腸動力、提高治療效果、促進遠期康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具有簡、便、效、廉的特色。中醫外治法主要包括穴位貼敷、針刺、艾灸、拔罐、中藥灌腸、中藥熏洗、耳穴壓豆、按摩等,以及中藥離子導入、穴位埋線、音樂療法等現代外治療法。

4.合理控制情緒有意義

長期存在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也會導致胃腸功能下降,加重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便秘、腹瀉等各種胃腸不適癥狀,甚至發生消化道器質性病變。中老年人日常應開朗樂觀、心態平和,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多聽輕松音樂,保證充足的睡眠。此外,還可以采用合歡花、玫瑰花、綠萼梅等中藥泡水代茶飲,起到解郁安神、調理胃腸的功用。

5.定期體檢,癌前病變需留意

有胃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如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有胃癌家族史)人群,應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如果是陽性,須進行藥物根除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有胃癌家族史以及胃部分切除術者等高危人群,須定期做胃鏡檢查,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可考慮做一次胃鏡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遵醫囑定期復查。

● 胃腸不適“鬧脾氣”,中醫外治顯神通

很多中老年人都是“玻璃胃”,盡管我們平日細心呵護,但也有一時疏漏的時候,“嬌氣”的胃腸道就要和你“小作”一下,鬧鬧脾氣。日常生活中胃腸的“小打小鬧”,中醫外治可有效緩解。

1. 三步精準緩解胃痛、胃脹、反酸

(1)胃痛:積極治療胃潰瘍

中老年人因受涼或吃冷食刺激導致胃痛時,喝熱水或用熱水袋熱敷也可快速緩解胃痛。一般胃痛時,最好找個地方平躺著,然后輕輕按摩腹部,保證胃氣流通順暢。

經常在飯后胃痛,還可能是患上了胃潰瘍,潰瘍表面神經被胃酸刺激、潰瘍周圍黏膜出現充血水腫,吃下去的食物太硬摩擦潰瘍處,都是胃痛的原因。改吃綿軟的食物可緩解癥狀,但這只是暫時緩解的方法,并不能治本,還需要去醫院由專業醫生診斷病因,再進行規范的胃潰瘍治療。

(2)胃脹:避免進食過多“產氣”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經常會有飯菜還沒吃兩口,就感覺肚子脹得難受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胃里的“氣”太多了。此時,老年人應避免進食產氣過多的食物(如豆類、紅薯等),養成細嚼慢咽、進食不言的好習慣,飯后還可按揉腹部或做一些加速胃腸道蠕動的運動,幫助食物消化、緩解胃脹氣。

(3)反酸:減少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中老年人胃部經常反酸可能是食用大量刺激胃酸產生的食物,如進食過多的肉、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吃含糖過多的食物,飲用咖啡、酒精類等刺激性食物,平時應盡量避免進食過多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出現胃部反酸情況時,可以采取直立體位,小口慢飲淡茶水或清水,同時用手順時針按摩腹部,促使胃腸蠕動,使食物盡快進入腸道,解除對胃壁的刺激。

如果經常出現反酸的情況,有可能是患了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去醫院就診,由醫生確診后進行規范治療。

2. 中醫按貼穴位,快速緩解胃部不適

中醫外治法作為傳統的中醫經典療法之一,相比中醫內治(中草藥湯劑口服)和單純西藥口服發揮療效的途徑更多。按摩、貼敷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可以快速緩解胃部不適。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當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也就是我們的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處。主治胃腹痛、腹脹、嘔吐等。

·天樞穴:位于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各一。主治腹痛、嘔吐、泄瀉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主治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等。

1.按摩:把雙手搓熱,手微握拳,拇指腹點按于以上穴位上,先順時針點揉,再逆時針點揉。如此交替按摩3—5分鐘,力度以能耐受為適宜,感覺微酸脹即可。調節消化系統,增進食欲,健脾祛濕。

2.穴位貼敷:對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進行中藥穴位貼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功效。不同藥物,貼敷時間不同,歸元貼可貼4小時。若貼藥后皮膚出現不適,有灼熱感或者瘙癢發紅的情況,應立即將藥貼除去。

● 要想術后恢復快,胃腸道也要做“康復”

中老年人胃腸功能強大,才能“吃嘛嘛香”,身體健康。同樣,剛剛做完腹部手術的患者,只有盡快恢復胃腸道功能,才能讓身體更快康復。過去大家對腦卒中等康復訓練比較熟悉,對胃腸康復知之甚少。很多人只注重手術本身,以為手術做好了就好了,往往忽視了很多術后出現的問題,包括術后的腸道功能紊亂,如腹脹、便秘、腹瀉等,還有術后的進食營養等。要想術后恢復速度快,胃腸道也要做“康復”,通常有以下5種方法:

1.術后咀嚼口香糖

咀嚼口香糖是利用“假飼”原理,完成口腔對食物的咀嚼動作,從而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術后咀嚼口香糖,每天3次,每次30分鐘。

2.盡早下床活動

術后有效盡早活動可促進胃腸蠕動,加快新陳代謝,改善胃腸脹氣,促進營養及藥物吸收,縮短肛門排氣時間,增進食欲,加快胃腸功能恢復。

術后當天,麻醉清醒后患者可多次進行旋轉或屈伸踝關節活動,每隔2小時由他人幫助翻身1次。術后第1天,可重復多次進行坐起—協助站立—少量行走的床邊活動。術后第2天起,可進行挪步走路活動,若患者體力充沛,可增加活動次數,活動時患者可多做深呼吸運動。

3.維持電解質平衡

術中及術后電解質的流失,會抑制腸道平滑肌細胞興奮性,導致胃腸道蠕動減慢。術后應注意聽從醫生指導,通過靜脈或口服適當補充電解質,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4.藥物干預

術后使用開塞露可促進排便,緩解消化道脹氣。適當使用止痛藥物,可以緩解手術切口疼痛,改善術后應激狀態,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加速康復。

5. 熱敷、足浴

術后還可采用腹部熱敷、熱水泡足、中醫中藥等方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養好胃腸,是戰勝疾病、健康長壽的根本,將調養胃腸貫穿于一年四季、每日晨昏的養生中,才能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狀態。

(通訊員? ? 楊? ? 璞)

(編輯? ? 董? ? 玲、王? ? 幸)

猜你喜歡
反酸胃痛中老年人
經常反酸燒心怎么辦?
中老年人服藥切記4不要
五靈脂蒲黃散止胃痛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愛好?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壓至陽來幫忙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緩解胃部反酸
淺談藏醫鹽敷治療胃痛的護理
巨闕穴治飯后反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