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意義及途徑*

2024-04-08 07:20趙志明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資源開發農村教育

趙志明

【摘? 要】 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當前教育領域探討的一個新興而重要的議題。小學教育承載著塑造孩子們未來的重要使命,德育作為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不僅關乎知識的傳授,更關系到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和個性的塑造。然而,相較于城市學校,農村小學在教育資源的開發上面臨更多的挑戰,使得德育工作更多依賴于隱性課程——那些非正式但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發生,對學生的道德和社會性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活動?;诖?,文章主要探討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和意義。

【關鍵詞】 農村教育;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

一、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意義

(一)豐富課堂教育資源

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為農村學校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即利用和整合當地的文化、社會和自然資源,創造更加多元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從而彌補農村學校在傳統教育資源方面的不足。農村學校在教育資源、師資力量等方面往往不如城市學校充足,數學教育常受限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有限的教學資源,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興趣的發展。

一方面,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幫助農村學校創造出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教學環境。農村小學通過開發德育隱性課程資源,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符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書本上的知識,還能夠直觀地理解和體驗這些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由于資源限制,農村學生往往難以獲得與城市學生同等質量的教育,而通過開發農村德育隱性課程資源,整合、利用當地特有的文化、社會和自然資源,農村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獨特且有效的學習體驗,彌補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不足。

(二)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

德育隱性課程資源涵蓋了學校文化、師生互動、校園活動以及與社區的關系等多個方面,通過資源的整合和應用,數學教育得以超越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更加全面和綜合的人格培養過程,深刻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社會技能。在農村小學環境中,這種轉變尤為重要,因為它能夠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增強學習的實踐意義和生活相關性。同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應用也鼓勵教師采用更多樣化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教學法、合作學習等,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技巧。另外,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夠增強學習相關性,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和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和解決問題時更加積極和獨立。更重要的是,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通過讓學生參與社區相關的數學項目,如環境保護數據收集、社區服務中的測量和計算等,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社區和社會的了解和責任感。因此,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促進教學方法創新

德育隱性資源不僅包括學校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而且涵蓋了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和師生之間的非正式交流。農村學校面臨的資源限制和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往往需要更多創新和靈活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例如,教師可以將當地的文化元素和生活實際融入數學問題中,如使用當地的農作物產量計算、商店的價格比較等實際情景,使數學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德育隱性課程的應用還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提供適宜的學習指導和挑戰,從而有效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四)促進學生提升實踐能力

德育隱性課程的開發能夠將農村學校特有的文化和社會資源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師利用當地的特色建筑和文化標志進行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情景中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結合當地的文化和歷史資源也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究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如編織、陶藝等,在學習傳統技藝的同時,引入相關的數學知識,如圖案設計中的對稱性、比例和幾何概念等,不僅有助于豐富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也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保護傳統文化。在教學方法上,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項目式學習、小組合作、討論和互動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

(五)強化學生身份認同

德育隱性課程的開發可以基于幾個核心原則:首先是文化相關性,即教育內容和方法應當反映和尊重學生的文化背景,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當地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價值觀融入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例如帶領學生探討古代的測量技術、研究地方建筑的幾何形狀,使學生在掌握數學技能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到當地的文化和歷史。其次是社區參與,通過將社區成員、特別是家長和其他地方人士納入教育過程,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支持學生身份發展的環境,通過與當地社區聯合開展校外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社區的特色和價值,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還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再次,德育隱性課程強調的是價值觀的培養和個人品質的發展,這包括誠實、尊重、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等優秀品質的培養,這些都能夠通過教師日常教學活動和學校的整體環境逐漸灌輸給學生。最后,有效的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專業發展,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應該展現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和熱愛,通過日?;顒雍徒虒W方式,激勵學生對自己的根源感到自豪,從而強化學生的身份認同感。

二、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途徑

(一)利用本地文化和環境資源

農村小學在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文化和環境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在生動的實踐中學習數學,同時培養學生對本地文化和環境的認知與尊重。

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資源,設計與數學相關的探索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筑進行實地考察。例如,部分建筑物的屋頂或某些部分可能采用了圓錐形狀,而柱子可能是圓柱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實際測量這些建筑的高度、直徑等幾何尺寸,還能學習如何計算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通過這種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幾何屬性,同時對當地的建筑藝術和文化背景有更深入地認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研究當地的傳統工藝品,尤其是那些包含圓形、圓錐形或圓柱形元素的工藝品,傳統的陶瓷器皿、編織品或雕刻作品中可能蘊含著豐富的幾何形狀和圖案。在這種活動中,學生可以觀察和分析這些工藝品的設計,了解其中的比例和對稱概念,甚至可以嘗試自己設計具有幾何特征的工藝品,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還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創造性思考。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農村小學中,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通過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感?,F代信息技術的利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現代社會。通過網絡資源和平臺,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和文化。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關于“千克、克、噸”單元的教學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將課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特別是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利用當地的農產品作為教學工具和參照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與農產品相關的教學視頻,如展示不同種類和數量的農產品,包括谷物、水果、蔬菜等,以及這些農產品的常見重量。這種直觀的展示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千克、克和噸這些重量單位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農村小學可以實施遠程教育項目,與城市學校進行交流合作。這種跨區域的學習經驗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還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的共享,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會議工具與不同地區的同齡人交流學習經驗,共同完成數學項目,從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能。

(三)社區參與和資源共享

數學教師可以積極推進學校與社區的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農村小學教師可以與社區中的其他教育機構或組織合作,共同使用教學資源,包括知識、設施、人力等方面的資源,這種共享使得學校能夠超越有限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例如,學??梢岳蒙鐓^圖書館、文化中心等設施,開展豐富的課外教育活動;社區專業人士也可以進入學校,分享數學知識和經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貼近真實世界。學??梢耘c當地圖書館建立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來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圖書館中關于數學和數學家的書籍,幫助學生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來理解數學知識,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和數學家的生平故事,幫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關于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或者現代數學家愛因斯坦的書籍,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理論的形成和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更深層次的興趣。這個過程中,學校與社區的互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有助于促進社區內部的溝通與理解,增強社區的凝聚力。

(四)親身體驗和實地考察

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親身體驗和實地考察的方式,推動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從而增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數學,同時對所在社區和自然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尊重。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章節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結合乘除法知識,讓學生實際測量種植區域的面積,計算種子播種的密度,以及預估收成,這種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能讓學生理解農業勞動的價值,感受到食物來源的不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農作物種植的基本過程和技術,然后讓學生實際走進田地,使用卷尺等工具測量田塊的長和寬,進而計算出種植區域的面積。這個過程不僅讓學生學習到如何測量和計算面積,還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接下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種植區域的面積和種子的播種要求,計算出所需種子的數量,從而學習乘除法的實際應用,例如計算每平方米需要多少種子,然后推算出整個種植區域所需種子的總量。這種實際操作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還能讓學生理解到精確計算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預估收成,例如根據每平方米的平均產量來估算整個田塊的總產量。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進行預測和分析,還能增強他們對農業勞動成果的期待和珍惜。

三、結語

在探討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提升,更應該深入理解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深遠影響。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是教育內容的豐富,更對學生品格塑造、情感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這種開發模式體現了教育的全人關懷,為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正是其深遠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 蔡平. 雷州文化及雷州文化的人本研究[J].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0,30(05):20-25.

[2] 林春.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德育資源研究[J]. 高教探索,2013(04):142-146.

[3] 林文明,林春. 地方愛國主義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德育資源探析:以雷州半島“反侵略”愛國主義歷史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02):76-79+94.

猜你喜歡
資源開發農村教育
略論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規范管理提升農村教育均衡發展軟實力
關于如何優化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探索
淺談如何改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問題探究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問題探究
利用鄉土資源有效開展鄉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些思考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分析
古代社學對發展農村教育的啟示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地方性博物館資源開發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