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級微信群在家校溝通中的探索

2024-04-08 09:10袁文宇任欣仇志杰張麗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家校溝通小學班級管理

袁文宇 任欣 仇志杰 張麗

【摘? 要】 班級微信群作為一種新型溝通平臺打破了傳統線下溝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方便、快捷的微信群成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要方式。但隨著班級微信群的廣泛應用,許多關于微信群的缺點也逐漸顯現。因此,文章闡述了小學班級微信群在家校溝通中的作用,通過訪談法調查研究小學班級微信群的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搭建有效微信群的措施,促進家校溝通,實現家校共育。

【關鍵詞】 班級微信群;家校溝通;小學班級管理

一、小學班級微信群在家校溝通中的作用

為了能夠更好地鞏固在校學習成果,保證學習進度,教師會借助班級微信群發布家庭作業、學習任務等。此舉既能夠讓家長了解家庭作業內容,督促學生完成,也能夠避免學生出現未完成作業或沒有準備上課需要用到的物品的情況。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課堂檢測情況等通知也在群內占有不小的比重。教師能夠對近期學生完成作業情況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引起家長的重視,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與輔導,及時解決學生問題。對學校的有關通知,教師可以根據信息的內容重要性進行思考,選擇適當的形式,借助班級微信群通知到每一位家長,節省時間同時也確保了信息的到達率。

此外,針對學生的出勤、請假情況,或學生在校期間突發情況等信息的發布,班級微信群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間,班級微信群在掌握學生和家長的防疫情況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是否按照規定及時做核酸、外出報備等。

班級微信群還有助于維系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情感,能夠凝聚共識,不斷強化共同育人意識。微信群可發送照片、視頻等多元化內容來記錄學生的在校表現,家長能夠清晰直觀地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樣既滿足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的需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也增進了家長與教師間的情感。除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情感維系,家長與家長之間也能夠增進溝通。對教師通知的事情有不理解的地方,家長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解答。對學生的日常教育,家長間也能夠在群里互相交流分享經驗,跨越時間與地點的障礙,借助班級微信群展開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二、小學班級微信群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微信作為一款日常的實時通信工具有很多優勢,在日常的交流互動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微信在家校溝通方面的運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由于家校雙方的自身素質、受教育程度以及媒介素養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在使用班級微信群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無關冗余信息刷屏

在班級微信群里,除了教師發布的相關消息,還充斥著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個別家長在群內發布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內容,例如各種廣告或為某人某事投票的活動信息。這種無關信息充斥在班級微信群內,讓家長與教師受到困擾,在無關信息中找尋自己需要的內容,既浪費時間也浪費精力。通過訪談發現這種情況在近幾年已大幅減少,但并不排除有的地區仍存在此現象。

此外,班級微信群內通常會存在大量冗余重復的信息。針對教師在群內發布的通知或作業等簡單內容,有的家長也會在群內回復“收到,謝謝老師”等話語,而其余家長出于對教師的尊重,或考慮到教師對自家孩子的印象等原因,也隨大流回復相似的內容。此類“收到”信息大量刷屏,讓稍晚些看微信群的家長需要翻很久的聊天記錄,才能找到教師所發布的內容。對教師而言,會擔心對家長通知不到位,在一段時間后再發一遍,對教師與家長而言都費時費力。群內冗余信息的另一種表現是在節假日家長對教師的贊美或感謝。在教師節、春節等重要節假日,家長大都會在群內發送“祝老師節日快樂”“老師辛苦了”之類的內容。班級微信群內也是一個變相的小型社會,家長想讓教師對自己孩子有好的印象,即使不是出于自愿,也會在這種祝??滟澬畔⒑筮M行附和,教師礙于情面,不能直接進行反駁或批評,但這種行為反而會削弱班級微信群的功能,背離了建群的初衷與目的,讓家長與教師陷入信息的洪流中。

(二)增加教師工作負擔

班級微信群使教師與家長雙方能擺脫時空的限制,方便了教師與家長間的交流與溝通。但這種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個人時間被擠占,上下班界限模糊,工作負擔加重。家長可能會隨時隨地地向教師咨詢問題,占用教師的個人休息時間。班級微信群的這種便捷性,很大程度上也會造成家長的惰性。有教師表示,發過很多遍的通知,家長不記得,也不會去群里看聊天記錄,直接就問老師,有時候可能是無意的,下次就不會了。但有的家長就成習慣了,看不見就問,教師會不好意思批評他,只能是接著發,會導致別的家長偶爾也會學,看不見就問老師的情況。

(三)內容單一,接受被動

通過訪談發現,借助班級微信群展開的家校溝通,教師在群內主要發送兩種類型的消息或內容。一種是對學校、學生等通知類的信息,家長們在看到此類信息后,大多是機械式地回復“收到”“謝謝老師”等。另一種是分享資料或視頻照片,包括教育理念和方法、學生參與校內活動的照片或視頻等,分享者可能是教師也可能是家長,但大部分的分享內容來自教師,而家長對此類消息,依舊是“謝謝老師”等同質化的內容。對班級微信群的存在,許多家長只是把它當作了接收消息與通知的工具,并沒有借助微信群的多樣化功能與教師展開溝通與交流。在分享的過程中,部分家長甚至都沒有對內容進行詳細閱讀,雖然在群內進行了回復,但也僅是形式上的參與,沒有實現真正的到家校溝通。班級群內這種教師“一言堂”的現狀,家長只能被動地接受執行的情形,顯然不符合建群的初衷,也沒有達到家校溝通的理想狀態。

(四)教育身份的模糊與顛倒

家校溝通的價值就在于家庭與學?;ハ嗯浜?,以此來達到教育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然而在實際中,卻出現了教師角色的缺失、家長責任邊界擴大、學生對微信群依賴等問題。部分教師要求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監督,而有的教師還要求家長對作業進行批改、訂正,有時候還會要求家長輔導學生進行預習。這樣一來,本該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缺失,家長與教師的責任歸屬模糊。借助微信群展開的家校溝通,卻成為部分教師轉嫁自身責任的工具,讓家庭變成學校課堂的延續。教師通過班級微信群布置作業與任務,也會降低學生的自主性,使其對微信群有依賴心理。甚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在校布置的任務與作業漠不關心,讓班級微信群充當“記事本”的功能。部分家長或因工作原因,不能時刻陪伴學生,對群里教師發布的任務不能很好地轉達。如果給學生配備手機,學生的自律性差,很可能會以看作業為理由玩手機, 長此以往,會助長學生的惰性,加重家長的負擔,背離了創建班級微信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初衷。

三、搭建和諧完善的家校溝通微信群

(一)增強共同體意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彝ソ逃??!痹诂F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學生的過程不再是學校教育單獨完成的,教師與家長之間也不再是互相孤立的單獨個體,而是形成了學校、家庭以及學生三位一體的共同體,其共同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動,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實現教師、學校的存在價值,提升家庭的幸福感,促進社會的和諧。

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是家校雙方的橋梁,家校溝通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與家長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教師可以主動引導家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發揮自身的專業性,但要注意權力的邊界性。對教師而言,要轉變理念與態度,把家長當作真正的合作者與伙伴,而不單純的是學校教育的配合者,在遇到學生的教育問題或者是舉辦班級活動等,可以在班級群內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暢所欲言,采納意見,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實現良好的互動與配合,為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與空間。部分家長在家校溝通過程中的參與意識不足,他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只需要扮演好輔助作用,對學校安排的任務只需服從與配合,甚至覺得如果隨意發表評論,可能會觸碰學校與教師的權威,所以大部分的家長在班級群內保持沉默。對家長而言,要轉變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認清家庭教育、家長的位置,增強參與意識,積極行使自身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增強對家校溝通的認同感與責任感。

現實中的家校溝通,往往容易忽視溝通的主要對象——學生,經常是教師與家長想為學生提供什么,覺得學生應該需要什么,但卻并不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也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方面,家校雙方要轉變理念,尊重學生的意愿,詢問他們的需求。另一方面,借助班級微信群,要設計一些能夠讓學生參與的活動,調動積極性,讓學生的參與能夠緊密連接雙方,例如讓學生定時在群內展示最近的閱讀成果,把雙方溝通的成果外化。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還能促進家長與學生的關系,一舉多得。

(二)提升溝通能力

有了家校溝通的意識,還要付諸行動。作為班級微信群的管理者,教師要想與家長展開溝通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新媒體使用能力等。朱紅指出“家庭教育學是建立在多學科基礎之上的綜合性學科,講課教師不僅要掌握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家庭教育學以及家庭教育社會學等學科基本知識,而且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技巧,這一切都不是未經過培訓的教師能夠勝任的?!边@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擁有專業素養,而且還要掌握微信的使用技巧,與家長的溝通技巧等。如在班級微信群內與家長溝通,要注意措辭與語氣,可以適當地使用表情包、視頻等增進溝通與理解。班級微信群因聊天的場域、時間等都與現實狀況不同,雙方的心理、語氣都會發生變化,教師通過學習新媒體的使用技巧,心理學等相關方面內容,對班級群里出現的各類問題能夠應付自如,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讓家校齊心協力,對學生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學??梢匝垖I人士,對教師使用新媒體的能力進行培訓,提升其使用微信的能力與技巧,讓教師更好地利用班級微信群展開家校溝通。

家校溝通不是一個短期項目,而是對學生的教育成長有著重大意義的機制。沒有激勵就缺乏動力,沒有相應的評價體系就難以對其進行完善。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梢钥紤]將使用班級微信群納入教師的評價考核中,形成類似于教學的量化評價機制,細化指標,如借助班級微信群展開與家長溝通的次數,在群內展開活動或借助群完成班級活動的次數,解決問題與家長困惑等,通過相應的獎勵機制,激發教師展開家校溝通的意愿與潛能。有了考核機制的督促與激勵,教師能夠更加積極、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與協同,創造性地做好此項工作。

(三)鼓勵互動交流

對學生的教育是在對他們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展開的,而充分了解的前提是雙方的溝通與交流。在班級微信群里展開互動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實現資源共享,更好地了解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正如在前文所提到的,現階段的家校溝通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家長在被動接受。家長是家校溝通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因此,家長也要在群內積極參與,配合教師的工作。同時也能夠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對家庭教育有所啟發??梢越柚嗉壩⑿湃洪_展“家長經驗分享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家長在分享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能促進同其他家長之間的交流,提升教育能力,改進教育方法。分享的主體不單局限于家長之間,教師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對班級管理的方法或困惑等內容。通過訪談發現,在教師與家長之間存在理解與共識的偏差,對教師的做法或行為,家長可能存在誤解的情形,教師就可以借助班級微信群在合適的時間段分享經驗與想法,讓家長了解前因后果,增加彼此間的理解,擁有更多的共識,減少誤會與矛盾的同時也能夠集思廣益,推進家校共同育人的順利進行。

家校溝通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學生這一重要主體卻被忽視了,與之被忽視的是學生的愿望與訴求。教師與家長常常會把自己所期望的愿望與需求強加給了學生,但并未詢問過學生想要什么??梢宰寣W生通過線下或線上的方式,告知家長與教師自身的意愿與想法。借助班級微信群,雙方通過交流討論,分析學生意愿的合理性與可實施性,達成學生的愿望,更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芳芳,譚天美,王星曄. 家園合作體系構建的要素、困境與路徑[J]. 教育觀察,2023,12(30):117-120.

[2] 邱慧燕,柴江. 家校合作體系構建的要素、困境及路徑[J]. 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42(06):179-186.

[3] 朱紅.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與家校合作關系構建[J]. 教育探索,2014(01):106-107.

猜你喜歡
家校溝通小學班級管理
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淺談小學班級管理
關于小學班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體會
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心理輔導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尋找家校溝通中的潤滑劑
微信
“請”家長不能太任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