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

2024-04-08 10:09張旭
電腦迷 2024年2期

張旭

【摘? 要】 數智時代對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作為高職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高職青年教師亟須提升教學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職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內驅力薄弱、教學經驗缺乏、知識儲備不足與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提出“三環驅動、五力提升”,為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路徑與建議。

【關鍵詞】 數智時代;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2022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的通知》,強調要不斷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青年教師作為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其教學能力的提升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不可回避的是,在數智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高職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雖然各大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職教改革的重要性并積極進行探索,推動職業教育三教改革,但是在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中,依然存在來自個人層面與學校層面的困境與問題,這些問題也必然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一)個人層面

1. 教學能力提升內驅力薄弱

教師這一職業需要持續的自我發展,教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尤其是在如今數智化時代,教學方法、手段和資源不斷更新與豐富,各種軟件和App層出不窮,在線精品的建設如火如荼,這就要求青年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并主動學習新技能。但是一部分青年教師選擇教師崗位時考慮的是未來的職業穩定性,因此缺少明確的專業發展規劃與動力。還有一部分教師會由于職業倦怠期的出現而失去了職業認同感與積極性,導致教學能力提升的內驅力薄弱。

2. 教學實踐經驗缺乏

高職青年教師的學歷普遍較高,多數為碩士或博士畢業。這些教師通過求學時期的培養,具有良好的學術水平和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強。但是對職業院校的育人工作而言,他們缺少崗位體驗與職業技能,更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教學實踐經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有待提升。

3. 知識儲備不豐富

青年教師有較好的本專業知識基礎,但是在教學中,往往只停留在書本知識點講解和介紹,沒有針對學情進行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這往往是由于相關專業知識儲備不豐富導致的,這不僅影響了信息的有效傳達,也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4. 教學水平相對不高

高職青年教師有部分是非師范專業畢業,雖然自身能力較強,但是教學水平相對不高。青年教師對師范生必備的能力有所欠缺,出現如教學設計能力薄弱、課堂實施能力不足、時間分配不合理、學情分析和教學反思能力缺乏等教學困境。

(二)學校層面

從學校層面來看,目前激勵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機制和體系尚不完善;高校對教師管理機制還有待繼續完善;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培訓設置、考核機制需要不斷健全。

針對當前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還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對其進行研究與改革,由內及外、內外兼顧地探索出助力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順應職業教育改革,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助力新時代高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二、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針對前文所分析的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面臨的困境與問題,提出通過“三環驅動、五力提升”的路徑提升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三環即個人內環、團隊中環、學校外環;五力為教學內驅力、教學信息化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教學實施能力以及教學反思能力。

(一)個人內環強化

1. 教學內驅力

從個體內在出發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青年教師應該激發提升教學能力的內驅力。首先,教師需要轉變意識。青年教師需要認識到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文件、誦讀經典、模仿榜樣與楷模等方式激發職業身份認同,并建立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規劃意識。其次,教師需要建立對自身的正確認識。青年教師社會經驗與教學實踐少,缺乏對自身正確和客觀的認識。青年教師應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理念、知識、技能等角度剖析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了解自身專業的資源與發展趨勢,制訂目標和步驟,思考如何提升教學能力并實現終身發展。最后,教師需要樹立持續學習的理念。持續學習是青年教師不斷成長與終身發展的有力保障。有良好的學習能力是職業教師必備的能力與素養。高職青年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主動學習職業教育相關政策與標準、職業教育相關理論與方法以及所教專業最新知識與技術等,從而提升教學設計能力、科研能力、課堂教學實施能力等,從內驅力的提升出發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2. 教學信息化能力

在數智化時代,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對教學能力和效果的影響日益增多,青年教師作為主力軍,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青年教師可以從理念、學習、應用三個步驟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一是轉變理念。高職青年教師需要從觀念上更新,從理念上跟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的大勢所趨,而且對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非常多的角度和方法。隨著數智化進入5.0時代,教學信息化不是簡單的PPT演示和視頻播放,多種信息化手段與資源需要教師實現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更不能為了炫技而使用信息化,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才能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二是主動學習。青年教師思維活躍,樂于學習并使用信息化工具輔助教學,這份主動性也是信息化能力提升的關鍵。教師可以從應用商店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學工具,也可以通過參加各種信息化大賽提高信息化能力,還可以主動參加各類培訓與觀摩,拓展信息化知識。三是積極應用。理論知識學習是為了教學實踐的應用,高職青年教師應積極將所學所感與課堂實踐相結合,并通過教學效果、學生反饋、訪問調研等方式不斷驗證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再通過驗證結果反撥課堂教學,從而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3. 教學研究能力

教學研究能力也是高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必備素養之一。教師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通過自主鉆研、參加相關培訓、請教優秀教師及企業調研等途徑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了解行業最新動態。教師還需要掌握多種教學方法,通過理論學習、講座培訓等系統地學習教學理論知識,以扎實的理論基礎指導課堂實際教學。同時,教師從教學實踐以及學情分析等角度進行教學科研,通過撰寫論文、申報課題等關注教學的最新研究,落實相關研究于教學中,用科研服務教學,做到教學科研兩手抓。

4. 教學實施能力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對高職青年教師而言,良好的教學實施能力更能體現教師的成長與進步。第一,提升教學設計水平。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經驗缺乏,有必要在授課前撰寫教學設計,通過對學情與教學目標的分析,設計教學環節與活動,再通過課堂實施來檢驗教學效果,逐步提升教學實施能力。第二,觀摩優秀示范課。高職院校每年都會產生各個專業的優質課和示范課,青年教師通過觀摩優質課和示范課,學習更優秀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方法,借鑒其優點,提高自身水平。第三, 以賽促教。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能力大賽,有助于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教師從研讀文件、磨課備賽到相互學習,能激發教師的活力與創造力,使教學實施更得心應手。

5. 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教學反思,教師會認真思考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的優點、缺點、特色與創新,以此總結經驗和教訓。一是思所得,即一節課的成功之處,授課中的突發奇想與靈感火花。二是思所失,即課堂中遺憾與不足,梳理教學處理不當之處,正視問題與教訓。三是思所難,即教師教學的難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總結如何處理難點,從而突破難點。

(二)團隊中環輔助

1. 引領示范相助

高校青年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高校應組建教師團隊,并選擇具有專業建設與管理能力、教學能力強的教師為團隊負責人。負責人是團隊的規劃者、領導者和組織者,負責人通過組織團隊活動、協調團隊成員、分配團隊教學工作與任務等方式推動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為青年教師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團隊成員應通過年齡分段實現梯隊建設,通過一幫一師徒結對子的形式實現教育教學的“傳、幫、帶”,幫助青年教師更快地適應教師崗位,掌握教學技巧,提升教學能力。

2. 團隊互幫互助

教學團隊建設是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團隊中,有著相同職業目標和教學實踐的教師聚到一起,通過說課與評課、備課與交流等方式,共同提出教學問題、分享教學經驗、解決教學難點、探討教學方法。同時通過集體教研,幫助青年教師了解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相關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青年教師往往更受鼓勵與激勵,有利于激發青年教師教學熱情與創造力,發揮潛能并找到適合自身的教學特色。同時個體與團隊雙向奔赴,共同提升教學能力。

(三)學校外環激勵

1. 優化機制體制

優化機制體制是激勵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根本舉措,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設置科學的崗位要求,探索教師嚴進嚴出、能上能下的崗位管理模式。對高職青年教師入職前、入職后的不同時期,形成體系化的崗位管理。并且優化青年教師隊伍相互督促、互相學習的管理機制,激勵青年教師的內在活力與創造力。同時,應完善高職青年教師的考評與獎勵機制。設置多元化的考核指標,制訂科學的評價標準,調動多元評價主體,全方位地考核教師教學設計、課堂實施、課程改革、專業建設、教學質量、教學成果、科研水平、示范引領等指標,以此激發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內驅力,激勵教師不斷探索與改革。

2. 健全培訓體系

鑒于前文所提青年教師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教師的多元化培訓體系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一是學校應建立健全針對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系列方案,并細化內容與規格,組建領導小組,完善保障措施。二是走訪與調研行業與企業發展前沿,深入了解高職青年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的需求與困惑,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內容,并建設院校、地區、省至國家的階梯式培訓體系。三是創新培訓與學習的方式。結合數智化、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借助線上線下各種培訓資源,推行青年教師混合式培訓機制,從而打破時空壁壘,實現青年教師個性化的學習與提升。

3. 搭建多元平臺

新時代對高職青年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提出更加豐富的要求。學校應搭建平臺,從多元角度滿足教師需求。其一,深入院系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如培訓、講座、座談與各級各類的競賽等。同時還應考慮專業性與課程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其二,應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教師創造條件、提供平臺,激勵教師了解行業及產業需求,跟進最新的企業科研情況,不斷拓展專業知識,提升職業技能。

三、結語

職業教育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新生力量,隨著數智時代的發展與矛盾的轉化,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叭h驅動、五力提升”可以為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提供借鑒與參考,高職院校及青年教師仍須不斷結合社會需求以及自身的特色,積極探索高職青年教師能力提升的路徑與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雪,陳春霞,彭進松. 高校新入職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3):71-72.

[2] 陳熔,朱明苑.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20(01):73-78.

[3] 張曉宇.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研究[D]. 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