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AFP、GP73 及PIVKA-Ⅱ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2024-04-08 05:28田江紅李俊燕熊小慧
醫學信息 2024年6期
關鍵詞:肝細胞良性標志物

楊 璨,田江紅,李俊燕,熊小慧,郭 航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醫學檢驗科,陜西 西安 710000)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消化系統發病率最高、致死率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居全國第4 位,致死率居全國第3 位[1,2]。原發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細胞癌(HCC)、肝內膽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細胞癌(CHCC-CCA)3 種不同病理學類型。HCC 發病隱匿,大多數患者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才會出現肝區疼痛、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等癥狀,5 年生存率<16%。早期診斷HCC 在疾病的治療、改善和生存方面至關重要,早發現、早干預,HCC 的5 年生存率可達到70%[3]。甲胎蛋白(AFP)是一種廣泛經典的生物標志物,可用于HCC 診斷,但其診斷準確性有限,檢測小腫瘤和早期腫瘤的假陰性率高,并且其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也可能升高[7]。顯然,單獨應用AFP 早期篩查HCC 容易漏診[8]。高爾基體73(GP73)被認為是HCC 潛在的腫瘤標志物,是一種分布于高爾基體Ⅱ型跨膜蛋白。正常情況下,在膽管上皮細胞內表達(健康人群肝細胞內不表達),當肝細胞急性壞死時,體內GP73 高表達,在肝實質腫瘤患者中明顯增多。GP73 是一種敏感的、對肝癌有價值的血清腫瘤標志物[9]。Liebman HA 等[10]于1984 年發現HCC 患者血清中因維生素K 缺乏或拮抗劑Ⅱ引起的異常凝血酶原顯著升高,可作為HCC 新的血清標志物。大量文獻證明,在HCC 診斷中,異常凝血酶原(PIVKA-Ⅱ)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總體表現優于其他腫瘤標志物。我國各種肝病人群基數龐大,高效篩查手段是提高肝癌早期診斷率和生存率的關鍵。盡管超聲、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肝臟活檢技術大大提高了HCC 診斷的準確性,但這些技術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高成本、侵入性、以及對<2 cm 的小腫瘤不能及時發現,使這些技術的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4]。因此,經濟、微創和依從性好的血清生物標志物在HCC 診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5,6]。而通過早期篩查,1/3 的早期肝癌患者可以得到根治,且肝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可提高90%,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還能降低醫療負擔。為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血清AFP、GP73、PIVKA-Ⅱ單獨及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以期為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確診的132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原發性肝癌組,其中男98 例,女34 例,年齡35~73 歲,平均年齡(59.82±9.71)歲;確診的92 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作為良性對照組,其中男67 例,女25 例,年齡37~70 歲,平均年齡(55.44±11.21)歲;體檢的92 例健康者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58 例,女34 例,年齡32~69 歲,平均年齡(47.68±12.50)歲。三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原發性肝癌組與良性肝病對照組納入標準:①依據《原發性肝癌診斷規范(2019版)》[11]明確診斷;②手術、化療等治療干預前采集血樣化驗;③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④首次確診病例。健康對照組納入標準:①年齡等一般資料與原發性肝癌組和良性對照組匹配;②無惡性腫瘤病史;③近期未使用影響凝血作用的藥物等。排除標準:①心腦血管疾病,重癥感染,惡性疾病等;②孕期或哺乳期;③喪失自主意識,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采集紅頭促凝管空腹靜脈血3 ml,自然凝固10 min,分離血清樣本后3000 r/min 離心處理10 min。采用北京熱景生物有限公司HotgenC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器檢測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北京熱景生物有限公司配套試劑、定標液、質控)。檢測結果超出參考值時,判定為陽性。AFP>7 ng/ml,GP73>150 ng/ml,PIVKA-Ⅱ>40 mAu/ml。所有檢測均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有專業檢驗人員完成。

1.4 觀察指標 原發性肝癌組和良性對照組術前均采集靜脈血樣,健康對照組早空腹采集靜脈血標本,比較三組受試者血清AFP、GP73 和PIVKA-Ⅱ水平。通過受試者工作(ROC)曲線分析AFP、GP73、PIVKA-Ⅱ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6.0 軟件,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以[M(Q1~Q3)]表示,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 秩和檢驗進行多組分級數據比較,采用獨立檢驗進行兩組之間的比較。診斷價值分析通過ROC 曲線評估,得到敏感度和特異度,計算出約登指數,確定最佳截斷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比較 原發性肝癌組血清AFP、GP73 和PIVKA-Ⅱ水平均高于良性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血清GP73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比較[M(Q1~Q3)]

2.2 血清AFP、PIVKA-Ⅱ、GP73 單獨及聯合檢測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效能比較 ROC 曲線顯示,血清PIVKA-Ⅱ診斷原發性肝癌具有高敏感性、特異性及AUC,且三者聯合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敏感性及AUC 均高于單一檢測(P<0.05),見表2、圖1。

圖1 血清AFP、PIVKA-Ⅱ、GP73 單獨及聯合檢測診斷原發性肝癌的ROC 曲線

表2 血清AFP、PIVKA-Ⅱ、GP73 單獨及聯合檢測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效能比較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是發生于肝臟上皮的惡性腫瘤,如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肝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是我國在診療原發性肝癌的一大難題。而HCC的篩查與診斷,過去以病理檢查與影像學為主,但兩者都容易造成漏診。血清學檢測能夠比影像學提前3~28 個月預警原發性肝癌發生[12]。另有研究證實[13],癌癥患者體內相關血清標志物及代謝物的差別表達與疾病發生、發展及預后密切相關。

AFP 是一種分子量為70 kDa 的糖基化白蛋白,由胚胎期卵黃囊、未分化肝細胞和胎兒胃腸道組成,是最原始的原發性肝癌血清標志物。1964 年首次在肝細胞癌患者的血清中被發現,目前仍然是肝細胞癌的常用診斷生物標志物[14,15]。AFP 可與原發性肝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再通過提升C-FOS、SRC、C-JUN、RAS 等癌基因的表達,激活Ca2+、PI3/AKT等信號通路,參與原發性肝癌細胞的增殖和分化。AFP 還可通過抑制Caspase-3 的活性誘導原發性肝癌細胞產生凋亡[16-18]。70%~80%以上的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報告出現血清AFP 水平升高,本研究數據也得到了很好驗證。因此,AFP 異常增高主要指示腫瘤進展、肝臟切除、接受治療后復發。20%~30%的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AFP 檢測結果不增高,可能存在漏診,會導致許多患者錯過早期診斷和治療時機。

GP73 最早是由Kladney 等人在巨細胞型肝炎的研究中發現,源于順式高爾基體上的一種Ⅱ型高爾基體跨膜蛋白[19,20]。正常情況下,GP73 在正常肝臟的膽管上皮細胞表達,而在肝細胞內幾乎沒有。在疾病狀態下,GP73 在被蛋白酶切過的同時,可以通過內涵體將GP73 從高爾基體的順面膜囊釋放到細胞外,從而進入血液。大量研究證明[21,22],除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外,GP73 中AUC 僅為0.673,而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由此引起的肝硬化中AUC 的含量更是高達0.89。因此,血清GP73 對不同病因導致的肝炎和肝硬化的診斷價值較好。研究表明[23],GP73 診斷肝細胞癌的敏感性為74.6%,特異性為97.4%,陽性預測值為82.7%,其血清表達高于對照組和癌旁組織。付超等[24]研究指出,GP73 與肝癌轉移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GP73與肝細胞癌中的轉化性生長因子B(TGFB)SMAD 和PIK3-AKT 信號通、細胞因子、TNF、JAK-STAT 等相關,并可用于HCC 患者的病情監測,顯示出較AFP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GP73 曾被認為是HCC 的一種很有前途的生物標記[25,26]。GP73 對腫瘤的增殖、凋亡、侵襲和遷移都有多種機制的促進作用。因此,GP73 不僅是一種良好的肝纖維化和肝硬化血清標志物,而且可用于區分健康人、良性肝臟病變和肝癌。本研究顯示,原發性肝癌組血清GP73 高于良性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良性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血清GP73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GP73 是一種新型的肝細胞癌腫瘤標志物。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 異常升高,可能與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導致中小膽管上皮細胞異常增殖有關。隨著肝臟受損程度的增加,GP73 的水平明顯增加,這對于HCC 早期的診斷和預后判斷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PIVKA-Ⅱ又稱異常脫羧基凝血酶原(DCP),是一種作為補充肝細胞癌中α 胎蛋白(AFP)的潛在生物標志物,是由維生素K 缺乏或拮抗劑-Ⅱ誘導的凝血酶原[27]。近年來,PIVKA-Ⅱ的診斷作用受到廣泛關注,正常情況下,維生素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必需物質。肝臟在缺乏維生素K 或存在拮抗劑的情況下,抑制了維生素K 依賴性碳水化合物氧化酶的活性,導致凝血因子N-末端谷氨酸殘基的羧基化。這種不正常的凝血因子不能執行凝血功能,被稱為異常凝血酶原,是由缺乏維生素K 或維生素Ⅱ拮抗劑引起的[28]。此前的研究表明,PIVKA-Ⅱ是一種潛在的高靈敏度、高特異性肝癌診斷標志物[29]。本研究數據顯示,肝細胞癌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良性肝病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其診斷肝細胞癌的靈敏度高達75.91%,特異度高達93.22%,AUC 為0.88,這一結果與之前報告相符。作為一個獨立的生物標志物,PIVKA-Ⅱ對HCC 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應注意與維生素K 缺乏的生理及病理狀態區分,如飲酒、新生兒、膽管梗阻、黃疸、腎臟疾病、頭孢類抗生素的應用、華法林及苯丙香豆素治療患者等,避免誤診。

綜上所述,血清AFP、GP73、PIVKA-Ⅱ聯合測定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異常升高的原發性肝癌血清指標再結合患者體格檢查、影像學、組織學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及早干預、治療,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猜你喜歡
肝細胞良性標志物
走出睡眠認知誤區,建立良性睡眠條件反射
外泌體miRNA在肝細胞癌中的研究進展
呼倫貝爾沙地實現良性逆轉
基層良性發展從何入手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肝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研究進展
甲狀腺良性病變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分析
肝細胞癌診斷中CT灌注成像的應用探析
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在消化系統腫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