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三個著眼點

2024-04-08 08:30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鴻山實驗小學
小學教學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綜合與實踐正方體表面積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鴻山實驗小學 孫 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綜合與實踐,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本文就如何進行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展開探究。

一、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現狀

筆者基于自身教學和同伴交流,發現“綜合與實踐”的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通過現有的課堂教學,有效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已有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學生學習不夠積極

“綜合與實踐”的課堂,需要學生根據學習任務提前做好上課準備。如“樹葉中的比”,需要學生自己提前準備好各種不同種類的樹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由于部分學生所學知識點不夠牢固,知識點碎片化,無法構建知識體系,面對“綜合與實踐”的學習就產生了畏難情緒,探究時不夠積極。

(二)教師教學不夠準確

部分教師對“綜合與實踐”在課程標準中的地位及設計意圖不夠清楚,使得教學內容浮于表面,教學不夠準確,不能對其內容進行拓展,無法幫助學生初步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不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經歷和收獲等實踐過程,無法讓學生切實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在教學“樹葉中的比”一課時,有些教師跳過學生實踐探究過程,就會直接告知學生結論:同一種樹葉,長和寬的比值都比較接近;比值接近的不同樹葉,形狀也相似;樹葉長與寬的比值越大,樹葉就越狹長等。

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之教學微探索

“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模型思想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那如何上好“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發展學生的思維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著眼點”,即 “興奮點”“共鳴點”“內化點”入手引導學生展開學習。

(一)精選素材,激發“興奮點”

數學是一門理性、抽象的學科,因此有不少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會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面對此情況,教師在教學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問題的求知欲。

【案例1】

暑假期間,某學校的籃球隊來我校訪問,準備進行一場籃球友誼賽。老師必須盡快通知我?;@球隊的7個學生。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每分鐘通知1人,需要多長時間?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說明:假定老師、同學們互相知道號碼,電話暢通,也不會重復撥打)

師:通知7個學生,最多需要幾分鐘?你能說說解決方案的具體內容嗎?

(學生回答)

師:為了讓方案一目了然,你準備用什么方式表示出來?

(展示學生的方法:畫圖法、列表法)

師:時間還能減少嗎?如果可以減少,那就要發揮誰的作用了?請同學們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學生嘗試解決)

在這次的“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教師選取了學生熟悉的情境“打電話”作為問題探究的載體,以生活事例作為素材,且用較容易的問題作為鋪墊,最后才讓學生嘗試解決,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電話通知到7個學生。這是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也是一個現實的生活問題。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學生會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分組自主探索,嘗試尋找最佳解決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面對此問題,學生分小組用畫圖法、列表法和編程(未成功)來嘗試解決,主動融入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師助力,構建“共鳴點”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學生提供了較為便利的學習環境。但是由于小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他們可能會停留在低階思維,無法向高階思維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驅動性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習指明探究的方向, 發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把握所學知識的本質。

【案例2】

鴻山實驗小學五(1)班到鴻山濕地公園春游,有26人想租船游玩,有2人船和4人船,一共要租8只船。本著不浪費的原則,要求全部船只坐滿沒有空位。2人船和4人船需要各租幾只?請同學們設計租船方案。

師:根據這組同學列出的表格,你們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說給你的組員聽。

生1:每減少1只2人船,增加1只4人船,搭載總人數就會增加2人。

師:為什么會增加“2”,這個“2”多在哪里?

生2:減少1只2人船就是減少2個人,增加1只4人船就是增加4個人,4比2多了2(人)。

師:你們真棒!我們發現前后總人數的差總是2人,每減少一只2人船,增加一只4人船,搭載總人數就增加2人。

師:現在五(1)班44個同學都想租船游玩,游船公司決定把2人船全部換成8人船,現在你能求出4人船和8人船各租幾只嗎?從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3:我們小組求出4人船租5只,8人船租3只。每增加一只8人船,減少一只4人船,搭載人數就會增加2人。

生4:我們小組也求出4人船租5只,8人船租3只。但每增加一只8人船,減少一只4人船,搭載人數就會增加4人。

師:前面4人船和8人船各租幾只,兩個小組觀點一致,可是最后發現規律時有了分歧,我們來聽一聽每個小組的想法。

生3:我們小組認為,剛才老師說人數總是會增加“2”,“2”非常重要,所以這里也應該是增加“2”。

生4:我們小組認為,這個小組說的不對,剛才是2人船和4人船,總數增加4-2=2(人),而這道題是4人船和8人船,搭載總數增加應該是8-4=4(人)。

師:你們認為哪個小組的想法是正確的。

師:剛才2人船和4人船,每次總人數的差是4-2=2(人),而4人船和8人船,每次總人數的差是8-4=4(人),所以不是“差2”重要,而是這個“差多少”很重要!現在你們小組明白了嗎?

師:如果是a人船和b人船呢?(a<b)

生5:每減少一只a人船,增加一只b人船,搭載總人數增加(b-a)人。

在租船問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了兩個自主探究的活動,提出驅動性問題,并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讓學生在2人船和4人船的基礎上,合作完成4人船和8人船的探究。在一系列問題的驅動引領下,通過兩輪學習探究,有序地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逐漸加深對核心問題的研究領悟,逐步構建起數學模型,得出一個結論:每減少一只a人船,增加一只b人船(a<b),總人數增加(b-a)人。這樣的結論是否正確呢?教師又引導學生通過應用模型解決3人船和5人船的問題,既驗證了結論的正確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適當延伸,挖掘“內化點”

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上,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對教材的適當延伸,內化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進行適當的延伸,讓學生逐步建立起知識體系。

【案例3】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綜合與實踐”活動課“表面涂色的正方體”。在本節課的內容新授完成后,教師可以結合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特征和計算方法,進行適當的延伸。

師:如果從大正方體的表面上任意拿走一個小正方體,表面積會有變化嗎?若有,是怎么變化的?

生1:表面積不變。

生2:表面積會增加。

生3:表面積會減少。

師:這些猜想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討論和驗證。

學生匯報和補充后,教師出示圖1:

圖1

第1種:表面積不變。

第2種:表面積增加2個小正方形面積。

第3種:表面積增加4個小正方形面積。

師:把8個小正方體,擺成一個規則的立體圖形??梢栽鯓訑[?可以擺出幾種不同的立體圖形?它們的表面積各是多少?(小正方體的邊長為6厘米)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和計算,并進行展示。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展示圖2。

圖2

第1種:把8個小正方體排成一排。

第2種:兩個擺一層,擺四層。

第3種:四個擺一層,擺兩層。

第1種:長48厘米,寬6厘米,高6厘米,表面積是1224平方厘米。

第2種:長12厘米,寬6厘米,高24厘米,表面積是1008平方厘米。

第3種:長12厘米,寬12厘米,高12厘米,表面積是864平方厘米。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有什么發現?

生1:長方體的長、寬、高越接近時,它的表面積就越小。

生2:組合時,重合的面積越多,表面積就越小。

……

師:類似的結論在哪里見過?

生3:周長一定時,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在掌握“表面涂色的正方體”的基本知識后,學生聯系本單元學習的表面積相關知識,發現從大正方體上拿走一個小正方體,表面積的變化取決于拿走小正方體的位置;而用8個小正方體組合成不同的、規則的立體圖形,求出不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可以適時聯系周長一定時,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這一系列的延伸,使得學生不僅鞏固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且還逐步建立了空間觀念,發展了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先前相對獨立的數學知識點,通過串聯,可以構建出一個知識體系。

新課改視角下的“綜合與實踐”,要在“綜合”中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在“實踐”中鼓勵學生自主發展,教師要精選素材,激發“興奮點”、構建“共鳴點”、挖掘“內化點”,真正實現教育教學的價值。

猜你喜歡
綜合與實踐正方體表面積
積木的表面積
巧算最小表面積
巧求表面積
給正方體涂色
多少個小正方體
數小正方體
拼正方體
表面積是多少
關于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設計案例探究
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中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