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昭斌:丹心一片慰鄉愁

2024-04-08 07:19作者胡宇芬王銘俊
湘潮(上半月) 2024年2期
關鍵詞:大校侄兒敬老院

作者|胡宇芬 金 慧 王銘俊

曾昭斌,1940 年1 月生,湖南新化人。長沙市雨花軍休所軍休干部。出身于貧苦農家,入伍后當衛生員,經多次進修學習,成長為擅長胸外科和腹外科手術的醫學專家,被授予大校軍銜,曾任蘭州軍區第二野戰醫院院長、蘭州軍區33醫院胸外科主任。榮獲戰地模范軍醫、全國先進軍隊離退休干部、長沙好人·身邊雷鋒等稱號。

釀了幾十年的鄉愁,究竟有多濃?1999年,大校軍醫曾昭斌從西安退休回到湖南。一直在娘家耒陽把三個孩子拉扯大的妻子資治芳終于盼來了團圓。但團圓的日子只過了幾天,曾昭斌又啟程了。這回,他的目的地是大山深處的新化縣維山鄉龍寨村——一輩子魂牽夢縈的家鄉,他一待就是12年。12年里,曾昭斌帶上醫術、帶上力氣、帶上自己的工資,和鄉親一道,行走在那個偏僻的山村。

大校軍醫,鄉村行醫12年

五六平方米的房間里,只配擺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旁邊一間更小的房間里,水泥案板上擺著幾沓醫學書籍。

“那是叔叔的住房和書房,退休后他在這里住了10多年?!痹驯笾秲涸掳步榻B。

曾昭斌17歲離開家鄉到部隊,成長為胸外科專家,被授予大校軍銜。每次回鄉探親,曾昭斌就揪著心:山高路遠,村民們看病非常困難,小病拖著大病扛。

侄兒沒想到,自己簡陋的家成了叔叔的免費診所。

村里吳梅容的兒媳是貴州人,鼻子下方長了一顆黃豆大的痣,有些鬧心。她試著找到曾昭斌,看能不能去掉這顆痣。曾昭斌一看,做個小手術就行了,幾分鐘后手術就做完了。幾天后拆了線,一點疤痕都沒有。做手術曾昭斌沒收一分錢。

消息很快傳遍了全村,來找曾昭斌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工程建設雖然苦累,但是我依舊選擇了這一行?!币磺粺嵫借F建參與祖國建設,這也許就是王維振的夢想。

開始時,曾昭斌借用村里衛生室做手術,后來他尋思著在侄兒家弄個手術室。他掏錢在侄兒的房屋上加蓋了一層,把最大的一間鋪上地磚和墻磚,買來手術床,就成了手術室。衛校畢業的侄女是護士也是麻醉師,成了曾昭斌的助手。手術器械的消毒,按大醫院的操作流程在鄉衛生院完成。在這間手術室里,曾昭斌為鄉親們做了疝氣、乳腺包塊等手術60多臺。最大的一臺手術,曾昭斌至今引以為豪:“以前市級醫院都做不了?!?/p>

村里有個中年婦女叫曾益華,在廣州打工期間患上了甲狀腺囊腫,因手頭不寬裕一直拖了下來。她回老家聽說了曾昭斌的故事,便找上門想做手術。曾昭斌仔細查看病情后為她做了手術,取出了一個雞蛋大的瘤子。手術后還要住下來康復幾天,曾昭斌的侄兒家又成了住院部。不久,曾益華的病痊愈了,問要多少錢。曾昭斌說:沒錢就算了。曾益華感動得淚流滿面。

回鄉12年,曾昭斌600多次看病問診,90多次手術,經常免收鄉親們的醫藥費,獲得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當了4年村支書,建起學校和敬老院

在侄兒家住到第9年時,曾昭斌遇到了一個難題。

2008年5月12日,龍寨村進行村支兩委換屆選舉,68歲的曾昭斌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我并不想當村支書,不是嫌官小了。我的技術都是黨和國家培養的,我回鄉本來只想用自己的技術為鄉親們看看病。老支書來做我的工作,他又有恩于我,我只得上任了?!痹驯髮嵲拰嵳f。為此,曾昭斌第一次買了手機。

村里如何發展,曾昭斌覺得首先要解決好“一小一老”兩個問題。一是解決好孩子們上學、成長的問題,家鄉出了人才,才會有希望;二是要解決好老人贍養問題,家鄉才能養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與安定和諧的氛圍。所以,他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學校和養老院的修建上。

村里原有的一所小學被撤銷了,孩子們上學要到幾公里外的鄰村小學,很不方便。村民們紛紛要求重建??慑X從哪兒來?曾昭斌和村委會商量后,想出了一個一舉兩得的法子:發動鄉親們捐款重修祠堂,祠堂修好了,原先設在祠堂的小學也就重建了。

為此,曾昭斌去了好幾趟縣里。搭客車幾塊錢車票,他都舍不得,去的時候總是搭順路貨車,回來才肯坐客車。他找縣教育局局長、縣國土局局長交報告,人家開會,他一等就是一兩個鐘頭,中飯就是買幾個饅頭,邊走邊吃。

曾昭斌帶頭捐了3.3萬元,又到外面“化緣”,終于籌齊了建校資金。很快,一個可容納100多名學生的學校建好了,孩子們又在家門口上學了。

村里要建敬老院,重擔又落在年近古稀的曾昭斌肩上。他既是總指揮,又是籌資員,還是保管員和施工員。

敬老院選址在一座荒山上。引水、平路、通電后,工棚搭起來了。曾昭斌起早貪黑,吃住在工地上,自己采購材料、監督質量,還挑擔子、砌墻磚。天氣最熱的時候,他打著赤膊上陣。有時衣服沒有來得及洗又穿上,汗漬都看得見。那些日子里,他身上總是背著干糧和一罐水,餓了隨便吃兩口干糧,渴了喝上一大杯水。整個工程下來,這個身高1.75米、體重80多公斤的漢子硬是瘦了10多公斤。

2009年底,擁有55張床位的敬老院竣工了,鄉里18位五保戶住了進去。為了讓這些老人住得舒心,曾昭斌兼任敬老院院長。他白天搞衛生、種菜,晚上查房巡夜。老人們很感動,說:“沒想到老了,還有這么大的官來照顧我們?!?/p>

老人們不知道,為了敬老院,曾昭斌還把自己的工資都墊上了。開工沒多久臨近春節,資金沒到位,民工又要拿錢回家,可把曾昭斌急壞了。他連夜趕到長沙市雨花軍休所,提前預支了幾個月的退休金,又匆匆忙忙趕回家鄉,給民工發工資。當村支書這幾年,曾昭斌捐了10多萬元。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是部隊培養了我,是黨教育了我。退休后,為貧困的家鄉能作點貢獻,是應該的?!碑攧e人問起他為何退休不安享晚年而扎根山村時,曾昭斌總這么說。

△ 曾昭斌心系大山深處的家鄉(唐俊 攝)

猜你喜歡
大校侄兒敬老院
緊箍咒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鄉鎮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為創建人民空軍改名換姓——長汀籍開國大校范唐華(陳御風)的人生片斷
大校旅長退休回鄉當農民
愛心送到敬老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之概談
空軍大校的國際履歷
火場救人
趕不走的侄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