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癥醫學如何改善心臟重癥患者的預后

2024-04-09 00:02羅歡重慶市人民醫院
人人健康 2024年4期
關鍵詞:醫學科狀況醫務人員

■羅歡(重慶市人民醫院)

心臟重癥是以血流動力學診治為主的學科,需要精準地調整心臟的前、后負荷及心肌收縮力。近年來,我國心血管類疾病發病率逐漸升高,心臟重癥患者也越來越多。重癥醫學科是心臟重癥患者入住的主要科室,它讓更多的心臟重癥患者能夠有機會進入手術室,并且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因此,重癥醫學對于改善心臟重癥患者的預后非常重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重癥醫學如何改善心臟重癥患者的預后。

強調預防,構建重癥前早期預警體系

控制誘發因素對心臟重癥疾病的早期預防有很大幫助。引起心臟重癥的因素較多,包括感染、疾病等,所以需要優化藥物的使用,并合理控制相關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等。

早期識別,阻斷疾病的繼續發展

在疾病發展早期,重癥醫學科需對疾病危重程度、預后及時識別和預判,這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繼續進展,也能提高治療效果。心臟疾病是慢性疾病中較為危險的一種,導致該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如環境因素、社會因素、遺傳因素及生活習慣和情緒因素等,均會導致患者疾病的持續發展,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但重癥醫學科對病情的早期識別和預判會阻斷病情的發生和發展。

重視患者的生活質量

重癥醫學科的心臟重癥患者往往伴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如睡眠障礙、心理障礙以及反應遲鈍等,部分心臟重癥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體育運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早期的心臟康復,要使患者對疾病有信心、認識到生活有價值,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

心臟重癥患者的情緒變化與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有密切關聯。重癥醫學科的醫務人員需要及時察覺患者心理狀況的轉變,患者家屬應支持醫務人員的工作,多多陪伴,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進而改善患者的預后。

制定急救方案

重癥醫學科通常會根據心臟重癥患者病情狀況的不同,實施個體化急救方案。包括建立中心靜脈通道、呼吸支持、各項指標的監測(有創動脈血壓監測、PICCO 等)。在患者發病時,需要動態監測患者的血氣分析、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標,并且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輸注紅細胞懸液、新鮮冰凍血漿、血小板、人血白蛋白等血制品。

風險評估

心臟重癥患者的身體及病情變化較快,醫務人員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史以及各項檢查結果進行風險評估。同時,實時監測患者的病情狀況,以便在患者發病時給予其針對性處理。

此外,應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營養不良等狀況,評估工具需要依照患者的病情而定。

強化監護措施

心臟重癥患者在重癥醫學科住院期間,容易出現心律失常等狀況,部分患者常常在無預兆的情況下發病。因此醫務人員需要強化監護措施,為患者提供動態連續性監護,并且密切監測患者的心電圖、心率、電解質等指標的變化,如若患者的各項指標出現異常,則需要匯報給患者的主治醫師,并時刻準備好實施急救方案。

猜你喜歡
醫學科狀況醫務人員
聲敏感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調查
核醫學科的放射防護及護理管理研究
淺議醫療糾紛中對醫務人員的法律保護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超聲醫學科
抗疫中殉職的醫務人員
2019年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依然會保持穩健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簡介
第五節 2015年法學專業就業狀況
提高重癥醫學科床頭抬高合格率
讓真誠關懷為醫務人員減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