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研究

2024-04-09 00:53朱柯羽
紡織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藝術設計思政

朱柯羽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可以進入廣告公司、電視臺、報社、雜志社等媒體單位,他們的設計作品將直接作用于受眾,對受眾的審美、信息加工等有直接影響。隨著社會各領域競爭白熱化,高質量設計人才成為各單位爭取的目標。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對接國家教育政策,抓好課程思政建設,鍛造出藝術設計精品專業課程,培養出具有過硬專業技術、優秀職業精神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

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必要性

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正式發布,全面部署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1]。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各地高校都在努力尋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藝術設計是社會信息傳播的關鍵點,設計者的思想情操、審美水平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受眾。因此,思政教育融入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對于學生、教師、高校、社會而言都有積極意義。

1.1 學生成長所需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包括“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學生畢業后會進入園林設計、城市設計領域以及一些媒體單位。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讓學生擁有家國精神、政治認同、人文素養、道德法律等知識和能力,設計出內涵豐富、審美健康的作品,進而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力。

1.2 師資建設所需

課程思政建設是每一位高校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雙師型教師在該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專業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他們在課程思政建設要求下充分采集藝術設計領域有關信息,將崗位勝任力融入專業教學中,有效培養綜合型、應用型設計人才,而教師本身在此過程中也在向雙師型教師轉變,最終在整體上提升了高校師資水平。

1.3 高校發展所需

每一所高校都有眾多專業,每一個專業都需要實現課程思政建設。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不斷積累課程思政建設經驗,這類經驗對于其他專業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換言之,高校通過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思政方面的試水,降低了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風險,提高了高校自身“三全育人體系”的建構效率。

1.4 社會發展所需

目前國際形勢十分復雜,有國外敵對組織不斷向我國高校滲透,通過大學生之手獲得我國重要信息以及數據,嚴重威脅我國安全[2]。通過課程思政建設,讓黨的二十大中有關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的數據融入專業課程中,可以讓大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讓他們建立道路自信,有效對抗國內外反華反動組織的誘惑,成為維護祖國統一、社會安定的一員。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難點

課程思政建設涉及教材、教師、資源、教學方法等因素,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更是如此。但通過深度研究不難發現,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以下難點。

2.1 教材編制難點

藝術設計專業教材中大部分都是西方理論以及西方案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很難融入地方文化(例如山西地方傳統文化、文化名人、文化遺址等),進而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

2.2 師資建設難點

以“展示設計”課程思政為例,教學目標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思政目標,4個目標相輔相成[3]。這樣的教學目標對于專業教師而言,意味著他們必須知識豐富、專業扎實、精通心理學和思政教育,善于將雙創教育、工匠精神、心理教育等融合,打造品牌專業課程。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雙師型教師規模小、質量低,在無形中影響了課程思政質量。

2.3 資源管理難點

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各類資源支持,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本身與計算機設計軟件等具有緊密聯系,需要更高級的資源作為保障。但部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意識薄弱、資源管理松散、教學技術落后、教學設備老化、教學工具缺乏,無法保證各類思政素材有效融入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例如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不足,學生無法真正了解藝術設計中某種造型的基本原理,進而削弱了工匠精神,也對他們的職業精神有所影響。

2.4 教學方法難點

目前,高校大學生都是“00后”,他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網絡思想的影響,對思政學習存在抵觸情緒。加上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缺乏具體的策略,課程思政不具親和力,導致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無法將思政理論轉化為自身思想和行為的原動力,做不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 思政教育融入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具體策略

3.1 深度研究教材,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

在黨的二十大會議中,教育部提出了“加強學科建設與教材建設”這一要求。校本教材的編制是教材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對現有教材進行深度研究,在承接西方先進設計理論的基礎上尋找山西省地方文化融入的點,并將該地地標性建筑、傳統文化、文化名人、文化發展脈絡等有關內容融入教材中,最終形成校本教材,如此可以解決統一教材中大部分理論以及案例源自西方所導致的地方文化滲透不足的問題。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第一,在環境藝術設計、建筑物造型設計、園林布局等方面,教師可以將山西傳統建筑(山西民居、飛虹塔)、中式園林等作為案例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第二,在色彩教學中,可以將中國五行色理論融入其中。中國五行色指的是青、白、黑、黃、紅,這5種顏色在理論上可以調出任何一種顏色,可見五行色理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審美性,有利于學生色彩知識和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了解祖國色彩文化。第三,在“插畫設計”“海報設計”課程中,可以將加入山西省文化名人、名景,培養學生的鄉土意識。例如,王維、狄仁杰等都是古代山西人,他們在文化、政治領域都有不小的成就,是山西文化代表人物。教師在“插畫設計”“海報設計”課程中加入這些名人的事跡,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平,并為他們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和職業精神。第四,在“包裝設計”課程中,結合山西省特產或者山西省特產企業,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開發“包裝設計”課程校本教材,真正讓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可以掌握包裝設計理論,并形成良好的崗位勝任力。

3.2 提高師資水平,保證思政教育融入的多元化

黨的二十大提出師德師風建設要求,并將其作為教學改革重點。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管理中需要加強師資建設管理,可以將“思政教育融入多元化”作為教師水平的衡量標準之一。思政教育融入多元化的含義是思政素材、融入方式、融入載體具有創新性。2020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家國情懷、政治認同、人文素養、傳統文化、道德法律、工匠精神、雙創教育應作為思政素材;在融入方式上,主要以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實踐課為對象,結合課程內容將思政素材有效融入其中,融入載體包括視頻、圖片、文本、音頻。

教師作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融入的第一主體,必須具有以下能力和品質:深刻領悟思政教育融入多元化的內涵;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政治認同感;具有一定的文學和美術底蘊;掌握多種傳統文化;精于藝術設計領域有關法律,例如知識產權法、勞動法等;在專業教學、專業實踐上孜孜以求,善于通過雙創項目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如此,教師才能根據專業課程內容、學生學情將不同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

為了保證專業教師具有以上能力和品質,最終實現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高校需要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標準,將以下5個要求作為具體標準:第一,在一年內自主深入藝術設計領域,掌握行業先進設計理念、先進設計軟件、設計人員崗位勝任力;第二,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能深挖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精髓,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展現出其應有的魅力與風采[4];第三,善于師生交互的創新,能認真了解學情,掌握學生心理,有針對性地將思政元素于課內外有效滲透進學生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親和力;第四,根據課程內容形成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思政目標在內的科學教學方案,確保4個目標指向一致;第五,忠于黨、忠于教育事業,這是師風師德建設的關鍵,也是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模范的關鍵前提。

3.3 提高資源管理水平,讓思政教育融入有保障

3.3.1 技術資源管理

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中,學校要重視教學技術,根據學校本身實力、行業發展態勢等,引入各類教學軟件、行業軟件,確保專業教學與社會對接,使專業課堂與行業有效交互。如此,崗位勝任力標準才能融入課程內容中,指引學生全面發展。智慧課堂、虛擬現實技術等都是融入的對象。在智慧課堂中,可以引入行業目前正在使用的各類設計軟件,包括PS、AI、InDesign、After Effects、Cinema 4D等,讓學生掌握這些軟件,教師將“工匠精神”融入,帶領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精益求精,使富含山西省地方文化元素的素材得到有效利用。

3.3.2 思政資源庫管理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離不開思政素材,為了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學校需要構建思政資源庫,將各類思政素材分門別類存放,具體可以分為家國情懷、政治認同、人文素養、道德法律、工匠精神、雙創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思政教育具體融入點,可以有針對性地利用這些素材,避免在素材收集、選擇上浪費過多時間。

3.4 創新教學方法,推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3.4.1 情境教學法

在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引入行業企業工作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在熟悉工作環境的基礎上形成與崗位相匹配的職業精神、思想道德、審美能力、溝通技巧。

3.4.2 項目教學法

教師聯合合作企業師傅共同規劃藝術設計項目,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將家國情懷、政治認同、人文素養、道德法律等作為衡量指標,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學生在這種評估的指引下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思政學習動力,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

3.4.3 混合式教學

教師結合專業課程內容,采用翻轉課堂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微視頻中,引導學生在課前學習這些內容,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教育并舉。誠然,為了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將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微視頻中,讓思政教育內容和專業內容渾然一體。例如,在“標志設計的概述與發展”這一章節中,教師將中華民族的龍圖騰、黨徽、國徽等融入微視頻中,讓學生理解標志具有的精神內涵,進而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以及政治認同[5]。例如,教師可以將山西省所有標志融入其中,闡述這些標志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認識到標志設計具有動態性。

4 結語

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教師以及教學管理者在思想創新的前提下牢牢抓住校本教材編制、教師隊伍建設、資源管理、教學方法創新4個關鍵點,為課程思政創設條件。教師要與合作企業師傅共同構建集知識性、實踐性、教育性于一體的綜合課堂,保證學生在充分掌握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政治認同、人文素養、職業精神。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藝術設計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思政課“需求側”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