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綜合表達”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2024-04-09 00:53黃可悅葛婧宜
紡織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繪制分析課程

魏 磊,黃可悅,葛婧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江蘇 南京 211156)

“設計綜合表達”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大二專業必修課程,課程總學時為32課時,每周4課時,共計8周。課程包含設計表達的多種媒介及特點、綜合表達的意向策略、設計分析的綜合技巧、設計調研與綜合表達、設計概念發想與綜合表達、設計方案發想與綜合表達、設計發布與綜合表達等核心知識點?!霸O計綜合表達”課程旨在對學生的設計思維進行綜合開發與培養,并進一步夯實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實操設計能力以及語言、文字、圖像等多方面表達能力,以期反哺設計作品多樣性呈現。

所謂表達,是將學生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以交際、傳播為目的,以物、事、情、理為表達內容,以語言、圖像、模型、影音等為表達媒介,以聽者、讀者、用戶、受眾為接收對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關注設計方案本身,也要關注自我主體和客體受眾。綜合表達是表達內容和表達媒介的綜合,通常情況下,綜合的內容和媒介越多,想要表達的效果越充分到位、生動形象。

設計綜合表達,概括言之,即呈現設計方案每一個因子都是在合力“表達”設計想法。這里所說的“因子”是指一切表達設計的載體、媒介與形式。環境設計是一門系統且復雜的理性設計學科,學生需要借助綜合表達的能力,多方位展示設計成果。

設計綜合表達能力的訓練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多種表達媒介的參與,屬表象層次,主要對“外”,往往影響著受眾對設計的第一直觀感受,這要求學生能靈活且合理綜合圖文、展板、漫游動畫、手繪表現、沙盤模型等多種表達媒介,多樣化設計呈現形式,從而更好地展現設計本身;另一方面,豐富設計內容的表達,屬于內容層面的綜合,這要求學生對設計方案進行更多的內容分析,尤指設計分析圖繪制。例如方案前期的調研階段,涉及區位分析圖、人群分析圖、場地分析圖等的繪制,通過多種類的圖紙合力表達,充實設計本身,多角度切入設計、分析設計、展現設計。

1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綜合表達”課情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已開展多年“設計綜合表達”課程教學,擁有較為豐富的授課經驗以及課程認知,目前的授課情況如下。

1.1 學生對課程目標認知度低

在高校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課程有明確的課程名稱以及課程學習指向性,如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性課程“中外建筑史”“立體構成”等,或是軟件技能類課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SketchUp)”“虛擬動畫設計”等。對于上述課程,即使學生是初次學習,借助以往的學習經歷以及搜索引擎也可以快速了解課程的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等,這樣有利于上述課程的學習在后期展開。

然而,“設計綜合表達”課程的知名度較低,課程專項性較高,不少學生無法在學習之初建立起對課程學習的精準認知,無法構想出課程內容的基礎框架,從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茫然,課程教學效果差。再加上學時短暫,學生更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诖?,“設計綜合表達”課程的先導課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既是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初步印象,也是對課程建立認知的伊始和學習興趣培養的開端。另外,后期每次授課都要及時溫故鞏固、查漏補缺,時刻將課程學習目標、課程框架、實際應用價值等貫穿在課程始末。

1.2 教學內容繁多且復雜

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向分為室內方向與景觀方向?!霸O計綜合表達”課程涉及的設計分析圖的繪制是建立在以上兩大方向的基礎上,換言之,教學內容既要包含室內方向的分析圖繪制,也要包含景觀方向的分析圖繪制。因此,教學內容繁多且復雜,分析圖在兩大方向中既有共性又有區別。例如景觀方向的分析圖涉及環境中的人文歷史要素、民俗要素、社會要素和自然要素,生成的分析圖較多且難以將其完全講盡。除分析圖種類繁多外,分析圖的表現形式與表現風格也較多,這給學生繪制分析圖增加可選性的同時,對其審美水平和綜合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偠灾?,分析圖的繪制是依托在項目基礎上的,隨著項目的變化生成不同的分析圖。因此,課程設置環節要主次分明,突出重點,在熟練掌握主要的基礎分析圖的同時,加強設計案例個性化分析與繪制,使分析圖緊扣方案本身,而非流于表面的形式分析。

1.3 學生學習新鮮感和探索欲不強

“設計綜合表達”課程屬于專業輔助課程,并非設計課程本身,是輔助設計更好呈現的“裝飾性”課程。學生的前期課程學習包括“小型建筑設計”等,涉及一些設計分析圖,但不會系統地學習,這也不是該課程的學習重難點。因此,部分學生會產生“我已經學過了”“我已經知道了”“我以前繪制過”等心理,對課程失去新鮮感和探索欲,并在課中出現厭學、學習態度不積極、錯過課程其他重難點知識的情況。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對于學生過往了解到的知識點,教師需要提前排查摸底,了解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此外,對于同一知識點,可以通過不同切入點、不同授課風格、多媒體輔助進行講解,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設置問題、設置任務等措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綜合表達”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 一改:課程目標可視化

著名建筑師王澍曾發起過一項設計革命,他認為設計最終以商業效果圖來結尾,只是為了博取甲方的喜好。設計用任何形式表達,表現只是其中一種形式,而設計的重點便是分析圖過程,分析圖是思維的展現過程。

分析圖對于表現設計的益處分為以下4點:第一,設計分析圖比文字性的設計說明更有可視性、易讀性;第二,設計分析圖是運用圖示化的方法激發學生靈活敏捷的思維模式;第三,分析圖的合理排布可以優化方案、調整整個方案呈現的板式與構圖;第四,可視化的分析圖是對概念精髓的把握、場地的分析、本土文化的解讀、對空間的組織、對細節的把控,由此發展出綜合設計能力。

前文提到,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度低,因此,在課程設計中,便將課程目標落地化、明確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具象學習與訓練,減少對課程的迷茫感。換言之,更側重訓練學生對設計內容的綜合表達,這屬于內容層面的綜合,也是設計過程的核心所在,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多項能力集于一身的成熟設計者。

2.2 二改:課程內容節點化

課程內容雖然繁多,但可以進行邏輯性的梳理分類,有序安排教學內容。良好的課程效果離不開實踐訓練。教學內容可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環環相扣,節點化輸出,用知識點指導實踐,用訓練驗證知識點掌握情況。從挑選后的現有方案入手,清空項目背景,剔除設計部分,縮短訓練時間,使訓練更有針對性。以環境設計流程為切入點,每節課中教師講解一類分析圖,課后學生把當堂所學知識應用于現有方案中。

課程訓練一共設置以下5個節點:第一,在設計的調研階段,由教師講解,學生結合自選方案繪制,如區位分析圖、歷史沿革(建筑特色、民俗文化、名人事跡)、基地資源、人群分析、用地屬性、建筑分析、上位規劃、產業現狀(規劃改造類)等分析圖;第二,在設計概念發想階段,由教師講解,學生結合自選方案繪制,如頭腦風暴圖、思維導圖、元素提取圖、元素演繹、設計定位等分析圖;第三,在設計方案發想階段,由教師講解,學生結合自身方案繪制,如彩平圖、剖立面圖、功能分區圖、流線布置圖、色彩分析圖、材質分析圖等;第四,在設計方案深化階段,由教師講解,學生結合自選方案繪制,如效果圖深化、軟裝分析圖、燈光分析圖、植物配置分析圖、設計節點分析圖;第五,在設計發布階段,由教師講解,學生結合自身方案編寫設計說明、設計展板版式、明確展陳形式等。將課程結課大作業拆分成5個小節點,化整為零,各個擊破,一小節點完成一個小課程目標,通過一個項目,針對設計流程中出現的必要分析圖,最終再整合、輸出、展示。

2.3 三改:課程評價多維化

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滿意[1]。因此,課程評價打破以往的“唯考試論”,打破單一、單板的評價體系,多角度、全方位評估學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傮w分3步開展評價,首先,在課前進行診斷式評價,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等,如通過前一個節點的訓練,摸清學生上一個課程掌握情況;其次,在課上進行訓練作業點評梳理,糾正錯誤,并積極公開示范,鼓勵學生相互觀摩學習與評價;最后,課后進行總結式評價,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出勤情況、作業提交的積極度等加入考核評價指標中。此外,“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將專業競賽與課程評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創作能力,培養其勇于挑戰的精神。獲獎成果不僅能體現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成果,更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綜合檢測[2]。一個較為全面多元的評價體系可以很好地評估學生的學業成果,也可以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各個層面,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3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綜合表達”課程教學改革成果

3.1 知識體系與目標能力培養更加完善

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綜合表達意識;梳理教學內容,突出主次[2];明確課程價值與目標,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可以夯實和提高學生的設計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手繪能力、軟件操作能力,完善學科知識體系。

3.2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更加凸顯

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不同地域特色傳統文化進行發掘,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設計元素,拓寬學生視野,還是對有機城市環境、鄉村振興、古建保護與改造等時下議題與課堂子課題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多維度思考,形成大局觀,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文化自信,切身投入日常生活環境的思考、觀察與改善,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建設。將課程思政巧妙融合,讓學生體會到課程實際價值與時代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相互協作能力以及探索研究精神。

3.3 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意表達綜合提升

設計思維是設計關鍵,是學生個人能力的集中表現,包括邏輯能力、想象力、鑒賞力、表達力等[3]。學生通過自選方案,跟隨課程節點,獨立完成整個項目的分析,將抽象的設計理念轉化為靜態的多種設計表達。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于不斷地訓練與思考以及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與深入探索精神。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4]。整個方案的取舍和更改在不斷訓練學生的設計思維。設計方案最終采用適宜的呈現方式,不拘泥于傳統形式,大膽融合創新、交流碰撞,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表達工具以及方式,豐富設計,讓學生借助多種策略呈現,多角度表達奇思妙想。

4 結論

教學是一個綜合性過程,該過程涵蓋了教學態度、教學內容、作業及輔導、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環節[5]。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中,設計的內涵也被不斷充盈,過往陳舊單一的設計表達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設計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體現迭新的設計思潮?!霸O計綜合表達”課程勢必要結合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改革與創新。由于目前國內研究尚少,且國內學者大多屬于工業設計領域,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目標仍與環境設計專業有所區別,如何更好地進行設計表達綜合訓練仍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猜你喜歡
繪制分析課程
Art on coffee cups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放學后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在轉變中繪制新藍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