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芳麗教授運用苗醫弩藥針療法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臨證經驗

2024-04-09 04:02張璇熊芳麗呂岑肖淦辰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24年2期
關鍵詞:臨證經驗苗醫

張璇 熊芳麗 呂岑 肖淦辰

【摘 要】 苗醫弩藥針療法是苗族醫學中廣泛用于治療疾病的傳統外治法之一,是苗醫藥物治療和針刺類治法的結合,獨具苗醫民族特色,具有清熱解毒,刺激生靈能,補充惠氣等作用。文章主要從苗醫藥理論總結熊芳麗教授論治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臨證經驗,為臨床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附其運用苗醫弩藥針療法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驗案2例。

【關鍵詞】 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苗醫;弩藥針;臨證經驗

【中圖分類號】R249.2/.7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4)04-0074-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4.zgmzmjyyzz202404015

Professor Xiong Fangl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Using Miao Yi Crossbow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ZHANG Xuan1 XIONG Fangli2* LV Cen2 XIAO Ganchen2

Abstract:Miao medicine crossbow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widely used in Miao medicine to treat diseases, and it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Miao medicine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ch has th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iao medicine,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clearing heat and detoxifying, stimulating life energy, and replenishing Huiqi.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Professor Xiong Fangl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from the theory of Miao medicine, provides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arteriosus occlusion after surgery, and attaches the postoperative examination of 2 cases of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using Miao Yis crossbow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Key words:Postoperative Arterial Occlusion of Lower Limbs;Miao Medicine;Crossbow Medicine Needles;Clinical Experience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therosclerosisobliterans, ASO)是由于動脈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動脈內膜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病變肢體血液供應不足,引起下肢間歇性跛行、皮溫降低、疼痛、甚至發生潰瘍或壞死等臨床表現的慢性進展性疾?。?]。ASO多發于40歲以上人群,男、女均可發病,以男性多見[2]。目前西醫學治療主要集中在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個方面,藥物治療主要選用祛聚、擴張血管、鎮痛、改善循環,抗凝類藥物,代表藥物有阿司匹林、利伐沙班、他汀類;手術治療主要有開放手術重建、腔內重建、雜交技術[3]等。西藥在緩解癥狀的同時可能會伴有消化道出血[4]、皮膚黏膜出血等不良反應;手術治療主要解決大中動脈栓塞、狹窄問題,大部分患者術后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缺血再灌注相關不良反應,從而對患者的預后產生嚴重影響[5]。

熊芳麗教授為貴州中醫學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從事苗醫藥針灸、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長于苗(中)醫藥治療各種慢性疼痛、神經系統等相關疾病,尤其擅于用苗醫外治技法治療各類疑難雜病,筆者有幸成為其學術經驗繼承人,跟師學習受益頗多,現將熊芳麗教授運用苗醫藥弩藥針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學術經驗及技法總結如下,并附案例,供大家參考。

1 病因病機——病由毒生

苗醫藥理論體系是苗族人民在特殊的生活環境與長期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的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診療體系。苗族人民世代身居深山,毒蛇猛獸較多,需要長期與其做斗爭,而獵殺毒蛇猛獸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毒”殺,故在苗醫理論體系中認為所有疾病均由“毒”所致,流傳著“無毒不致病,無亂不成疾”的諺語[6]?!岸尽背涑庠谧匀唤缰?,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自然界中萬事萬物都可以轉化為毒,例如粹氣(自然界的清氣)是人體生存生長所必需的,優良的環境和清新的空氣是人體健康之根本,而被污染過的空氣、瘴癘之氣及有毒氣體都會導致人體不適、生病、甚至死亡,稱為“氣毒”。苗醫根據“毒”的性質不同,將毒主要分為“冷、熱、風、濕”這四大類,并稱之為“苗醫四大毒”[7]。根據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的臨床表現,將其歸屬“皮層病”類病癥,名為“硬皮病”,苗名為“達較”[8]。熊芳麗教授認為該病病因主要是當風、濕毒邪偏盛侵襲人體時,術后人體惠氣(類似于中醫理論中的“正氣”)不足,生靈能減退,無力抗邪,邪侵皮膚,導致局部紅腫疼痛,且風毒攜諸毒,易與其他毒邪合而致病,濕毒主重著、易損傷筋脈,風濕兩邪夾雜致肢體重著,甚至出現潰瘍,經久難愈。苗醫理論中提及,當人體惠氣虛衰時,機體調控能力防御能力會隨之減弱,且無力抗“毒”,從而使三大要素中的“瑪汝務翠”(事物的良好結構)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搜媚若”(能量)的釋放,使得相關架組的生理功能出現障礙,人體因此出現相對應的疾病。熊芳麗教授認為無論外損、內傷均可導致人體氣血水三大要素出現病理改變,損傷筋脈、傷及身架等致氣血壅滯,毒邪內侵而致疾病發生[9]。苗醫“毒學理論”作為苗醫藥理論的精髓之一,著重強調“毒為百病之源”,并將“毒邪理論”作為診治疾病的理論基礎,對于去除毒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外治法,苗醫外治法是使用藥物、手法或器具從體表治療局部或全身疾病的方法[7],其具有趕毒、解毒、清毒等作用。苗醫外治法操作簡單,取材方便,取材多來源于日常生產生活中,體現了苗醫學來源于生活、空手行醫的特點。苗醫外治方法非常豐富,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大概有四十余種,其作用原理大多都是通過在皮膚表面進行刺激,以達到驅毒邪外出的治療效果。熊芳麗教授認為下肢動脈閉塞癥術后邪毒停聚于皮膚,病位在表,治療首要驅毒外出;術后機體惠氣不足,自當補養惠氣,治療以表毒、排毒、趕毒、解毒兼補養惠氣相結合的方式,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2 臨證經驗

苗醫有言“人的皮子有何用,保體防毒又排毒”,概述了皮膚的生理功能,一是保持人體的完整性,攝取光、氣和一些供人體生存的物質;二是防止外界毒素的入侵,是人體的第一道天然屏障;三是通過皮膚的毛孔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苗醫理論亦認為“有毒于里,必發于表”,通過使用針法刺破皮膚或在皮下挑斷毒根,使毒氣、毒血得以外泄,同時也使得皮膚的通透性增加,也有利于外用藥物滲透入皮膚,內外通透則疾病自愈[10]。熊芳麗教授長期從事苗醫外治法臨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苗醫弩藥針療法多應用于膝骨性關節炎[11]、癌性疼痛[12]、頸椎?。?3]等一系列慢性疼痛疾病,均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熊芳麗教授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是有跡可循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不外乎是毒邪侵襲,惠氣不足,兩者夾雜致病,在幾十年的臨床經驗中弩藥針療法治療清除毒邪的作用已經獲得滿意臨床療效,同樣適用于治療該病。苗醫弩藥針法是苗醫針類療法中使用面極廣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療法之一,過去通常在獵殺大型野獸時使用,獵人在弓弩上蘸取適量特殊配制的劇毒藥物以起到見血封喉,快速獵殺獵物的效果;后來經不斷探索及經驗積累,發現小劑量使用具有良好的祛風止痛療效;再后來經過不斷反復實踐對弩藥液毒性進行減毒,改進工藝,用于治療人體疾病,能起到以毒治毒之效,對一些慢性頑固性疾病,此法屢獲良效。因其原材料易獲得,制備方法簡便、操作易掌握、療效顯著而沿用至今[7]。苗醫弩藥針療法是由弩針、弩藥液兩部分組成,弩藥液處方組成是由蛙莽塞(黑骨藤)30 g、那嘎青(大血藤)50 g、斗珍空(透骨香)50 g、包家利幼(生草烏)20 g、嘎炯豆丟勞(八角楓)15 g經酒浸泡提取而成,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活血、散瘀止血、化瘀通絡、解毒止痛之功,通過針具在患處皮膚進行淺刺,從而打開人體表面的“汗竅”“毛竅”,加速藥液滲透,進而達到促進機體毒素的排出的治療目的。隨著熊芳麗教授對苗醫特色療法的不斷發掘與創新,現已將傳統弩針進行改良,目前使用電動微針代替了傳統弩針。電動微針因其可調節針頭長度及頻率的優勢,使患者更易于耐受,舒適度得到了提升,更有利于患者接受以便于長期的治療;一次性微針針頭的使用也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電動微針接觸皮膚面積更大,能更大范圍的打開人體表面的“汗竅” “毛竅”,更有利于將弩藥液滲透進患處皮膚,直達病灶,增強療效。

3 驗案舉隅

3.1 病案一 患者鄭某,男,55歲,于2022年10月25日至我院苗醫藥科住院治療?;颊?個多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活動不利伴疼痛,行走后明顯加重,隨即就診于“某總醫院”行相關檢查后考慮為“右下肢動脈閉塞”,并行“右下肢動脈內球囊擴張術+右下肢動脈內留置導管溶栓術”,術后疼痛較前緩解,刻下癥見:右下肢疼痛不適,活動不利,性質為刺痛,間歇性跛行明顯,右下肢皮膚色素沉著,伴紅腫硬塊,無瘙癢、破潰等癥,皮溫稍低;舌暗淡,苔少,脈澀。入院查右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下肢脛后動脈、右下肢脛后靜脈未顯像,閉塞可能性大。查體:右下肢肌肉較左側明顯萎縮;左下肢肌力4+級,右下肢近端肌力4級,遠端肌力2+級;右側踝關節淺感覺減退,深感覺、復合感覺、運動覺消失,余感覺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腱反射對稱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西醫診斷為右下肢動脈閉塞術后;苗醫診斷為硬皮?。ㄟ_較)。治法以趕毒消積、通氣散血為法,予以苗醫弩藥針療法進行治療,每日1次,每周3次。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右下肢皮損區,75%酒精常規消毒右下肢皮損區;將弩針針具(電動微針代替)調節至適宜的擋位及深度,從顏色較深的區域開始,操作者一手持弩藥液噴液瓶,一手持針具,在皮疹區域噴涂藥液后,進行弩藥針針刺治療,視區域大小做循環往復運動,持續 2~3 min,以皮膚泛紅,或見少許出血滲出點為佳結束此皮損區治療。依此法待所有皮損區域操作完畢后,在各皮損區域再次噴涂擦抹藥液后,紅外線電磁波理療儀照射治療 10~15 min,使藥液充分滲透,局部皮膚發熱。每次治療結束后囑患者保持局部清潔,忌搔抓,清淡飲食。2022年10月30日查診,癥見:患者右下肢疼痛較前減輕,皮膚色素沉著減退,皮溫較前略升高,硬塊范圍減小,遂調整治療方案,調整為每周二、周四行苗醫弩藥針療法治療,治療后癥狀緩解。2022年11月10日查診,癥見:患者右下肢疼痛較前明顯減輕,皮膚色素沉著明顯消退,右足背遺留少量色素沉著,皮溫正常,納眠可,二便調,舌質暗,苔薄黃,脈澀。隨訪1月疼痛未見復發加重。

3.2 病案二 患者艾某,男,89歲,于2022年11月10日至我院苗醫藥科住院治療?;颊?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伴右足部紅腫,行相關檢查后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于“某大學附屬醫院”行“下肢動脈造影+閉塞段血管開通+支架植入血管成形+狹窄段球囊擴張+留置導管溶栓術”,術后癥狀較前緩解??滔掳Y見:間歇性跛行,右下肢疼痛,疼痛性質為脹痛,活動不利,小腿局部皮膚干燥、色素沉著伴紅腫硬塊,皮溫正常;舌暗淡,苔薄白,脈弦澀。入院查右下肢血管彩超示:下肢動脈多發斑塊形成,雙側脛前及脛后動脈管腔狹窄,狹窄率70%~99%,部分節段閉塞可能。查體:雙下肢等長,雙下肢可見淺表靜脈顯露;皮下瘀斑色素沉著,雙踝關節以下尤甚;雙膝關節皮膚無破潰及瘀血瘀斑,雙膝關節周圍無腫脹,雙膝關節周圍無壓痛,腰部、髖關節及雙膝關節活動受限,屈髖屈膝試驗(-),雙膝關節周圍壓痛,髕骨研磨試驗(+),雙膝關節浮髕試驗(-)、內外側副韌帶緊張試驗(-),前后抽屜試驗(-);雙下肢痛觸覺、溫度覺減退,雙下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雙下肢無水腫,左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右側足背動脈搏動弱。西醫診斷為右下肢動脈閉塞術后;苗醫診斷為硬皮?。ㄟ_較)。治法以趕毒消積、通氣散血為法,予以苗醫弩藥針療法進行治療,每日1次,每周3次。具體操作方法同病案一。2022年11月15日查診,癥見:患者右下肢皮膚色素沉著稍減退,皮疹范圍較前縮小,其上可見少量鱗屑,疼痛較前減輕,皮溫正常,硬塊范圍減小,調整治療方案,每周行兩次弩藥針治療,治療后癥狀緩解。2022年11月25日查診,癥見:患者右下肢疼痛較前明顯減輕,皮膚色素沉著明顯消退,遺留少量色素沉著,皮溫正常,納眠可,二便調,舌質暗,苔薄黃,脈澀。隨訪1月未見復發。

4 小結

下肢動脈閉塞癥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該病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及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下肢ASO已成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苗醫藥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醫學之一,有上千年的歷史,苗族醫學是在苗族人民的不斷探索與努力下積累而形成,其中蘊含了無數先輩的經驗。苗醫理論認為“毒為亂之因,亂為病之本”,下肢動脈閉塞癥因術后人體氣血受損,惠氣不足,風毒、濕毒蘊結損傷皮膚,傷氣傷血,毒邪與氣血相搏,壅聚成邪,從而出現皮膚紅腫硬塊、或伴皮溫升高、色素沉著等皮膚改變,治療上以趕毒消積,補充惠氣為法,苗醫弩藥針具有短時間內達到強刺激的獨特之處,具有攻毒、拔毒、排毒作用,通過針刺刺激皮膚,祛除毒邪,刺激生靈能的釋放,促進體能的護衛性和營繕性,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苗族民間流傳著“千年苗醫,萬年苗藥”的諺語,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苗藥在苗族人民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弩藥液中蛙莽塞(黑骨藤)、那嘎青(大血藤)、斗珍空(透骨香)、包家利幼(生草烏)、嘎炯豆丟勞(八角楓)等苗藥多為劇毒之品,體現了苗醫治病“以毒治毒”的理論,現代藥理學研究[14]說明了治“毒”類藥物具有抗菌作用,對于常見的細菌感染具有治療作用,從另一個方面也證實了使用該類藥物的臨床可行性。

綜上,熊芳麗教授深挖苗醫理論,積極將苗醫各項外治法運用于臨床,主要以“毒”學理論為理論基礎,結合臨床積累的經驗,認為下肢動脈閉塞癥的發生發展主要是由于邪毒內積,惠氣不足,從而損傷皮膚,在皮膚表面表現為色素沉著加重,伴紅腫硬塊,從而治療上當以趕毒消積,補充惠氣為法。兩則病案較好的臨床療效證實了苗醫弩藥針療法在治療下肢動脈閉塞術后方面占有巨大優勢,同時又一次拓寬了苗醫弩藥針療法的臨床治療范圍,也突破了原有苗醫弩藥針療法僅限于治療慢性疼痛類疾病的固有思維,我們應當繼承其理論基礎、發展苗醫外治法,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將苗醫特色弩藥針療法進行更大力度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指南[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2016,10(1):1-18.

[2] 楊博華.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及療效標準(2016年修訂稿)[J].北京中醫藥,2016,35(10):909-910.

[3]鄭月宏.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進展概述[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0,19(1):7-10.

[4]王玲玲,沈薇,DOFFOEL Michel.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藥物致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6):542-545.

[5]林繼平,譚志斌,鐘李青,等.臭氧與丹參酮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管成形術后患者缺血再灌注相關不良反應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24):4080-4083.

[6]鄧茜,楊柱,崔瑾,等.苗醫與中醫理論在腫瘤治療中的異同[J].中醫藥導報,2019,25(9):62-64.

[7]杜江,張景梅.苗醫基礎[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148.

[8]田興秀.中國苗族醫學[M].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2013:280.

[9]肖淦辰,陳星宇,楊華,等.熊芳麗教授從苗醫論治瘀積性皮炎及臨證病案舉隅[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22,28(8):14-15,42.

[10]杜江.苗醫和中醫的針療在方法及其理論的差異[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18(7):1-2.

[11]呂岑,方志聰,彭珺,等.苗醫弩藥針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實用醫學雜志,2021,37(19):2549-2553.

[12]陳慧,吳文宇,謝貞明,等.苗醫弩藥針療法輔助治療肺癌疼痛: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針灸,2023,43(3):322-326.

[13]丁佩.溫針灸聯合苗醫弩藥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TCD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22,28(6):29-31.

[14] 洪秋語,招浩熙,于海洋,等.基于苗醫“毒學說”探討苗藥抗菌作用[J].中醫藥導報,2022,28(1):71-76.

(收稿日期:2023-05-04 編輯:杜玲玉珊)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2019YFC1712500):苗醫弩藥針等民族醫藥特色診療技法方藥的挖掘整理(2019YFC1712501);第三批“貴州省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項目(2022.11-2024.1)。

作者簡介:張璇(1999—),女,侗族,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苗醫外治法治療慢性痛證,針灸美容美體及皮膚病的臨床研究。E-mail:1823274156@qq.com

通信作者:熊芳麗(1958—),女,漢族,本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針灸、苗醫藥外治法防治神經性病癥、急慢性痛證、頸肩腰腿痛及針灸美容美體等。E-mail:XFL580321@126.com

猜你喜歡
臨證經驗苗醫
基于認同視角的貴州苗族巫醫治療現狀探析
中國當代苗醫藥基礎理論研究的幾個問題
李鮮教授運用神術散臨證治驗淺析
淺談中醫與苗醫脈診比較
苗醫熏蒸療法淺議
張靖敏教授治療肝郁脾虛型經間期出血經驗舉隅
苗醫關于肌肉關節痛的認識初探
哈薩克醫家運用放血療法的治病經驗
丁義江教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證經驗
郁寧湯治療抑郁癥的臨證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