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心動的城市生活法則

2024-04-09 21:52小辨兒幼倩AdamJOJO貓飯團貳麻
好日子 2024年3期
關鍵詞:陳果生活

小辨兒 幼倩 Adam JOJO 貓飯團 貳麻

城市生活中,我們會面臨許多困難與機遇、自由與束縛,“越努力越焦慮”似乎成了大多城市人的生活共性。大家在高壓競爭下謀生,希望活得更好,但期待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往往讓人心態失衡,帶來各種“心病”。

與其忙忙碌碌追求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不如剝離功利的裹挾,重拾平常、快樂的心態和生活,專注體會經歷的過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美好收獲和體驗。在職場觀察節目和戀愛觀察節目如火如荼的當下,我們不妨展開一次城市生活觀察,看看在令人心動的城市生活中,我們最需要和什么解綁。

陳果 24歲 南方小鎮姑娘

大學畢業后毅然留滬打拼,曾被城市生活迷了雙眼,用兩年時間完成自我重塑,成為“反消費PUA”達人。

想融入大城市,但從一開始就跑偏了

“我想當個上海人?!标惞诖髮W畢業后,關于回家還是留在上海,她的答案無比清晰。無論是大學四年來的親身感受,還是各種影視節目的渲染,大城市的靚麗光彩始終深深吸引著陳果,她想融入這座充滿機會的城市。

陳果的公司坐落在上?!叭住彼诘仃懠易?,有著玻璃幕墻的五十幾層智能化甲級寫字樓,讓她覺得自己離“高級白領”又近了一步。但她認為自己不像個“上海姑娘”,同事們打扮精致,從頭發絲武裝到后腳跟,而自己卻皮膚蠟黃,整天穿襯衫休閑褲、背10塊錢的帆布包,在辦公室里顯得格格不入。

一顆羨慕的種子悄悄在她心里種下,她反問自己,“坐在同樣的辦公室里,我為什么不能對自己好一點?”努力工作、拼搏奮斗已被她拋之腦后,急于融入城市的她腦海中不斷重復的只有一句洗腦“雞湯”:最好的投資產品,就是自己。

所謂“中產生活”,只是看上去很美

退了偏遠郊區的合租房,陳果斥巨資在市區租下了一間一室一廳,相比郊區,市區顯然要方便更多,樓下就有24小時便利店、咖啡廳,甚至幾家高品位的網紅買手店也在不遠處。陳果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對嘛,這才是生活?!?/p>

陳果的改變之旅當然不會止步于此。

白天在工作間隙,主動加入同事們的“群聊”,從居家護膚聊到醫學美容,她的護膚品也從國產小品牌升級成了國際一線大牌,甚至價格不菲的輕醫美,她也給自己的臉來了幾次。晚上回到家,網絡直播購物也不能少,這個主播說“職場girl必備的香水,噴一下職場走花路”,那個主播說“每個精致女孩都人手一個的‘水晶杯,每次喝水的時候,媽呀,太優雅了”,于是陳果“敗”了不少精致女孩的“必備品”。

周末,則是城市精致生活的“比拼場”。陳果會特意精心打扮,約上朋友去網紅法國餐廳就餐,服務生周到的服務,讓陳果的“中產之魂”立刻燃起?!棒~子醬、鰲蝦西紅柿湯、和?;蒽`頓、黑松露M9+生牛肉片,再來一份法國黑巧,兩杯白葡萄酒,謝謝?!标惞p車熟路地點著餐。朋友不免生出許多羨慕之情,“果子,你可真懂,要不是你帶我,我這輩子都不一定來這種高級的地方?!?/p>

陳果微微一笑,“沒事,年輕就是要多享受?!闭f完發了一條帶定位的朋友圈,配文“日常用餐”。她享受這樣的“中產”生活,就連信用卡劃過POS機的聲音,對她來說也是悅耳的。

工作之外的陳果,永遠都在“種草和拔草”中度過,仿佛多買一個包、多去一個網紅餐廳,就能多減一分焦慮,每每看著鏡子里打扮精致的自己,陳果都會覺得“讓自己變得更好,這錢花得值”。

遠離非必要消費,日子過給自己看

2020年初,陳果拖著箱子回老家過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她暫時遠離了習以為常的都市生活,過上了幾年來少有的不被催著還款的生活。兩個多月里,陳果的生活簡單,吃飯、睡覺、看書、曬太陽,沒有過度消費,也沒有新增的欠款,這讓她感覺前所未有的輕松。

她看到新聞上,一個因疫情被困在工作地的年輕人,由于平時大手大腳消費慣了,“月光”的她在居家期間甚至連菜錢都湊不齊,全靠鄰居和房東好心投喂。陳果在腦海中復盤了自己這兩年的生活,限量款包包、堪稱“換頭”的美容、網紅餐廳就餐……一切都建立在自己“月光”的工資、刷爆的信用卡、逾期的花唄上。大城市仿佛永遠都會準備好最新鮮的欲望推銷給她,她努力穿最好看的衣服、背最潮的包,一心想成為“大城市女孩”,卻沒有意識到,在“濾鏡生活”中,在“無腦下單”時,自己正在被各種消費主義陷阱和外貌焦慮深深裹挾,用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費水平,做著所謂的“獨立女性”,追求著城市人所謂的美好中產生活。

陳果再次回到上海時,恢復了以往努力工作的狀態,她關了花唄、注銷了信用卡,開始學習理財,她不再陷入五花八門的消費陷阱話術,只買需要的東西,也不再在乎身邊彌漫的外貌焦慮,護膚美容量力而行。

“最好的投資產品,就是自己?!边@句話其實沒錯,只是這一次,她再也不會覺得買個包包就是“投資自己”,而是積累、提升工作能力和樂觀心態。

黎樂 32歲

買房大軍中的狂熱一員,曾被連續走高的房市刺激,為了買房投資而選擇離婚,被家人認為魔怔了,幸運的是,在壓上最后一根稻草前,選擇了退場。

為買房,差點搞砸了自己的生活

第一次換房,嘗到升值的甜頭

黎樂婚后住的是婆婆早年給老公買的學位房,雖然比較舊,但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小兩口前兩年還貸款買了一套郊區的小兩居,黎樂查了租售網站,這套房子的價格也徐徐漲了起來。黎樂一算,兩人的身家居然超過了五百萬,她按計算器的手都抖了起來,雖然這只是一個虛在云上的數字,但一時間感覺整個人充滿了底氣與力量。

兩人一下就膨脹了,當即決定換房,以舊換新。黎樂和老公是打定主意不要小孩的,學位房對他們而言實屬浪費,于是把老房子賣了個不錯的價錢,隨后就開始了看房之旅。

看房時,他們才知道,一個家庭買第二套房子,無論第一套房子多大,第二套房子的購入目的和需求有多迫切,都屬于“普通家庭”范疇,如果第二套的面積在140平以上,首付要付60%。黎樂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果斷買了房,從此兩口子背上了每個月一萬出頭的房貸,好在不算特別吃力。

拿到鑰匙那天,黎樂遇到帶人看二手房的中介,一問之下,自己買的這套房已經漲了八十萬?!笆裁炊疾挥酶?,就漲了八十萬,這比理財來錢快多了?!崩铇废膊蛔越?。那時,身邊的朋友依然在買房賣房,從住宅到公寓,從自己買到兩三個朋友合伙買,還有為了剛需名額離婚買的,黎樂的心完全被攪亂了。

離婚買房,沒有想象中簡單

某個深夜,黎樂和老公進行了關于買房的談話。當時國家的政策是一家最多能買兩套房子,黎樂家已經有兩套,而且都在漲價的區域,不可能現在賣。如果兩人離婚,就能再多買兩套房,按照房子漲價的趨勢,買房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黎樂堅定地要離婚買房,買兩套再復婚。老公起初不同意,但很快,被不到半年漲了一百萬的新房房價給動搖了,也就愿意了。離婚協議書上,房子一人一套,沒有存款,沒有子女,狗給黎樂,簡單清晰。民政局里有不少人和他們一樣,手拉著手來辦離婚,辦完又手拉著手離開,直奔售樓部。

半年里黎樂和老公看了不下十個樓盤,搖號搖了十幾次,就連征信報告都打印了三次,但一次都沒搖上過。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是被銷售通知去候補,大熱的天拿著號碼牌在售樓部外曬著太陽等,還不敢走遠,怕叫到號時錯過。最終因為剩下的房子不夠理想稍猶豫了一下,就被別人選走了。

那段時間,黎樂做夢都是搖上了號,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售樓登記網站,不停地刷新。她加入了十幾個購房咨詢微信群,從早到晚在各個群看所謂的內部消息,經常臨到下班才驚覺當天的工作還沒做完。短短幾個月,黎樂對本市的房產動向、土地拍賣、購房政策等信息了解得一清二楚,誰來咨詢她都能點撥上幾句,幾乎能當房產博主了。

選擇房子,還是選擇正常生活?

在一個“萬人搖”中,黎樂終于選到了心儀的房子,交了十萬定金后,才漸漸回到現實——剩下的錢從哪來?

黎樂和老公搜集了家里所有存款,贖出理財、賣掉股票,又向兩邊父母借了錢,再找親戚朋友湊,勉勉強強湊到了首付額。然而,因為還有貸款尚未還清,又因為離婚使工資流水少了一個人,導致再次貸款困難重重。銷售給出的建議是,再加20%的首付款,也就是首付80%,這樣貸款總額下降,有望能獲得審批。

和黎樂一樣離婚買房的一對朋友,也遇到了難題。他們離婚時,把名下兩套房子都分到了女方名下,本以為這樣,男方會穩穩拿到剛需名額,不但搖號占便宜,首付也只用付30%。誰知道房子雖然給了女方,但兩人婚姻存續期間的房貸卻依然同時在二人征信中,結清貸款,才能走剛需。這對朋友當初是按照剛需準備的購房款,沒有想到會行不通。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當下做出的決定是最優解。黎樂沒有猶豫太久,便決定網貸,先把錢套出來再說。網貸需要抵押,黎樂老公猶豫了,買房后他們不僅要還父母與親戚朋友的錢,還要還三套房子的貸款,再背上利率不低的網貸,兩人的生活將一落千丈。但黎樂此時已經聽不進任何意見,半年來反復搖號的煎熬和不斷上漲的房價,讓她一心想買下這套房子。

付首付那天,黎樂去售樓部時接到了那對離婚朋友的電話,說找到了解決辦法:用兩張信用卡,打時間差,提出現金付房貸。同時,他們向黎樂提出借一萬元應急,給小孩交學費。

黎樂掛了電話,漸漸清醒,她坐在售樓部一遍遍地算自家的收入總額,兩個人每月加起來有兩萬三千元左右,減去現有兩套房的貸款,也還有七八千左右的余額可以支配。然而開口向她借錢的朋友,收入又何嘗比她低?如果不是為了買下這一套又一套房子,不至于一萬元也要向她開口。

黎樂一遍遍算著賬,越算越心驚,越算越覺得不惜網貸也要繼續買房的自己是被下了“降頭”,為何自己始終不滿意已經算得上是中產的生活,把寶都押在瞬息萬變的房地產上?自己和老公的工作收入是否能一直如此?已經實質上拿了離婚證的兩個人,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對待彼此?

不顧銷售的挽留,黎樂幾乎是奪門而出。等紅燈時,她刪掉了二十幾個地產銷售和房屋中介,退出了十幾個購房群,那一瞬間,她獲得了這兩年來最大的輕松感。適當使用杠桿,可能會讓人打起精神努力平衡,可如果杠桿加得太滿,這根弦遲早有斷開的一天。黎樂很幸運,在壓上最后一根稻草前,選擇了退場。

柔柔 30歲

靠著不懈努力披荊斬棘一路蛻變的職場人,卻因為職場焦慮開始了“內卷”行為。變了味的奮斗讓她身心俱疲,于是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職場內卷,“偷走”了生活中的快樂

成功的經驗,讓她深信“學習能改變命運”

柔柔在求職路上走過不少彎路。她本科畢業于一所普通師范大學,這個學校是媽媽幫她選的,說女孩子畢業當老師再合適不過。但隨著高校擴招,就業競爭白熱化,教師這種“半個公務員”的香餑餑自是被人搶破了頭,她沒搶上這個機會,為了生活,只能在一家企業當文員。工作一眼望得到頭,崗位的收入還很低,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讓她很是苦悶。

思來想去,她覺得考研是自己掙脫現狀的唯一方式。這個社會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本科生在大城市一抓一大把,自己還不是名校畢業,把學歷升上去,至少有了塊敲門磚。

第一次考試的時候,雖然總分過了國家線,但有一門單科沒過,所以連復試的機會也沒有。柔柔選擇了再戰,連工作也辭了,經過半年的準備,她終于如愿考上了名校研究生。重返校園之路也走得相當順利,入學沒多久就拿到了公費留學日本的機會,一時間她成了人人稱羨的對象,是親戚朋友口中的“模范榜樣”、“別人家的孩子”。

柔柔有了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原來努力真的有收獲,學習讓她的生活切實改變了。

學習變味兒了,努力成了“拼命”

回國前柔柔就做好了職業規劃,她對自己十分有信心,面試了一家知名大廠,前兩輪區域面試都很順利,最后一輪總部面試時只剩下她和另外一個對手。對手是個各方面都很青澀的應屆生,柔柔本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最后被刷掉的竟是自己,原因是“總部對年齡有一定要求”。柔柔就像被潑了盆冷水,壓力和焦慮再次淹沒了她。

雖然最終她找到了一份薪水還不錯的工作,但心態完全失衡了。教培行業的倒下,讓柔柔意識到,曾經香噴噴的行業很可能隨著一次突如其來的危機瞬間變得搖搖欲墜。而且有關“35歲失業”的新聞屢見不鮮,她離35歲只有五年了,“內憂外患”下,她開始用更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堅信只有足夠強大,才能面對一切變數。

同事們都知道,柔柔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上貼著個便簽,上面寫著“努力成為更完美的自己”。這還被領導在公司大會上表揚過,說她認真勤奮讓大家多學習。領導的肯定猶如給柔柔打了興奮劑,漸漸地,她每周參加的會議從一場變成了五場,匯報PPT也從十幾頁飆升到了幾十頁,手機24小時隨時待命,哪怕出去旅行都背著電腦,只要領導一聲令下,立馬就能原地上班,堪稱職場“卷王”。

除了公司的工作,柔柔還通過同學的介紹接了一些翻譯的活,用她的話說是“技多不壓身,給職業生涯上個雙保險”。于是熬夜趕稿成了常態,有次為了趕上交稿死線,她整整熬了一個通宵,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為了保持清醒,只得大口大口灌咖啡。這哪里是在努力,分明是在“拼命”。

心態崩了,放松竟然有“罪惡感”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透支了她的身體,在一次熬夜趕稿后,柔柔忽然覺得心悸胸悶、手腳發麻,醫生說是過分勞累導致的心臟早搏,雖然目前沒有大礙,但如果繼續熬夜,加上濃茶和咖啡刺激,早搏情況還會出現,嚴重的話還有猝死風險。

看著手里的診斷書和藥片,柔柔開始反思,工作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重要到連健康都可以不顧?其實不只是健康,柔柔已經記不起上一次放松愜意地享受生活是什么時候了。去年過年全家團聚,吃年夜飯看春晚,她一個人抱著電腦趕稿,父親差點生氣。后來她發現,不是她不想休息,只是一閑下來就會心慌,甚至有罪惡感?!盁o所事事”的狀態讓她難以忍受,所以不管是不是放假,她每隔一會就要檢查一下手機,擔心領導布置任務,而且連早晚通勤擠地鐵的時間都要利用起來,逼自己完成每天的閱讀打卡。

羅素說“瀕臨精神崩潰的癥狀之一,就是堅信自己的工作多么重要”,柔柔明白,再這么下去自己離崩潰不遠了。生活究竟是什么時候變成這樣的呢?努力奮斗明明是好事,但如今的“努力”卻無法讓她開心,她害怕再過十年,自己還在原地踏步,或者比現在還差。

她知道自己已不再年輕,“試錯”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被危機感裹挾著,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內卷的行列,對自己越來越“苛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精益求精。變了味的“奮斗”,已經淪為無意義的內耗,越努力越成功,在職場“內卷”面前越是一個笑話。她在追求“完美自己”的時候,忘了什么是“完整的自己”,長時間重復無意義的工作和盲目競爭,讓她失去了感知生活、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這個你追我趕、爭相追逐的社會中,似乎每個人都很焦慮,有人會因為領導沒走不敢按時下班,有人會因為開車回家迷路在凌晨嚎啕大哭。早高峰的地鐵上,柔柔被擠得只能靠著門,她抬眼看了看,每個人臉上都默契地寫著疲憊,她忽然覺得整車人好像一群工蜂,每天早上一醒來就要為生計奔波,下班回家累得倒頭就睡,周而復始,無法逃離。

也許不光是自己病了,這座城市也病了?,F在的柔柔依舊每天早出晚歸地擠著地鐵通勤,有時候加班加點趕稿,但在休息日的時候,她會盡量遠離手機。生活似乎還是老樣子,卻又好像起了變化,原本貼在電腦上的便簽,已經不見了蹤影。

靳娜

家長兼市重點小學教師,十一年教齡。職業的原因,她觀察了形形色色的“雞娃”父母,以及被父母的教育焦慮傷害的孩子。

反思“雞娃”:一邊清醒一邊迷茫

看多了身邊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模式,靳娜想了很多,最終做了一個決定,讓女兒小伊幼升小時放棄市重點的名額,選擇離爺爺奶奶家較近的一所普通小學。一方面是考量到距離的問題,學校就在爺爺奶奶所在小區的對面,接送方便;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小伊驕傲的性格,在正統嚴肅且學習壓力巨大的市重點,她未必能經受住挫折。

靳娜其實也很理解家長們的心情,畢竟她也不敢篤定自己能跟“雞娃圈”此生不復見。在女兒教育這件事上,她如同大多數家長一樣,一邊清醒一邊迷茫:給小伊報各種興趣班,但怕“雞”太狠,把孩子“雞壞了”;取消掉小伊不感冒的興趣班,只保留一個舞蹈班,又怕別人的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分分鐘碾壓自家小菜鳥。

但她也清楚地意識到,教育焦慮是一個歷史化的結果,是時代的沉疴,是城市病的灶點,散落下來變成了當代“雞娃”大軍身上的枷鎖。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又擺脫不了枷鎖的桎梏以及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模式?!半u娃”看似是反抗,實則是妥協。然而,沒有人天生平凡,每個人都是獨特而唯一的,關鍵在于發現。孩子的成長,看似是孩子的事,其實取決于父母的意識維度。

靳娜覺得,“雞娃大軍”不妨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沒準會領悟:雞自己比雞娃更必要。

心靈解綁

● 解綁 →365天積極樂觀

允許自己emo一小會兒

在微博的emo話題下面,前幾年流行的灌雞湯的樂觀開解,被更加具體的心理分析取代。

這一屆年輕人更愿意表達脆弱,這一點很勇敢,也更符合心理學原理。早有研究發現,頂著“保持積極”的巨大壓力,反而會使人變得憂郁。偶爾與樂觀、積極、正能量解綁,允許自己一年365天中有幾天不太開心,讓悲傷、失望和悔恨等消極情緒自然發展,反而會減少情緒病。從這個角度來說,嘴里總是說著emo的年輕人,可能更能真實地面對自己,遇到打擊后,恢復起來也更快。

● 解綁 → 廚房儀式感

廚房糊弄風,你值得擁有

前兩年紅遍全網的“精致烘焙風”已經悄然不見蹤影,越來越忙碌的都市人開始流行“廚房糊弄風”。拍照是奢侈的,儀式感是省略的,核心要素就是:短時間搞定,不需要品相。連帶著美食博主的短視頻,都透露出一股“人懶,湊合吃吧”的味道。

如果你以為這是美食博主“營業”不熱情,就大錯特錯了。DT財經發布的《青年廚神修行實錄》顯示,近80%的都市年輕人有烹飪的習慣。也就是說,越忙碌的人,可能越愿意擠出時間來自己做飯吃,只是他們把做飯當作一種日常生活,不愿意為之消耗太多時間。與廚房儀式感解綁,是年輕人的務實,更是他們走上健康生活的必然之路。

● 解綁 → “四大皆空”式收藏

花錢買快樂,但也要攢點錢

在豆瓣搜索關鍵詞“收藏”,你會發現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年輕人不敢收藏的。有人收集了三千多款星巴克杯子(普通款一個100-300元不等),有人一年花20多萬買盲盒,還有人收集28.8-6000元不等的“王者榮耀”游戲皮膚。年輕人熱衷收藏已經促成了一個強大的消費場,他們經常自嘲是“四大皆空”,即支付寶、微信零錢、存款余額、錢包全部空空如也,余額為零,甚至還欠著賬。

“花著未來的錢,養著收藏的夢,收支平衡岌岌可?!笔鞘詹厍嗄耆后w的普遍現狀。年輕有為的“藏家們”,不妨量力而行,多攢點錢,和“四大皆空”的人生狀態解綁,畢竟,收藏的本來目的是調劑生活,而不是經濟重負。

● 解綁 → 工作圈

跟家人一起的人間煙火氣 ,讓人更輕松

現在的人,安家的地方距離公司越來越遠了,不僅僅出于房價的考慮,更多是想要一個界限分明的生活圈。根據網上一份“當代青年人租房意愿調查”顯示:很多人畢業時會選擇公司附近的地方,通勤時間短,方便隨時加班。而且CBD附近都是商圈,下班和同事們喝一場,還有助于社交圈建設。但在公司附近租房兩三年后,很多人會搬到距離公司更遠的地方居住,和自己的愛人分享私生活,過安靜的、不被工作打擾的生活。

兩者有什么高低之分么?其實也沒有,只是不同生活階段的不同選擇。如果你厭倦了飯局、雞血的加班夜生活,向往寧靜的街頭巷尾、跟家人在一起的人間煙火氣,或許,與工作圈解綁的時機,已經到來了。

城市的教育焦慮,病根在家長身上

事例 1

犧牲生活品質,

用豪宅換老破小住宅

酒酒是班上頗受靳娜喜愛的學生之一,酒酒能到靳娜所在的學校就讀,是以犧牲全家的生活質量為代價的。酒酒一家四口原本住在市郊的大房子里,但是對口的學校較之現在的學校遜色不少,沒有充裕資金再買學區房,酒媽一狠心就用市郊四室兩廳帶花園的房子換了市區五十多平方米“老破小”住宅,全家人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但家長認為這是為孩子前途做的必要犧牲,是值得的。

事例 2

為了孩子有入學資格,

媽媽轉行做老師

靳娜的同行小七媽媽,為了孩子上學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小七媽媽名校畢業,在父母的要求下考了公務員,生了小孩之后發現,她能解決社區里的家長里短,卻不能送小七去心儀的學校。而立之年,小七媽媽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辭職去考教師資格證。她趕在小七上小學的前一年成功入編某重點學校,雖然教授的是音樂,雖然薪資較之前減半,但好歹掙到了教師子女非學區限制的入學資格,為小七解決了一件大事。為了自己的孩子而轉行,小七媽媽成了家長圈里被人津津樂道的“狠人”。

猜你喜歡
陳果生活
A Two-limb Explanation for the Optical-to-infrared Transmission Spectrum of the Hot Jupiter HAT-P-32Ab
Drop impact on substrates with heterogeneous stiffness
陳果和他的樹
Wenzhou Woman’s Journey towards Grandmaster of Memory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與冰淇淋相約在夏日
無厘頭生活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