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出實招鄉村人才振興譜新篇

2024-04-09 18:09黃玉文楊艷杰管香玲徐瑩春
農民科技培訓 2024年4期
關鍵詞:農廣校田間農民

黃玉文 楊艷杰 管香玲 徐瑩春

多年來,河北省承德市農廣校以農民田間學校為抓手,構建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創新“校村園社”培育模式,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扎實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深入開展,提高培訓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一、聚焦產業,建設田間學校

聚焦承德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結合農業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各縣(市)農廣校對照“產品精致獨特、產業集群高效、鄉村和美繁榮”特色農業強市目標,圍繞中國菌都建設、華北高端牧場打造、冀北山區和美鄉村創建等“八大工程”,奶業、中央廚房、蔬菜、中藥材、精品肉類五大千億級產業工程和五條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依托示范性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等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將農民田間學校建立在農業產業鏈上,使其數量、質量與產業發展相匹配。平泉市和承德縣農廣校將農民田間學校布局在食用菌產業和設施蔬菜產業鏈上,圍場和隆化縣農廣校圍繞畜牧養殖重點項目構建農民田間學校,豐寧縣圍繞糧油產業項目建設農民田間學校,灤平縣圍繞燕山中藥材經濟核心示范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農民田間學校,興隆縣和寬城縣農廣校圍繞果品產業、農產品加工及美麗鄉村建設創建農民田間學校。全市農民田間學校涵蓋了養殖、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業、食品加工和農產品電商等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實現“一產一?!?。構建了“1+8+N”的高素質農民培訓體系,以市農廣校為龍頭,以8所縣級分校為培育基地,以N個農民田間學校為載體的培訓機制,把農民田間學校納入農廣校教育培訓體系,創建校村(園社企)三級教育培訓體制,形成校企合作,共創共建,互利共贏的“校村園社”培育模式。

目前全市分層分類建設標準化農民田間學校37所,依托農業企業創建17所,依托農民合作社創建11所,依托家庭農場創建5所,依托美麗鄉村創建4所。為進一步發揮農民田間學校作用,形成合力,對重點農民田間學校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進行有機串聯、合理規劃,針對不同的實訓內容,設計了精品實訓路線,既能展示當地特色,又讓學員學以致用,推進了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真正把技術嵌在了產業鏈上。

二、合作共建,發展農民田間學校

(一)夯實基礎條件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圍繞農業重點項目、重點任務、重點領域及關鍵技術,開展系統規范的教學活動,針對農業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的生產周期,開展生產、加工、經營等關鍵環節的知識技能培訓和跟蹤服務,有效體現了培訓過程與生產經營過程對接。承德市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按照“六有”原則,夯實基礎: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有較多的參訓學員、有較強的師資隊伍、有固定的培訓場地、有規范的管理制度、有必要的教學設備。所有農民田間學校必須能夠提供滿足參訓學員生產示范、實訓實踐的操作場地,配備有桌椅、白板、多媒體、互聯網等教學和實訓配套設施。市級示范農民田間學校要具備能夠容納50人以上住宿的標準間和符合衛生條件的餐飲場所;省級以上示范農民田間學校要具備能夠容納100人以上住宿的標準間和符合衛生條件的餐飲場所。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承德市農廣校為加強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推動農民田間學校發展、校村(園社企)聯合打造高水平師資團隊。一是首創“包聯”機制。農廣校積極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對接,每個教師包聯一所農民田間學校,與企業共抓共管,負責農民田間學校規劃建設,制定各類培訓計劃,實施方案的制定,開展教學調查、檔案管理等工作,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活動,進行技術咨詢和技術指導服務等,形成校企合作、齊抓共管、共建共創、互利共贏的培育模式。二是組建師資團隊。構建農民田間學校師資團隊,每所學校配備1名農民田間學校校長,2名以上專業技術能力強、可以現場指導的實踐指導老師以及多名專業能力強、理論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和在當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產業能人,形成了“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專業教師+實踐指導教師+產業能人”的師資團隊。三是開展師資培訓。為推動農民田間學校發展,打造高質量農民田間學校,市農廣校多次組織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和教師到北京的農民田間學校學習先進經驗和辦學理念,先后到北京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響水湖農民田間學校和小白河農民田間學校學習。學習先進辦學理念、經營思路、培訓經驗和培育模式,轉變教師的培訓思路,推動了全市農民田間學校的發展。四是打造農民田間學校校長隊伍。為提高校長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先后選派3名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參加2022年省校舉辦的“頭雁”工程培訓班,助力了農民田間學校發展。

(三)打造精品課程體系。為更好發揮農民田間學校理論教學和實操、實訓兩大核心功能,在培訓過程中為滿足學員對培訓內容的實際需求,創建了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菜單式”培訓模式。圍繞“一個主題、三條主線”設計培訓內容。一個主題是“素養提升、產業發展”,三條主線分別是:以政策宣傳重要窗口為主線,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解讀中央一號文件、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鄉村振興促進法,學習涉農法律法規、農業農村政策,開展紅色主題教育等內容,教育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專業技能主線,突出生產技術技能提高,圍繞農產品生產關鍵技術、病蟲害防治、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和新模式等設計培訓內容;經營管理主線,提升產業發展能力,突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現代農業創業、農產品品牌建設、農產品電商、手機直播帶貨、智慧農業、信貸融資、風險防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等重點內容。

(四)突出理論實操功能。采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模式,結合不同產業以及農作物生長周期,分段實施培訓計劃,采取“田間培訓+生產指導”“理論授課+基地實習+交流研討”等方式開展分段式教學,采取送教下鄉,進村入社,進場入企,實現了培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無縫對接,使理論教學和實踐實訓有機融合。

三、建章立制,規范農民田間學校

為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農民田間學校管理,科學制定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與管理的各項管理制度,先后出臺了《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工作職責》《農民田間學校簡介》《農民田間學校校長工作職責》《農民田間學校學員管理辦法》《農民田間學??荚u管理辦法》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墻,統一掛牌,確保農民田間學校日常運作和規范管理,推動農民田間學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嚴格按標準對農民田間學校進行考評,實行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

四、典型引領,助力人才振興

發揮農廣校體系優勢,聚合優質教學資源,市縣農廣校加強與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產業村和專業社合作,共創共建、合作共贏發展田間學校,引領產業發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一是壯大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多年來,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不斷壯大,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萬多人次,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二是課堂教學和田間教學相融合,有效提高培訓效果。通過農民田間學校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學員工學矛盾問題,實現就地就近學習實踐。讓農民在干中學、學中干,充分調動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通過農民田間學校的“教、學、做、用、帶”進而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農時季節緊密結合,實現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有效地解決農民培訓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經營理念得到了提升。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建設,管理團隊的思想發生轉變,更新了經營理念,創新了管理模式,促進當地農村增收。圍場縣裕泰和農作物種養植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養殖帶動種植的方式發展綠色種植產業,帶動綠色蔬菜種植戶218戶,采取產銷一體化的方式,引導社員種植優質綠色蔬菜,提高合作社產品品質和質量,擴大銷售范圍,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當地農民增收110萬元。隨著合作社規模的壯大,每年吸收農閑勞動力800多人次到合作社就業,人均增收3.2萬元以上。四是創建典型模式。依托農民田間學校創新“校村園社”教育培訓模式,平泉市益農科技公司農民田間學校開設了農技大講堂,每周開展線上培訓,累計培訓農民3000多人次。承德市“校村園社”培育模式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農民教育培訓中宣傳推廣。五是培樹了農民田間學校典型。2022年全市有26所農民田間學校被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灤平縣綠康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在中央農廣校宣介的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典型中,榮獲優秀農民田間學校稱號?!?/p>

(作者單位:1.承德市農廣校;2.河北省農廣校 )

猜你喜歡
農廣校田間農民
春日田間
科技示范推廣?助力鄉村振興
田間地頭“惠”果農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碼”上辦理“田間一件事”
饸饹面“貸”富農民
田間地頭有了“新綠”
加強教學質量提升農廣校教學管理
加強教學質量 提升農廣校教學管理
農民培訓在縣級農廣校的組織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