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產業的新紅利

2024-04-09 18:08吳明華
決策 2024年3期
關鍵詞:布局人工智能材料

吳明華

當各地圍繞戰新產業的競爭仍激戰正酣時,未來產業突然“火”了起來。特別是今年以來,熱度蓋過了多年來一直受追捧的戰新產業。

中央層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未來產業,提出將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委出臺實施意見,對未來產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地方層面,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制定出臺了關于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或行動計劃。

中央和地方同時出手、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頗不尋常。在火熱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未來是否真的已來?如何搶抓未來產業的發展紅利?

搶先布局刻不容緩

所謂未來產業,權威的定義是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有人說,今天的戰新產業正是“昨天的未來產業”。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準確。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概念相近,都是由技術驅動和創新驅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成長潛力大的產業。

但未來產業蘊含的人工智能、基因和細胞技術、超導材料、空間技術等未來技術,代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真正到來,重大顛覆性創新將引發一系列產業變革。從戰略性、引領性和顛覆性的角度看,未來產業遠超戰新產業。搶抓第四次科技革命機遇、布局未來產業的重要性也遠超戰新產業。

同時,未來產業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前期技術積累和戰新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量變引發質變。

2010年,國家層面首次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2020年,我國戰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1.7%。部分發達地區和先發城市,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已達50%左右??梢哉f,經過10年的培育發展,戰新產業已趨于成熟。

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產業發展要經歷兩大階段:成長期與成熟期。成長期又分為導入期、加速期、洗牌期與出清期4個階段,成熟期又分為穩態期、成熟后期與衰退期3個階段。產業在加速期站上“風口”,是布局的最佳時期;進入洗牌期后,產業布局的風險明顯增加?,F在,很多戰新產業已進入洗牌期,市場競爭與區域分布格局趨于穩定,產業布局的良機已過。

但是,越來越多的未來產業卻開始步入從導入期到加速期的關鍵節點。很多細分領域,比如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量子信息,以及未來健康中的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未來空間中的火箭可回收技術,未來材料方面的納米、石墨烯都在孕育新的產業變革,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快速崛起,有的在未來5—10年就有可能成長為千億規模的產業。相比戰新產業,未來產業的成長周期可能會更快,布局未來產業已刻不容緩。

從全球來看,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處在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加快對未來技術制高點的爭奪,出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以增強在全球產業競賽中的競爭力。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有不進則退的巨大挑戰。

在專家看來,先行者能夠在技術專利、標準規范、產業生態等方面實現“先發鎖定”,后發地區將面臨重重壁壘。特別是未來產業一旦越過爆發式增長的拐點,先發布局者將收獲巨大的創新發展紅利,并且持續占據先發優勢。

面對愈加激烈的區域競爭,必須要有緊迫感,前瞻性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突破技術瓶頸,才能在區域產業競爭中搶占先機。

高端科創資源競爭更激烈

布局未來產業的迫切性,從各地密集出臺的政策文件中可見一斑。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或重點城市出臺了專門的政策或方案,20多個省市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未來產業。

其中,山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早在2021年5月,山西省就制定了全國首個省級層面的“十四五”未來產業發展規劃。2022年,浙江、上海、河南,以及深圳等地陸續發布了有關未來產業的意見或方案。

2023年以來,江西、廣東、河北、重慶、北京、湖南、江蘇、山東、安徽等地也相繼制定了有關發展規劃、實施意見或行動方案。

從各地方案來看,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等方向尤為火熱,至少一半以上的省市將發展人工智能、元宇宙、6G等未來產業,布局氫能、核能、儲能等產業的地區也不在少數;東部沿海省份發揮近海優勢,紛紛布局未來空間領域,發展“陸??铡毖b備制造。

雖然大方向重合度高,但在細分領域,各地差異明顯。比如航空航天領域,上海著重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新一代商用飛機、低成本衛星和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以及建設陸??仗祛I域全天候、全球性衛星互聯網。浙江重點攻關低軌衛星互聯網、高精度導航定位、高分辨率遙感技術等,布局衛星火箭研發設計、空天裝備制造、信息終端生產、空天信息應用全產業鏈發展。安徽側重培育低空經濟、商業航天新增長點,加快空天探測、在軌服務、開發、利用、保護等前沿技術工程化。

未來材料領域,上海在浦東、寶山、金山等地原有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江蘇針對當地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產業快速發展需求,發展粉末冶金、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智能仿生材料、超導材料等。浙江重點發展石墨烯、超導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新一代3D打印材料等細分領域。安徽聚焦新一代電子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研發應用。

細分領域的差異化定位,有助于避免同質化競爭,實現錯位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充分發揮各地的產業基礎與條件優勢,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未來產業。

從發展路徑來看,各地重點圍繞重大創新平臺和具有國際視野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進行布局。重大創新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一流科研院所等戰略科技力量,以及省級以上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梢灶A見,未來圍繞高端科創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強化基礎科研、原始創新,打造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也是各地布局的重點。多地紛紛加大投入,向基礎科研傾斜。比如,廣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1/3以上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專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

另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構建面向未來產業的生態系統等,都是下一步各地要著重探索的命題。

跨越“達爾文死?!?/h3>

從各地制定的發展目標來看,很多地方對未來產業發展信心十足。

上海市明確提出,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將達5000億元;浙江省提出,到2035年構建5個以上規模超千億元的未來產業集群;深圳市提出5至10年內實現倍數級增長,10至15年內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堅力量。

一些中西部地區也雄心勃勃。山西省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8000億元,力爭打造5個產業規模超千億元的未來產業;江西省計劃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部分領域打造出若干個5000億級產業。

這樣的目標能否實現?在很多業內人士,特別是前沿技術專家看來,答案是肯定的,未來產業的爆發力將超乎人們想象?,F在,一些未來技術帶來的顛覆性產業革命已現端倪。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諸多領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并產生深遠影響。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迎來爆發式發展,并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各行各業,創造出難以估量的經濟新增長點。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盡管人工智能原始創新集中在少數地區,但絕大多數地區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享受到未來技術帶來的巨大發展紅利。

如果說少數高端創新資源富集的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是未來產業的引領者、原始創新的策源地,那么更多地區應當關注未來技術的應用創新。一項顛覆性技術的應用,將產生海量的應用技術創新需求,而應用技術創新關鍵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從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來看,從“0到1”是原始基礎創新,“1到10”是應用技術創新,“10到100”是大規模生產力形成。在專家看來,目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非常低,僅僅5%,最大的薄弱環節就在“1到10”。

應用技術創新涵蓋技術發明、應用開發、樣品加工、中試調整、放大量產等多個環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持續不斷的巨額投入,且面臨較高的技術和市場風險,因此科研院所和企業都不愿意涉足。這個科技成果轉化的無人區被形象地稱之為“達爾文死?!?。從某種程度來說,能否抓住未來產業的發展紅利,關鍵在于跨越“達爾文死?!?。

從各地的行動方案來看,在推動未來產業發展中,各地都高度重視孵化器、中試平臺、概念驗證平臺等建設,探索打造全鏈條孵化體系。

隨著改革的深化,當前科技孵化體系建設進入深水區。接下來,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模式,提升孵化器內生發展動能,提升孵化與科技金融、資本市場對接能力,推動以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是未來產業發展中需要突破的關鍵點。

猜你喜歡
布局人工智能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和應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新材料贏得新未來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數讀人工智能
最美材料人
VR布局
下一幕,人工智能!
材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