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烙面故鄉情

2024-04-09 18:09李孟汐
家庭百事通 2024年4期
關鍵詞:筋道面餅湯汁

李孟汐

我的故鄉在陜西省禮泉縣。有紅白喜事請客吃飯時,那兒的桌上必會有一道獨特的美食,就是烙面。一碗碗飄著蔥花、韭葉、辣椒油的烙面擺上桌,色澤鮮亮,看著就很有食欲。趁熱,一筷子撈起放入口中細細品嘗,其面勁道,湯汁濃郁,令人回味無窮。

烙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傳聞,當年周武王巡游途中不慎墜馬,被禮泉當地一家農戶所救。養傷期間,他吃到農戶家中用來招待客人的烙面。周武王無意間發現此面極易沖泡,不僅存儲期長,而且攜帶方便,于是詢問了制作方法,并從農戶處買了不少烙面,帶回西岐。在之后的伐紂途中,烙面作為軍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那時,數萬關中將士浩浩蕩蕩挺近朝歌,每位英姿勃發的將士身上都背負著易攜帶的烙面,餓了就取一些燒水沖泡。一路士氣高漲,最終成就一代偉業,建立了周朝。

烙面,其實跟如今的方便面有些相似。烙面既能用開水泡開,也能在鍋中煮一兩分鐘撈出放上調料食用,因此又被當代人戲稱“最早的方便面”。禮泉烙面的獨特,在于它繁復的制作工藝。光是烙面的制作就有五道復雜的工序,分別是調面、攤面、晾面、壓疊、切面。

首先,制作烙面要用上好的面粉。經過匠人加水、揉面,反復抓洗,面才筋道,口感佳。其次,待靜置24小時后,沿鐵鍋淋入面糊并攤開,直至面餅又圓又薄。再用微火加熱,將面餅烤熟。這道工序對火候的掌控極其關鍵,這樣能使面餅薄而透亮,麥香十足。最后,將一張張攤好的面餅置于陰涼處晾干。晾干后的面餅還要折疊起來,再用木板或重物壓平,壓平的面餅要橫切成細絲狀。這樣一道道工序下來,烙面才算是制好。

小時候,每次同父親回故鄉,席間總是要吃上這么一碗烙面,酸辣可口又筋道,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這道故鄉的美食。后來我工作了,父親只要從禮泉回來,手中總提上三四袋烙面,當作我的口糧。

父親做烙面的方法極為簡單。鍋中燒好開水,不斷加入鹽、醋、辣椒等佐料,再投入臊子、木耳、青菜,等待湯汁燒開。取一些烙面放入碗中,撒上蔥花香菜,反復淋上濃稠的湯汁,一碗香噴噴、令人垂涎欲滴的烙面就做好了。

我端起一碗烙面,不管它有多燙,每每三兩下就吃完。不僅是因為它的辛辣與酸香不斷沖擊著我的味蕾,還因為吃烙面,若是不趁著面勁道的時候快點吃,面就會變軟,失去原先筋道的口感。

其實,別說我愛吃這碗烙面,家里人也喜歡,仿佛都對這道故鄉美食有種深深的眷戀之情。每逢家中聚會,有時還沒到正餐的飯點,若是有人餓了,父親便會從廚房端出一碗熱乎乎的烙面。姑姑和幾個表哥自小在禮泉長大,尤其好這一碗烙面。湯汁酸辣爽口,面薄,試問誰不喜歡吃呢?他們坐在沙發上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邊夸贊著父親手藝好。臨走時,父親特意叫住幾位姑姑,從冰箱的冷藏室里拿出了準備好的烙面,一人分一袋。姑姑們走的時候,猶如春風拂面般,別提多歡喜了。

我不解地問父親:“爸爸,您給她們做烙面了,為何走的時候還要每人送上一袋?”父親風輕云淡地說:“你姑姑們自小在禮泉長大,跟你一樣,也喜歡吃烙面。給她們送上一袋,她們閑了就能吃上一碗故鄉的烙面,不更好嗎?”

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如今我卻懂了,故鄉情最難忘,若是能吃到一碗來自故鄉的美食,不僅能滿足食欲,令人胃口大開,更能撫慰心中思鄉的心緒,在故鄉的美食中寄托一縷相思。

一碗來自故鄉的烙面,是一碗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編輯|孫夢

猜你喜歡
筋道面餅湯汁
音樂面餅
Ju-87斯圖卡俯沖轟炸機
夠筋道
睡不著
重慶小面
人性化防傾斜碗
方便面怎么吃更健康?
絞盡腦汁
我學會了做玫瑰饅頭
和面時加點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