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最美軍嫂

2024-04-09 09:37含文
含笑花 2024年2期
關鍵詞:軍嫂丈夫家庭

含文

有一種榮譽叫我是“軍嫂”。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撐起了家庭的“整個天”。雖無戎裝在身,自有戎心在胸,她們未曾入伍卻與軍人榮辱與共,未穿軍裝卻與軍營血脈相連。她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卻有著同樣一個名字——軍嫂,“他”在保家衛國,“她”在后方筑基。她們用最美心靈和智慧,全力做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用心澆灌丈夫的軍旅花開,以實際行動展示新時代的軍嫂風貌。

余秀萍、代高粉、張麗萍、謝恩麗、鄧愛、趙夢迪……一個個平凡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她們有著一種慰藉心靈的溫暖,更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就是軍嫂帶來的溫暖和感動,真實、簡單、純粹。

余秀萍與丈夫的雙向奔赴

余秀萍是一名丘北縣小精英雙語幼兒園的普通人民教師,她數年如一日,在崗位上默默奉獻,悉心照顧家庭撫養子女,用默默的付出支持丈夫對國防事業的執著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忠貞不渝的約定,成為她和愛人奔走在云南和西藏之間的不竭動力。

作為軍嫂,余秀萍獨自一人克服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難,工作、操持家務、照顧年邁體弱的父母、看護幼小的孩子。為了不影響丈夫工作,余秀萍直到臨盆,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體打車去了醫院,孩子出生后才打電話給愛人報平安。

每當看到林蔭小道上漫步的情侶;每當看到丈夫帶著妻子,倆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時,余秀萍心里難免一陣酸酸的,但一想到當初愛的選擇,她又無怨無悔,因為她知道軍人的職責使命大于天。

在工作中,余秀萍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走在同組其他班級的前列,充分發揮了年輕教師應有的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每次園方有任務下達,她總是帶領其他老師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在與園內老師共同奮斗、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她始終奉行以心換心的信條。因為她的樂于助人,老師和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她。

軍人家屬不僅僅是軍人的另一半,也是社會的一員,她始終認為,軍人是光榮的,但她不愿躲在丈夫榮譽的光環里,而是始終自立自強,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她還堅持自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閑暇時間參加馬拉松跑步比賽,并獲得較好成績。

丈夫在西藏服役,根本顧不了家,為讓丈夫全身心投入工作,余秀萍默默地承擔起了孝敬雙方老人的重擔。70多歲的公公左眼視力突然模糊,右手疼痛得抬不起來,幾次到縣醫院檢查都找不到原因。余秀萍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將公公帶到昆明的醫院檢查,經過檢查需要做手術??蛇@時,兩個幼?。ù蟮膬蓺q半,小的十個月)的孩子也病了,余秀萍每天無微不至地精心照顧公公。隔壁病床的家屬不解地問道:“你兒子和老伴去哪兒了,怎么就兒媳婦一個人忙東忙西?”公公笑著說:“老伴腳關節痛了好幾年,在家也是行走不便,兒子在部隊當兵,家里就只有兒媳婦能依靠啦!”

就這樣余秀萍不但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照顧70多歲的公公,雖然很辛苦、很無奈,有時也很想打個電話向丈夫訴訴苦,也很想叫大哥、大嫂回來一趟,但想到丈夫是一位軍人,想到哥嫂夫妻二人在外打工不容易,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了,讓他們別分心。

多少次,她在夜里仰望星空,思念丈夫,偷偷流淚,但是為了大愛,她毅然堅持了下來,默默承受著一個軍嫂的責任,為丈夫打造一個“穩定”的后方。

作為軍嫂的她,一路走來,多少艱辛,多少辛酸,多少苦楚都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底。結婚幾年來,她和丈夫聚少離多,平時一邊工作,還要照顧雙方的父母,撫養子女,料理家務,從未因家中的事情拖過丈夫的后腿。作為一名軍嫂,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任勞任怨,努力維持家庭和諧,家里緊要的事都和長輩商量,一家人和和睦睦。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她幾乎沒給自己買過一件像樣的衣服,大部分的錢用來贍養父母,一部分用于還房貸和子女生活教育,日子雖過得緊巴巴的,可她從不向丈夫叫一聲苦。

無論是婆家村子的鄰居還是她所住小區的左鄰右舍,都夸余秀萍是一個心地善良、團結鄰里、樂于助人的壯家姑娘。

在家里她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在單位,她是一個好同志,好同事;在社區,她是一個好鄰居。對家人的摯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深刻領悟,使她看起來平凡而偉大,執著而堅強,奉獻而堅守,她努力用行動詮釋了軍嫂這一光榮的稱號。

堅守教學第一線的代高粉

代高粉,女,壯族,1980年10月出生。2001年7月畢業于云南省文山師范學校,2001年9月至今在江那鎮中心小學任教。參加教學工作22年來,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承擔過語文、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及總務工作。

代高粉作為一名軍嫂,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就時刻謹記做一名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在20余年的教學工作中,她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始終堅持在學生面前樹立師德榜樣,工作中既教書又育人,多年來深受學生的歡迎,深得家長的好評。在校內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大膽嘗試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在2012年7月、2016年7月、2017年7月、2019年7月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先后被評為鎮級優秀教師三次。在2023年3月8日被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31628部隊124分隊評為最美軍嫂。

回顧21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代高粉無比欣慰,因為她把全部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她最鐘愛的教育事業,因為她的努力和無私奉獻,讓祖國邊陲的花朵開得更燦爛、更鮮艷,讓祖國的教育事業更加輝煌。

白衣天使張麗萍

張麗萍,女,瑤族,共青團員,1997年9月出生,云南文山人,現為富州中醫院護士。丈夫張定誠,1997年5月出生,2014年9月應征入伍,201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服役于77675部隊某部,任班長。

軍嫂是一個光榮又美麗的稱謂,但選擇成為一名軍嫂,就選擇了奉獻和艱辛。張麗萍的丈夫張定誠,已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駐守了9年多,先后參加過多次戰化訓練演習,長期堅守邊防一線、戍邊雪域高原,數次參加邊境維穩執勤,積極參加森林搶險救火,保衛了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先后獲得優秀士兵2次、“四有”新時代軍人1次,嘉獎3次。期間由于作戰部隊的特殊性質,每當邊境任務敏感形勢,不是回不了家,就是幾個月聯系不上,2022年10月孩子出生后一直是由張麗萍拉扯長大,特別是懷孕到現在,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幾十天。

張麗萍除了照顧好家庭,她還自立自強,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事業。自2019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她立足本職崗位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醫務能力水平。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后,以軍嫂特有的敢于擔當、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始終堅持在工作一線,不以軍嫂身份向組織要求照顧,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業務素養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上有老,下有小”,還有繁忙的工作,每天就像上足了勁的發條一樣,忙完家里忙工作、照顧好孩子同時還要照顧好雙方的老人,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到處是她忙碌的身影。做丈夫堅實的后盾,守護家庭、孝順父母、關心孩子,做一名父母孩子喜愛、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丈夫的事業,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

人民教師謝恩麗

謝恩麗女,漢族,1988年3月生,本科學歷,現任職于文山市第一中學城南校區。

自2014年5月8日與愛人結為夫妻至今已有近10年了,回首這些年有悲歡有離合。于家庭,她是頂梁柱。作為兒媳,她與長輩們和諧相處,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作為妻子,她要支持和理解丈夫的工作,始終與他站在同一戰線上;作為母親,更應撫育和關愛好孩子,讓其在缺少父親陪伴的環境下亦能茁壯成長……于工作,她堅守崗位、盡職盡責。2018年5月撰寫的論文在“現代教育探索與實踐”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19學年被文山市馬塘鎮人民政府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2021至2022學年被文山市第一中學評為“優秀教師”;教育教學競賽中也先后榮獲二、三等獎等。

丈夫2007年入伍,2010年6月入黨,在云南邊防一線服役17年,3次榮立個人三等功。駐守邊關,山遙路遠,自然無暇顧及家庭,這也就注定了家里的很多事情需要謝恩麗獨自去面對。尤其是在孩子的撫育上謝恩麗是既當爹又當媽,長久的分居,以至于愛人不曾見證孩子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長牙、第一次會爬、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喊爸爸媽媽……

2016年8月30日,開學在即,謝恩麗在例行體檢中發現身體出現了病變,2023年4月,厄運再次降臨,謝恩麗確診了乳腺導管原位癌,經過三次手術,身體才開始慢慢恢復,但是依然還要藥物治療。多次的磨難,讓謝恩麗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領悟,她每天都用心生活,珍惜擁有的一切,用樂觀平和的心態去支持愛人的工作。

有你的地方就有家,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軍嫂的心像被浪潮千磨萬擊的磐石,堅定不移。即使在孤寂無助的時候,在每一次穿越人潮跋山涉水的時候,謝恩麗都心甘情愿、無怨無悔。

熱愛教育事業的鄧愛

鄧愛,1986年3月出生,丘北縣第一小學教師,丈夫是現役軍人李繼戌,2010年12月入伍。

2020年5月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對于“軍嫂”這個光榮而又特殊的稱謂,她并沒有特別的理解,可是自從嫁給一名軍人,鄧愛才真正認識到當一名軍人的妻子是多么不容易?;楹?,她從無憂無慮的少女蛻變變成了肩負家庭重任的女漢子,無怨無悔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她一邊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一邊照顧好年老且體弱多病的老人和一歲多的小孩,為丈夫全身心地投入軍隊建設和部隊事業提供了堅強的后盾。當軍嫂很辛苦、寂寞,但得知她的丈夫榮獲榮譽時她感到無比喜悅和自豪,丈夫的軍功章里也凝聚著自己的付出。

工作上,她只是萬千教師中平凡的一員,但是她熱愛這份平凡而光榮的職業。為了做好教師這項神圣的工作,她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鉆研學習怎樣制作課件、怎樣熟練操作電腦等現代教學手段,每當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和進步的喜悅,內心就充滿了力量和欣慰。她將用愛心澆灌祖國的花朵,把青春無私奉獻給孩子們,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愛的藍天。

鄧愛珍惜自己人民教師的職業,更加自豪自己“軍嫂”這個身份,她將牢記初心使命,以軍人的精神激勵自己,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軍嫂的形象風采。

為母則剛的趙夢迪

趙夢迪,女,漢族、云南省文山市人,1994年出生,其愛人是武警文山支隊勤務保障大隊警勤中隊一級上士。帶著對軍營的向往和對軍人的信任,2019年兩人正式登記結婚,趙夢迪由此開始了軍嫂的生涯。

作為軍嫂,趙夢迪既有女兒的孝順、妻子的溫婉,更有母親的慈愛與堅強。愛人紀振帥作為一名部隊駕駛員,常年擔負駕駛員集訓教練員任務,平時工作繁忙,難以顧家,她主動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常常一人照顧年邁多病的父母以及兩個女兒,把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無怨無悔的支持丈夫獻身國防。

她是孝順的女兒。為了讓丈夫安心地在部隊工作,她挑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照顧父母,撫養女兒,因父母年邁多病,常常一人帶著父母到醫院看病就醫,奔波于家、學校、醫院之間。2021年4月,母親因患脂肪瘤住院;2021年7月,母親因患甲狀腺腫囊再次住院,父親身體也不好,期間丈夫正擔負總隊駕駛集訓任務,為了不讓丈夫分心,不給丈夫增添家庭壓力,她沒有將這個消息告訴丈夫,獨自在醫院照顧母親,與此同時還需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給孩子做飯接送大女兒上學。

她是慈愛與堅強的母親。小女兒體質差常年生病,因打針過敏,曾經出現休克性昏迷。2020年7月,小女兒七個月大的時候,感冒發燒一直不退,反反復復,緊急送往文山州人民醫院治療,經查為先天性心臟病室隔膜缺損,醫生建議應及時進行心臟手術,后在組織關心幫助下,轉至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進行心臟室隔膜填補手術,手術期間,趙夢迪徹夜難眠,不敢有一絲大意,前后折騰了一個多月,女兒才慢慢地好起來,孩子病好后,趙夢迪瘦了一圈,鄰居見了都關心地問:“怎么這一個月來瘦了這么多,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難事???” 趙夢迪只是簡單地說:“沒事”,可這其中的艱辛只有她自己才清楚。

與丈夫攜手并肩四個年頭,趙夢迪漸漸品味到作為軍嫂的真諦:理解是愛的基礎,奉獻使愛升華。兩人因愛走在一起,因為理解相愛至深,因為奉獻使生活充實快樂。盡管兩人不能常相聚,但兩人的心卻始終交融在部隊的大家庭里,為強軍興軍事業默默奉獻。

猜你喜歡
軍嫂丈夫家庭
歌中軍嫂分外美
我丈夫是得抑郁癥了嗎?
丈夫做事先斬后奏為哪般?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我愛丈夫,勝過自己
軍嫂和她的甜蜜事業
情系國防 爭當好軍嫂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