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科學內涵、生成邏輯及深遠意義研究

2024-04-10 00:53黃睿群
南方論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形態中國式資本主義

黃睿群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100872)

2021 年7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這是黨中央在重大場合第一次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全新的概念,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目前,學界對這一概念尚未形成共識,具有較大解釋空間,因此,本文將從科學內涵及深遠意義這個角度對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概念進行分析和探究,更加系統和全面地認識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科學內涵

如何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涵,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靶隆眲t意味著最新提出,有著較大的闡釋空間,并且和“舊”相對照,說明這樣的文明形態是和以往的文明形態有著根本區別,有著重大的升華;“人類”則表明該形態有著全球視野,著眼點不僅僅局限于一時一地,而是具備著人類情懷;“文明”則抓住了該形態的深層底蘊,具有著極大的包容性和囊括性。要理解和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科學內涵,需要認識其自身的豐富性和深刻性。首先,“新形態”是對人類文明的整體性的關照,這種關照超出了單個或某些文明因素,而是放眼整個人類,是對中國道路所創造的新型文明的一種總體性的概括。其次,“新形態”有著自身獨特的構成范式,是對以往文明所蘊含的理念、價值、規范等的繼承和揚棄。最后,“新形態”突出的是一個“新”字,這意味著同中國式現代化相伴而生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在進行時,仍在不斷發展和壯大之中,需要繼續探索和完善。

(一)對資本主義文明的揚棄與超越

與西方現代文明即資本主義文明相比,人類文明新形態追求人民性、整體性、開放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統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意味著揚棄現代性本身,不僅要充分占有現代化的文明成果,而且要超越現代性本身,否則還是從屬于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無法進行根本性的超越?;仡櫄v史可以看到,自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資本主義文明率先崛起。資本的邏輯是實現資本無止境增殖的邏輯,資本主義現代化文明就是資本邏輯為資本主義建立了一個新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早期,資本主義仍舊是代表著歷史前進的方向的新生事物,不僅解放了巨大的生產力,創造出了大量的財富,而且打破了封建社會對人的禁錮,使得勞動者具有了更多的自由,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有別于封建主義的文明形態,現代意義上的人類由此而產生。然而,由于資本主義內在的固有矛盾無法得到根除,由此帶來了社會危機的頻發,經濟危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大蕭條,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階級矛盾沖突激烈。為了緩和如此激烈的矛盾,資產階級采取了許多的手段和方法,比如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社會普遍實行的福利社會制度。但是這些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經濟危機依舊會爆發,伴隨著經濟危機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始終無法得到根本解決。而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則克服了資本主義文明固有的缺陷,為人類文明提供了新的選擇和方向。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以科學求真的態度對待科學追求真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以人為本、開放包容、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充滿著極大的創造力和活力。

(二)對傳統社會主義文明的選擇與發展

與傳統社會主義相比,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追求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文明的21 世紀形態。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并且不斷在深化自身的認識,以做出科學的回答。我們也曾走過傳統社會主義的老路,一味地追求“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的模式,造成與中國實際國情的脫離。應該承認“蘇聯模式”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在,也是20 世紀50 年代后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爭相效仿的對象,但是實踐證明,“蘇聯模式”無法幫助落后國家更快更好地實現現代化,以失敗告終。然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實現了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全面超越,成為社會主義文明在21 世紀的先行者和主要代表。這足以表明人類文明新形態在21 世紀具備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進行了創新和發展,規避了傳統社會主義的弊端,不斷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三)對中華古代文明的傳承與創新

與中華古代文明相比,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中華文明的當代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有其自身的內源性,并非是一種外部輸入的形態,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深厚的底蘊。中華文明蘊含著許多優秀的觀念,曾給其他文明形態帶來了深刻影響和引領。但是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國門的被迫打開,中華民族一度走到衰亡的邊緣。如今,中華民族踏上了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華文明也相應地做出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的新論斷,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提供了中華文明的豐厚滋養、道德源泉以及解題智慧。不同于對以往的中華文明的簡單的復刻和延續,更不是重塑和返回,相反,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種更高標準、更為深刻、更加廣泛、更多拓展的復興,是中華文明的當代形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繼人類歷史上諸多文明創造之后,中華民族又一次偉大的文明創造,為人類文明譜系貢獻了新樣態,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新選擇,為構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邏輯

(一)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繼承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立足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出場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一方面,文明是實踐的結果,是歷史的積淀。文明發生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后,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特定的歷史階段的產物。只要實踐不停止,人類創造新的文明的腳步就不會停止,這意味著新的文明形態完全有可能被創造出來;另一方面,文明具有進步性,指的是人類進步開化的狀態,代表著人類社會積極的、進步的發展趨勢。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總趨勢,資本主義文明的特點正處于“人對物的依賴”階段,勞動者創造出大量的勞動產品,反過來卻受其奴役。資本主義文明潛藏著諸多危機,巨大的貧富差距、劇烈的階級沖突、嚴重污染的生態環境等等,而這些危機的根源還是在于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無法通過資本主義本身得到克服,只會不斷加劇資本主義文明的危機和困境。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對資本主義文明的揚棄和超越,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克服了資本邏輯本身的諸多弊端,將文明的重心放在了人本身,而非資本的無限增殖。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豐厚的底蘊和傳承的基礎。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文明曾一度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一直延續至今的文明,其深厚性、多樣性大大超出了世界其他文明。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培育出了璨若星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已經內化為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風骨品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疤烊撕弦弧钡挠钪嬗^強調了物我兩忘、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發展的關系,“天下為公”“協和萬邦”的天下觀蘊含著各國人民和諧相處、共創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和而不同”的社會觀展現出中華民族尊重差異、求同存異的大局意識和包容氣質,“厚德載物”的道德觀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德尚善、自強不息的價值取向。

(二)歷史邏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和發展歷程

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也是探索創造世界新文明的歷程,為此,中國共產黨從民主革命時期就開始了對新文明的探討和嘗試。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逐漸意識到中國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愚昧的舊文化。不可否認,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精華,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純而又純的,傳統文化中也依舊存在糟粕,而愚昧的舊文化阻礙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需要對其進行改造。于是,“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2],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便成為了民主革命時期探索新文明的方向。

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提出經濟高潮到了之后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個文化的高潮,中國人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而后,中國共產黨逐步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1964 年12 月至1965 年1 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講到了“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這一時期對現代化的探索,為新文明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新文明是現代文明,也是社會主義文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將文明建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強調:“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3],認為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式的現代化”。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五大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逐漸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圖景。與此同時,黨的十二大報告將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擴展為“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黨的十三大報告則將強調了富強、民主、文明的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則將“兩個文明”拓展為“三個文明”,即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則加入了社會文明,將“三個文明”拓展為“四個文明”。中國共產黨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深化對世界新文明的認識。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兩個大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4]。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是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現代化,是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智能化疊加的現代化,也是胸懷天下、放眼人類解放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實踐成果和諸多有價值的理念,使得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認識有了巨大提升,將“四個文明”全面提升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以及生態文明,文明形態也更加完善。

(三)現實邏輯:對“兩個大局”時代要求的有力回應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亟待變革和完善,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之所以稱為“變局”,就在于包含著諸多不可控的變量,并且變化速度快、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比如發達國家普遍陷入結構性困境、極端政治勢力迅速崛起、世界格局進入新舊交替時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俄烏戰爭局勢焦灼等等,全球范圍內的不確定性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新機與危機共生,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成為世界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在“兩個大局”的背景之下,“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而中國圍繞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了極為寶貴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堅定地倡導和自覺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更加積極主動地向世界展現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開創,有力地回應了“兩個大局”的時代要求,推動著人類社會向著更加美好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遠意義

文明本就是多元和開放的,不同的歷史、文化、民族、習俗以及社會制度會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態,在當前人類文明普遍遭遇困境的情況之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提出與實踐,不僅是一次巨大的術語創新,更是一次巨大的觀念創新和實踐突破。在立足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實踐的觀點去揭示文明形態的演進規律,打破了資本主義文明一統天下的局面,突破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思維慣性,為人類文明往何處去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和新選擇。

第一,實現了對西方中心主義文明觀的根本性突破。西方中心主義并非一直都存在,而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產物。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的擴張,西方的殖民者也加快了向殖民地輸入價值觀的腳步,因為西方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工業化是現代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那么先進入工業化的西方理所應該是更加“文明”和“先進”的社會,而世界上其他未開始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論在經濟還是在文化上,理應從屬于西方,向西方學習,這就是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F代國際社會在此基礎上又演化出了文明沖突論、普世主義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這些早已給世界帶來了眾多的困擾和紛爭。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百年奮斗的過程當中時刻警惕西方中心主義的思潮,并對其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突破,與此同時,也一直在探索社會主義新文明。從新民主主義時期提出新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的區別,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對社會主義文化的探索,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提出“四個文明”即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放眼兩個大局,思索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艱難考驗和現實困境,創造性地對人類文明的本質進行了闡發和論述。文明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種文明都應得到尊重,人類文明在本質上是平等的,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都是偏離了文明的本質,試圖挑起文明間的隔閡和矛盾的錯誤思潮,應認清其背后的意圖并堅決抵制。人類文明需要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得以延續和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對人類文明發展正確路徑的積極貢獻和建構,通過不同的現代化道路展示出文明前進的多樣性和合理性。

第二,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模式弊端的整體性超越。巨大的貧富差距、嚴重的環境污染、惡化的生態環境、復雜錯亂的思想觀念等,這些是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弊端,深受其害但又無法根除,并且長期伴隨著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人類文明新形態提出了與西方現代化模式不同的道路和方式,從而為消解這些弊端提供了創造性的解決路徑。在生態問題上,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五大文明,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進行社會經濟的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更加長遠的角度來考慮經濟發展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發展問題上,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將推動我國全體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朝著共同富裕邁進,這將徹底改寫世界現代化的版圖;在信仰問題上,人類文明新形態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堅持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相統一的過程中凝聚起人民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歡
新形態中國式資本主義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中國式民主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新形態西裝
中國式失敗
激活時裝新形態
“走轉改”活動在塑造新聞宣傳新形態中的作用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