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化視域下公民道德問題的審視與治理*

2024-04-10 17:11仰義方譚雪敏
關鍵詞:公民道德公民法治

仰義方,譚雪敏

(重慶郵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5)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作出了部署,強調要“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1]。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是體現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和一個人精神狀態的基本標尺,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伴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社會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道德問題引發了民眾廣泛關注。當前,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形態各異的網絡文化,并日漸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網絡文化的復雜性特質干擾著人們對正確道德取向的選擇,容易使人們陷入道德困境,致使社會生活頻頻出現道德失范問題,對社會治理和發展產生了極大阻礙。鑒于此,高度關注網絡文化所引致的公民道德問題,引導公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不斷提高網絡文化視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設水平,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網絡文化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文化視域下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意蘊

道德是人類社會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一切進步的道德在約束人的社會行為和促進人類文明發展層面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公民道德的發展是促使網絡文化文明進步的重要助推器,引導著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

(一)提升網民文化認知水平的重要基礎

認知是個體對社會事物進行的一種思想加工活動,公民道德素質的發展狀態與其對網絡文化的認知水平密切相關。一方面,豐富的道德知識儲備能夠提升公民對于網絡文化性質的認知。道德能夠教導人們區分好與壞、善與惡、應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從而使人們對社會事物的認知達到更高層級的水平。豐富的道德知識儲備,可以引導公民明辨網絡文化所傳遞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以便更加深入地認識和判斷網絡信息的優與劣、積極與消極。相反,缺乏道德知識的引領,社會成員在明辨網絡文化優劣、劃分界限時就會時常陷入混亂狀態,以致將不良網絡信息歸納入優質的網絡文化中,甚至因道德標準模糊而導致行為失范。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判斷能力能夠提升公民對于隱性不良網絡信息的準確鑒別水平。不良網絡信息通常以顯性和隱性的形式呈現,顯性的較易辨別,隱性的則相反。例如,某些影視劇作品總將消積道德觀以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隱藏在看似正常的劇情中,導致道德判斷能力缺乏者難以準確鑒別其中的隱藏信息。因此,提升公民道德判斷能力,可以提高公民對隱性不良網絡信息中隱藏信息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其對復雜網絡文化的認知水平,準確鑒別某些網絡文化所傳達的消積道德觀念。

(二)促進網絡文化向上向善的重要保障

互聯網作為現代化社會的信息傳播載體,正日益成為不同思想文化的重要交流陣地。在網絡空間里,網絡文化表現出主流文化、大眾文化、世界文化共存的多元形態以及先進文化、陳腐文化并存的復雜局面。隨著社會民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續增長,網絡中文化形態越發無奇不有。暴力、血腥、虛假、庸俗文化和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等負面社會思潮在網絡場域中的病毒式蔓延,影響著網民的道德意識,助長了社會不良文化風氣的傳播。尤其是某些網絡媒體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推崇‘一切都是娛樂’‘娛樂吞噬一切’的價值理念”[2],常?;煜宋幕氖欠?、美丑標準,以惡搞、低俗、非事實性、過分夸張的畫面和情節來展現網絡文化的作品往往更能獲得網民的高度關注、贏取眾多流量。因此,提升公民道德素質有助于人們形成正確道德意識、規范自身道德行為和推動網絡文化向上向善。一方面,公民道德的發展能夠引導社會成員清楚認識不良網絡信息,警惕其對個人、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危害,進而在文化生產過程、交流過程中創作和傳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內容;另一方面,公民道德的發展能夠幫助社會成員增強道德定力和道德責任感,自覺抵御不良網絡信息的誘惑和侵蝕,為促進網絡文化向上向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維護網絡空間文化安全的重要支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發展穩定、關乎民族團結和諧、關乎中國精神傳承,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在要求。國家文化安全是一個國家現存文化特質的保持與延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既包括維護語言文字、價值觀念的安全,也包括維護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的安全等。公民道德價值的發展狀態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狀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3]。意識形態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問題?;ヂ摼W為外來文化提供了交流傳播的平臺,但也加大了外來文化對我國公民道德取向的干擾,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匿名性特征使公民道德意識變得模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們保護本國文化的道德責任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著重大挑戰。提升公民道德素質有助于增強人們的本國文化保護意識、抵御西方文化滲透、維護網絡空間文化安全。此外,公民道德的提升還有助于增強網絡空間的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使一個國家成為整體,并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能夠始終保持整體性的重要基礎。提升公民道德素質的作用在于,通過對人們進行理想信念、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可使其進一步認識到本國文化所蘊含的深刻價值,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維護文化安全。

(四)助力網絡文化市場治理的重要手段

“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盵4]網絡文化市場治理是消除文化市場亂象、維護文化市場秩序、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和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之舉?!爸巍辈粌H僅指法治,也包含德治,法治是國家的強制之治,德治是社會的教化之治。公民道德建設對網絡文化市場的法治和德治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助于降低法治運行難度、促進法律的實施。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的實施離不開道德的奠基和支撐。法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人,因此,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實現程度必然受社會成員整體道德習慣的影響。社會成員整體道德水平偏高,就會減少法治實施過程中的工作量和降低工作難度;反之,則會加大法治實施過程中的工作量和增加工作難度。二是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助于營造崇德向善氛圍、提升德治工作效率。德治能化解社會矛盾、廣泛凝聚人心和提高道德覺悟,在促進網絡文化市場治理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加強社會群體道德水平建設有利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使其自覺遵循社會道德要求,嚴守網絡文化管理規范,為網絡文化市場的德治奠定良好且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網絡文化視域下公民道德問題的癥候表現

網絡文化塑造著人的道德意識,在人們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但不良網絡信息也會對公民道德意識、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等方面造成諸多困擾,阻礙公民道德建設。

(一)公民道德建設意識易被淡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華民族始終不變的人格追求?!盵5]337道德是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對道德的追求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精神風貌。道德自覺性是人生命中的一種基本品質,是人的責任感、自控力的基本體現,其意義在于既能保證人的道德品質不變,又能防止人的道德品質異變。當前,以順應文化市場為名的情節俗套、畫面惡心、毫無營養的網絡綜藝、網絡短片、網絡小說、網絡影視劇等層出不窮,這類低級趣味的網絡文化往往給予社會大眾刺激性和娛樂性的精神體驗,收獲了不少網民的好感和追捧。況且,在多元網絡文化環境下,年輕民眾占據了絕大比例,他們作為創作、傳播網絡文化的主力軍,獵奇心理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少數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自控力與是非辨別力較弱的年輕人群極易被不良網絡信息傳達的價值觀所影響。長此以往,如果人們沉迷于刺激性和娛樂性網絡文化所帶來的精神快感之中,那么其自覺約束道德行為的堅定意志就會被削弱。

(二)公民道德認知取向易被誤導

網絡時代的文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豐富了網絡大眾的社會生活,又束縛著人的精神世界。同傳統社會相比,網絡社會中的每一個體都是網絡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因而網絡環境下的文化沖突態勢更加明顯,正向負向網絡文化的相互較量易使公民道德認知取向陷入混亂。通常而言,積極網絡文化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道德所要求的價值導向,具有引導公民確立正確道德認知取向的重要作用;相反,不良網絡信息易誤導公民走向錯誤的道德認知取向,如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宣揚有違社會事實的錯誤觀點,造成人們道德認知模糊,將錯誤的、虛假的觀點當作社會事實,使得“是非、善惡、美丑、榮辱等基本價值觀變得模糊輕佻”[6];某些新聞報道、影視作品、短視頻等拋棄傳統的社會道德感,倡導庸俗的名利觀、娛樂至上的文化觀、封建守舊的家庭與情感倫理道德思想等,使人們陷入低級趣味的文化陷阱之中,以致“一部分信息傳播受眾陷入倫理危機的漩渦不能自拔,使之距離至真、至善、至美之境漸行漸遠”[7]。又比如,網絡世界的后真相問題,當人的情緒化傳播占據主導地位,真正的事實就容易被網絡傳播者淡化,一些網絡受眾在接觸網絡中的非真相信息時就會理所當然地選擇相信,并在相信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被這些信息所傳達的錯誤價值觀所影響,進而導致道德認知取向偏離正確軌道。

(三)公民社會道德情感易變冷漠

道德情感是伴隨人的道德認知的形成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人的道德情感既包括主體在自身道德觀念支配下實施某種具體行為時所產生的心理體驗,也包括主體根據一定道德觀念去評價自己和他人行為時所產生的心理體驗?,F代社會崇尚個性、自由、自我,但不代表可以拋棄對整個社會的道德責任感,但某些網絡文化卻在強化這種個性、自由、自我。例如,一些網絡作品極力傳播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觀念,強調只注重自我感受,無所謂社會道德責任,割裂個人和社會的相互聯系,使得某些社會群體在網絡空間中的謾罵、欺詐、人身攻擊、侵犯他人隱私等行為成為習慣,造謠、散播虛假信息等現象屢見不鮮。同樣,一些網絡旁觀者的看客心理日盛,不僅不對此類行為加以批駁,甚至還津津樂道,這種網絡行為背離了中華傳統美德中“至公無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標準,助長了人們的利己意識,使得人們社會道德責任感日漸淡漠。某些以視覺狂歡為標準的超感官型影視劇、短視頻改寫道德文本,用媚俗、惡搞、違反人性和社會倫理的劇情內容和圖像的呈現方式,向社會大眾傳遞去道德化的思想觀念。在強烈的感官沖擊下,人們的理性意識和批判精神易被消解,容易喪失最基本的社會道德情感。

(四)公民社會道德行為失范易發

網絡所具有的交互性、開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網絡空間成為了各種思想文化交鋒的重要場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思想觀念肆意蔓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網絡受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在網絡文化傳播過程中,網民“既是‘把關人’又是‘操盤手’”[8]。網絡傳播的隱蔽性為不良網絡信息的擴散筑起了堅實的屏障,加之網絡輿論缺乏有效監管,不良網絡文化形態愈發多樣、傳播方式愈發隨意。人們一旦長期接收并迷戀于虛幻而多彩的消極網絡文化,網上網下不良的言論行為就會削弱人們的道德責任免疫力,甚至使其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某些自制力較弱、好奇心理和沖動心理較強的民眾,在受到網絡黃賭毒文化、反動網站中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后,極易在網絡和日常生活中發布和傳播違背社會道德的言論和視頻,做出詆毀黨和英雄烈士的吐槽、示威行為;一些網絡追星文化過分強調粉絲為自家偶像拉票、打榜和反黑等,刻意去別家偶像微博、超話、粉絲群里“拉踩引戰”,用毫無道德底線的言論詆毀他人,影響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的營造。此外,受娛樂性、功利性心理影響,網絡環境下的科技傳播倫理失范現象也屢見不鮮,某些營銷號、博主等科技信息的傳播者缺失科學理性,甚至故意扭曲科技傳播信息的真實性,散布有違人道的虛假科技新聞,嚴重影響了科技傳播效果和網絡文化風氣。

三、網絡文化視域下公民道德問題的治理路徑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不斷追求人的道德境界的提升,始終致力于塑造完美人格和追求崇高道德。道德的養成是培養知、情、意、行的曲折式發展過程,面對復雜多元的網絡文化,應堅持以文化人、以德樹人、以法育人、以情感人,多措并舉,使廣大社會民眾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標準。

(一)堅持以文化人,弘揚網上主旋律文化

文化是一種柔性力量,其功能在于對人的內在精神世界施加影響,實現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教化。以文化人就是要發揮文化教育人民、引領道德風尚、推動道德發展的積極作用。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傳播陣地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包含了國家秩序治理、社會行為規范、公民道德教育等不同層次的目標任務”[9]。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公民將其內化為精神追求,自覺約束自身道德行為。多元網絡文化弱化了核心價值觀對人思想觀念的影響,為此,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文化的內容與傳播之中,發揮重點媒體、一般媒體的文化傳播作用,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表現方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正能量文化聲音搶占網絡傳播陣地,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二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精華和道德智慧。其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10]164,是涵養公民道德的重要文化源泉。面對多元網絡文化所引發的公民道德問題,必須發揮“‘互聯網+’跨界矩陣、資源共享、實時交互、個性化等優勢”[11],不斷弘揚網上主旋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滋養道德建設。為此,要大力倡導古圣先賢講仁愛、求大同的嘉言懿行,弘揚英雄烈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主義情懷,推崇扶正揚善、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等,讓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深深根植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讓每個公民都能在中華文化的涵養中獲得心靈與道德的升華。三要以精品文化文藝作品陶冶公民道德情操。追求文化的真、善、美是時代發展的應有之義,良好的網絡文化發展氛圍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實現對公民的道德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盵5]325為此,網絡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肩負起陶冶道德情操的責任,以創作正能量網絡文化文藝作品為使命,提升作品的道德教育價值,使公民具備崇高的道德品質。

(二)堅持以德樹人,深化公民網絡道德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盵10]172-173以道德教育提升人的道德認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規范人的道德行為、改善人的道德品行,是預防和解決公民道德問題、培養合格數字公民的基礎性手段。當今,多元網絡文化時代已不可逆轉,公民的道德認知、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已進入多元化的發展境地,道德問題愈發明顯。一要強化公民網絡道德知識教育。網絡道德主要“以軟性約束引導和規范人們的價值選擇和價值觀念”[12],網絡道德知識教育則是引導人們建立理性思維、進行理性認知的基礎,對于道德知識的學習是人們準確理解、辨別社會事物的重要動力。為此,要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倡導網絡倫理建設,積極引導公民自覺踐行網絡文明,自覺樹立網絡倫理意識,強化自身社會責任感,不斷深化公民對網絡文化的道德認知[13]。二要加強公民道德自律能力培養。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盵14]自律是個體道德言行的自我完善,而道德自律的關鍵在于人們不斷進行自我改進與自我提升?!吧鐣系膬炐愎?能夠自知如何適度地做事而無需法律的外在強制?!盵15]但在社會實際發展過程中,面對不良網絡信息影響,人們往往難以保持自律。為此,要培養公民遵守網絡道德秩序、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責任,豐富公民網絡道德實踐,提高公民自我分析、自我判斷、自我改正的能力,引導公民在道德實踐中提升道德認知和道德自控力,自覺抵制不良網絡文化的道德綁架。三要做好重點群體的道德教育引導。公民道德建設既要面向全體成員,又要抓關鍵、聚焦重點群體,尤其是道德失范行為嚴重、對全社會道德風尚有重大影響力的社會群體。應針對不同群體實施有效引導,特別應注重黨員干部的政德建設,加強青年群體的道德教育,提升其心理疏導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公民道德建設效果。

(三)堅持以法育人,加強網絡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內在要求。網絡的隱蔽性、自由性特征影響著網絡主體獨有的理念與行為,在數字化的世界里,“法律法規的硬約束力出現滯后與‘真空’區域”[16],網絡受眾的公共空間意識與法律意識日漸淡薄,其行為態度與現實社會相悖,致使網絡輿論亂象叢生,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取向。一要依法強化對網絡活動的規范管理。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是網絡文化監管的主要途徑?!缎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要“強化法律法規保障,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17],這為治理公民道德問題提供了重要遵循。強化對網絡活動的規范管理,要建立健全網絡文化法律法規,從立法環節為推動網絡法治文化和公民道德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不斷加強執法、司法對網絡文化的監管和懲戒力度;從執法、司法環節強化法律法規對公民道德行為的制約作用,著力加大對公民網絡文化法律法規知識、網絡文化違法違規案例的普及力度;從守法環節提升公民對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公民增強法治文化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堅守道德底線。二要加強網絡法治文化工作隊伍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至關重要?!盵18]組建隊伍是基礎,培養人才是關鍵,要組建法律素質高、道德品質好、工作能力強、愛崗敬業的網絡法治文化工作隊伍,改善網絡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壯大法治工作隊伍力量,通過建立健全法治隊伍工作機制發揮各級部門的職能作用、社會力量的參與作用,從而提升網絡文化的治理效率,為公民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三要強化網絡法治文化宣傳教育。法治文化建設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提升社會群體素質的重要手段,要打造多樣網絡法治文化傳播平臺和網絡法治文化文藝精品,通過媒體平臺開展網絡文化宣傳教育活動,深入挖掘和充分使用網絡法治文化教育資源,讓網民在休閑娛樂中提升網絡法治文化認知水平,增強網絡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四)堅持以情感人,推進網絡文化情感價值建設

情感屬于心理學范疇,具有激發人們進行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的作用,情感一旦產生,就能成為人們認知發展和行為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情感涵蓋了道德感與價值感兩方面,人們對情感的輸送能夠引起社會群體在道德感與價值感上的共鳴。以情感人就是要將人的情感融入進網絡文化的創作與傳播之中,最大程度地突出網絡文化的情感價值,讓人們在接觸網絡文化的過程中提升道德感,從而不斷增強自我道德意識和規范自我道德行為。一要豐富網絡文化內容蘊含的情感因素。情感具有理性的一面,正向情感因素能使文化積淀更具溫度和厚度,讓人們在文化記憶和情感認同中獲得情感教育,并進一步促進道德情感的發展。為此,要準確把握時、勢、事,以公民道德問題為切入點,結合人們思想發展動態和社會發展需要,適當賦予網絡文化以情感價值,用網絡文化中的積極情感因素滋養道德情感。二要改善網絡文化內容的情感表達方式。表達方式在建立情境、促進理解、吸引注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今,新技術、新媒體成為了傳統文化動起來、活起來的新工具,應在遵循情感真實性的基礎上,將多元網絡技術手段與網絡文化內容創作相結合,不斷豐富和完善網絡文化的情感表達形式,提高網絡文化情感表達的質量,努力做到讓民眾感同身受。三要注重加大優秀情感型網絡文化的傳播力度。網絡傳播媒介雖擴大了網絡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傳播范圍,但優秀的網絡文化作品也極易被復雜的網絡信息潮流所淹沒,出現優秀文化作品傳播度低、一般娛樂文化作品傳播度高的局面。為此,要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發揮各大官方媒體平臺、商業媒體平臺、自媒體平臺和廣播、雜志、電影、電視、音像等各類媒體工具的傳播作用,讓優秀網絡文化所表達的情感價值融入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讓人人都能獲得道德情感上的陶冶。

猜你喜歡
公民道德公民法治
傳統仁愛思想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契合關系與糅合機制的探究
論公民美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群眾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分析——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系列論文之二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