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壽險業務:創新、增加客戶觸點和提高商譽

2024-04-10 13:37NamrataSharma
經理人·中國保險家 2024年1期
關鍵詞:車險壽險保險公司

Namrata Sharma

在保險行業持續的“硬市場”周期中,改善了承保數據和能力的保險科技創新只是促進專業保險市場增長的因素之一,還需推動業務和產品創新,以及采用特定策略增加客戶觸點和提高商譽,才能全面推動非壽險公司的增長和盈利。

非壽險領域的幾乎所有業務線的價格漲幅都高于平均水平,這使得該領域連續第三年實現保費增長;但不斷上漲的綜合成本使許多保險公司乃至整個行業難以實現凈利潤增長。高通脹和災難性事件的雙重影響,可能有助于推動該領域與消費者互動方式的轉變。

2022年美國非壽險公司的凈承保虧損額為269億美元,為自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比2021年高出六倍多。已發生損失和損失調整費用增長率為14.1%,大幅超過8.3%的保費收入增長率,導致凈收入下降三分之一,降至412億美元,綜合成本率從2021年的99.6%上升至102.7%。

2023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也不容樂觀。美國保險業綜合凈承保虧損73.4億美元,為12年來新高,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季度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年。

因此,美國非壽險業務正面臨“一代人以來最艱難的市場”,保險公司很難將價格提高至可抵消創紀錄費用增長的水平。自疫情開始以來,單戶住宅建筑材料價格上漲了33.9%,承包商服務價格上漲了27%。

與此同時,2022年是美國連續第八年遭遇10起以上巨災的一年,每次災害至少造成10億美元的損失,使得主要非壽險公司的財產巨災再保險費用在2023年上漲了30.1%,為2021年14.8%增幅的兩倍。

由于再保險公司的留存收益不足以承擔其資本成本,更不用說優化資產負債表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風 險,再保險費率或將延續走強態勢。預計到2024年,僅美國對巨災再保險的需求將增長15%,價格上漲壓力進一步加大。

費率不斷上漲對經濟產生了影響

商業財產保險保費平均上漲了20.4%,自2001年以來保險費率漲幅首次超過20%。雖然2023年通脹有所緩解,但商業保險費率仍在持續上漲,不考慮財產保險等個別情況外,漲幅均有所放緩。

例如,網絡安全保險費平均漲幅降至13.3%,與2022年第四季度15%的漲幅和2022年第一季度超過20%的漲幅相比,對投保人而言略有改善。

費用上漲對經營個人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亦造成了影響。2023年4月,車險公司的機動車維修成本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20.2%,而保費則上漲了15.5%。部分原因在于,雖然從長遠來看,新車的輔助駕駛功能可提高駕駛安全性,同時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頻率和嚴重程度,但這些系統及傳感器校準的復雜性增加,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可能會大大提高維修成本。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不斷增長,這一趨勢較為明顯,電動汽車的維修費用也比燃油汽車高。與此同時,因催化轉換器失竊而提出的索賠從2020年的16600起上升到2022年的64701起,催化轉換器可中和發動機尾氣中對環境有害的氣體,但也招來竊賊盜竊其有價值的金屬部件。

不斷上漲的保費正影響著消費者的情緒和行為,在18至34歲的受訪者中,有45%表示他們考慮過不購買車險,其中有17%的受訪者表他們在未購買車險的情況下開車上路。至少,車險購買和轉化費率已達到新高,從而提高了獲客和留客成本。

家財險公司保費收入也實現了兩位數的漲幅,以應對類似修理修配成本方面的挑戰,以及山火、暴風 和洪水等嚴重氣象災害頻發造成的損失。一些保險公司正從災害頻發州遷出或縮減業務規模。

展望未來,雖然大多數司法管轄區的保險費率將進一步大幅提高,推動2023年保費的強勁增長,但災害風險和索賠嚴重程度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抑制在短期內恢復承保利潤。預計2023年美國家財險公司將出現法定承保損失,綜合成本率將達到105%,這將是該險種在過去七年中第六次出現超過100% 的虧損比率。

從全球來看,2022年非壽險保費實際同比增長0.5%,遠低于過去10年3.6%的平均水平。不過,預計2023年和2024年保費將分別同比增長1.4%和1.8%,主要由于個險和部分商業險種的費率趨于堅挺。

隨著利率上升提高投資回報,保費費率持續走高,以及對通脹放緩的預期降低了索賠額,預計到2024年,非壽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將有所提高。

越來越多的風險在財務上難以承擔,即使在此情況下,主動型的非壽險公司仍有機會實現長期盈利增 長。保險公司應考慮打破其傳統風險轉移模式,成為個人投保人、企業和整個社會的保護者。

嵌入式保險增長的機遇和潛在威脅

嵌入式保險增長帶來的機遇和潛在威脅或將使保險行業面臨重大顛覆。

這個概念并不新穎,但保費收入規模發生了迅速的變化。通過將主要險種的保費或被嵌入其他類型的第三方交易,繞過保險代理等傳統銷售商,取代保險公司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銷售,甚至將傳統保險公司完全排除在外。預計到2030年,總保費金額將增長六倍之多,達到7220億美元,其中中國和北美地區的銷售額將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左右。

車險公司在轉向嵌入式保險的過程中或將面臨最大挑戰。車險公司在找到嵌入式合作伙伴之前應考慮 積極尋找聯盟,或者找到同那些與產品或服務提供商聯合的保險公司相競爭的方法。這種融合不僅可以通過內置的損失規避和檢測功能使消費者受益,還可助力保險公司在增進客戶關系方面發揮核心作用。

參數型保險(Parametric Insurance)的使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即根據參數或特定大范圍事件而非特定損失來觸發索賠和自動付款。除了擴大自然災害損失的保障范圍之外,參數型保單覆蓋的新領域還包括網絡風險以及云中斷造成的運營癱瘓。保險覆蓋面不足的群體也可受益于特定周邊群體而非個人消費者集體購買的參數型災難保險。例如,2023年初,斐濟的兩家保險公司向559名小農戶、漁民和市場商販賠付了5萬美元,應對颶風災害。

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不僅給保險公司,也給他們的客戶帶來了新的保險挑戰和機遇。例如,慕尼黑再 保險公司(Munich Re)推出了一款保險,保障范圍涵蓋公司自主研發人工智能項目,以減輕人工智能表現欠佳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保險公司也可考慮利用人工智能幫助客戶降低或減輕風險。

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也在擴大其保險組合,并覆蓋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中包括保險公司Hiscox,該公司計劃在勞合社(Lloyd's)成立專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企業聯合組織,助力對綠色技術日益增長的關注和投資。此類專注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或將助力大幅提升行業品牌。

在保險行業持續的“硬市場”周期中,改善了承保數據和能力的保險科技創新和不斷上升的災害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只是促進專業保險市場增長的幾個因素——預計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815億美元增至2027年約130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9.6%。歐洲是2022年特種保險市場規模最大的地區。

無論如何,推動業務和產品方面的創新,以及采用特定策略增加客戶觸點和提高商譽,均可成為推動非壽險公司增長和盈利的重要因素。

* 作者為德勤金融服務行業研究中心保險行業研究經理

猜你喜歡
車險壽險保險公司
Lévy模型下的最優壽險、消費和投資
基于改進DeepFM的車險索賠預測模型的研究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之間的停止損失再保險策略選擇博弈
不慎撞死親生兒 保險公司也應賠
保險公司中報持股統計
設立合資人壽險企的實務分析
保險公司預算控制分析
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哪個好
萬峰痛批壽險亂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