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樹芹:播撒融合的火種

2024-04-10 02:38張雅喬
商周刊 2024年7期
關鍵詞:特殊人群幼兒園融合

張雅喬

“教育不能商業化,特殊教育更不能商業化?!眲淝蹧]有選擇在孤獨癥早期教育這一國內已發展得較為成熟的領域不斷擴張,而是循著孤獨癥群體在不同生命階段真正面臨的實際困難,不斷探索,嘗試摸到“骨髓”。

開車沿著九水東路一路往東走,走到南龍口村一帶時,會看到氣派醒目的青島第六十八中校門對面矗立著一幢不甚起眼的三層小樓,門口掛著“益起來輔助就業示范創意中心”的牌子。只瞥一眼,很多人不知道這里是做什么的。真正走進去,會發現這是一處集咖啡館、小超市、烘焙屋、生態農場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驗空間,咖啡館一側的墻上寫著:“我們是一群伴有心智障礙的青年,更是一群用心生活的青年?!?/p>

這里正在進行一場對特殊人群實施就業幫扶的公益實驗。

4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孤獨癥日,今年的主題是“全生涯服務,全方位關愛”。而對于益起來輔助就業示范創意中心(以下簡稱“益起來”)的創辦者劉樹芹來說,對于全生涯服務和全生命周期照護的探索,早就開始了。

劉樹芹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青島市市北區幸福之家融合幼兒園和遠洋風景幼兒園的園長,作為在青島地區乃至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孤獨癥兒童教育專家,她一直是融合教育理念堅定不移的踐行者和倡導者。這條融合教育的探索之路,劉樹芹走了近20年,她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多心愿要完成。

要融合,不要隔離

一個周四下午,在益起來的心青年咖啡館里,20歲的澤澤是當天的服務生,看到陌生人進來坐下,澤澤最初坐在吧臺后面害羞又好奇地偷偷觀察,后來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起身給客人泡了桂花紅茶,端到桌上,面對客人的連聲感謝,澤澤靦腆地笑,沒有說話,只搓搓手,轉身回到了吧臺。

去年11月,益起來正式對外開放,澤澤是招收的第一批有心智障礙的員工之一。依照劉樹芹的觀點,這些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個體生活的自理,然后再去嘗試著幫助他人、服務他人。然而很多本在幼兒階段就應該具備的生活能力,起初對這些“心青年”們來說卻是難以完成的困難任務?!八麄兌际菦]有經歷過早期融合的孩子,一開始能力都相對較弱,經歷了半年來在這里的學習與工作,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成為了我們這里干活的主力?!眲淝壅f。

一次早期的工作經歷,劉樹芹發現了融合教育的價值。

2005年,還在普通幼兒園工作的她,遇見了自己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位孤獨癥孩子苗苗,面對眼前這個不會說話、眼睛不會看人、生活難以自理的孩子,劉樹芹發現自己在學校里學的專業知識不管用了。雖然那時她對特殊兒童這個群體沒有多少了解,但不放棄的個性讓她從頭做起——不會說話,就一遍遍教他說話;生活難以自理,就把孩子帶在身邊一點點地教。當這個孩子不再尿褲子,當他用模糊的聲音喊出第一聲“叔叔”時,劉樹芹的內心是狂喜和感動。

而有一次,老師讓苗苗穿鞋,苗苗哭鬧著不穿,這時旁邊來了個普通孩子也在穿鞋,劉樹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她帶著苗苗一起穿,神奇的是,苗苗不但安靜地坐下來了,還模仿小伙伴學習系鞋帶。

“原來同伴帶來的影響是多么強大?!眲淝凵钣懈杏|,雖然那時候她還不知道融合教育這種說法,但是,要把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安排在同一環境中接受教育,這個想法在那時已經種下了。

2007年,劉樹芹從普通幼兒園辭職,創辦了幸福之家融合幼兒園,對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實行融合教育,并最終達到了1:1的融合比例。

孤獨癥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在劉樹芹看來,核心問題不是智力問題,而是社交障礙導致的社會性缺失。

融合教育的特點則在于,讓特殊孩子回到日常的環境中,和普通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既保護了他們作為孩子的天性,又尊重了他們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并給出相對應的干預方案,使得特殊孩子在提升社會性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發展的能力,將來能夠更好地回歸生活。

2021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來到青島調研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劉樹芹作匯報發言時說:“融合教育適合所有的兒童,孤獨癥的兒童最需要融合教育。融合教育讓普通的人更優秀,有愛、有包容、有責任、有擔當,更有滿滿的自信和滿滿的能量。它也讓每一個有特殊需求的人被包容、被接納、被關愛,在這樣共同生活的教育環境中,從幼兒園開始,同班同學互相影響、互相幫助、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就是融合教育的價值?!?/p>

融合教育是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都可以大大受益的雙向奔赴。

是權利,不是公益

劉樹芹手機里保存著一位孤獨癥兒童父親所作的這樣一個比喻:一條魚能離開水去游泳嗎?顯然不能。無論在岸上把游泳動作練得多么標準規范,剛一放到水里,還是不會游泳。如果把我們每個人比喻成一條魚,那么我們的水就是生活,我們無法脫離生活而生活,必須在生活中學習、為了生活而學習。

劉樹芹探索融合教育的近20年,也正是我國不斷深化教育公平的發展時期。

過去,特殊兒童在經歷了學前教育之后很難進入普通小學,社會上多數認為特殊兒童就得上特殊教育學校。要不就是把特殊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當成一種公益行為?!斑@不是一種特別照顧,這是他們的權利?!眲淝壅f。

現在情況則大有不同。就教育公平發展較好的青島市來說,一方面要求學校對符合入學條件的特殊兒童全部接納,要求校長從上而下了解融合教育、了解特殊兒童的需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允許家長進學校陪讀;另一方面,政府提供升學補貼、助學金和殘疾人補貼,免除保教費,最大程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保證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國家在特殊兒童受教育問題上所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眲淝壅f。

在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是當前我國孤獨癥兒童重要的教育安置形式。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仍然存在,學校能夠接納特殊兒童了,但因為相關專業師資力量的缺失,學校較難在普通教育之余給予特殊孩子一些個性支持。

而在2022年《“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要求建設的滿足特殊學生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等需求的資源教室,大多也因為缺乏專業的老師而較難做到有效利用。

“老師們不是不愛這些特殊孩子,而是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獲得愛的方法?!眲淝壅f,“因為缺乏個性化的支持,久而久之,導致這些孩子跟不上班級的進度,家長自動就不去上了,而去尋找專門的機構?!?/p>

但融合教育不是在專門的機構里開展的,而是在一個普通正常的環境中開展的。

過去幾年,劉樹芹始終堅持在做一件事——周末開車去青島本地及周邊城市的幾所高校,義務給師范專業的學生們上培訓課。她懷抱著簡單的初心:為培養師資力量盡自己的一份力,這些受過融合教育培訓的學生畢業之后進到學校里去,將推動融合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更有效地開展。

國家對融合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從高校課程設置來看,2020年,華中師范大學開設了融合教育專業,這是我國第一所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一年后,長春人文學院、青島濱海學院也分別開設了融合教育專業。而隨著《“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出臺,融合教育的職前培訓課程體系也出現在一些高校中。

要終身,不僅早期

劉樹芹給人的印象是始終很忙碌,熱氣騰騰的,過著高飽和度的日子。

她總想為特殊人群多做點事、再多做點事。近20年來,她的探索從幸福之家這一家幼兒園,延伸到兩家融合幼兒園、一家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支持中心,以及針對16歲以上特殊人群的輔助性就業示范中心。

從學齡前的孤獨癥兒童,到全生命周期孤獨癥患者的照護,這場極具開創意義的探索,同時也充滿挑戰性。

隨著早期在幸福之家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兒童不斷成長,劉樹芹的選擇具有某種必然性?!霸浻袔孜粡男腋V耶厴I的孩子的家長找到我,他們的孩子在普通小學里難以適應,希望我能建個適合特殊孩子的小學?!眲淝壅f,“我哪有本事建小學呀?但是也不愿看到這些孩子沒學上,所以就建了學齡支持中心,給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孩子一些必要的個性化支持?!?/p>

位于青島市市北區華陽路上的幸福之家學齡支持中心成立于2022年,目前招收了30多位處于小學、初中等不同學齡段的特殊孩子,日常開展體育、美術、音樂、生活技能、沙盤、樂高等多元化課程。幸福之家學齡支持中心的孫艷老師說,“這些特殊孩子手部的力量和功能都相對較弱,通過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強化他們對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的感知,有助于穩定情緒、鍛煉大腦和肢體的功能?!?/p>

益起來也是出于相似的原因創辦的——幾位從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孩子的家長找到劉樹芹,孩子以后不能老在家里待著,工廠流水線上機械式的勞動又不適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請求她創辦一家適合這些孩子的就業機構。

孤獨癥的最佳干預期是在6歲之前,這也是眾多專家與機構強調早期干預重要性的原因所在,而學齡后的孤獨癥群體同樣需要關注。

據媒體公開報道,一項關于孤獨癥人士的研究數據顯示,上海市16歲以上的孤獨癥人士中超過70%在家中休養。長期處于無事可做的隔離環境當中,孤獨癥人士在學齡期間鍛煉的各方面能力逐漸退化,澤澤的父母就曾對劉樹芹表示:孩子在家就天天抱著手機,拽都拽不出來。

國家積極鼓勵有條件的特殊人群參與就業,并為此制定了具體的扶持保護措施和優惠政策,鼓勵在就業年齡段內(男16—59歲,女16—49歲)、具有就業愿望和一定勞動能力的特殊人群從事適當的生產勞動,日工作時間不少于3小時、不多于4小時。

在就業權益保障方面,以益起來所在的青島市嶗山區為例,機構與安置的特殊職工簽訂一年及以上的勞動合同,辦理就業登記,由當地政府按規定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并向安置的每位特殊職工支付不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60%的勞動報酬。

而對輔助性就業機構的資金扶持,則由當地政府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按實際就業人數給予機構作為運行補貼,并支付一定的穩崗補貼。

在益起來的手工室里,16歲的華華在父親的陪伴下清洗抹布,“沒有洗干凈,水還是黑的,再洗一遍。把抹布擰干,把水池周邊的水擦干凈?!备赣H耐心指導。華華是最近剛加入“心青年”隊伍的新成員,還處于適應階段,由父親每日陪伴。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一直想讓孩子多學點文化知識,后來逐步認識到,對于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一些特定的技能?!比A華父親說,“我的孩子喜歡寫字,他在寫字的時候會特別專注,所以我在家里常常會陪他寫字?!?/p>

另外一名“心青年”,20歲的小杜則是一名優秀的烘焙師。指導老師慧慧老師介紹道,“小杜在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期間,獲得過烘焙金獎。小杜來到益起來之后,劉園長為了他專門建了一個烘焙屋,既發揮了他的特長,做出來的面包也能對外銷售,可以獲得一些收入維持中心運營?!?/p>

慧慧老師原本是幸福之家市北園區的老師,現在她和來自學齡支持中心的郭老師一起負責益起來的運營。目前,益起來共招收了20名“心青年”,在室內配備了咖啡館、小超市、烘焙屋、圖書室、手工室等空間,室外則在青島市農科院的支持下建了一個有機農場?!啊那嗄陚冊谶@里學習制作咖啡、面包、手工皂、艾草錘、鉆石畫,學習種茄子、種辣椒。通過端上一杯咖啡、賣出一包薯片,他們在與客人的交往中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被刍劾蠋熣f,“另一方面,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也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p>

劉樹芹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待在益起來,不僅因為這個剛運營半年的地方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更是因為她在這里找到了答案?!敖洺S腥藛栁?,開展融合教育,幼兒園之后怎么辦?義務教育階段過后怎么辦?我想,益起來就是我奮斗近二十年所探索出的答案吧,這里就是我可以一直陪伴他們的地方?!?/p>

是同行,而非獨行

“負擔很重?!眲淝墼诓稍L過程中多次提到這四個字。

從實際的運行來看,僅憑資金扶持,難以平衡日常的房租及人工成本。

采訪當天,益起來接待了一個來自青島市某小學的親子研學團,孩子們給“心青年”們帶來了用心準備的食品、文具和圖書,并一起創作了手工包圖案。家長們則將“心青年”制作的面包、艾草錘、手工皂等幾乎購買一空。隔日,一家關注支持幸福之家多年的企業,則組了一個車隊來做義工獻愛心。

因為地處城郊,且運營模式尚在起步探索,目前營業收入微薄的益起來正處于艱難的投入階段,探索出可持續的運營模式成為能否存續的關鍵。

巨大的資金投入之下,劉樹芹又缺錢了。

近20年一路走來,劉樹芹遇到過很多次“沒錢了”的時刻,每一次都咬緊牙關挺過來了。她說,“我想是這些孩子讓我不能放棄,是這些家庭讓我不能放棄?!?/p>

她不是一個人在堅持。像家人一樣支持著她的團隊是她的堅強后盾。

陪伴劉樹芹一路創業的筱楠老師回憶起疫情時期的一件事:幼兒園閉園了,學費收入來源斷了,但房租和人工還得繼續支出。為了勉力維持,劉樹芹把房子抵押了。到了發工資的前一天,她收到了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大家表示要共渡難關,不要工資。甚至還有不少員工通過微信轉錢給她,見她不收,又通過幼兒園的公共賬戶轉給她,那幾天賬戶上共收到了47萬元。

劉樹芹把大家組織起來,賣過豆腐,也賣過包子和油餅,大家都參與進來了,掙的錢雖然不多,但大家一起干事,有個希望?!耙粋€人的力量沒有多強大,但是一個這么有凝聚力的團隊,讓大家的心里不慌了?!斌汩蠋熣f。

社會給予的關注和包容也是支撐劉樹芹走下去的原因。

今年元旦剛過,劉樹芹帶著益起來的“心青年”們去了北京旅行,這是他們很多人的第一次遠途旅行。在北京,一行人去了當地一家有名的炸醬面店,店里人多,沒有座位,劉樹芹去找店員取號排隊,當聽說有20幾人時,店員把他們當成了旅行團,就囑咐劉樹芹“一會兒5點多客人會比較多,麻煩你們吃快一點”。

等到他們全都坐下等餐時,店長過來小聲地跟劉樹芹說:“你們慢點吃,不著急的?!币粫翰蜕蟻砹?,她發現他們一行人坐的這幾桌,每桌上面都多了一個菜,頓時明白店長是看出這些孩子的異常來了,采用了這樣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照顧和關愛。

類似這樣的經歷數不清。

最大的信心則來源于不斷完善的政府相關政策所給予的保障。劉樹芹說,“因為國情不同,對特殊人群的關注和照護,我們國家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像芬蘭那樣非常完善,畢竟芬蘭的總人口數只有560萬人。但是我們一直在進步,這需要一個過程?!?/p>

在籌備輔助性就業示范中心時,劉樹芹想了個名字“益起來”,希望自己的實踐能夠帶動家庭一起來,帶動老師一起來,也帶動社會一起來,共同關愛特殊人群。

她的探索像是一枚火種,歷經近20年的時間,燃燒得愈發旺盛。她在探索孤獨癥從早期教育到全生命周期照護的過程中所積累下的很多具有實踐性、可持續性的經驗,正在推動融合教育的真正落地實施。

“教育不能商業化,特殊教育更不能商業化?!眲淝蹧]有選擇在孤獨癥早期教育這一國內已發展得較為成熟的領域不斷擴張,而是循著孤獨癥群體在不同生命階段真正面臨的實際困難,不斷探索,嘗試摸到“骨髓”。

近20年的全身心投入,讓她在面對孤獨癥群體時,工具箱里“工具”豐富了起來。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和社會上無處不在的愛心關懷,讓她的信心多了起來,她堅信,未來國家和社會對特殊群體的托舉,會更加有力。而她自己,也更有信心在承壓之下,不斷向前。

(文中提到的特殊人群皆為化名)

猜你喜歡
特殊人群幼兒園融合
特殊人群的健步走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我愛幼兒園
《融合》
歡樂的幼兒園
五通橋區醫保局抓好特殊人群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工作
愛“上”幼兒園
特殊人群涉毒案件處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