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小物業”服務治理“大民生”

2024-04-11 18:01孫振國張雪麗劉計明徐慶民
農村經營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物業群眾服務

孫振國 張雪麗 劉計明 徐慶民

鄒城是孟子故里、全國百強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轄3 個街道、13 個鎮、1 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66個行政村,總人口120 萬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鄒城市積極探索鄉村物業精準化服務新模式,打造“鄒鄉物業 誠心為農”服務品牌,以黨建引領鄉村物業“零距離、零收費”,老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讓“群策群力、工作有我”落地生根。采取“市級主導、部門參與、鎮村落實”的方式,探索“支部+農戶+服務”緊密融合機制,推動“小物業”服務“大民生”。一是頂層設計、強化引導。高點站位統籌謀劃,印發《關于開展“鄒鄉物業 誠心為農”鄉村物業管理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五項推進措施、四個工作步驟、三項工作要求。各鎮街結合實際,科學制定推進方案,全力抓好一線落實;產業服務、物業管理、文化宣傳等部門靠前指導,確保工作求真務實、服務精準高效。二是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結合村莊現狀與群眾訴求,組織人員深入開展“進鄉村、摸實情、強服務”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摸排調研,堅持“點上突破,試點先行”,科學選取20%的村莊開展試點。每年組織4 次以上觀摩學習,鎮街之間相互切磋,比推進、比服務、比成效,同改進、共提升。三是黨員帶頭、夯實隊伍。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結合城鄉公益崗、鄉村振興綜合專崗、社區服務網格員、綜合治理崗等崗位設置,支持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退休干部、具有專業維修技能的村民以及其他行業人員等組建鄉村物業服務隊,參與鄉村物業服務。如城前鎮馬蘭山社區有3000多住戶,通過選聘2 名村干部、6 名城鎮公益崗、12 名物業協管公益崗人員,組成了20 人的鄉村物業服務隊伍。全市建立鄉村物業隊160 支,隊伍人數達2880 人。

找準切口,讓“小事不小、服務有我”無縫銜接。堅持以“維修維護、實用培訓、跑腿代辦”等基礎服務為切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用心用情用力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一是維修送上門。針對村民日常水電維保不便等問題,鄉村物業從居民身邊最急需的維修服務入手,免費上門服務,代為采購或提供的零部件、物資僅收取成本費用。2022 年共上門維修服務2.2 萬人次,有效解決群眾生活中燈泡更換、房屋院落修補以及水管、家具、家電維修等生活難題,切實讓群眾享受到物業進鄉村的便利。二是咨詢在身邊。針對老年人對新型智能設備不會用、用不好的問題,采取按需上門和定期入戶方式,開展入戶指導2.6 萬人次,手把手指導群眾掌握智能家電、煤氣灶等使用方法,宣傳普及用電、用氣安全常識,幫助老年人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三是跑腿不用愁。聚焦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幫辦代辦需求,把群眾的生活需求、生產需要、業務辦理統一納入物業跑腿代辦范疇,開展“你說話、我跑腿”活動,群眾一條信息、一通電話即可實現送貨上門、服務到家。2022 年跑腿代辦服務5000 余人次,解決了群眾辦事難、來回跑、不方便等突出問題。四是治理智能化。創新“黨建+網格”管理機制,將社區、村莊劃分為若干微網格,物業服務隊員與網格員信息互通,實現“整體覆蓋、便于管理、無縫銜接”,打通了物業服務“神經末梢”,實現了“微治理”。

創新服務,讓“出門在外、家中有我”貼近民心。充分利用電話、微信、智能裝備以及各種現場服務活動,宣傳推廣鄉村物業服務,建立物業中心“接單—派單—回單”“一張網”服務體系,確保群眾在家安全,子女在外放心。一是智慧服務“一平臺”。積極打造黨建引領智慧社區數字化平臺,集約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著力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治理平臺,建立了一套群眾訴求實時提醒、即時派單、快速處置到反饋評價的全流程閉環服務機制,推動問題在基層解決,矛盾在基層化解,不斷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便民服務“一熱線”。鄉村物業服務場所設立服務熱線,24 小時專人接聽。中心店、香城、張莊、城前等鎮率先試點,創新推出一鍵呼救服務,為五保老人、獨居老人以及其他特殊困難人群免費配備一鍵呼叫器,只要按下呼叫鍵,服務中心系統快速鎖定呼叫人位置,及時解決群眾訴求。三是集中服務“一面旗”。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組織物業服務隊、各類社會志愿者隊伍利用兒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節假日集中開展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理發、院內衛生清掃等日常服務,及時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160 支服務隊累計提供上門服務上萬人次。

融合提升,讓“幸福生活、有你有我”相得益彰。秉承孟子“民事不緩”的理念,將鄒魯文化融入鄉村服務,用文化力量來推動鄉村治理,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一是發揮傳統文化引領作用。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仁和”理念,探索文化“兩創”與鄉村物業有機融合。結合孟子研究院“鄒魯新聲”“習語潤儒鄉”等活動,在鄉村物業試點村舉辦“民為貴”等宣講活動120余期,傳播孟子思想、家風家訓、家教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引導村民“守望相助”,自愿加入鄉村物業服務隊。二是組織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結合“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文明村”評選,定期開展鄰居節、廣場舞比賽等各類關愛活動、孝善文化活動,不斷激發群眾的友愛關愛之情,培育良好村風民風。連續6 年評選文明家庭180 戶,連續9 年評選“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各類先進模范人物1000 余人。三是融合打造母子品牌。通過微視頻、朋友圈、海報等方式,積極宣揚鄉村物業服務,持續打造“鄒鄉物業 誠心為農”母品牌,調動2000多名社會公益人士參與志愿服務,讓看得見的精致服務給足群眾感受到的滿意幸福,“泉小哥”“一家仁”“民為貴”“兩京古驛 中心為民”等鄉村服務子品牌漸入人心。

搭建機制,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形成風尚。建立健全一系列保障機制,持續深化鄉村物業在提升鄉村治理和群眾滿意度方面的作用,確?!班u鄉物業 誠心為農”服務品牌立得住、叫得響、做得實。一是健全資金保障機制。堅持以“公益服務”為基礎,建立資金整合使用機制,通過市里獎補一點、鎮里負擔一點、村里自籌一點“三個一點”相結合的方式,暢通資金多樣化籌集渠道,實現鄉村物業零收費,全力保障資金投入。張莊鎮桐花秧村整合鄉村振興獎補、人居環境整治、各類公益崗等資金15 萬元,有效保障了物業服務工作高效運行。二是健全群眾獎勵機制。堅持“寓獎于管”,創新建立積分管理制度,為每戶發放積分存折,有效劃分公共場所衛生責任區域,單元樓道、門前屋后等由居民自行管理,定期檢查驗收、發放積分,所得積分可在指定超市兌換物品,引導群眾自愿參與到物業管理中來。香城鎮“民為貴”積分兌換超市、城前鎮“城前鎮一家仁”積分兌換超市逐漸得到群眾的青睞。三是健全宣傳引導機制。健全鄉村物業宣傳機制,多渠道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為全市鄉村物業的開展營造良好氛圍。先后印發工作簡報20 余期,拍攝動畫宣傳視頻20 多個,張貼宣傳海報500張。

猜你喜歡
物業群眾服務
多讓群眾咧嘴笑
物業服務
地鐵車輛段及上蓋物業開發一體化探討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