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畢節:創新基層治理體系 走好鄉村善治之路

2024-04-11 18:01
農村經營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畢節市村級整治

張 瑋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把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理念、方法、作風運用到鄉村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著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法治鄉村建設、鄉村德治、人才保障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強化黨組織建設,筑牢基層組織戰斗堡壘

畢節市堅持大抓基層黨建的鮮明導向,全面統籌推進,不斷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優化黨組織設置,建立黨(工)委連黨總支、黨總支連黨支部、黨支部連黨小組、黨小組連黨員、黨員連農戶的基層黨組織機制,促進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有形、有效覆蓋。通過開展試點,各試點村黨員隊伍得到提質,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得到整頓。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推行“一肩挑”。目前,畢節市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已達到92.6%。2022年畢節市印發《關于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領辦集體經濟實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推行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提升基層黨組織干事創業能力,厚植基層黨組織示范引領能力。在推進過程中,結合地理環境、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等差異,在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的基礎上,推進基層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聯合社、公司,把群眾真正組織起來,激發內生動力,更好抱團發展,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將農村黨組織建設與農村發展更加緊密結合,促使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領頭雁”功能更加突出。

二、建立群眾自治制度,增強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建立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成效評議會等暢通民意、尊重民意的機制體制,村級各項重要事務由全體村民決定,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引導村民群眾主動關心、支持鄉村的發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如納雍縣骔嶺鎮小屯村通過建立“七人議事”小組,并將其作為村級議事機構,建立專門的議事廳,實現村級事務共同商議、共同管理。二是按照“兩委搭臺、群眾唱戲”的思路,引導、鼓勵和支持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政策宣傳、文化活動等各方面,營造“村榮俱榮、村損俱損”的良好氛圍,形成強大“共治”合力。如大方縣創新“鄉村治理督導員”機制,從致富能手、管事族長、鄉賢寨老、“兩代表一委員”等群體中選聘3080 名優秀人才擔任鄉村治理督導員參與社會治理,推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三是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級項目建設等載體,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兼顧各方的利益聯結和分配機制,有效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大方縣推行“三個一元”工作機制,即鄉級政府獎勵1 元、村級配套1 元、村民自籌1 元建立文明積分獎勵基金,對被列入“紅榜”的農戶進行物質鼓勵,實現用公約促自治、用表現換積分、用積分兌物品,打造人人可爭取、可享用的良好氛圍。

三、健全法律服務體系,強化鄉村法治保障

一是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以法治為本,建立“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引導干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建立健全和完善涉農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村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等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畢節市目前已創建國家級法治示范村17個,省級法治示范村157 個,市級法治示范村654 個,縣級法治示范村1009 個。借助“趕百場、走百村、進百校、入百企”法制宣傳活動,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如大方縣鳳山鄉店子社區創新法治組織到戶、法治教育到戶、法治管理到戶、法治服務到戶、法治監督到戶的“五微”綜合法治模式,推動群眾尚法守信,法治環境明顯好轉。二是深化平安鄉村建設。畢節市重拳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持續凈化基層政治生態,健全源頭防范整治機制。三是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完善社會矛盾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黨小組(黨支部)+網格員+聯戶長”鐵三角基層治理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基層綜治中心統籌協調功能,有效整合行政、政法、信訪等基層服務管理資源,健全完善信訪接待、矛盾糾紛調處、法律服務等功能,全面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畢節市共有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4084 個,人民調解員19043 人。

四、大力培育文明鄉風,提升德治支撐功能

一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畢節市整合精神文明活動中心、綜合文化服務站等基層文化陣地資源,推進9 個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建設,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 個、文明實踐所280 個、文明實踐站3716 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畢節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合地方特色開展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活動,弘揚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如赫章縣阿西里西大草原星空露營基地成功舉辦“‘青春牽手·愛心同行’公益+青年聯誼會”,約100 名青年參加了活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組織開展經典閱讀活動,通過朗誦和閱讀回憶中華民族歷史經典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充分發揮道德模范引領作用。強化道德教化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重義守信、勤儉持家,積極探索德治“六德”教育,即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傳統美德、感恩崇德、社會公德,“六子”整治,即“村子”整治保潔凈、“寨子”整治促和諧、“房子”整治提形象、“院子”整治助文明、“樣子”整治振精神、“里子”整治講衛生。引導群眾養成勤勞致富、守信重義、尊老愛幼習慣,“天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得到遏制,營造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的良好風氣。

五、加強鄉村人才保障,充實鄉村治理戰斗力量

一是選優配強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畢節市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把鄉村治理優秀人員選拔進入村“兩委”班子,積極從大學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青年、致富能手、退役軍人等群體選拔村黨組織書記,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選拔了“巾幗支書”515 名、“大學生支書”508名、“兵支書”351名、“致富支書”1972名。全市共儲備村級后備力量8923名,達到每村至少儲備2 名村級后備力量要求,強化了村級后備力量。全市選派駐村第一書記2314 人,實現矛盾糾紛突出的重點難點村全覆蓋。二是持續育強用好鄉土人才。建設維護“黔歸人才信息庫”,積極推進黔歸人才計劃,吸納人才回鄉創業,發揮“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作用和“血緣、地緣、業緣”的社會網絡功能。截至目前,畢節數據庫入庫總量14.2 萬人,為鄉村治理凝聚了合力。

猜你喜歡
畢節市村級整治
為村級組織減負增效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畢節市統籌推進項目實施 推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
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畢節市旅游文化現狀與創新發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研究——以畢節市某特殊教育學校為例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村級審計亟待加強
My Best Frien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