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篇情境任務設計的意涵理解與實踐思考

2024-04-11 17:30陸早才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文本情境語文

陸早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理念”部分明確提出,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當下,情境任務設計成了語文課堂的流行元素,似乎只有在課堂上設置了情境任務,才是呼應了課標理念,踐行了課改精神。但是,許多老師由于對情境任務設計的作用和價值感到模糊困頓,盲目地進行學習情境創設和任務設計,從而導致了為情境而情境,或是出現情境任務和學習過程展開“貌合神離”的現象。對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厘清情境任務設計的內涵與教學價值,研究實踐策略,保證任務設計的質量。

一、情境任務設計的內涵理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任務設計,指的是依據學習內容創設相關的學習情境,并通過此情境之下學習任務的設置,將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其中,依托任務完成來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情境任務設計的根本追求,在于用情境任務驅動積極的語文實踐,引發自主探究、深度思維、真切表達和遷移運用。

情境任務設計包含情境、任務、教學內容和語文實踐活動等幾個方面的要素,包括單元設計和單篇設計兩種類型,這里主要是從單篇設計來審視情境任務設計的基本內涵與呈現方式。

情境是學習任務的發生場合,任務即用語文來做滿足特定場合需求的事情,教學內容是任務完成需要使用的材料或方法,語文實踐活動則是任務實施的有效載體??梢越柚钪辛曇詾槌5呐腼內蝿諄碜鲱惐?,幫助進一步理解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情境好比是烹飪成品的特定運用場合,任務就是要根據特定場合的需要來完成烹飪制作,教學內容相當于烹飪制作過程中要用到的食材、作料和烹飪方法,而語文實踐活動即完成烹飪制作的過程。如此,語文學習過程就類似于通過開展烹飪實踐,嘗試用不同的食材、作料,用不同的烹飪方法來完成符合不同場合需求烹飪任務的過程。完成烹飪任務,目的不在于了解各種食材、作料的相關知識,而是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問題,當然,在大量的烹飪實踐中,不僅能掌握食材特性及烹飪方法,還能創造性地使用食材,同時能從中感受和傳承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同樣,語文學習也是要嘗試用好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來開展語言實踐,在實踐中領會知識,掌握方法,實現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的協同發展。由此可見,情境任務設計進一步強調了“用好教材教”和“在用中學”的教學理念,以任務來驅動積極自主的語文實踐,對于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更具有積極意義。

二、任務情境的作用探究

學習任務設計為什么需要情境的加持?基于以上對情境任務設計的內涵解讀,來進一步探究任務情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

方面。

1.有情有趣的氛圍營造

2022年版課標指出,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的學習任務,旨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統編本教材的設置,在“口語交際”和“習作”兩個板塊中尤其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可見學習情境對營造學習氛圍、驅動言語實踐具有積極的作用。將任務情境貫穿語文學習活動始終,為開展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些典型的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具體的環境和場域,極大地增加了學習任務的真實性、趣味度、挑戰性和意義感。

一年級上冊《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為吸引入學不久的孩子們持續主動地投入學習,一位老師創設了“參加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設置了“領取門票”“應聘播報員”“競選裁判員”“播報加賽”四個學習任務,開展了四個學習活動:完整、連貫地說出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準確、生動地播報比賽;根據動物尾巴的特點頒發相應的獎牌;嘗試為其他前來參賽的小動物播報比賽。情境的創設,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所呈現的語境。在趣味化的活動中,實現了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掌握動物尾巴特點、遷移模仿創作等教學目標,學習的過程也變得更加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了。

2.入情入境地參與其中

情境任務設計的根本目的是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變知識的灌輸、單純的技能訓練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建構與遷移運用,而任務情境所營造的氛圍,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而能入情入境地參與其中。誠如北師大吳欣歆教授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中所說:“學生在情境當中會產生學習的愿望,而且情境的真實性,讓學生產生真實的角色感,這種真實的角色感帶動真實的工作歷程,以及在學習成果的真實運用情境當中,讓他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學生用投入的狀態進入學習進程當中?!?/p>

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趙州橋》一課,在學生研讀文本了解了趙州橋的幾個特點之后,教師創設了“爭當名橋小導游”的任務情境,并設計了為三種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游客介紹趙州橋的挑戰性任務:(1)我是一名建筑設計院的大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特別感興趣,這次想要實地考察一番;(2)我是一名愛好繪畫的小學生,這次和學校繪畫興趣組的幾個小伙伴一起來趙州橋寫生;(3)我是來自外國的游客,聽說趙州橋是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特別想知道大家為什么這么說。完成這一情境任務,需要以下幾個步驟:(1)選擇介紹對象;(2)根據對象的身份特點、興趣需求,從文本中篩選出合適的介紹內容;(3)結合選擇的對象和內容,嘗試介紹清楚趙州橋某一方面的特點。任務情境的創設,成為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撬動課堂實踐的支點,學生由單純的閱讀者轉化成小導游身份,單向的文本閱讀活動也變成了積極運用文本語言材料開展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實踐。

3.學科知識的生活化鏈接

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密切,不僅學習內容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的運用更是無所不在。2022年版課標明確提出,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資源等要素”,這也說明生活運用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寬廣肥沃的土壤。教材中提供的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雖然都來源于生活,但不與學生的生活直接發生聯系,有的甚至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學生讀著這些語言材料,更多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讀別人的見聞感受,因而很難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更別說將這些語言材料積極主動地運用起來。而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情境任務設計,則是以情境為場域,以任務為載體,實現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有效關聯,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運用文本提供的語言材料,來解決生活中真實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從而“獲得需要的方法,積累必要的資源,豐富語言文字運用的經驗”(《語文建設》編輯部《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是”與“非”: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訪談》,《語文建設》2019年第1期)。

三年級下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介紹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長廊里的藝術瑰寶《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這樣的內容由于距離學生生活遙遠,所以閱讀時很容易產生生疏感。以“我是鑒寶人——品鑒畫作價值”“我是推介人——介紹畫作特點”“我是探寶人——學寫傳神一幕”等情境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從文字入手感受畫作特點,以推介任務實現文本語言運用,由探寶活動學習仿作遷移,不僅拉近了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對畫作藝術特點的主動探究與品味成為完成學習任務的首要需求,同時也順利實現了從課文中學到在生活中用,充分體現了語文的生活化價值?!睹诽m芳蓄須》贊揚了京劇大師梅蘭芳想盡辦法拒絕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民族氣節,如何讓學習內容鏈接學生生活,使學生獲得更深切的情感共鳴,教師設置了“布置梅蘭芳民族氣節展廳”的情境任務,用“分展區”“取標題”“選展品”“做解說”幾個子任務,引導學生梳理把握故事內容,深入品味人物形象,真切表達閱讀感受。在任務情境中,語言文字的實用性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凸顯,而文本作為語言材料,能夠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解決問題,語文學習也就有了生活化的意義。

4.素養形成的有效抓手

2022年版課標指出,“語文學習情境源于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于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所謂“真實問題”,是指學生在生活中真實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情況,解決問題即是語文實踐的過程,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逐步獲得了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能力、經驗或方法。教材為學生提供了眾多系統的語文學習資源,而任務情境的創設,正是要引導學生將這些資源積極地運用起來,在多樣化的語文實踐中習得關鍵知識,形成必備能力,掌握必要方法,提高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唯有這樣,靜態的學習資源、學科知識,才能轉化為能讓學生在復雜情境中應對自如的核心素養。

《田忌賽馬》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本課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讀懂并說清孫臏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幫助田忌轉敗為勝的思維過程,更要教給學生遇到問題時如何積極解決的辦法。薛法根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以“破解孫臏妙計”的任務情境來驅動語言實踐,設計了“找原因”“找優勢”“找辦法”和“找漏洞”四頂“思維帽”,先后給出“之所以……是因為……”“雖然……但是……”“如果……就……”“假如……那么……”四組關聯詞語,啟發學生一步一步梳理、還原、講清了孫臏的思維過程,并引導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同時也幫助學生形成了遇到問題先分析實際情況再尋找解決辦法的積極思維方式。

三、情境任務設計的實踐思考

在教學中,不管設計怎樣的情境任務,衡量任務好壞的標準始終是能否驅動積極的語文實踐,真正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情境任務設計要真正發揮驅動學習實踐的作用,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目標要求精準明確

情境任務設計不僅具有驅動學習的作用,更是組織實施學習活動的具體途徑。因此,在任務設置時,要做到聚焦核心目標,要求表述明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要求的執行者,要使其一看到任務要求,就清楚開展什么活動、如何具體開展、達到什么標準。切忌將任務要求呈現給備課者自己或聽課教師看,任務要求過于抽象空泛的現象。

以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情境任務設計為例,根據單元語文要素和課后習題設置,教師將教學的核心目標確定為:讀懂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威尼斯的小艇;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積累并嘗試運用文中的優美語言。為達成目標,設置了“我當攝影師拍攝畫面”“我當配樂師為畫面配樂”“我當講解員為畫面配解說詞”三個學習任務,分別通過“給畫面取名字”“說清配樂依據”“依據畫面講解”這些具體的任務要求,推進深度閱讀和言語實踐,有效落實核心目標。

2.任務情境自然契合

任務情境作為學習任務開展的具體環境,對任務達成具有支持和推動作用,因此,情境的創設應高度契合學習內容,體現自然適切,真正發揮驅動學生自主探究的作用,使學習活動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真實發生,而不是作為一種課堂“裝飾”。任務情境的創設,既可以是關聯生活的學習情境,也不可忽視對文本語境的有效利用。

生活化的任務情境就是指依據學習內容,營造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閱讀和語用氛圍,以任務達成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實現語言的積累、建構與遷移運用。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一課介紹了黃山石名字奇、樣子奇的特點,教學時,教師設置了“幫助樂樂向奶奶介紹暑期旅游拍到的黃山奇石照片”這一生活化的情境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發現作者的觀賞秘訣和寫作密碼,并據此來觀察其他的奇石圖片,模仿文中的兩種介紹方法解說,積極遷移。這類生活化的情境任務,進一步開放了語文學習的空間,實現了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有效關聯,學生在主動運用文本語言材料的過程中,積累了語言,形成了經驗,掌握了方法。

文本語境亦是唾手可得的情境資源,依托語境來進行任務情境創設,可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所描繪的世界,走進作者或文本角色的內心世界,產生真切的情感共鳴,在真實自然的語用實踐中提升核心素養。如,薛法根老師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時,結合“復述”這一核心要素,有效利用文本語境,設置了“向魏王匯報了解到的情況”“寫信把逃亡的老百姓勸回來”“向外地回來的百姓夸一夸西門豹”三個任務,學生根據情境任務的需要,以西門豹或當地百姓的身份進行簡要或詳細復述,不僅有效落實了語文要素,也自然而然地表達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與評價。再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時,教師很好地利用文本語境,設置了“化身‘小沙我吐槽”和“‘剃頭大師我評判”兩個核心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感受“老剃頭師傅”和“剃頭大師”這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充分感知以生動事例來體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任務設置梯度進階

情境任務作為驅動學習,激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有力抓手,在設置時應尤其注重層次性,體現任務的梯度進階,提升挑戰性。任務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閱讀輸入到表達輸出、由關注文字內容到挖掘情感意蘊的語文學習規律。教學四年級上冊《梅蘭芳蓄須》一課,在“布置梅蘭芳民族氣節展廳”這一情境任務的統領之下,教師設置了“了解故事,分展區,取標題”“學習布展,選展品,做解說”“自選

展區,合作布展,練習解說”三個子任務,要求遞增,層次分明。第一個任務指向對故事內容的把握,第二個任務則以第一個故事為例,以“選展品”驅動深度閱讀,以“作解說”激發深度思維和情感表達,而任務三是在任務二的基礎之上,充分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由扶到放,實現積極遷移。情境任務設置的梯度進階,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保證了任務實施的

質量。

4.任務支架有效搭建

情境任務設計雖然能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習的開放性和自主度,但對于學生來說,完成一個任務相較于回答一個問題步驟流程更為復雜,也更有難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任務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學習資源來解決問題。任務工具包括理解感悟支架、思維支架、表達支架等,可依據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靈活搭建。仍以《梅蘭芳蓄須》一課的情境任務設計為例,在完成第二個任務“學習布置,選展品,做解說”時,學生能順利找到“厚窗簾”作為第一個展區的展品,但是該如何介紹這件展品,體現梅蘭芳先生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精神,這是此項任務推進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教師適時給出了表達支架,讓學生按“聊聊展品—講講故事—說說感受”的順序進行有序介紹。而“說說感受”這一部分的表達最能體現學生對梅蘭芳這一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質的理解。教師又有效利用文本中“寧可……也決不……”這組關聯詞語,幫助學生理解感悟,直抵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感意蘊:“梅蘭芳寧可每天深夜躲在特制的厚窗簾里細聲吟唱,也決不登臺為日本侵略者演出?!薄懊诽m芳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薄懊诽m芳寧可丟了性命,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舉辦的‘大東亞圣戰慶祝會上演出?!薄皇でЮ?,學生用這樣的句子訴說著真實的閱讀感受,既體現了對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更發自內心地表達著對梅蘭芳的敬佩與贊嘆。學生深入文本進行沉浸式閱讀,走出文本進行真切化表達,始終是衡量情境任務質量的標準,而任務工具的有效設計,就是提高任務完成質量的重要抓手。

5.評價指導有機融合

情境任務設置要通過任務實施來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可以先預設任務成果的呈現形式和評價標準。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將評價標準和指導方法進行有效融合,從而確保任務完成的質量。薛法根老師執教《田忌賽馬》時,以“扮演孫臏為田忌出謀劃策”這一言語實踐任務來讓學生還原并說清孫臏的思維過程,而這一表達任務的評價標準和具體要求,早已滲透在“找原因”“找優勢”“找辦法”這幾個語文實踐活動中,給出的幾組關聯詞,既幫助學生破解了孫臏的妙計,更是評價思維過程表述這一任務成果的依據。情境任務設計使課堂的學習方式更為開放自主,而任務成果評價與指導要求相一致,則體現了在有效開放中的有效指導,進一步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情境任務設計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以往的教學中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在2022年版課標中加以強調,也就展現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與方法。目前,情境任務設計還未有基本的定型范式,仍處在積極的探索之中,需要積累更多的實踐樣本,才能透出其中的真諦,尋找到有效的規律。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郭艷紅

猜你喜歡
文本情境語文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