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四帖》:揮毫落紙如云煙

2024-04-11 07:50王海軒
共產黨員·下 2024年3期
關鍵詞:筆勢狂草賀知章

王海軒

草書《古詩四帖》,五色箋,墨跡本,高29.5厘米,寬195.2厘米,共40行,188字,其內容為南朝詩四首,無款。傳為唐代張旭狂草之作,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字伯高,又字季明,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初任常熟縣尉,后官至金吾長史,故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的外孫女,也是書法家陸柬之的侄女。出身書法世家的張旭精通楷書,最善草書。他把當時流行的書體“今草”發展為筆法放縱、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是中國書法“狂草”的奠基人。他的草書,達到了“揮毫落紙如云煙”的境地,被后人稱為“草圣”。

張旭才華橫溢、學識淵博,擅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他性情灑脫豪放,又與李白、賀知章等合稱“飲中八仙”。張旭常于醉中以頭發濡墨大書,待到酒醒,觀之如神來之筆,不可復得,被人稱為“張顛”。后懷素繼承、發展了張旭的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二人并稱“顛張醉素”。張旭的作品開啟了中唐浪漫主義寫意書風,也展示了唐代書法全盛時期的風采。唐文宗李昂曾下詔,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定為“三絕”。

《古詩四帖》是草書發展史中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和創新。它打破了魏晉時期“匆匆不及草書”四平八穩的風格,采取了奔放、寫意的抒情形式,在字字獨立的基礎上,將上下幾個字的筆畫連屬,即所謂“連綿環繞”。有時兩個字看起來像一個字,有時一個字看起來卻像兩個字,疏密懸殊,順勢隨形,自然天成。全帖是清一色的草書,沒有其他字體的夾雜。在線條連續不斷的“一筆書”中,通過提按頓挫、疾遲澀暢、粗細方圓等手段的變化運用,使線條的空間產生豐富變化。如第三行“春泉”、第四行“青鳥”以及第二段中的“龍泥印玉”“大火煉”等字均一筆而成,線條的空間感強烈。用筆又不離規矩,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筆力沉而不滯、快而不飄,在看似不同的節奏感中,力量與速度、凝重與飛揚達到了和諧統一。

遠觀近察此帖,可看出不僅有行與行之間的疏密相應,還有行與塊之間的自然組合,形成了章法上渾然天成的美感。就“北闕臨丹水”這五個字來看,“北”字是橫向取勢,“闕”字是縱向取勢,“臨”字成為方圓形,“丹”字成為長圓形,“水”字又轉成橫勢,皆是順其筆意、隨其筆勢而自然成形。第二行到第七行行距比較緊密,第十二行到第十五行行距相對疏松,形成了字塊的疏密對比。整帖風格奔放不羈,如驚電激雷倏忽萬里,跌宕起伏,動靜交錯,又如滿紙云煙繚繞,因此成為草書的巔峰之篇。董其昌評說此帖:“有懸崖墜石,急雨旋風之勢?!?/p>

書如其人,《古詩四帖》的脫俗高雅正是張旭藝術修養的外化。張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詩《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庇眠@首詩解讀《古詩四帖》的章法氣勢內涵恰到好處,濃淡疾遲、動靜虛實全然可見。

猜你喜歡
筆勢狂草賀知章
詠柳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三不先生”賀知章
讀林鵬《丹崖書論》有感
楷書的筆勢
分清筆勢
狂草:笑為花開,花因笑發
狂草
劉伶·賢客
王羲之《筆勢論》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