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施內“萵筍-芹菜-豇豆-花椰菜”1 年4 茬高效栽培技術

2024-04-11 07:15郭炳宇王先琴
園藝與種苗 2024年1期
關鍵詞:茬口花椰菜萵筍

郭炳宇,王先琴

(1.安徽省天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安徽天長 239300;2.安徽省天長市新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安徽天長 239300)

茬口安排是設施蔬菜種植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關系到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土壤養分的利用、種植效益等。普通拱棚因沒有光熱調控設施,多采用1 年3 茬蔬菜的種植模式。安徽省天長市華云百合專業合作社在生產中采用集約化育苗、設施棚定植的方式安排多種茬口模式,利用育苗棚育苗、拱棚定植,達到節省用種、提高設施利用率、降低成本、縮短定植棚生長周期的目的,增加了1茬蔬菜的種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蔬菜產量,增加了平均收益。筆者根據2022 年安徽省“兩強一增”行動發展設施蔬菜項目,結合天長市華云百合專業合作社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設施內“萵筍-芹菜-豇豆-花椰菜”1 年4 茬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氣候相似地區的種植戶們提供參考。

1 茬口安排

設施內“萵筍-芹菜-豇豆-花椰菜”1 年4 茬高效栽培技術茬口安排見表1。

表1 設施內“萵筍-芹菜-豇豆-花椰菜”1 年4 茬高效栽培技術茬口安排

2 栽培技術

2.1 萵筍

2.1.1 品種選擇。萵筍,學名萵苣(Lactuca sativa),屬菊科(Asteraceae)萵苣屬,喜冷涼,怕高溫,莖葉可食用。按本地消費者喜好進行選擇,有青白色和紫紅色2 個品種,紫紅色偏耐寒,早春萵筍宜選用耐寒、抗病、優質、豐產、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中早熟品種。

2.1.2 育苗。萵筍育苗時間是上一年的11 月10 日,用穴盤和育苗基質搭配育苗。把育苗基質倒入穴盤內擦平,放到育苗床上用水澆透,在每個小穴盤中用手指點1 個小坑,把萵筍種子放入小坑內,每個小坑放1 粒種子,再覆蓋上0.6 cm 厚的育苗土。種子出苗后,噴1 次百菌清或代森錳鋅等抗菌劑,以防猝倒病發生。

2.1.3 定植前準備。12 月10 日前完成施肥整地工作。施腐熟有機肥30 000 kg/hm2、復合肥600 kg/hm2,缺硼田塊加入硼砂15 kg/hm2[1],耕地起壟。

2.1.4 定植及管理。上年12 月15 日左右栽植,行距35 cm,株距30 cm,栽植75 000 株/hm2左右,栽植后澆透水,待苗長到15 片葉時,噴1 次控旺藥,采用矮壯素或葉綠素,長到20 片葉時,要嚴格控水,以防葉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的發生。病情發生時,要及時噴藥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可用黃板誘殺,也可選用吡蟲啉等化學藥劑防治。

2.1.5 采收。2 月15—25 日采收萵筍,采收時用刀貼地面將萵筍割下,保留6~8 片頂葉。春節前后采收結束并及時清理大棚。

2.2 芹菜

2.2.1 品種選擇。芹菜,學名旱芹(Apium graveolens),是傘形科(Apiaceae)芹屬1~2 年生蔬菜,又稱藥芹、香芹等,是我國重要的葉類蔬菜,食用部分為葉柄,屬淺根性作物。選用速生芹菜新品種多琪香芹,該品種喜冷涼,較耐寒,品質脆嫩,纖維少,抗枯萎病,顏色黃綠,光澤明顯,口感脆嫩清香,產量高。

2.2.2 整地施肥。用37 500 kg/hm2稻殼雞糞,復合肥1 125 kg/hm2,耕翻整地作墑。

2.2.3 播前處理。采用直播方式,先催芽,用12℃的涼水浸泡種子8 h,再用干凈白紗布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柜,恒溫5℃處理15~16 h。

2.2.4 播種。播種時間3 月1—5 日,60%的種子露白后將其撒在苗床,用1 cm 厚的育苗土覆蓋,10 d 后出苗,在這期間要多澆水,再噴1 次抗菌藥(阿米西達)。

2.2.5 間苗與定苗。播后10 d 左右,田間陸續出苗。苗期進行1~2 次間苗,結合間苗及時中耕除草,苗距保持10 cm左右,留苗60 萬~75 萬株/hm2[2]。

2.2.6 種植后管理。種植后結合天氣和土壤墑情確定噴灌水量與次數。綜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蟲害。

2.2.7 采收。種植到初次采收約50 d,結束后種植豇豆。

2.3 豇豆

2.3.1 品種選擇。豇豆(Vigna unguiculata),別名角豆,屬豆科(Fabaceae)豇豆屬,耐高溫,主根深。選擇 ‘銀龍’ 厚肉長豇豆,該品種中早熟,葉片中等,莢翠綠色,長75~90 cm,莢條粗長,結莢能力強。

2.3.2 育苗。豇豆育苗時間是4 月25 日。豇豆不用催芽,把育苗基質倒入穴盤中擦平、澆透水,每小穴種植3 粒,3~4 d 豇豆苗全部出土,灑水,噴1 次阿維菌素,防止菜青蟲和小飛蛾的發生,苗齡10 d 即可準備種植。

2.3.3 整地施肥。芹菜采收結束后深翻土地,壟畦定植。由于豇豆不喜歡大水大肥,一般施用有機肥4 500 kg/hm2,復合肥375 kg/hm2為基肥,耕地起壟,等待定植。

2.3.4 定植。豇豆5 月10 日定植,分大行和小行,行距120 cm,株距40 cm,種植45 000 株/hm2左右,種植后澆透水,以后澆小水。豇豆沒開花時,要少澆水,控制肥水,防止莖蔓徒長[3],待豇豆苗長到30 cm 長時再澆水。

2.3.5 引蔓。植株長到5~6 片葉時及時拉網,引蔓于網上。引蔓可在晴天的午后進行,此時莖蔓柔韌,不易折斷。

2.3.6 采收。開花后7~10 d,豆莢飽滿、種子稍顯露時即可采摘。采收時間最好在早上或者傍晚,在距離基部約1 cm 處折斷,注意不要碰傷其他花朵。開花結莢期追施復合肥375 kg/hm2,采收期每6~7 d 追施1 次肥,每次用尿素112.5 kg/hm2。

2.3.7 病蟲害防治。防治上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前期防治蚜蟲、菜青蟲,生育期內注意防治銹病、葉斑病,結莢期防治豆莢螟,以避免病蟲害危害影響豇豆的商品性。

2.4 花椰菜

2.4.1 品種選擇及整地育苗?;ㄒ耍˙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又名花菜,屬低溫植物,有普通花菜(緊實型)和松花菜(分散型)之分。選用青梗松花菜品種 ‘白玉80 天’ ,該品種耐寒耐濕,適應性好,容易栽培管理。采用基質育苗,大田用種量約225 g/hm2,8 月25 日育苗,把育苗基質倒入穴盤內擦平,澆透澆勻水,每小穴放1 粒種子,苗齡20 d,出苗后噴1 次阿米西達,防止幼苗猝倒。

2.4.2 定植前準備。整地施用30 000 kg/hm2稻殼雞糞,750 kg/hm2復合肥作基肥,耕地起壟,備用。

2.4.3 定植。選用大小中等的壯苗,9 月15 日定植,行距70 cm,株距40 cm,種植33 000 株/hm2左右,種植后澆透水,當花椰菜生長到20 片葉時,追1 次尿素112.5~150 kg/hm2,噴藥(阿維菌素、蟲螨腈)防治菜青蟲。松花菜花球經陽光照射會發黃[4],影響其商品性。因此,當花球生長到雞蛋大小時,下午用3 片老葉蓋在上面,不讓其見陽光,以保證結出白色的花菜頭,避免變黃,確保其商品性。

2.4.4 適時采收。采前4~5 d 停止澆水?;ㄇ蚵懵?、含水量較高、質地脆嫩時即可采收。采收時要小心操作,輕摘輕放,選擇充分長大,表面圓正,邊緣花蕾未散開的花球,一般在16:00—17:00 采收,白花球下留2~3 輪葉片處割下。雨天不宜采摘。從種植到采收約80 d 左右,11 月底全部采收完成。

3 優勢與效益分析

3.1 模式優勢

該模式的優勢,一是茬口安排緊湊,產品上市時間或早、或晚、或是夏季高溫供應淡季,銷售價格相對較高,經濟效益顯著;二是對種植密度、施肥次數和用量等均有標準,栽培管理水平相對較高,蔬菜品質和產量有保障;三是減緩連作障礙的措施有效,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危害下降。

3.2 效益分析

傳統設施蔬菜栽培采用1 年3 茬的種植模式,而1 年4 茬模式增加了1 茬蔬菜的種植,產量增加33 000~37 500 kg/hm2,收益增加75 000~112 500 元/hm2,對促進蔬菜穩產保供、蔬菜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茬口花椰菜萵筍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孫德嶺苦戰30年化解花椰菜種子難題
花椰菜高產種植管理技術
施磷水平對不同茬口下冬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萵筍開胃增食欲
蕎麥輪作倒茬對比試驗
春季吃萵筍可降血糖降血脂
茬口的熊
玉米‖花生茬口對冬小麥旗葉光化學活性的影響
如何挑選萵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