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銷社的記憶(外一篇)

2024-04-12 08:12王向軍
西部散文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供銷社

王向軍

近期在媒體上總是看到有人回憶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的供銷社,那些樸實的圖片文字伴著那個時代氣息,印象非常深刻。尤其對我來說,每提起供銷社這個名詞,我總會想起那個年代供銷社留給我們內心深處的印跡,也會想到父親,想起他在供銷社工作的情景,那些印象總能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年前去給父親上墳,隨行的外甥賢邊啟罐頭邊說那時候他外爺可多給他吃罐頭了。當時父親在供銷社工作,應該是很給這個調皮外孫特殊的疼愛,也算沒有白疼這個當時的調皮孩子,現在也出落成個手法出眾的中醫大夫。

每次路過父親工作過的那幾個供銷社時,我總給同行人員講那時候的感受以及父親在這里上班時我的快樂過往。那時候全公社四個大隊,父親曾在三個大隊的供銷社工作過。隨著供銷社的破產解體,資產拍賣私人化,原來的供銷社都化債給了個人,他工作時間最長的是阿拉布供銷社,位于我家所在的村子,所以我印象最深刻,這片場所是父親在那工作時新修建起來的(以前是借用村委辦公地),后來企業破產后歸了一個職工,堅持幾年后因為生意不景氣也關閉,后來就不知什么原因把這座在村里算宏偉建筑給拆了,每每路過看到的只有原來四周的那幾行楊樹孤零零地站著,總會想起那個時候在這里的畫面,心中甚是惋惜;后來父親調到了葫蘆素供銷社,那里是公社最遠最富的大隊,交通很發達,連接盟旗的府深線穿村而過,是當時全公社唯一通班車的地方,這里也是我第一次見到班車。那年寒假隨父親在那里待過幾天,我每天一早就跑在路邊等著看班車通過,車窗里整齊映出一個個正襟危坐的旅客,班車疾馳而過撲鼻留下了特殊的柴油尾氣味道,很是向往我也有一天能坐次班車,直到上高中后終于實現了這個宏偉的愿望。這里正房是宿舍和庫房,面西的一排東房是門市部,在我工作后我也在這里下過鄉,總要看看那些留著記憶和溫度的房屋,后來“十個全覆蓋”時把這里夷為了平地,附近的住戶建成了棚圈,現在回老家時我都會回望路北這熟悉的地方,老吳家東邊通往供銷社泥路旁那兩行柳樹還生長得茂密,土路已經廢棄不再行人,那些年隨父親寒暑假在供銷社里的情景歷歷在目。

在計劃經濟時期,供銷社是起著物資調配的職能,針頭線腦、犁耬耙鋤、衣布鞋襪等基本生活物資都可以在這里解決?!鞍l展經濟、保障供給”這幾大字總是出現在供銷社的顯眼處,那里總是人們心牽的地兒,即使囊內羞澀也愿意去那轉轉,聞聞屋內食品、油(點燈煤油)鹽醬醋等各種物質混合特有的味道,看看近時有沒有稀罕的貨物,記得有次我看到一個用藍黑綢緞做成紅布圈底的小圓帽,看著特想買個戴戴,看像不像小說里員外財主戴著瓜皮帽的樣子,最后別人才說那是給逝去人戴的才將想法了了。給我們這代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當年的混糖餅子,那才是人們的最愛。記得上小學時價錢是一毛八分加二兩糧票,現在想想那個口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味道,順著餅子邊輕輕地咬一口,浸入口中那為數不多的集香、甜、軟于一體的紅褐色餅渣,味道就會瞬間從口中散向全身,味覺、嗅覺各樣刺激都有讓你回憶不完的享受。

供銷社一般靠近村委、學校,所以嘰喳的學生是這里的???,課余時間都會去轉轉,有個毛票鋼镚就緊攥手中直捏出汗,把柜臺上的貨挨住盤點一遍后下定決心買個比如紅藍鉛、蠟筆、轉筆刀、各種形狀的橡皮和印有乘法口訣的文具盒這些上學緊缺的東西,或者買回一張大白剛蓮紙(可以寫字的大白紙),然后回家折疊后裁成32開小本用線縫成作業本,奢侈的或者會買一毛10塊的水果糖這些東西,然后和好朋友們一咬幾瓣互相分享,咂巴完嘴巴后趕緊歡天喜地跑回上課。難得的周末和寒暑假我們也要想著法子去供銷社,看看買貨的人們聽聽大家的談聊聞聞這里的味道,總會不顧天寒地凍風吹雨打,瘦弱胳膊上挎著筐子里收集好的沉重骨頭、爛鐵、破麻繩、豬毛這樣可以賣幾個錢的廢品,或者悄悄揣上幾顆雞窩里拾起的雞蛋,簡單交易后然后絞盡腦汁精打細算地將辛苦的勞動所得大方花掉,那樣的感覺是痛并快樂著。

夏收羊毛秋收糧,供銷社里人影攢動車水馬龍似集市般熱鬧,人們指望著僅有的這些來錢處能有個好價錢,那些年欠錢后總是答應還錢時間是在“羊毛市”“葵花市”,說明這兩項就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馬車驢車自行車,堆山積塄都是貨。院里熙熙攘攘,工作人員中有驗貨核價的、開票計賬的、裝包縫口的,人們說著笑著吼著,空氣里彌漫的都是歡樂。拿到錢的老鄉自然也會大氣地消費一把,幾好友圍圈坐于空地,提留幾扎啤酒就開喝起來,啤酒鼓著氣冒著泡從瓶里鉆出來,趕緊堵嘴去喝生怕涌出瓶外造成浪費,我也是在那時候嘗試著喝過這好似馬尿味的飲料,竟然能喝得肚脹眼花。手頭有錢還要置辦些家里緊缺的東西,給大人孩子改善改善生活條件,我記得同學王平他爸在賣完絨毛后站在我們教室門前高叫著:王平,我給你買了條新皮帶。大家都投去羨慕的眼光,因為他們家是牧民,羊多毛重能賣好多錢。特別在那個絨毛大戰的年代,那些牧民的幸福日子特讓人羨慕,每次滿滿的收獲后總能看到要逍遙幾天。

冬天人閑的時候供銷社更有獨到的風景,這里就是經濟文化中心及所有信息集散地。屋子內那兩架大火爐燒得通紅,旁邊坐著站著許多人,爐旁的人不時摸摸褲腿看會不會烤皺燙焦,然后起來走動走動降下溫度。這些人談論著張家婆姨李家漢的鄉野話題,也有出門歸來算見過世面的人給身邊老鄉講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感覺很似遙遠的事情。人們聚在這里主要是人多紅火,那個年代落后的通訊讓閑著的人們無聊的發困。進來的人呵著白氣先就把那凍得皮皺生紅的手放在火爐上邊烤著,捎帶著把頭靠近火爐,慢慢的肉皮開始紅潤舒展了開來,鼻涕也開始順勢流出,就見此人會猛地扭出一長串鼻涕后迅速地抹在那塊磨光的鞋底子上,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間或抬起腳將鞋抬放在爐坑邊烘烘隨即異味蔓延開來,那時候的人習慣這樣的做法,無人指責嫌棄就如平常。接近年關貨物已是相當豐富,貨架上商品琳瑯滿目,商品異常豐富,平時少見的紅棗、提漿餅、柿餅子都也進了人們的視野,就連房頂上也抽起鐵絲用別針掛滿了濃墨重彩色澤艷麗的年畫,畫面自然親切,內容包羅萬象,印象里有記載偉人領袖的,有連載演義小說的,還有生活中積極向上的和憧憬美好未來的,看著就讓人感覺陽光很明媚、生活真美好、大家很幸福!過年時人們將精選買回的年畫用圖釘整齊地釘在掃刷后的墻上,瞬時感覺房子清亮寬敞了許多,走親串戶的也要先來端詳評論好一陣后方才坐下拉開正話。

追憶昔時事,再思父之恩。年已過后寫下了這些文字,心中感慨時間的飛逝,回憶著那貧困年代供銷社給我們的記憶和父親忠厚為人的點滴:身無幾分的我們總喜歡翻山越嶺不知疲倦地跑進伊旗地界的烏當供銷社和烏巴圖小賣部買本字典、來掛鞭炮,順便聽聽陌生人海諞灰吹打情罵誚;過年幾天我們哥幾照看供銷社,暖窯熱炕明燈蠟水看完了《夜幕下的哈爾濱》等幾套小人書;關門下班后父親朋友拿肉提酒來到父親宿舍,酒足飯飽后幾兄弟潮話連篇;那年我到他曾工作的村里收稅時,每每知道我是他兒時老鄉便態度大變,直夸那是個好人:現在和永華老師吃飯時,他總是在酒迷之時激動地舉著酒杯歪著腦袋向大家講述著父親幫他的往事,然后盡說些感激的話,說在他最困難無助的時候,是父親幫助他蓋起了新房,那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20世紀90年代紅極一時《渴望》主題歌:“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悲歡離合都曾經有過,這樣執著究竟為什么?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我們總是不停地懷念過去的事情,不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多美好,而是那個時代我們很童真、眾里很熱情、生活很真誠,直到現在仍然會激起心靈深處的那波漣漪。

文學路上的小驚喜

那天出門在外尚在清早時分,手機短信提示有新信息,粗略瞄了一眼好像卡里進賬2000元,心有暗喜,赤貧的銀行卡將又會略有盈余。處理完手頭事情靜下心來翻看手機原來是20000元,真切的是個五位數,內容顯示是烏審旗文聯賬戶進來的巨款,驚喜加激動,這可是寫文章得來的真金白銀,實打實的干貨??!其實我知道今年是有文學扶持獎勵資金,但沒想到會這么多,白日放歌須縱酒,文藝助資路也強!

年初的一個晚上,習慣早睡的我即將進入夢鄉時,收到了文聯和我經常聯系的小兄弟“諾貝爾”發來信息,說2022年4月由旗政府出臺《烏審旗鴻雁文藝激勵扶持辦法》,對在文藝方面有成就的人員給予獎金扶持,包括成果激勵扶持、活動激勵扶持、人才培訓扶持三大類。他是在審理各類上報材料時唯獨缺少我的資料,并說時間已近節點,需要趕緊上報。他在微信里感覺我是似懂非懂,和我約好次日一早來我辦公室幫忙。真是好同志,這種“背上井子飲?!钡姆站褡屛液苁歉屑?。根據他的仔細認真指點,搜找著在2022年符合扶持條件發表的一些文章復印裝訂上報,等待著他們的初審復審這些環節,對于扶持獎金我也沒有過多期望,畢竟咱這個半路出家的二把手就是業余愛好,水平能力實則有限,給幾算幾也很值得高興了。時光悠悠,腳步匆匆。感覺已近秋蕭葉黃之時,旗文聯關于對扶持項目公示,我的作品有好幾篇列入扶持項目,喜不自禁,看著公示頁面上我這個普通掉渣的名字一串排列,內心滿足了一趟,真有點“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味道,閑來無心地搞了個文字的排列組合,結果成了被人以“作家”稱呼,好多熟識的人謔我:“不是因為你當領導人們認識了你,而是因為你是作家才讓大家知道了你?!崩洳环肋@樣一筆巨款砸來,對我這樣一個公職人員算是“錦上添花”,但對于許多農民作家或者專業寫手真還是“雪中送炭”,總之感覺鼓勵不少信心也強。

在網絡和各種新媒體充斥的今天,許多文藝工作者面臨著尷尬的境地,作品無人問津、無人過目,辛苦總是隨著一江春水向東流。文學事業本身就是個苦行僧的活,我們在文章里也能看到諸如柳青、路遙、陳忠實、莫言等這些名家在寫作過程中吃了萬般苦,受了千重罪,耐得住寂寞,守住了清貧,最后終得正果,寫出不朽傳世之作。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過,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一直以來,成名的文學藝術家都沒有一夜暴紅之壯舉,都是在沉沉浮浮中被人們所接受,少有大紅大紫,多為孤芳自賞。難得在紅地毯上花枝招展,認不清滿漢席中的珍饈佳肴,只可見煙霧中的冥思苦想,再聽說一分錢也曾難倒英雄漢的傳聞。路遙的“日他媽的文學”就體現出一個文學家發出無奈的吶喊,嬌嗲弄姿唱支歌則會一生無憂而世人矚目的宏篇巨著竟難籌領獎的路費是何等悲涼?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決定著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如果經濟和文化不能同頻相隨那社會只能是畸形的發展,有過“人傻錢多速來”的故事,也有過征地戶一夜暴富換敞篷“捍馬”招搖過市,路過收費站,收費小姐看昨日蓬頭垢面之小伙鳥槍換炮,目不斜視報價:四輪,5塊。此類故事明為笑話實則諷刺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地點,文化缺失造成的社會現象?,F在的鄂爾多斯成為自治區發展“排頭兵”“壓艙石”角色,“三個四”發展目標任務明確,社會各方面協調發展設計完成,將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出臺《鄂爾多斯市馬蘭花文學藝術激勵扶持工程實施辦法》,扶持我市文藝人才和文藝作品,也不惜巨資打造文化品牌,文藝事業取得了顯著效果。那日參加一個筆友的新書發布會,很有名氣的一個學者說鄂爾多斯現在用重金吸引名豪大家來投稿上刊,本地作家鮮有上榜機會,其實在這方面應該更多的機會留給對鄂爾多斯有情愫有情感的本地作家,這樣才會更大力度地激發本地作家的創作激情,提高鄂爾多斯的整體水平。這番發言受到了與會人員的共鳴與贊同,其實不是大家對別人稿費垂青,而是這些本地作家對當不了東家的遺憾。

文學藝術是會互相感染激勵的,抱團取暖在圈里常見不鮮。當年陜軍東征,作家名大才粗,互相激勵競爭才使三秦大地文學成果豐碩。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喜獲“茅盾文學獎”后,讓同為領軍的陳忠實壓力無比,最終《白鹿原》橫空出世再掀波瀾,也成了老先生的“墊棺當枕”之作,相陪之永久萬世。賈平凹曾回憶當年路遙與他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一語即是約定,兩顆璀璨的明星早出三秦耀眼華夏了。草原文化和黃土文化交織的鄂爾多斯,文學藝術的長河里不缺文化歷史的積淀,只愿有更多的人能同心鑄夢揚起奮進遠航的帆。

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的時代要求。這個任務就是要求我們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展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明新風尚新氣象。新文化就需要有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的文學人才隊伍,這就需要我們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走準發力,打造出一批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不當市場的奴隸”文藝人才隊伍。重賞之下有勇夫,利好政策出賢士。近年來市、旗的文學藝術扶持政策就是用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的真正體現,做到了在“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多為文藝工作者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營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環境”,讓大家有激情有情懷地去完成有價值的作品。政策就是航向,扶持激勵這項讓人歡欣鼓舞的政策出臺定能帶動許多本地作家的創作熱情,我們的文化事業怎么會不快馬加鞭?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

猜你喜歡
供銷社
溫存記憶的供銷社
供銷社:浴火新生
供銷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蟲
一個鄉鎮供銷社的興衰
農民得實惠 基層得發展——湖北省??悼h供銷社因地制宜加強基層建設
統計信息
六盤水市供銷社領導慰問老同志
統計信息
統計信息
統計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