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隨筆(外二篇)

2024-04-12 08:12白忠強
西部散文選刊 2024年3期

白忠強

日歷一天天地往過翻,不知不覺。每每看到"除夕"這兩字,心里總有些說不清楚的滋味,喜的是辛苦了一年,又該和全家人團聚,一起休息輕松幾天了。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憂慮,就像杜牧詩中寫到的,浮生卻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何事之憂,翻過那一頁紙,就到“開六”之年了,誰人不愿活力四射。這也由不得自己,仔細想想大大小小也經歷了不少的事情了,確實也該有把年紀才匹配。

近日像是總在回憶中過日子,大腦里翻江倒海一般,酸甜苦辣的事情,畫面感很強,仿佛就在昨天一般。上老下小,親戚朋友,多少牽掛成了過往,甚至成為永別。自己也像一粒有棱有角的蕎麥,活脫脫地磨成了滾圓,幾乎沒有了什么動力,說心里話,該放下的也放下了,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也只有這樣才能安于現狀,做到淡泊名利。好在腦袋還好使,工作之余翻幾頁書,充實一下自己,偶爾地歸攏一下那些成千成萬的文字,或成文,或成詩,或躍然紙上有點藝術感,慰藉一下自己,時不時地也和一些有識之士互相交流,互相贊美一番,彼此樂一樂,再也別無所求。

人生哪能多如意,凡事只求半稱心。萬事順意只是一種祈盼,一種夢想,千萬不敢誤導了我們。人生只有付出,才可能有回報,所以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以平常心做事,懷揣一顆感恩的心,過好自己的生活。

說歸說,生命不息,日子還得過。前幾天代表單位去敬老院慰問,看著大把年紀的一群老者,相依相伴,不論在活動室,還是餐廳用餐,臉上總是露出笑容,美美的滿足感。人說環境影響改變人,的確是這樣的,那一刻我也不由得輕松了好多。敬老孝親,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說起來只有幾個字,做到了實屬不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更惆悵的莫過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現實生活打敗了多少人情世故,所以說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也不虛此行,一定意義上也受到了啟發和教育。

昨晚上為了了卻心愿,慰問時和駐村干部之約,也算是為敬老院做一件大事情吧,奮筆疾書,創作了下面這首歌曲,更算是為弘揚敬老孝親的中華傳統美德做一份貢獻吧。

龍飛鳳舞賀新年,吉祥如意福滿園。順祝大家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萬事順遂!

敬老院之歌

送走了大半生的四季華年

來到了這溫馨的美麗家園

衛生清潔換了容顏

被褥干凈暖在心間

渴了有人把水端

餓了有飯送口邊

每天飯菜食譜花樣多

香甜可口營養搭配全

鍛煉溜圈的場地寬

活動室里把笑聲傳

這里沒煩惱這里笑開顏

這里都是伴這里不孤單

這里春常在這里愛如山

這里是老人不老的地

這里是老人長壽的天

尊老愛老在這里源遠流傳

你為兒女減輕了負擔

敬老孝親在這里承傳

你是老人幸福的港灣

老人在這里頤養天年

臘月——聞到了年味

一年匆匆過,轉眼到臘月。

這些天的家政服務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人老成精了,一年更比一年早,老伴今年就趕了個早市,日歷剛翻入臘月的第一頁,就開始行動了,選擇了往年清潔擦洗干凈利落的保潔人員,為我家收拾房間衛生,主要的活是擦玻璃,住高樓,擦玻璃是一件難干的活,沒有專業的工具和經驗是干不了這個活的。

每年到這個時間段,腦海里總有很多的回憶在浮現。

80年代前,每逢新年將至,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籌辦食品。貧瘠的陜北黃土地上,農耕的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又加之和外界的交通運輸貿易幾乎處于閉塞的狀態,冬季的蔬菜食品單一。每到臘月就要早早開始籌備過年食品了,平日里吃的腌酸菜顯然是不能列入過年食譜的,再難過的日子,也要為孩子們準備一些變換花樣的食品,畢竟苦了一年了,也該嘗嘗甜的滋味了。另外也是為了個體面,畢竟掙沒掙下錢,日子紅火不紅火是大人年終的成績單,成績不好會被親戚鄰居笑話,自己臉上也無光,所以傳統習俗留下來的一些食譜還是要照辦的,至于量多量少那就看自己家的實力了。

要過年了,首先開始碾米,磨面,用黃米面粉蒸油糕,用白面粉蒸饅頭。再生一盆豆芽菜,漏幾捆土豆面粉條,加工黃豆做一鍋豆腐,基本上就很豐富了。生活條件相對好一點的人家,豬羊肉充足,普通人家都是買上十幾二十斤的湊合著過年,但是燒肉、炸丸子或多或少品類還是齊全的。

準備這些東西每每都要好好算計一番,當然還要經歷一系列繁瑣的過程。首先要根據氣候溫度確定準備食品的時間,因為沒有冰柜冰箱,大家有的把食物放在院子里的缸里,有的放在專門砌的石板倉子里,既要防鼠防盜,更要防熱控溫,避免食物變質,真可謂特別用心,辦點年貨實屬不易。辛苦的籌備換來了充實和滿足,這樣的美食美味自然稱得上那個年代真正意義上的年味。

現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過得富裕了,再沒有吃了上頓愁下頓的事情,人們對食物也沒有特別的追求了,所以吃食不需要特別準備。更多考慮的是新年要有新氣象,家里夠干凈整潔,待著舒適,才有過年的樣子,所以清潔衛生便成了頭等大事,房子大了,樓層高了,環境好了,連腳底下都容不得一點塵土了?,F代生活徹底把人們的習慣改變了。

以前的過年是穿新衣服,吃真正的年飯——平常吃不到的飯,生活節奏慢,走親訪友,該有的傳統文化習俗講究得面面俱到,害怕在長輩、親戚、鄰居之間失了禮數,用現在話說,就是個窮講究。不過話說回來,那個時候過節的氛圍確實不一樣,相互往來的多,人氣旺,特別是在農村,走家串戶,就連誰家來親戚了,誰家晚上要放幾串鞭炮了,或者是幾響麻雷大炮了,都一清二楚,到時都要圍觀,人和人之間沒有隔閡,分享的也多,相互交往非常直爽純樸,至今我非常眷戀那個年代的人情世故。

現在不同了,物欲橫流,人們忙著掙錢養家,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與周圍的人交集少了,交流也少了,與周圍鄰居越來越疏遠,各進各家門,各吃各的飯,如果不是遇到了天災人禍,那么可能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話再轉回來,以前也不是不講究衛生,而是打掃衛生的時間總要放在后面,根據時間推算,要到臘月二十六了。因為所有的食品準備,都要在自己家里完成,這時家里的鍋碗瓢盆各式器皿都要冒出來,一展身手,往往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所以打掃衛生只能放在最后面。一切辦妥后,這下給家里來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徹底的打掃,大人給笤帚綁上棍子把家里的犄角旮旯捯飭一遍,平時藏在墻角、墻面、窗戶上夠不著的蛛網、灰塵都在劫難逃。小孩子拿上掃帚按住地面,像搓澡一樣,把浮塵和雜物掃得那叫一個徹底,就連躲在柴堆里面的雜草和細小的柴火棍子也沒有幸免于難,婦女們俯著身子,手拿抹布擦著鍋臺灶沿。他們好像要用一次徹徹底底的打掃來與過去告別,迎接新的一年。

按照這么講下來,的確是今非昔比,新舊對比,時代不同,年味也不同了,之前是聞到了食品的味道是年味,現在是看到清潔衛生聯想到了年味?,F在市場里,生冷熟食,各地特色,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只需舉手之勞,過年的美味佳肴就布置齊全了。

無論怎樣都是過大年。諺語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是都要過出來一個年味,現在不只局限于家里,更多的人已經走出了家門,過年酒店訂飯,省去了洗鍋刷碗,更有甚者遠游他鄉,體驗不同地域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習慣,把年味擴展到了異地他鄉,過出了別樣的韻味。

進入臘月,環境的美化亮化,已把年味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所以要讓我說現在的年味是什么,我深有感觸地告訴你:年味就是美麗環境,年味就是齊全美食,年味就是家家團圓,年味更是國泰民安……

我給春節畫個像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忙碌的一年在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中翻篇了,新的一年開啟了。

時光匆匆,歲月不居。從孩提開始,至今已過近六十個春節了。

不堪回首,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從年初開始,就天天想日日盼,盼著年來到。掃灰塵,掛年畫,貼窗花,穿新衣,吃葷肉,放鞭炮,走村串戶湊熱鬧,別有一番樂趣。

年好過,日月難熬。人們常說年關,過年就是過關??!三百多天的晝夜,春種秋收,靠天吃飯。受苦受累一年,收獲到的糧食,夠填飽肚子就算是日子過好了,過關了。不敢想,也不愿想那些饑饉的年月,能好好過個春節,也實屬不易。過年是一種信仰,更是心中的祈盼,猶如鯉魚躍龍門,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終于熬到了好日子。

現代人不愁穿,不愁吃,已經不能用溫飽這些詞語描述了,而是過上了小康生活,大家都一門心思用在了工作中,研究、創新,各求所愛。

也有甚者貪圖享樂、醉生夢死,忘記了今天的好生活是前輩們用心血換來的。古人有云,富不過三代,其實就是給這些碌碌無為者開的一劑良方,可謂創業難,守業更難。

現在人們愁過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日里穿著新衣,營養配餐,食譜搭配日日換。生活節奏快了,平日出行專車代步,行動方便快捷。親戚朋友時不時地聚一聚,推杯換盞。這樣的生活,已經超越了之前的過年,所以說每逢春節臨近,喜憂參半,理不清個頭緒,不知怎么樣布置才算過年,唯獨共同期盼的一點,就是工作放一放,節奏慢下來,全家人休息團圓。

何為過年?就是參與感。收拾家里衛生,從窗戶開始,廚房爐灶、床上用品,徹底地清潔洗涮一遍,這一通活干下來,樂趣自顯。雖說現在有家政服務,湊合一下可能也還馬馬虎虎,平常愛講究干凈的人家,除了擦玻璃自己操作難度大,其他的活不親手干,心里都過不去。

自從孫子繞膝開始,為了一家人過好節,我這個廚房的遠客,就變成了老伴的廚房搭子,燒水、配菜、收拾餐具,刷鍋洗碗這些廚房業務樣樣精通,而且完成得漂漂亮亮。好些事情干的是一種心情,常常有同齡人開玩笑地說,當爺爺了還是當孫孫了,隔輩親的滋味,沒有到那個級別,你是不會懂的。上學的時候老師教育我們,長大后要為人民服務,經歷了幾十年的為人民服務,快退休了還得為孫子服務,孫子指東不敢往西,為了后輩成才光宗耀祖,作為爺爺遠沒有退休,還得繼續努力、發揮余熱。

前幾天和老伴拉家常,無意中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論過什么節,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都是“勞動節”。哎!也難怪,60年代出生的我們這代人,老一輩人受封建思想的余毒影響,男尊女卑,兒媳婦就是家里的主廚,除非你是大家閨秀,有個高貴的工作,那可另當別論。老伴本想著自己也熬成了婆,能解脫些,哪曾想時代發展了,男女平等了,舊社會傳承的這些陋習破除了,全家人不論男女,都在單位工作,自己的角色還是沒有改變,照舊一個家庭主婦。自然地每逢節假日,單位放假了,在家團聚了,吃飯就成了大事情了,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她要比平日辛苦付出得更多了,所以老伴言之有理,無論哪個節日,對她來說,豈不是都是“勞動節”嗎。

準備年夜飯,自然也離不開孫子們的口味,喜歡吃海鮮,喜歡吃葷素,還是酥雞丸子,羊肉餡還是大肉餡,蘿卜餡還是芹菜餡等等這些都要統籌兼顧,精心準備,怎么說也還得比平時多一些花樣,搭配這些食譜老伴也犯愁啊,畢竟只是個家庭主婦,又不是專業大廚。去酒店訂席吧,也糾結,雖說不用刷鍋洗碗,但是往雅間一坐,總是感覺沒有自己家的氛圍,想坐想躺隨便,酒水飲料、水果堅果齊全,寬敞明亮的屋子,紅燈籠喜慶耀眼,自然有一種喜慶祥和的氛圍。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出門不如賴在家,更何況這是一年的念想。

現在也有好多人,城市待膩了,想趁春節的長假期,到鄉村去體驗一下清靜的生活,農村人又想走出來到大城觀光,開開眼界,看看大都市的繁華,就這樣你來我往,相互填補生活中的空缺。據有關媒體報道,2024年全國出行人數多達90億人次,從這個龐大的數字,不難看出現代人把過春節已經變成了觀光旅游,原有的風俗習慣不同程度改變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突破了居家的小圈子,生活越來越傾向于一個大的格局,融入大的社會群體中。

記憶里,我是1984年在部隊開始看上的春節聯歡晚會,至今整整四十個年頭了,這個春節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記錄了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和十四億中華兒女美好生活的變化,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時光變遷。從當年的黑白小英寸電視,發展到現在家庭智能影視電視;從簡單的一些傳統節目,到現在音視頻同步的數字化傳播。節目種類齊全,百花齊放,真可謂是春節的饕餮盛宴。文化藝術是記載歷史,傳承歷史的最好途徑。四十年的親歷,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的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現在強起來,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無論怎樣遐想,總歸是最大的傳統節日。不論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燈火璀璨,火樹銀花,色彩斑斕,爆竹聲聲響,大紅燈籠高高掛,舊符已換新春聯。廣場上踢場子,舞龍舞獅,扭秧歌,曲藝表演應有盡有,一派熱鬧非凡的節日氣氛,來到這里,環境影響人,你已經別無選擇,不管你此刻是什么樣的心情,自然地會忘卻所有的煩惱愁事。

春節把人們帶到了新的一年,新的時光,新的氣象。2024年恰逢龍年,龍在中國文化中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包括權威、尊貴、力量、吉祥、文明、神圣、團結、進取以及民族的尊嚴和榮譽。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動物,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今年的賀歲祝福語中更是融入了傳統文化,龍行龘龘、前程朤朤、事業燚燚。無論前方是坦途還是曲折,我們的希望里,期待著新的改變,新的收獲,更有新的人和好的事出現。

辭舊迎新,萬象更新。春節——每個人都期盼的美好日子。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