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的枇杷茶

2024-04-12 03:51楊多杰
世界博覽 2024年7期
關鍵詞:崇州崇州市枇杷

楊多杰

崇州枇杷茶新芽。

崇州枇杷茶古樹紅茶。

本文作者探訪崇州枇杷茶古茶樹。

四川作為中國茶產業的重鎮,名茶真可謂比比皆是。論綠茶,四川有蒙頂甘露、峨嵋雪芽、宜賓早茶外加上新晉網紅竹葉青。論紅茶,川紅更是鼎鼎大名。論黑茶,四川的金尖和康磚一直是茶馬古道的主角。就連六大茶類中最小眾的黃茶,四川都有蒙頂黃芽這樣的頂級產品。在強手如林的川茶圈子里,崇州枇杷茶默默無聞也就情有可原了。

可是崇州枇杷茶,又不該這樣默默無聞。1985年5月18日,四川省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舉行了“四川省第一批茶樹良種審(認)定會”,并于當年9月與省農牧廳經濟作物處、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聯合編印了《四川省第一批審(認)定茶樹良種資料匯編》(后文簡稱“川茶良種資料匯編”)一書。由于年代久遠,印量稀少,此書如今已極難見到。筆者尋訪多年,也才僥幸收藏到一冊。在該書的第二章“認定合格的茶樹品種”中,第一個就是“枇杷茶”。換言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枇杷茶已被茶學界認可,并評定為首批四川省級茶樹良種了。

現如今,枇杷茶種的人少,制的人少,喝過的人就更少了。40年前,枇杷茶到底因何被推崇?40年間,枇杷茶又是因何而沒落?筆者以手中收藏的老茶物為基礎,再結合著在崇州枇杷茶園的見聞,與您聊聊這款被人忽視的四川名茶。

蜀中之蜀產好茶

枇杷茶,產于四川省成都市下屬的崇州。但是您看到《川茶良種資料匯編》一書中,登記的卻是“崇慶枇杷茶”。這崇州與崇慶,到底是什么關系呢?這就要從崇州的地理沿革聊起了。唐代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朝廷在此地設置蜀州。四川本是蜀地,崇州又稱蜀州,所以此地也被研究四川史地文化的學者稱為“蜀中之蜀”。北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宋徽宗封兒子趙構為蜀國公,封地就是蜀州。這位蜀國公趙構,即后來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

正是這位南宋的開國之君,給“蜀中之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轉折。趙構即位以后,按宋朝的制度要將前封地予以晉升,給予特殊的照顧,加強管理,增強力量。故朝廷升蜀州為崇慶軍,又稱崇慶軍節度。至于“崇慶”二字,即“崇敬”和“慶賀”之意,表達了封地父老對趙構登基稱帝的敬賀。自此,蜀州開始以崇慶為名。此后,崇慶軍或升為崇慶府,或降為崇慶州,又曾升為總管府。1913年,廢州立縣,始稱為崇慶縣,這個地名一直沿用到改革開放之后。直至1994年,政府才撤銷崇慶縣設立崇州市。當年編寫《川茶良種資料匯編》一書時此地還是崇慶縣,此茶當然也就被稱為“崇慶枇杷茶”了。

這里有個問題,當年崇慶縣撤縣改市時,為何不直接叫崇慶市而改稱崇州市呢?筆者在崇州訪茶時,遇到了一位參與過縣志編纂工作的耄耋老人。據老先生講,崇慶與重慶發音完全相同。兩個城市都在西南,難免讓人產生誤解。最開始崇慶是縣而重慶是市,重名的問題還不明顯。但崇慶縣一旦升為市,那倆地名聽起來可就完全一樣了。為了避免歧義,崇慶縣依古稱改為崇州市,而沒有改為崇慶市。

歷史名品枇杷茶

提起枇杷茶樹種的發現,那就必須要說起茶樹育種專家鐘渭基。鐘老生于1934年,是茶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了。他從四川省茶樹地方品種及野生大茶樹資源中,先后發掘推廣了早白尖、南江大葉茶等一批地方良種,為四川茶葉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在1957年3月上旬,鐘渭基就在崇慶縣懷遠、西山等鄉鎮開展田野調查。在崇州的深山里,鐘渭基一行人見到了成片的古茶樹。

例如他們當時在一個叫學堂坪的地方,見到了一株直徑二尺七八的古茶樹。足足有20米高。這種茶樹的葉子也極大,成熟的葉片完全能擋住多半張臉?,F如今學界公認,茶樹的演進過程中,樹型由高變矮,葉子由大變小。像這種高大的大葉種茶樹,必然是相當古老的品種。這些隱于深山老林間的神秘大茶樹,就是后來被列為四川省第一批茶樹良種的崇慶枇杷茶。

崇州枇杷茶的大葉。

當時考察人員詢問村民,這樣的大茶樹是怎么來的呢?據兩位姓胡的村民介紹,這是180多年前(以1957年算起),當地有一個人到云南做官。這個官員告老還鄉時,把云南的茶樹帶過來了,這才有了這成片的古茶樹。這批茶樹的長相,確實與云南大葉種相近,所以當時鐘老一行人都信以為真??珊髞斫涍^仔細研究,才發現崇慶枇杷茶的身世另有玄機。

首先,蜀州本身就是非常著名的茶區。唐末五代時期毛文錫所著的《茶譜》中,就有關于蜀州產茶的詳盡記載。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崇州做官時,也曾對當地的名茶大加贊賞。他在《九日試霧中僧所贈茶》一詩中,寫下了“今日蜀州生白發,瓦爐獨試霧中茶”的名句。由此可見,當時的蜀州已產茶,而且產的還是有具體茶名的名優茶。

另一方面,茶學工作者采樣研究后發現,枇杷茶的葉片、茶花、果實都具有原始性。尤其是枇杷茶的種子,像腰果一樣帶棱,背上還有一條很粗的線,和現在絕大部分的圓茶籽區別很大。這一切都表明,枇杷茶很可能就是崇州當地古老的原生品種。而且因為此地相對閉塞,使得這個品種保留了相當的原始屬性。按鐘老后來常用的說法,云南大葉種和崇慶枇杷茶絕不是父子關系。他們都是古老的茶樹品種,極可能是平輩的兄弟。

枇杷古茶風味佳

新中國成立之后,崇慶枇杷茶的粗茶被用作西路邊茶原料,細茶為青毛茶,除直接以素茶供應市場外,亦作為花茶的茶胚。當地老百姓普遍認為崇慶枇杷茶品質好,主要表現為香高、味濃、耐沖泡(當地土語的說法為“口條長”)。1958年,茶學工作者采摘了一批枇杷茶鮮葉,在萬家鄉以極端簡陋的設備制成工夫紅茶和烘青綠茶。他們在制樣過程中發現,制工夫紅茶揉捻時泡沫較多,發酵的速度較快,制綠茶殺青和揉捻時均極粘手。這都從側面證明,枇杷茶的內涵物質非常豐富。

四川方面后將這批枇杷茶寄到武漢商品檢驗局,請當時的茶界老專家馮紹裘鑒定。這位馮老先生可不得了,如今大名鼎鼎的滇紅即是靠他主持研發而成。當時老先生正在武漢主持茶葉檢測工作,審評茶葉一板一眼,在行內是出了名的嚴苛。他喝過枇杷茶制作的紅茶后竟然頗為認可,并給出了“有滇紅風味”的評茶意見。

如今崇州文井江枇杷茶制作技藝非遺傳人余遠學先生,仍十分致力于枇杷紅制作工藝的探索。筆者曾喝過余先生用枇杷茶老樹制作的紅茶,乍一入口確實如馮老先生當年評的那樣“有滇紅風味”。但是再細細品味,枇杷紅與滇紅又有不同之處。枇杷茶飽滿似滇紅,但卻又更加甜柔,毫無霸烈刺激之感。作為優質紅茶該有的果香蜜韻一樣不缺,除此之外還有一股子異香縈繞。怪不得當時嚴苛的馮老先生,也能對枇杷茶給出這樣高的評價。

枇杷茶風味雖好,但茶樹高大,采制實在太費勁了。首先,枇杷茶全都散落在林間,東一叢西一株,并不集中在一處。有的大茶樹周遭無路,想走過去必須要鐮刀開道才行。其次,枇杷茶樹型太過高大。筆者身高是183厘米,可與那些參天枇杷茶古樹站在一起時,還是覺得自己太袖珍了。您琢磨這樣的大樹,有時候搬梯子都夠不著鮮葉,只能是爬上去采茶。但是枇杷茶樹有個特點,枝干分叉的地方特別脆弱,踩上去一不留神就會斷裂。想當年每到采茶季,村里都有人因采茶而摔傷。再加上枇杷茶內含物豐富,制茶時也需要更高的技巧。久而久之,當地村民就不愿意采制枇杷茶了。至于那些古茶樹,不少都被砍掉燒火了。

到了21世紀初,曾經躋身四川五大良種之一的崇慶枇杷茶,僅余下1292株古茶樹和600多畝矮化枇杷茶園。好在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枇杷茶的可貴之處,2008年,崇州市茶農聯合起來,成立了崇州市枇杷茶專業合作社,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并由成都市政府對現存的喬木型老茶樹實行掛牌,合作社實施保護。2018年,枇杷茶古樹茶園更是成了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枇杷茶的種群得以保留,下一步就是如何將風味獨特的枇杷茶發揚光大了。

(責編:馬南迪)

崇州枇杷茶

其實茶名與地名一樣,這里面的講究多著呢。崇州市的地名規避了歧義,但枇杷茶的茶名卻老鬧誤會。四川盛產枇杷,很多人錯以為此茶是拿枇杷樹的葉子制作而成。其實枇杷茶樹和枇杷果樹沒有關系。

猜你喜歡
崇州崇州市枇杷
枇杷
枇杷
崇州市:六項措施促進就業創業
崇州市:當先鋒扛紅旗 重實踐辦實事
崇州市:扎實做好援企穩崗和穩就業工作
崇州市醫保局“三步驟”積極推進貫標工作
枇杷
夏月枇杷黃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規范化建設初探
——以四川省崇州市“費隨事轉”改革為例
《健康崇州》創出宣傳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