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德橋,西口路上共赴和美

2024-04-12 04:19史峰
西部散文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碑文石橋石窟

史峰

高山發現了古石橋!對于我這個近幾年來逐水探幽者,真是個不小的驚喜。

說文解字:橋,水梁也。哪兒水的梁?是河的主干,還是支流?十里河主河道應該是沒有的。古時候,桑干河及其支流十里河河水很大,一般較大的渡口鋪架的橋,多為木橋,為了防止河水將橋沖走,每到仲夏汛期來臨之時,便將木橋拆卸。人們過河以背渡為多。高山村是古代武周塞重要的軍事城堡,是歷史上平城往來塞外和關內人“走西口”的必經之地,更是茶馬古道上休息、打尖的重要驛站。古橋的發掘更增添了這座古村鎮歷史文化的厚重。

從高山甕城出西門,走出約50米的古驛道上,有一座白砂石塊建造的單孔石拱橋,彎曲的拱身,撐起上面平坦的橋面。石橋是東西走向,橫跨高山村南山北流歸于十里河的一條河溝,高山村民叫了個不雅的名字_“死孩溝”,村民們說,過去哪家小孩死了就用席子一卷扔到這條溝里。石橋寬4.6米,長28米,高10米,橋梁厚3米,石塊互相咬合、嚴絲合縫,兩側有石條護欄,橋面上有三道很深的凹槽,兩端為車轍壓痕,中間為牛馬踩踏的凹痕。橋的洞券頂部南北兩側、分別鑲刻著繁體“懐德橋”三個大字。更為驚奇的是石橋涵洞頂部,有明顯一個人的“右手印”,仔細辨認,是一只“佛手像”的“右手五指印”。十里河,古稱武周川水,沿岸是北魏以來石窟寺興建和佛教盛行的重要區域,從云岡石窟開始,沿河向西,依次是魯班窯石窟、吳官屯石窟、焦山寺石窟,再往西,左云境內的睡佛寺石窟、洞兒山石窟、雕落寺石窟。岸邊還有佛子灣的巨大“佛”字等遺存。古武周川水流域可謂是一個佛國的世界。而懷德橋涵頂“佛手印”,同樣賦予了護佑邊塞安寧、出塞親人安康、塞外異族融入共榮的愿望。

據高山村孫老書記講,村里老輩有這樣一個傳說:張果老騎著毛驢經過此橋,與建橋的魯班打賭,當張果老走到橋上,石橋果真搖搖晃晃,魯班趕緊跳下橋涵,用手托著橋頂才幸免倒塌。當然,這樣的傳說在雁門關外地區流傳較多,只要是說到古橋或是古塔,都會有魯班和張果老的影子;而堪稱“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也有同樣的傳說故事。老百姓用對魯班爺的贊譽來神化石橋的建造,可見石橋在他們心中的分量,告誡人們這種來之不易的神圣之物,要倍加珍惜和全力保護。

懷德橋是高山鎮產業轉型,古城修復時,清淤清理出來的。相續發現了當時修建石橋后所立的功德碑。石碑為殘缺的兩大半塊,字跡漫漶,難以辨認。地方歷史文化學者吳天有先生,經過對碑文進行了拓片、辨認,撰寫了“高山懷德橋碑文辨析”的文章。碑文揭開了懷德橋神秘的面紗,高山城及懷德橋是萬里茶道和晉商崛起的重要見證。

據碑文記載:石橋的修筑或修繕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二年(1842)間,距今已180多年。碑文看不出懷德橋是新建,還是修繕,但從筑橋的石料看有所不同,其中有明朝初期建高山城一樣的石料,推斷橋至少應為明朝與高山城同時期興建,經年長日久、失修損壞,清朝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石橋的修繕資金來源都是民間募集。主持募化人是從京城來五臺山“朝臺”禮佛后,在高山寺住下的兩位僧人,叫“善全”和“中善”。二人“素與本城都府察公相善”,“覩西門之溝壑,憂思倍切,見道路之險曲,善念方興?!庇谑桥c好友當地主管察公商議,正合察公早有之心意,于是共同決定籌集資金,進行修橋的義舉。

碑文詳細地刻記了捐款的數額、用途及具體捐款人。捐款人主要是歸化(今呼和浩特市)、大同、左云三地的商人。官府稅局、商社、店鋪達250家、個人50多個。其中行業會社寶豐社、集錦社、聚錦社等13家;店鋪長奉店、元盛店、大盛魁、西同仁堂、等102家。經營業務包括錢莊、典當、餐飲、皮貨、紙張等。有我們最熟悉的晉商代表“大盛魁”和北京百年老店“同仁堂”。以呼和浩特的商人最多,大概涵蓋了當時全市的所有名商大賈甚至中小商戶。僅“歸化城募化糾首”就有31位,而大同7位,左云7位,高山本城13位。當年,官員、商家和個人同籌共建、行動積極、氛圍熱烈的局面可以想象。碑文中有官員十四人,如:“陞雲南按察使司普”“江西撫標右營遊府察”“蒙古防禦策”“潢洲前鋒委官逹”“(綏)遠巡司廰劉”“左雲副司廰口口”“……用緩設教論髙山李槐”……

最為突出的一是歸化城“樂善好施”而又得“躍升云南按察使司普”貢職者。碑文中特別提到:察公建議“由大同、左雲直抵古豊……極力募化。幸遇貴官長者樂善好施,財用頗充足也?!薄皹飞坪檬?,“捐錢捌拾千文”。是個人捐款最多一位官員?!澳蓟瘽愀魈幧剖坎际╁X二千八百一十四千三百文”,僅“建懐德橋工價飯食用錢五百六十千文”,其中那位“樂善好施”捐款占到修橋的七分之一。二是高山城察公、后任“江西撫標右營遊府察”。他不僅是策劃者、決策者,也是義捐者?!熬桢X貳拾千文”。

在碑文中記載除修懷德橋外,同時沿河還有七個善舉項目:“觀音堂之石橋(併修小棧),雲崗自高山之北棧,殺虎口外玉官橋之木橋,佛爺溝(石棧)之路,(五素圖橋東南頂關帝廟前)壩底村之……善士等開劈補修,永垂千百世平安之厥工也?!?/p>

從道光十九年(1839年)發愿起并開始籌集資金,到1841年懷德橋動工修建、1842年秋懷德橋竣工,后續項目至“丁未春月上浣轂旦立”,即1847年春天全部峻工立碑。持續九年的時間。從觀音堂至右玉的殺虎口約一百千米的戰線,義舉之士徒步奔波于沿線八個工地、難以想象多么的艱辛。為武周塞內陸茶馬古道的改善和通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懷德,出自《論語·里仁》,是感念恩德,懷有德行之意。自古修橋補路,善莫大焉!建橋的先人們將石橋名為“懷德”,更是情深意遠。古老的武周川水穿村而過。穿村而過的還有109國道和京綏鐵路,我想,正是這些新時代的坦途,才使這座石橋失去了它曾經的繁忙和輝煌,被埋沒于歷史發展的荒野厚土中。

河水潺潺,狼煙散盡,駝鈴聲去。懷德橋撫去歷史的塵埃,在寞落中又重現光華,煢煢孑立于高山之脊。凝望那斑駁陸離、滿浸滄桑的車轍和蹄印,眼前仿佛接踵而至的車馬大隊、商旅輜重從古城里緩緩而來,踏過這撐起艱辛和希望的石橋,汗水、淚滴、戀情、愛意,伴隨著“走西口”悲涼的小調,步履堅定地遠去……

沿桑干河流域東奔西走,在晉北,在桑干河流域,高山的懷德橋是非常罕見的;從其建筑年代、保存完好,承載的歷史文化,目前堪稱晉北第一橋;也是大同盆地西口路上,一座晉蒙共建,民族融合,德懷天下,美美與共的愛心橋。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

猜你喜歡
碑文石橋石窟
村行
石窟與云Sushi Hanzo
論碳審計主體
敖漢旗萬壽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釋
慧思陶勒蓋碑文解讀
形態各異的石窟(上)
阜新元代大玄真宮祖碑碑文新錄
悠悠水鄉 七溪石橋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