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廣西鄉村振興發展報告

2024-04-12 10:48肖寧覃娟
新西部 2024年3期
關鍵詞:農村

肖寧 覃娟

2023年,廣西圍繞落實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三年攻堅行動方案,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緊扣“三大協同”,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對廣西來說,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防貧保障、要素保障、人才保障破解關鍵瓶頸,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新臺階,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2023年是中國經濟疫后復蘇第一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拓展的關鍵年。廣西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有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牢牢守住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和糧食安全兩大底線。2023年,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達4468.2億元,同比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6元,同比增長7.0%;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2.5%,高于全國、全區平均水平;62.4%的監測對象穩定消除風險。年內,成功舉辦第17屆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和全國鄉村建設工作推進會等多個全國性現場會并作經驗推廣,4個案例入選全球最佳減貧案例,3個案例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抓好“三大協同”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3年,圍繞落實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三年攻堅行動方案,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緊扣“三大協同”,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一)強化防返貧動態管理和全面幫扶協同推進

1、抓好“三大排查”

一是扎實開展常態化排查。構筑農戶自我管理、干部入戶走訪、系統篩查預警的防返貧常態化排查三道防線。同時,用好“廣西防返貧”APP防貧監測大數據平臺,構建風險預警快速化、認定標準規范化、認定審批無紙化、決策分析精準化、數據清洗智能化的防返貧監測和幫扶體系,加強行業部門會商研判、溝通協調、數據共享和預警監測,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二是全面開展集中排查。開展“防返貧 守底線”專項行動,采取“線上網絡化、線下網格化”工作模式,對全區1128萬農戶進行全覆蓋排查,對634萬脫貧群眾開展大回訪行動,杜絕發生“應納未納”“體外循環”“規模性返貧”等情況。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計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對象55.8萬人,戶均享受幫扶措施3.8個,經過幫扶累計34.8萬人穩定消除風險。

三是認真開展重點排查。圍繞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領域開展重點排查。全面跟蹤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總體發展情況,劃定10類存在返貧致貧風險隱患的農戶開展重點監測和幫扶。圍繞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重點領域開展常態化、長效化監測,多措并舉兜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2、加強“三大幫扶”

一是精準落實政策幫扶。整合優化60多項鄉村振興、社會保障配套政策,不斷完善過渡期“1+N”幫扶政策體系和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政策報備跟蹤督促機制。建立“一戶一議”“一人一策”“一年一檔”幫扶機制,開展一對一精準分析、定期檢查、跟蹤監測和動態管理,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相結合。加強各行業部門數據共享和比對,協同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特別是開展農村供水定期排查和動態跟蹤監測,落實建設資金,提升378.7萬人供水保障水平。

二是全面推進產業幫扶。推進“10+4”產業扶持模式,即金融服務、消費幫扶、代種代養、以獎代補、入股分紅等10種支持方式和訂單聯結、股份聯結、服務聯結、產業融合4種聯農機制,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發放免擔保免抵押、由財政貼息并進行風險補償的小額信貸、“桂惠貸”。三年來,共投入中央和自治區銜接資金約113億元用于支持糧食、果蔬、桑蠶、特色林業、特色養殖、蔗糖、鄉村旅游、桂西芒果、六堡茶、螺螄粉等特色產業發展;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約79億元、產業以獎代補資金約31億元,受益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152萬人次左右,產業幫扶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推廣力度。截至2023年10月,廣西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50.2億元,同比增長24.4%,保費增速、規模分別居全國第8位和第14位。選派鄉村科技特派員4000多名,科學推廣村級集體經濟資產經營型、產業配套型、資源開發型等6種發展模式。針對鄉村產業項目用地瓶頸,印發《強化鄉村振興用地保障若干措施》,采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措施,著力解決縣域空間保障和統籌不足、項目用地保障難、城市建設用地盤活利用難度大等諸多問題。

三是持續加強社會幫扶。實施防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推行“三個一批”,即通過平臺政策強化支持自主創業帶動一批、幫扶車間和公益性崗位就近就地吸納一批、就業政策強化脫貧人口外出務工輸出一批,確保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搬遷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2023年,實現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務工規模293.5萬人,超額完成計劃任務;發放跨省就業一次性交通補助4.7億元,惠及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114.3萬人。開展“消費幫扶助農增收集中行動”“消費幫扶新春行動”“萬企興萬村行動”“百縣百品廣西助農專項活動”“2023年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會”等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深入拓展粵桂東西部協作,確立資金管理、產業、勞務、消費、人才、社會幫扶等方面的協作任務。2023年廣東撥付財政幫扶資金17.6億元,投產企業244個,共建產業園區112個,援建幫扶車間375個;完善“一縣一企N車間”和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等勞務協作模式,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76.6萬人。約2.8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企業參與數量居全國第二。

(二)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和特色農產品供給協同推進

1、抓好糧食增產提質

一是嚴格執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度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扎實推行國家耕地地力保護、稻谷生產等扶糧穩糧補貼政策,合理推進土地流轉、積極擴大生產規模,緊緊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二是推進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選育推廣“桂系”良種、新種,研發普及智能農機裝備、山地小型機械。2023年,認定農作物(蠶)品種326個,位居全國第三,其中水稻品種199個,位居全國第二;創建5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綜合機械化率達68.3%;在62個縣投入4000萬元創建100萬畝水稻高產攻關示范片、50萬畝玉米高產攻關示范片。

三是農業配套設施現代化,深入實施《廣西加快推進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廣西設施農業項目建設流程指南》,持續改善農田水利、冷鏈物流和“三通一平”等配套設施,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2023年,共投入34.6億元建設210萬畝高標準農田,畝均財政投入達到2000元。

2、完善多元化農產品供給體系

充分發揮廣西作為全國的“果盤子”“糖罐子”“菜籃子”“肉案子”作用,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協同開發各種食物資源,合理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成品糖、水果等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打造農產品加工品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提檔升級,實現農產品加工業延鏈強鏈補鏈,提高農作物綜合利用價值和農產品附加值。截至2023年10月,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超過3500家,其中年銷售額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超過400家;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09.9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超萬億元。

3、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

構建與區域特色相契合、市場需求相匹配、環境承載相適應的“10+3+N”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打造糧油、糖蔗、蔬菜、水果、蠶桑、茶葉、中藥材、畜牧業、漁業、生態林十大特色產業集群,做優現代種業、設施農業、數字農業三大農業支撐產業,做好“土特產”,打響“桂字號”,做好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香港優質“正”印和深圳“圳品”認定,打開廣西農產品的市場銷路。截至2023年底,共打造了503個“桂字號”農業品牌,14個地理標志品牌入選中國品牌百強、數量居全國第二,其中橫縣茉莉花茶、百色芒果品牌價值均在100億元以上。

4、探索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推動農文旅體養深度融合,持續推進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形成桂林陽朔、賀州黃姚古鎮、北海潿洲島、崇左大新等四大旅游民宿集聚區,旅游民宿業成為廣西鄉村旅游區的支柱產業。2023年上半年,廣西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約1.15億人次,同比增長32.3%;鄉村旅游收入約993.6億元,同比增長42.2%。打造“體育賽事+鄉村旅游+傳統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發展的品牌體育賽事活動,推動登山、騎行、水上運動、航空運動、露營、汽車越野等鄉村特色戶外運動產業,通過“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活動、萬村籃球賽、城鄉萬人汽排球賽帶動鄉村社會發展、農村產業振興。因地制宜開發溫泉康養、森林康養、鄉村康養等療養休閑度假產品,建設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桂林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南寧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等,打造“壯美廣西·長壽福地”品牌,康養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

5、探索“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模式

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電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實施“四季電商造節”行動,支持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鼓勵農業優勢產地、產品加工企業、現代電商渠道協同發展,探索冷鏈貯運、連鎖經營、直采直供等新型營銷方式。截至2023年10月,全區建成電商物流服務站點約5000個,培育農產品網銷單品超6000個,打造了66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和柳州螺螄粉、北海珍珠、百色芒果、融安金桔、北流百香果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電商品牌,形成了50多萬家網絡零售店和200多個千萬級電商產業集群。

(三)強化鄉村建設行動和農村公共服務提升協同推進

1、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民獲得感

一是繼續夯實住房和飲水安全。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和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實現“安居夢”。開展農村供水定期排查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建設廣西農村供水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截至2023年10月,落實2.2億元維護養護資金,惠及761.5萬人;落實工程建設資金25.3億元,惠及277.5萬人。

二是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以新型城鎮化為龍頭,深入推進“五通一平”建設。實施“三年萬億元”鄉村建設行動,建設農村道路、清潔能源、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防汛抗旱村等基礎設施,農村地區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縣縣通高速。同時,大力開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農村地區基本實現穩定供電、5G網絡、快遞服務全覆蓋。

三是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千村引領、萬村提升”工程,統籌推進“四位一體”(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及村容村貌提升)建設。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是科學開展垃圾處理。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中轉)設施項目建設,重點整治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魚糞便綜合利用問題,2023年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

五是著力提升村容村貌。開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建設,2023年完成11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投資2.6億元,完成371個村落現場調研工作。

2、強化鄉村治理增強農民安全感

一是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體制機制。發揮村兩委帶頭引領作用,落實村黨組織對村級各類組織、各項事務的全面領導權,以鄉村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村屯吹哨、黨員報到”等協同機制。

二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和村規民約建設,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評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

三是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治理方式。

四是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送法下鄉等為抓手,加強法律普及、法治教育、司法服務,形成線上線下并行、實體虛擬同步、前臺后臺聯動的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格局。

五是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完善鄉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社會矛盾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完善綜治信息系統,形成全區“一網統籌、事事入格”的大網格系統。截至2023年10月,全區農村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7.41%。

六是開展農村突出治安問題專項整治。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治理平臺,加強村社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實現基層服務和管理精準化精細化。

3、保障公共服務增強農民幸福感

一是加強教育保障。堅決落實“雙線四包”和聯控聯保責任,脫貧戶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2023年,下達學生資助資金78.6億元,資助學生約426萬人次。著力補齊脫貧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短板和教育薄弱環節,2023年,安排93.9億元支持新建中小學、幼兒園92所,農村教育總體質量顯著提升。

二是提升中等教育辦學水平。下達6億多元專項資金為全區10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補齊短板,加快推進“云課堂”平臺建設及應用。

三是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統籌發展,爭取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綜合醫院建立緊密型醫療聯合體,提升縣級綜合醫院、重點城鎮中心衛生院防控救治能力,加強鄉村兩級醫療衛生、醫療保障服務能力,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范化。

四是做好大病慢病的救治工作,繼續對包括30種大病病種的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和農村低收入人口進行集中救治。落實常見疾病惠民政策,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實施脫貧人口參保資助漸退政策。

五是提升農村養老軟硬件水平。2022年以來,安排5.2億元建設縣、鄉鎮、村(屯)養老設施,建成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386個;完成376家敬老院改造;完成2.3萬困難老年家庭適老化改造。推行“物質+服務”“慈善+救助”“黨建+救助”三項行動,強化特困老年人救助關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以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養老主力陣地,實行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制度,建立“村委會+村醫+社工”關愛巡訪機制,推廣日間照料、互助養老、探訪關愛、老年食堂等養老服務。

強化“四個堅持”夯實鄉村全面振興各項保障

從實踐來看,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實績不僅要靠有效的思路和舉措,更離不開堅強有力的領導、主動作為的擔當和相得益彰的組織保障、思想保障。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壓實鄉村振興責任

堅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組織領導,鞏固加強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牽頭抓總,下設辦公室和13個專責小組,形成“1+13”鄉村振興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好“自治區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工作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機制。

(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內生動力

堅持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掘、培育、聚集鄉村建設有識之士、有志之士、有才之士,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培育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能人、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培養選拔村干部,改善村干部作風和工作水平。2023年上半年,組織1.5萬多名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85萬名建制村黨員和17萬名村干部開展全員輪訓培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產業政策扶持,培養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建設強有力的本土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和農產業致富帶頭人隊伍,做強村集體經濟和縣域龍頭產業。2023年上半年,開展農村勞動力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36萬人次,其中培訓脫貧勞動力2.68萬人次。育好用好鄉土人才。鼓勵和引導各類大學生、鄉賢、能人、農民工等社會人士,根據自身特長、優勢、資源投身鄉村振興,推動“三農”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

(三)堅持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以黨建帶村建

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群眾致富的先導作用,確保黨的惠民政策落地見效。積極培育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水平較高、學習能力較強的基層組織干部隊伍,推選一批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創新聘用了一批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信息員、網格員,極大充實了農村工作力量。深入開展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通過黨支部“星級化”建設、黨員“積分制”管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聯系農戶等方式,以黨建帶村建,以黨風促民風,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支部堅強堡壘作用,強化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嚴格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考核、評估、巡視、督查,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

(四)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凝聚發展共識

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升級。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納入鄉村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內容,推動優秀民族文化、鄉土文化傳承發展,豐富和拓展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增進“五個認同”。特別是開展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點行動,促進各族搬遷群眾實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在深化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發展共富和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為鄉村振興夯實思想基礎。

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三個關鍵”

結合廣西實際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防貧保障、要素保障、人才保障破解關鍵瓶頸,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新臺階,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

(一)持續加強防貧保障能力建設

目前,廣西仍有17萬監測對象未消除風險,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任務依然繁重,幫扶政策和評估指標的協同機制有待改善。部分鄉村基礎設施仍然滯后,受疫情復蘇和經濟下行影響的產業發展基礎不穩,穩崗就業壓力較大,部分農戶生產經營、外出務工收入不穩定,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困難,特別是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壓力較大,安置區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積極性不高、綜合管理服務不夠到位等問題相對突出。針對這些問題,要著重加強防貧保障能力建設。

一是管好用好防返貧監測平臺。以“廣西防返貧”APP為抓手,全面推行覆蓋全部農戶的“線上網絡化、線下網格化”工作模式,高效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常態化排查、集中排查和重點排查,大力加強各級各部門相互協調、共享信息、共同分析,抓好風險預警、數據共享、數據比對、分類幫扶各個環節,精準識別、應納盡納,精準施策、應幫盡幫,及時發現隱患、穩定消除風險。

二是持續優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全面壓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責任,持續落實各項幫扶政策,牢牢堅持領導體制、工作體系、政策舉措、幫扶機制、發展規劃、考核機制“六大”銜接。通過政策持續、政策完善、政策加強、政策新增、政策轉化五個層面,整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不斷增強幫扶政策的集成效應,不斷拓展幫扶政策的影響范圍,不斷提升幫扶政策的實際效益,不斷提高群眾信任度和滿意度。

三是持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廣西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完善鄉村建設任務、責任、項目“三張清單”,完善資源、政策“兩個列表”,實施自然村(屯)道路暢通、自然村(屯)道路提升、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三項工程”和鄉村建設補短板、示范村創建“兩項工程”,加大專項資金投入保障,建立完善鄉村建設項目庫,有序實施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探索PPP模式,組織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盡量減少財政負擔。

四是繼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加強就業幫扶,深化幫扶車間和鄉村公益性崗位,開展兜底性安置就業;加強產業幫扶,提高產業帶動覆蓋能力,促進脫貧群眾就業增收;加強村集體經濟帶動,完善村集體收益分配制度,讓脫貧人口享受財產權益更加充分,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五是高質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分類施策、梯次推進扎實推進“千村引領、萬村提升”工程,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抓好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農村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深化“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促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提升村莊整體風貌和農民生活品質。

六是提升鄉村綜合服務水平。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醫院和養老設施,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醫療衛生資源、基本養老服務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脫貧人口幫扶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的配合與銜接,落實農村低保人群、大病慢病人群、殘疾人群、高齡老人的社會保障制度。

(二)加快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近年來,廣西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但產業振興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發展可持續性不強,特別是支撐產業項目的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保障面臨較大瓶頸、動力不足。生態保護、糧食安全壓力較大,喀斯特地貌多、山地丘陵多、基本農田多,設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少,農業生產難以集約化、規?;?,產業項目落地難。農業技術落后,資源利用較差,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農業收益低。因此,加快提升產業要素保障水平顯得至關重要。

一是抓好資金項目管理。壓實縣區銜接資金主體責任,抓好項目庫建設管理,按時序進度要求督促指導資金支出進度和項目建設進度,常態化監測資金分解、撥付、調整、結轉結余、執行進度、支出計劃和項目庫,強化資金項目常態化督導和專項督導,在確保安全使用的同時提高效益產出。

二是破解產業項目用地指標問題。多措并舉破解鄉村產業項目用地指標緊張,按照“分類施策,強化保障”要求,預支保障,著力破解項目用地“指標緊”問題。一方面,內挖潛力,加快清理一批未供和閑置土地,用足用好“增存掛鉤”指標政策,爭取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針對邊境地區、脫貧地區、民族聚居區等重點區域向上爭取專項指標,同時深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治挖潛,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三是加快特色產業項目發展。啟動新一輪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培育一批聯農帶農效果好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接廣東產業轉移,做好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既帶動就業又促進財政增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強脫貧地區發展內生動力,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響“桂字號”品牌,使廣西農產品“既好看又好吃”。

四是深化粵桂東西部協作。加強與廣東的聯系與合作,突出產業銜接和勞務協作兩個重點,緊盯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兩個關鍵。促進“一縣一園”產業銜接模式和“一縣一企N車間”勞務協作模式的良性互動,通過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達到粵桂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圳品”全覆蓋。同時,提升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廣東的技術、人才優勢和廣西的資源、勞動力優勢結合起來,實現企業盈利和社會就業兩相宜,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同推進,廣東和廣西雙豐收的良好局面。

(三)著力強化人才保障能力

當前“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新三農問題使鄉村振興的農民參與和人才匱乏問題更加突顯。大部分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兩委干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學習、領悟、執行政策法規能力有所欠缺,特別是信息化辦公、財務、法律等方面知識和能力滿足不了村民自治現代化的要求。如何加強鄉村人才和組織保障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是培育好鄉村科技人才隊伍。農業科技人才是創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依托,是強農富農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人才投入力度、發掘培養力度,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科技隊伍,建立農村科技人才信息庫。建設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科技專業人員、農業技術員、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教育體系。研究切實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的體制機制創新,鼓勵各類“田秀才”“土專家”興辦科研實體和經濟實體,優先承包農村農業資源,完善農業科技人才獎勵制度。

二是打造好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選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優化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做好黨支部星級化工作,真正把農村黨支部建成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一線戰斗堡壘。

三是發展好鄉村經營人才隊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做好教育農民、引導農民、組織農民,激發自己動手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在基層實踐中發現、培育、支持提升一村、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致富帶頭人。實施農民技能與職業教育銜接機制,針對優秀村干、本土鄉賢、經濟能人,培養與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科學技術能手和新型職業農民。

四是建設好鄉村服務人才隊伍。加大骨干教師和赤腳醫生、專業社工的培養力度,建設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社會工作者等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立各級后備人才庫,完善鄉村教育、醫療、社工人才培養機制、職稱晉升機制和生活保障機制。探索“縣管校聘”“鄉聘村用”“第三方服務”等體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創新農村活動供給類型,大大豐富農村生活。

作者簡介

肖 寧 廣西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村社會學、老年社會學、社會心理學

覃 娟 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民族經濟與反貧困、民族理論與政策、綠色發展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今日新農村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新天新地新農村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