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進展與展望

2024-04-12 08:16呂卓凡劉勝男張卓堯龍鎣
新西部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旅四川省四川

呂卓凡 劉勝男 張卓堯 龍鎣

近年來,四川鄉村旅游發展出現了背景變遷、成效深化、路徑創新的“三新”特點,不僅夯實了旅游經濟發展基礎,使得鄉村旅游產業活力持續釋放,也成為四川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在此基礎上,四川需進一步提出鄉村旅游發展新策略,以適應旅游經濟發展的條件轉換與理念革新。

四川是旅游大省,發展鄉村旅游能夠充分利用現存的寶貴旅游資源,不斷在增加農民收入數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立農民主體性上謀求新突破。進入新時代,四川已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持續開展了一系列新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本文試圖在總結四川鄉村旅游發展新路徑的基礎上,提出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新策略,以求實現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聯動,推進四川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背景

四川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一直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文化底蘊而聞名。近年來,四川的鄉村旅游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背景之下,經歷著令人振奮的變革。這一變革得益于黨的十九大以來積極推動的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的不斷深化、和美鄉村建設的有效推進、全域旅游模式的蓬勃發展以及智慧旅游方式的廣泛應用。

(一)鄉村振興戰略有序推進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發展戰略,旨在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四川省積極響應這一戰略部署,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推動農村產業升級、提高居民收入等一系列措施,有序推進了鄉村振興計劃,并且制定了《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旨在培育一批度假鄉村,其中天府旅游名鎮達90個、名村達150個,力爭15個鎮(鄉)、70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此外,鄉村旅游年度接待游客達4.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3800億元,直接帶動100萬以上農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

(二)城鄉融合進程不斷深化

城鄉融合是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背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深度融合促進了資源的雙向流動,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多機會。在城市的投資和技術流入鄉村同時,城市居民也前往鄉村旅游,從而促進了農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這種互補性的城鄉關系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還推動了文化和社會的交流,有助于形成更為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體驗。與此同時,四川省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2022年,四川13個區入圍全國百強區,入圍總數居全國第四、西部第一??h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可以有效聯動城鄉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新動力。

(三)和美鄉村建設成效初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美鄉村建設是鄉村旅游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始終秉持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發展導向,緊扣“三農”現代化發展愿景,大力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從鄉村人居環境、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推進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打造了一大批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型鄉村,并形成了以鄉村旅游、運動康養、文化創意為一體的新產業。這些地方通過在鄉村自然屬性和在地文化保持的基礎上拓展鄉村經營性和消費性的文化生態潛能,不斷實現鄉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鄉村消費功能的生產。

(四)全域旅游模式蓬勃發展

全域旅游是在全行業、全部門、全居民共同參與下,利用目的地吸引客流量,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體驗產品,滿足游客全方位需求的旅游方式。四川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文化和旅游產業規模、數量質量穩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發展全域旅游的基礎堅實,潛力巨大。目前,按照全省文旅資源普查顯示,文化資源達305.74萬處,旅游資源達24.57萬處,五級旅游資源超1800處。四川省積極探索全域旅游,將“產、城、景”融合發展視為主要著力點,力爭到2025年實現3個市(州)、50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累計80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進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錄。

(五)智慧旅游方式廣泛應用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智慧旅游方式在四川鄉村旅游中得到廣泛應用。游客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獲取信息、預訂住宿和門票,還可以參與虛擬導游和增強現實體驗,使他們的旅行更為便捷和豐富。此外,智慧旅游還能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旅游服務,比如利用移動應用程序提供定制化服務,從而創造出更多樣化的旅游體驗。這種智慧旅游方式不僅提高了游客的滿意度,還有助于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四川鄉村旅游發展方興未艾,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和美鄉村建設、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方式的綜合應用,共同推動了四川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這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多豐富多彩的旅游選擇,還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機會。未來,四川鄉村旅游有望繼續成為全中國和全球游客的熱門目的地,并且成為四川一張亮麗的名片。

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成效

(一)完善鄉村旅游政策體系,提供行業發展新保障

四川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鄉村旅游的發源地和重要省份,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省內一直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端拇ㄊ÷糜萎a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鄉村旅游創客行動的通知》《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行動計劃(2014-2017年)》等一系列文件的陸續發布,為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近幾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其中,《“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規范鄉村旅游”的目標,要求對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和傳承,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省市積極推動鄉村旅游行業的發展,其中四川省文旅廳編制的《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努力,以適應新時期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態勢、新特征,完善鄉村旅游政策體系并進一步提供行業發展的新保障。此外,政府還加強了對鄉村旅游市場的監測和調控,及時了解市場的變化和需求,為政策的調整和優化提供了依據。通過這些努力,四川省不斷完善鄉村旅游政策體系,為行業提供了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二)升級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夯實質效提升新支撐

在鄉村旅游產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必須根據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制定更好的頂層設計,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四川省很多地方通過實施基礎設施提升改善“一條龍”行動,全面構建起特色小鎮道路體系,補齊污水處理、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短板。在大力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的背景下,四川省對鄉村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升級,健全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不斷提升旅游服務功能,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1%,電力、通訊、供水等公共設施也在逐步完善。同時,對農村的智慧旅游進行試點,建立鄉村智慧旅游服務平臺,使鄉村旅游的智慧化程度得到提高。2023年,全省積極推動公共服務持續優化,對鄉村道路兩旁的人文景觀進行美化升級,打造出“流動的鄉村旅游風景線”,力爭在2025年前完成100條“天府田園風光游線路”。此外,在有條件的村級地區創建一批非遺體驗基地,建設“鄉村博物館”“鄉村公共文化休閑空間”和“天府鄉村大舞臺”等文化遺產基地。

(三)促進旅游產品不斷打造,尋找資源開發新方向

隨著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旅游產品。這其中包括設計和開發獨具特色的景點、活動和體驗項目,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興趣;也可以通過與當地社區和企業合作,發掘潛在的資源和亮點,為鄉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四川省通過充分發揮鄉村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資源,利用“旅游+”和“生態+”等方式,促進農林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結合。創新鄉村旅游形式與產品,開發各種類型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及精品線路和具有鄉村特色的農家樂、健康養老基地。一方面,通過建設文化村落展示傳統工藝和民俗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利用當地農田和農產品推出了家庭農場、森林人家、水利風景區(河湖公園)、氣象公園(氣候小鎮)等農家樂和農業觀光項目。另一方面,著力開發以自然保護區為主的生態旅游線路,例如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在成都舉行的2019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游節上發布了三條四川大熊貓生態旅游精品路線,旨在大力發展以大熊貓為主題的觀光旅游。

(四)推動旅游資源空間整合,形成抱團發展新格局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省和重慶市的有關部門在黨中央的政策支持下共同推動巴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在文旅產品供應、品牌聯動推廣等方面進行創新,加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設,使巴蜀文化煥發出其獨有的魅力。通過緊密合作,川渝兩地已聯合發布主題精品線路70余條;聯合承辦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第十三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第五屆川劇節等系列活動;組織川劇《江姐》、民族歌劇《塵埃落定》等精品劇目在兩地推廣演出等。2022年,兩地舉辦近百場文化活動,線上線下服務逾1000萬人次;聯合開展產品創新,有效激發了巴蜀文旅發展活力。2023年3月,在成都舉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旅游共享發展研討會”,圍繞鄉村旅游發展前景、農業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旅游商品打造等多個方面,探討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與新藍圖。未來,川渝將進一步樹牢“川渝一盤棋”思維和“巴蜀一家親”理念,深入探索文旅跨省協同發展新模式,更好地保護利用文化遺產,創新開展聯合營銷,推動旅游資源空間整合,形成抱團發展新格局。

(五)推進“天府旅游名牌”建設,增添示范引領新動能

為加快推進文化強國的建設步伐,在加強“天府旅游名縣”建設的基礎上,2021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啟動評選一批“天府旅游名牌”,包含天府旅游名鎮、名村、名宿(旅游民宿)、名導(導游、講解員)、名品(文創產品、旅游商品)和美食六大類。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評選(推選),其中每次評選命名天府旅游名鎮不超過10個、名村不超過30個,天府旅游名宿、名導、名品根據申報推薦情況,擇優評選命名或推選發布。四川以“天府旅游名牌”為牽引,不斷將文旅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強化文旅品牌,加速打造精品文旅產品,持續推動四川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這進一步提高了四川旅游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動四川文旅產業形成集聚效應,為“十四五”期間基本實現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戰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全國各地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經驗。

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路徑

近年來,四川省鄉村旅游發展不斷探索出適合當地特點的新路徑,不僅有效推動當地鄉村的產業發展,還顯著促進了農民增收,四川省鄉村旅游發展逐漸向深層次推進。

(一)黨建引領助推鄉村旅游發展

從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看,黨建引領貫穿其中,不斷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組織優勢轉化為當地的旅游發展優勢,實現黨建工作與旅游產業發展雙提升。通過將黨建元素融入鄉村旅游發展,切實推動黨員干部干在旅游項目一線,四川省逐步實現鄉村資源要素整合和產業形態躍升,農民收入規模與質量顯著提高,鄉村旅游活力逐步釋放。例如,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的小金縣通過黨建引領“旅游+”,探索“黨組織+協會”模式,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成效顯著。2023年“五一”小長假,小金縣全縣共接待游客245997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773.0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91.33%、189.93%。

(二)立足鄉村旅游壯大集體經濟

四川省在順利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持續盤活各類房產設施、生態環境等集體資源資產,逐步形成了“文旅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思路。通過探索以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等為基礎的產業鏈、價值鏈拓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消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新型集體經濟做強、做大、做優拓展多元化增收渠道。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村集體積極引進運作成熟的旅游、餐飲、住宿等經營業主入駐,同時加強招商引資,拓展融資渠道,不僅有效破解了集體經濟組織“空殼化”難題,還不斷促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三)村企共建實現多方共同發展

在發展鄉村旅游中植入村企共建,有助于發揮村集體與企業主體各自的優勢所長,有效整合村集體的資源、勞動力和企業的資金、技術等發展要素,有效帶活當地的旅游產業蓬勃發展,而這也是四川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可靠路徑。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這加快了建立健全村企聯營共建機制,探索推廣“國有平臺+企業團隊+村集體經濟組織”“公司+村集體+農戶”等發展模式,引導和支持策劃規劃、創意設計、研發生產等鄉村旅游企業發展的步伐。

(四)能人帶動有效激發旅游活力

四川省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政府引導培育文旅能人提高從業者素質能力,注重發揮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的示范引領和骨干帶動作用。各地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形成“政府扶持+本土能人”上下聯動的文旅帶頭人形成模式,積極探索“外引+內培”兩條腿走路的文旅能人培育策略,厚積當地旅游發展的人力資本基礎。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了《關于四川省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有效組織開展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培訓行動,培育了一批積極性高、素質強、善經營的行業發展管理和經營人才,深層次激發了鄉村旅游活力。

(五)群眾參與拓展農民收入渠道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利于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形成促農增收的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四川省深入挖掘群眾參與潛力,有效克服鄉村旅游經營零散、供需結構性錯位等現實阻礙,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實踐中,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提高農民經營收入”,積極引導當地群眾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建設。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發揮合作社的聯農帶農優勢,引導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四川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土地+合作社”“職業經理+合作社”等鄉村旅游合作社發展模式,在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上取得積極成效。

四川鄉村旅游發展的新策略

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四川省應進一步鼓勵和加快策略轉換,合理配置旅游資源要素,深層次激活鄉村旅游發展潛力,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一)強化部門協同,成立鄉村旅游工作專班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重視有關部門工作的統籌協調,通過建立和完善文化和旅游工作領導機制,明確目標任務,健全組織體系,密切工作銜接,形成黨政統籌、齊抓共管的文旅工作格局。設立多部門聯動的鄉村旅游工作專班,避免同一項目的部門分割式實施,促進各部門高效溝通配合、同頻共振、相互支撐,同時聯合推進數字治理的各類APP歸并整合,簡化操作難度。

(二)深化業態融合,提高地方資源整合能力

成都市作為四川農文旅業態融合發展的代表,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成立了立足成都、服務全川的成都天府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聯盟,讓更多有資源的單位、企業、機構、經營主體抱團發展,更好提高產業鏈的全面整合能力。在此基礎上,需進一步增強融合業態與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開發耕作體驗、伴手禮等產品,讓鄉村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在地農產品擴大銷售、提升品牌影響的重要契機。結合村莊特色資源設計當地的鄉村旅游品牌形象,構建“線上+線下”的營銷推廣體系,促進消費引流。構建“景觀游歷+生態文旅+研學教育”多層次融合業態,增加親子、研學等參與度高、體驗性強的項目,打造沉浸式、“IP”化的鄉村旅游新場景。

(三)加強數字建設,形成鄉村旅游智慧生態

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等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工作為鄉村旅游智慧化帶來更多可能。四川旅游業已出現加強旅游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了鄉村旅游智慧新生態的新趨向。在此過程中,需充分運用新技術,探索“科技+文旅+農業”的融合發展模式。大力推進智慧景區建設,一鍵滿足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景點門票預訂、在線游覽、鄉村農特產品購買、咨詢投訴等需求。同時,通過大數據深度分析游客畫像、線路熱點、購物喜好等,進行精準營銷,宣傳當地景點的美景、美食、美品,擴大消費空間,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服務管理水平。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將雪亮工程、應急廣播等與智慧旅游平臺對接,強化鄉村旅游應急處置和安全保障支撐。

(四)促進群眾參與,鼓勵當地村民勞動致富

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民在鄉村旅游中的主體作用,應創新“聯農帶農”機制推動農民穩定增收,鼓勵群眾參與到農旅產業中。通過提升基礎設置和打造整村風貌,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構建起“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機制,著力以旅富農,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多樣化,拓寬增收富民路。促進集體通過提供就業機會和生產服務、參與資源流轉談判、引導投資眾籌、發放分紅福利等方式,優化利益聯結,強化村集體和農戶的參與分享,讓村民共享鄉村旅游發展成果,增強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簡介

呂卓凡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

劉勝男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農村發展

張卓堯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農村發展

龍 鎣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農村發展

猜你喜歡
文旅四川省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四川:不只辣,還很甜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
四川省 多舉措增強2500萬 農民工獲得感
文旅照明的興起
災后兩年新四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