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楊凌示范區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調研報告

2024-04-12 08:16淡新昌楊靜李佳昕
新西部 2024年3期
關鍵詞:楊凌示范區集體經濟

淡新昌 楊靜 李佳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產業振興則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從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機理來看,楊凌示范區的鄉村產業振興主要是通過“五聯一抓”發展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組織形式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運用“黨建+”推動土地流轉等多措并舉的方式來帶動農民增收。目前,楊凌示范區的產業發展已具規模,但就農民人均收入而言,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之間的關聯性并不明顯。本文總結和分析楊凌地區產業發展的現狀,針對楊凌在農民增收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如何促進該區農民增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對策。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是東方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于1997年7月29日被列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示范區。2018年10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若干政策的批復》,從多個領域、多項政策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楊凌農業高新產業示范區按照“核心示范、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定位,積極開展涉農改革創新試點,聚焦土地制度、集體產權改革,構建以特色現代農業為依托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對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楊凌示范區的產業發展已經具備規模,但是農民增收仍然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產業發展現狀

(一)貫徹“五聯一抓”,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產業興旺,鄉村才能振興。國家鼓勵楊凌示范區發展現代農業,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動鄉村振興。近年來,楊凌實行“專家聯產業、科研聯生產、企業聯市場、部門聯政策、黨員聯群眾、書記抓典型”的“五聯一抓”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機制。自楊凌實施校企協同“五聯一抓”助力鄉村振興以來,已完成任務228項,產業項目投入5200多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過10萬元的村子達到40個,其中50萬元以上的5個,創新性總結出了示范村“強產業樹標桿”、提升村實施“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雙向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特色樣板”。

在“五聯一抓”機制帶動下,楊凌自2018年開始探索一村一模式,依托農業資源優勢探索村特色產業模式,培育了高家村櫻桃、田西村紅薯、田東村火龍果基地等一大批集體經濟產業園,以傳統農業助推鄉村產業興旺發達。五泉鎮高家村以發展集體經濟為切入點,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將目光聚焦到櫻桃產業鏈上,通過建設溫室大棚等方式,因地制宜發展櫻桃產業,推動櫻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高標準櫻桃產業基地,創新了產業發展模式。

互聯網和物流的快速發展也為高家村地區的電商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互聯網電商平臺通過資源整合,進一步加大了對于高家村特色櫻桃產業的宣傳力度,為農民提供更為準確的市場供需信息,從而拓寬了銷售渠道,促進了高家村櫻桃的銷售和鄉村旅游的發展。

(二)運行“黨建+”模式,推動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楊凌示范區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為契機,通過“黨建+”的模式,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盤活丟荒、閑置耕地,喚醒“沉睡”土地資產,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積極做好土地流轉摸底調查,最大限度的發揮土地效益。

楊凌組織黨政班子成員全部分片到村,同步安排部署,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召開專題座談會、懇談會,深入農戶家中做思想工作,力爭土地連片規?;鬓D、集約化經營,以更大的力度激發農村土地資源要素活力。2008年開始,楊凌實施土地銀行政策,農民通過協議的方式將土地存在村集體,村集體通過土地銀行把土地流轉給經營主體,再將租金返還給農戶。在土地銀行基礎上,楊凌于2014年成立土地流轉服務有限公司,總共流轉土地6.3萬畝,土地流轉率達 85%。為了探索更多盤活農村土地的路徑,2015年楊凌開始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到股權、村民到股東的轉變。通過土地銀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方式將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來,同時又建立起土地數字資源庫,強化土地科學化管理,打破土地一村一戶的碎片化格局,使得楊凌土地資源利用與運轉效率大大增加,讓土地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三)創新組織形式,以股份制合作社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股份合作制是楊凌整合農村集體經濟資源、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形式。楊凌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發展規模經濟奠定了制度和經濟基礎。以陜西省第一批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田西村為例,2018年在田西村甘薯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由村集體絕對控股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全村2100余名村民以土地入股。采用“保底收益(流轉費)+按股分紅”的方式,農民的保底收入為1500元,拿出500元入股,由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統一對農民入股的500元進行支配,自負盈虧,但農民的保底收入1500元仍然不變,最大的虧損金額也就僅限農民入股的500元。把經營性資產以份額或股份形式折股量化到每一位成員身上,村民又將折算的股金入了股,實現了經營收益向資產收益的轉變,更好地將農民和市場聯系銜接聯動。

通過采取股權分紅的方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值,全面激發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促進農民農村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發展,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

為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新途徑,楊凌以“企業主導、集體參股、合作共贏”為發展理念,在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變集體資源為入股資產、和城市資本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探索由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全資或控股成立生產經營公司,各種市場主體等通過參股、合作開發的方式進行股份合作的“村集體+企業”的發展模式。

以田西村為例,田西村利用農科城優勢,探索“產教學研用”發展新模式,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與多家專業公司、機構合作、成立多家平臺公司,特別是借助知識平臺與校企合作,搭建起集規劃設計、科研生產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2019年底,田西村以村集體產業資源為“資本”,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生創業團隊合作,聯合出資100萬元注冊成立了楊凌夢里田西鄉村建設有限公司。農民在產業中就業,在就業中學習,既提高了自身知識水平,又能將自身知識學以致用技能入股,村集體再通過技術組織為其他農村農業提供技術服務,打造村集體經濟的又一可循環增長點。與此同時,田西村依托傳統紅薯育苗業優勢,由村集體經濟出資成立了陜西田進農業有限公司,為村集體經濟爭取到商業信貸,走出了一條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破題”之路。

“村集體+企業”的發展新模式在楊凌示范區已經全面推廣,他們組建村級公司,依托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旅游服務、鄉村設計規劃等近百個項目,項目范圍走出省外走向全國,產值破億元。

農民增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

楊凌區的產業發展立足于本地的特色,呈現出高質量蓬勃發展的態勢,但其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顯然動力不足。根據《楊陵區2023年促進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收工作實施方案》可知,2022年楊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1元,僅略高于關中地區。主要問題在于:

第一,對于楊凌本地的農業生產者來說,有技術、有產業的技術能人沒有形成相應的規模,沒有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缺乏相應的技能培訓,就業范圍較窄。

第二,農民的財產性權益得不到保障。農民將土地次承包權進行流轉給企業,每年獲得的只有土地流轉的微薄收益,企業運營所獲得的收益與農民毫無關系,土地的財產效益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建議

(一)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深入推進校企協同“五聯一抓”鄉村振興工作,謀劃實施一批農業生產、產品加工、休閑旅游等多形態產業項目,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效益,以高素質農民為主體全面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擴大群眾就地就業增收途徑。支持農民群眾參與育種育苗產業鏈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工作,積極探索農村閑置宅基地、農房出租盤活利用新模式,將資產資源變成農民的實際收益。

(二)穩定擴大就業

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建成“零工市場”,穩定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加速實現企業社保補貼“直補快辦”,減壓賦能,穩定市場主體保就業。實施帶頭人培育和大學生創業支持計劃,年內發放創業貸款,擴大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三)做優特色現代農業

按照“建示范、顯特色、能推廣”的目標要求,大力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推動國家品種測試評價陜西分中心、糧農集團旱作節水智慧示范園建設,建成國家數字設施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全面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示范水平。

(四)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經營活動的積極性

首先,富有中國特色、適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對繁榮市場、助推農業產業化、幫助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楊凌示范區應當充分重視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作用,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應當立足于本村的具體實際,發展相應的特色產業,大的產業借助公司,小的產業依借合伙,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減少盲目跟風,防止產業趨同化;充分盤活利用閑置的宅基地和農房發展特色產業,實現集體財產的保值增值。

其次,個體工商戶應當積極地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尋求幫助,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行使議價權,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把關,出臺相應的政策助力個體工商戶形成品牌化經營。

再次,公司和合伙企業類市場主體應當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提高品牌的市場競爭以及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用生產設備等不動產進行抵押登記,以獲得更多的資金來支持企業再生產活動。

最后,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當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的資金扶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簡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流程,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

(五)健全人才保障機制

人才作為一種重要且稀缺的資源,對于促進楊凌示范區農業發展、保障農民權益、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首先,對于楊凌本地的農民來說,在給予他們物質幫助的同時,要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實現技能脫貧,充分發揮農民的主任翁地位,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最終實現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

其次,對于外來人才,楊凌示范區應當出臺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來保障他們的基本物質生活條件,讓外來人員充分地感受到楊凌對于人才的重視力度。

(六)完善組織保障機制

首先,需要黨政部門予以政策服務。黨政部門應當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應的借貸管理辦法,拓寬合作社借貸主體的范圍;設立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加強對社會閑散資金的吸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加強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選擇的風險論證,順應優勝劣汰的市場運行規律,建立健全多主體、多渠道的風險分擔機制;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開發建設“楊凌土地流轉的信息化平臺”系統,公開發布“三資”要素、價值評估、抵押登記、交易流轉規則等信息,不斷完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充分解決農村核資確權、資源盤活、土地流轉等問題,為集體產權入市交易提供服務。

其次,加強村黨組織負責人隊伍建設。加強領導干部專業知識培訓與素質培訓,由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領銜,同相關具備專業知識的法律人員、會計人員密切聯系,使村集體領導干部對于國家倡導的產權制度改革的理論底層邏輯、制度架構安排有一個較為充分、較為完整的認知,必要時可增加一些業務考核,更好地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同時,下發政策鼓勵領導干部走出村社,主動向外。各村社領導干部定期共享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經驗,加強村社之間的信息交流,實現信息差的最小化。

最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引入相應的第三方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資金進行監管,并對資金使用的情況予以公示。同時,為了更好地規避市場的風險,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利益,考慮聘請專業人員對市場風險進行科學評估。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進行議價,避免市場價格出現較大的波動,更好地保成員的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張琦:《如何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作用》,載《人民論壇》,2021(03):68-72頁。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載《人民日報》,2018-09-27(001)。

[3]李娜:《基于鄉村資源優勢的鄉村產業振興思考》,載《農家參謀》,2022(24);86-88頁。

[4]吳春來:《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初探》,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1,42(12):180-189頁。

[5]段海波:《芻議農業產業融合機制和農業產業化》,載《改革與戰略》,2014,30(05):75-78頁。

[6]甘藏春:《土地正義——叢傳統土地法到現代土地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01)。

[7]韓松:《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的特別性及其立法意義》,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報》,2023,43(08):23-41+148頁。

[8]趙曉峰:《農民合作與鄉村振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04)。

[9]吳迪、叢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之博弈分析——以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為例》,載《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6(03):124-131+144頁。

作者簡介

淡新昌 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法律碩士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三農問題

楊 靜 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鄉村治理

李佳昕 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治理法學

猜你喜歡
楊凌示范區集體經濟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楊凌推出穩農助農“定心丸”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解碼楊凌:不老的農業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楊凌深耕服務“田園”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陜西青年作家采風團走進陜西楊凌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