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實踐探索與成效經驗

2024-04-12 13:34龐經滔周攀青肖志娜
新西部 2024年3期
關鍵詞:宜業宜居四川省

龐經滔 周攀青 肖志娜

近年來,四川省充分吸收并總結了過去數十年間在巴山蜀水間開展鄉村建設的豐富經驗,深入學習摹畫“千萬工程”的成功范式,牢牢錨定“宜居宜業”這一和美鄉村的本質特征,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并有效拓寬了實踐道路,始終確保和美鄉村的應有之義在四川得到充分表達,逐步形成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四川探索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當前一段時間四川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任務和深刻實踐。2023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開啟了四川實踐、取得了四川成效、形成了四川經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實現四川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實踐

在探索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實踐上,四川省充分吸收并總結了過去數十年間在巴山蜀水間開展鄉村建設的豐富經驗,深入學習摹畫“千萬工程”的成功范式,牢牢錨定“宜居宜業”這一和美鄉村的本質特征,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并有效拓寬了實踐道路,始終確保和美鄉村的應有之義在四川得到充分表達,逐步形成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四川探索之路。

(一)摹畫“千萬工程”——和美鄉村的四川之路

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在連續三年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后,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這一重大戰略轉變。這是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也為四川省在2023年度開展鄉村振興建設各項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和根本遵循。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2023年度四川省經濟發展五個方面重點工作之一,2023年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指出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加快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進程,要在鄉村規劃建設、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生態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鄉村治理體系等六方面做出相關工作安排,重點把握推進。

四川省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四川廣大農村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基礎上次第開展的。從2010年四川省委率先提出“產村相融、成片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綜合體,到2013年開展建設“美麗鄉村”,再到2023年提出建設“和美鄉村”,四川省鄉村建設行動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踏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基礎愈發穩固。2012年-2021年,四川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加5.6%,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構成比重年均下降10%,而同期三產就業人員構成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年均下降24.8%,這表明隨著四川的產業結構升級的穩步推行,四川省農業勞動生產率逐步提升,農業現代化基礎也逐步夯實。

2023年5月26日,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通知》,全國各地紛紛掀起學習熱潮?!扒Т迨痉?、萬村整治”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 “千萬工程”為新時代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提供了科學的實踐理念、強大的理論指引、堅定的工作原則和重要的發展范式。

學習摹畫“千萬工程”的重要經驗是四川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首要任務,對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具有極端重要性與現實針對性?!端拇ㄊ∴l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對今后一段時間四川省鄉村建設行動做出了具體的工作安排,方案指出要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護、農村公共服務提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的進步。在深刻學習“千萬工程”重要經驗開展鄉村建設的基礎上,建成一批具有輻射帶動功能的中心鎮(村),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踏實走好和美鄉村的四川之路。

(二)錨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四川方略

四川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僅要深入學習應用“千萬工程”重要經驗,而且要深刻把握和美鄉村的重要內涵,確?!耙司印薄耙藰I”的“和美”之義在巴蜀大地得以全面準確體現。2023年10月,四川省制定了全國首個地方性《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規范》,從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明確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四川定義。

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不僅體現在鄉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性改善上,而且體現在著力解決現目前四川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欠缺、城鄉公共服務水平不均等問題,突出以優質、均衡、集約、高效等特征為目標開展建設?!端拇ㄊ 笆奈濉蓖七M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專門提出要開展“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十項重大工程,著力解決廣大農村人民群眾所期所盼,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

四川省“宜業”鄉村建設體現在以“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的新農村產業綜合體和以產業扶貧、產業融合發展為背景的農業產業基礎上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2022年,四川省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9859.8億元,僅次于山東、河南,在全國各?。ㄊ?、區)排第三位,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是保障國家農產品供給的重要基地。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創造性地提出要把四川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大后方。作為新時代的戰略大后方和我國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四川省委提出要把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放在首要位置。在確保牢牢抓住糧食安全這根主線的同時,四川省也在“土特產”上做足了文章,針對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展開布局。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保證糧食供給,打造特色農業產業,促進四川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提升四川農業產業的質與量。

四川省“和美”鄉村建設重在體現由“美麗四川”向“和美四川”的戰略性轉變上。從“美麗”到“和美”,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美”層面的詮釋上更加強調“和諧”這一重要的發展觀念?!昂兔馈辈粌H僅是農業、農村、農民三者的協同發展,而且是農業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更是農業農村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和諧共生?!昂兔馈辈粌H僅是鄉村人戶環境改善的“宜居”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宜業”,而且更是在“宜居宜業”基礎上建設“美麗鄉村”的更高級形態,這正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四川的應有之義。

(三)推進“城鄉融合”——和美鄉村的四川探索

2023年,四川省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首創性提出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逐步形成和美鄉村建設的四川探索之路。

“四化同步”主要是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發展路徑,解決如何實現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城鄉融合”主要是破除發展道路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解決如何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的問題;“五區共興”主要是縮小四川五大經濟區、生態示范區之間發展差距,解決如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問題。

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四川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創新性實踐。自古以來,“縣”便是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層級,也是目前“省-縣-鄉”行政區劃的治理終端,扮演著地方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翱h域”作為中國區域經濟劃分的重要基本單元,承擔著連接城市增長極與鄉村欠發達地區的樞紐作用,突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經濟特征?!耙钥h域為重要切入點”就是要充分發揮縣域的紐帶作用,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四川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長期以來存在著顯著的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和農村在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通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可以逐步消除這種差距,實現城鄉之間資源的均衡配置和協同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通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可以實現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產業互補和協同創新,提升整個經濟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生活保障,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和提高生活水平,同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本流向農村地區,促進四川廣大農村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成效

四川省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呈現出鮮明的特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鄉村產業活力不斷迸發,以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為引領,糧食生產和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鄉村風貌環境持續改善,推動鄉村環境整治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取得明顯成效;人文鄉村魅力有效展現,通過人才振興、示范村建設、文化振興等多方面努力,鄉村人才基礎不斷夯實,鄉村魅力得到充分展示;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水務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實踐引領著四川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多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一)鄉村產業活力持續迸發

全省以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為引領推進糧食生產并取得明顯成效,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四川省全面落實田長制,強力推進成都平原和全省耕地保護專項整治,耕地面積凈增加50萬畝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2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718.8億斤,比上年增加16.7億斤,增長2.4%,再創歷史新高,全省糧食總產量繼續穩居全國第九位。主要的畜禽產品供應穩定充足,生豬出欄量6662.7萬頭,居全國第一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經濟作物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全省已經創建了7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成各級現代農業園區1500余個及產地初加工設施2.2萬座;制定促進“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三鏈同構”方案,培育50個“鏈主”企業,推動50條產業鏈發展,全省54個產業強鎮農民年均可支配收入達2.2萬元,遠超縣域平均水平?!疤旄旨Z庫”建設著力推進。省政府印發《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促進“天府森林糧庫”建設,構建了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切實維護糧食安全。實施長江十年禁捕計劃,充分挖掘漁業經濟潛力,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提升水產品自給自足能力。將現代水產養殖確定為漁業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以川南早蝦、鯰魚、鮰魚、長吻鮠、鱸魚、鱘魚等為代表,推動了名特優水產品產量逐年增加。

(二)鄉村風貌環境不斷改善

協同推進鄉村環境整治,鄉村基礎設施普及率、公共服務便利度及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提高。持續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速養老、醫療、托幼、防疫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全面完成2329個村,64.5萬戶農村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任務,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行政村生活垃圾、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開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獲評數量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連續第四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各地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強化農村空間分區管控,科學劃分農村“三生空間”(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進種養平衡綠色發展;實施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四大行動”,全省90.6%的村實現全面消除黑臭水體,90%的村民小組配備保潔員,97%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穩步提升種植業污染防治水平,構建養殖業污染防治利用體系,持續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建立健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和環保隊伍建設。

(三)人文鄉村魅力有效展現

四川省“三農”人才基礎不斷夯實,發展根基持續穩固,推動鄉村升級改造,村容村貌持續向好發展。2021年出臺的《四川省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圍繞“人才招引、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援助、人才激勵”等五個方面,對四川鄉村人才振興工作進行系統謀劃,構建了全面的系統鄉村人才振興政策保障體系,人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效能顯著增強;推動人才向鄉村建設一線聚集,選派技術人才服務田間地頭,并組織基層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和咨詢指導。同時,深化“三美”示范村建設,劍閣縣下寺鎮等61個鄉鎮入選省級樣板鎮(鄉、街道)、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等67個村入選省級樣板村(社區);自2021年啟動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以來,四川累計評選出省級樣板村鎮348個,建成市級樣板村鎮2058個、縣級樣板村鎮7409個;創建國家級鄉村治理示范四川鄉鎮6個、村60個。

(四)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在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引領下,四川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在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過程中,過去的九年里,四川農村公路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在農村公路總里程、新改建里程、全國示范縣數量、新增通硬化路的鄉鎮和建制村數量、鄉村客運車輛數和線路數等七個方面,取得了“全國第一”的成績。在推動鄉村水務建設方面,22個試點縣已經啟動了214個集中供水工程,完成了96個。其中,規?;┧こ逃?6處,新增供水能力達到了123.8萬噸/天,規?;┧势骄鶠?0.5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個百分點。全省已建成5G基站9.8萬個。在農村教育、醫療、社保等“七有兩保障”九大類25小類104項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已實現了城鄉制度并軌和標準統一。同時,成都市郫都區探索了閑置宅基地和住宅的盤活利用路徑,在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還建立了“農貸通”金融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已放款46427筆,總額達553.08億元。成都農交所累計成交各類農村產權3.36萬宗,交易金額為1721.81億元,交易規模在全國同類場所中居首位。

四川省通過多年的創新實踐,深刻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格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重要精神,推動四川在鄉村振興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通過推進糧食生產,實施田長制,耕地保護專項整治,以及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措施,鄉村產業活力迸發,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通過鄉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鄉村風貌環境逐步改善,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提升。在人文鄉村魅力展現方面,通過人才振興計劃、鄉村文化振興工程等舉措,四川鄉村人才基礎夯實,發展根基穩固,展現了獨特的人文魅力。

此外,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四川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引領,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全面落實“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在農村公路、水務建設等方面的全國第一。四川在多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標志著鄉村振興事業步入快車道。這不僅為四川省新征程上夯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開局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提供了堅實基礎。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經驗

四川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的四川經驗。這些重大成果得益于強化黨的領導,提高基層治理效率,精準深入地服務群眾。同時,通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人才、資金、技術的高效流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產業間的互動融合發展,增強了市場的運行效率,推動了當地群眾就近就業、農民增收致富。此外,現代農村鄉風的構建培育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社會感和公民意識,促使他們自主參與社會治理。這些多方位、多角度的舉措共同促進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四川的建設與發展。

(一)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率

“黨的領導是中國發展的根本保證?!秉h建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工程,是順利開展各項重點工作的根本保證。四川省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積極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黨建為核心,學習思想、強化黨性,發揮帶頭人作用,有底氣有信念有能力開創和美鄉村。

通過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率,建立起科學、順暢、高效、嚴密的組織體系;探索基層治理創新,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等方式方法,穩步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建立新型治理模式,順應鄉村開放融合趨勢,發揮基層組織帶頭與協調作用,增強村級集體領導;推動黨組織建立在現代農業產業鏈上,把黨的工作延伸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服務化主體,開展黨組織評先定級和軟弱渙散黨組織集中整頓提升;黨組織引領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形成多方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密切干群關系;解放思想、開闊思路,健全基層網絡治理體系,建立網格管理機制,解決人民所急之事,夯實鄉村治理基座,使得鄉村不斷煥發新氣象。

成都市郫都區安寧村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用活用強微網格隊伍及微網格黨組織體系,以黨建為引領,夯實網格化治理根基,常態化開展密切聯系群眾三固化工作,切實解決群眾人民群眾所急迫的事情。

(二)城鄉融合改善資源配置效率

城鄉融合發展是重塑城鄉關系、實現資源高效配置的重要途徑。四川省通過統一部署,打破城鄉流動壁壘,完善公共服務配置,帶動資源高效配置,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方式。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四川省牢牢樹立全局意識、大局意識,堅持縱橫聯動匯聚各方力量,形成全方位全要素支持銜接。同時,四川省按照城鄉融合發展一體規劃,以現代化多樣化新需求為導向,抓住要素配置改革,高效合理分配資源。通過激活鄉村土地資源、整合閑置集體資產、集聚城鄉多元資本、加速人才資源雙向流動等措施,引導村集體積極探索人才回鄉渠道,做好回鄉人才服務保障;通過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打破城鄉教育分割格局;通過加強鄉村衛生事業發展,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健全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成都市蒲江縣通過破除城鄉二元壁壘,按照全域一盤棋、規劃一張圖思想,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建設,構建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融合、人城和諧的城鄉融合發展空間格局。通過重組空間資源、依托地理區位優勢、優化城鎮空間形態等措施,實現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全覆蓋,打造了素有“中國綠茶第一鄉”美譽的麟鳳村。該村依靠3條茶?;◤胶?000畝茶?;ㄌ镂?0多家市場主體,總共集聚了近3億元投資,走上了富饒的鄉村發展道路。

(三)產業融合增強市場運行效率

四川省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多種產業融合,提升市場運行效率。通過產業鏈、價值鏈和利益鏈的聯結,農村的一二三產業緊密融合,實現產業互動融合、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四川省鼓勵村村融合、產業融合,做深做長產業鏈條,依靠系統施策、企業幫扶等手段,發展多層次多產業經濟,持續推動鄉村建設。在空間布局上,堅持成片布局連片建設,注重先行村引領作用和后續連片村的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此外,四川省還著力構建以資源融合為基礎的產業空間形態,推進農業與旅游業、康養等深度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樣化功能。應用數字農業技術、農業高新技術等培育現代農業生產新模式,實現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與農業信息的深度融合。簡陽市在2023年完成宜機化改造、智慧農業物聯建設、智能監測管理等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數字化生產作業。并且還大力推進“中國桃花源”現代桃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圍繞晚白桃文化,投資600萬元打造“桃李連山”林盤、永明水鄉林盤,培育3A級林盤景區,通過產業互動融合增強市場運行效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四)鄉風培育提高農民參與效率

培育現代文明鄉風可以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內在氣質,還可以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參與感與自豪感。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精神富裕與物質富裕同等重要,因此必須要堅持現代精神文明同傳承的天府農耕文化相結合,同農民群眾的共同價值相結合,同農民群眾日常生活所遵守的鄉規民俗相結合,蘊養內在文明鄉風氣質。

通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中心建設,不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農民群眾發自內心意識到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帶動農民群眾更多地參與鄉風建設;通過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建立鄉史館、文化廣場、鄉村文化站等多功能空間,打造鄉村文化網絡高地;劃清傳統禮俗與那些丑陋的村規民約界限,開展治理突出問題,引導農民群眾改變陳規陋習,實現崇德向善,和美鄉村。巴中市依托“巴文化中心、川陜蘇區首府、晏陽初故里”三張文化名片,充實文化內涵,為城鎮厚植文化底蘊,為景區充實文化內涵、為民宿添加文化韻味,為建設和美鄉村注入文化動力。南江縣西廂村村兩委以傳承精忠文化為導向,完善鄉規民約,廣泛開展家風、家教、家訓學習,開展“道德銀行”評比表彰,通過評選“西廂好人”典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作者簡介

龐經滔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

周攀青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農村發展

肖志娜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農村發展

猜你喜歡
宜業宜居四川省
關于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環湖強縣的幾點思考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浮山縣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
宜居大化
四川省 多舉措增強2500萬 農民工獲得感
宜居星球
加強大慶數字化城管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