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瑞年譜

2024-04-14 15:05郭浩南劉奇玉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弘治浙江

郭浩南, 劉奇玉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劉瑞一生著述豐厚,雷禮《劉瑞傳》和湛若水《五清劉先生大全集序》中均詳細記載其著作情況,有《幼學稿》《敷納稿》《潛心稿》《禁垣稿》《澧蘭稿》《外臺稿》《奏草錄》《講席錄》等,《續漢書改本》《童觀錄》《金陵稿》因無法得閱,故不知其流佚和大致內容等情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劉瑞在朝為官時,頗慮家鄉文化建設,曾編《內江鄉先生徵信錄》以勵家鄉后世學子,同治版《內江縣志》與劉瑞好友林俊親撰的《內江鄉先生徵信錄序》中均有關于此書的記載。

一、世譜

據劉瑞族弟劉綵墓志銘和崔銑為劉瑞祖父作的《劉封君傳》中“先世楚人,五世祖成四者,居岳州踮平江州三楊里,至高祖得賢,避兵元末,徙籍內江,卜中江里河東上街居焉,于是始為蜀人”[1]71-73,“先世岳州平江人,元末有諱得賢者,始居內江”[2]38b,可知,劉瑞五世祖名成四,乃湖廣岳州府(今湖南岳陽)人士。元末,為避戰火,高祖得賢舉家遷至內江,遂為蜀人。高祖劉得賢,曾祖劉友義,祖父劉鑑。

劉鑑,字守輝。為人敦樸,為蜀人敬愛,封承德郎刑部主事。祖母曾氏,以子貴,封安人。

父劉時敩(1435—1473),字用行,別號素庵,天順八年(1464)甲申科進士。初授職刑部主事,尋轉刑部員外郎。成化六年(1470),外遷山東,任山東按察僉事,分按山東東兗,后卒于任。光緒《內江縣志》載:“性至孝,初官京邸,旋外擢,不得歸省,著《思親說》以見志?!盵3]10a另著有《素庵稿》若干卷。劉瑞妻田氏,以夫和子貴,受封宜人。

林俊《明奉政大夫山東按察僉事中江劉公墓志銘》載:“甲午,(公)巡淄川,疾作,猶強歷數縣,至長清輿還,越七日不起,二月二日也,年三十九?!盵4]211結合劉瑞《荊南》中有“記得西還甲午年,孤兒迢遞泛江船”[5]53二句,可知其父卒于成化甲午年(1474),由劉父此年三十九歲,可推知其父應生于宣德十年(1435)。

弟劉瓆,早殤。

從弟劉綵(1470—1542),從侄望之之父,字質夫,號龍谷。弱冠嘗從從兄瑞游學,屢鄉試不第,后以歲薦任官永寧縣教授。此外,據同鄉陰武卿為劉綵書寫的墓志銘記載,劉瑞因長期官外,無暇顧及家事,家事全由從弟劉綵打理,即“至文肅公敭歷中外,屬以家務則又斤斤經紀,其出納俾不爽秋毫……”[1]71-73

子劉應辰,孫劉涵之父。

從侄劉望之,字商霖,受業于從伯父劉瑞,嘉靖丙戌科(1526)進士。初授杭州府推官,后升吏科給事中,不畏權貴,敢于直言,終以大理寺卿致仕。其長子劉翾與次子劉翲受族中尚學風氣熏陶,均先后考中進士。

孫劉涵,以祖蔭入國子監,后拔恩貢,任楚雄府通判。

從孫劉翾,字元翰,劉望之之子。嘉靖壬戌科(1538)進士。初授渭南令,有政聲,召入朝為御史。穆宗時曾上疏為瑞乞謚。

從孫劉翲,字仲翰,劉望之次子。隆慶戊辰科(1568)進士。與兄翾情深,臨終前要求與兄同穴。

二、年譜

天順五年(1461) 一歲

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內江?!逗胫尉拍赀M士登科錄》載:“劉瑞,貫四川成都府內江縣……行九,年三十六,十二月二十五日生?!盵6]

成化四年(1468)至成化五年(1469) 七、八歲

始習書。劉瑞《上潘先生書》云:“瑞自七八歲始學書?!盵5]48

成化六年(1470) 九歲

七月,父外遷,任山東按察僉事?!睹鲬椬趯嶄洝肪戆耸惠d:“己卯,監察御史楊瑯、刑部員外郎劉時敩……為按察司僉事,瑯,瓛,時敩俱在山東……”[7]1574

成化七年(1471) 十歲

習書作文?!渡吓讼壬鷷吩?“十歲學文字……”[5]48

成化九年(1473) 十二歲

父時敩教之以經術和圣賢之道,造五清書舍以勵,后以五清自號。章懋《劉僉憲傳》載:“有子瑞,年十二,始知向學。即訓之經術,開以圣賢之學。于官所構書舍若干楹,扁曰‘五清’,而自為之記,著其所以為五清者?!盵8]51b

成化十年(1474) 十三歲

父卒,與母扶父柩西還,葬于內江河東太平山?!稘鷮幐袘选吩婎}自注:“成化甲午,扶先公喪西歸登舟地也?!盵5]118光緒《內江縣志》載:“贈禮部侍郎前僉事劉時敩用舉,墓在河東太平山?!盵9]7a

成化十二年(1476) 十五歲

十一月,大雪忽作。因蜀地冬季大雪天氣少見,奇之,作《雪記》云:“今歲辛丑月甲申……成化丙申,雪后五日東山野人記?!盵5]39

成化十三年(1477)至成化十四年(1478) 十六、十七歲

歸蜀后,在其母田氏的扶持下,繼續發奮讀書,但少年失父的遭遇令其備嘗辛楚,故此期作《陳情賦》以抒懷。賦曰:“亂離忽生兮,父焉弗存;迺艱而涉險兮,返靈柩于故村;寡母孤兒兮,仁人幸我胡時……惟既歸之三四兮,嗟家道之蓋涼?!盵5]41

成化十七年(1481) 二十歲

十月,與眾人一道于南郊錦亭送別友人陳汝操與其父陳經,席間作《縣侯命賦錦江別意》和《錦亭別意詩序》。序云:“成化辛丑冬十月吉,縣公子吾友汝操將隨侍尊甫君侯北上京師?!盵5]45

成化十九年(1483) 二十二歲

結識在蜀任按察僉事的潘璋,并拜其為師。是年,作《上潘先生書》寄潘璋。書曰:“……今犬馬之齒二十有二矣?!盵5]49又《祭潘金華文》云:“……當成化之癸卯,遭先生而來蜀?!盵5]60

按:潘璋(1435-1489),金華人,字栗夫,別號靜虛。成化八年(1472)進士,成化十七(1481)年,升任四川按察司僉事提調學校。官蜀時,崇正學,造就甚眾。弘治元年,以政優升陜西按察副使,后卒于任。據章懋《陜西副使靜虛潘公墓志銘》載:“弘治己酉夏六月癸卯,陜西提學憲副金華潘公卒于官……距其生宣德乙卯,得年五十有五?!盵8]5b可知其生于宣德乙卯(1435)年,卒于弘治己酉年(1489)夏六月。

成化二十年(1484) 二十三歲

入陸門,陸淵之時任敘州府知府。其《祭陸東皋先生文》云:“……始受教于門下,維成化之甲辰?!盵5]77

按:陸淵之,上虞(今浙江紹興)人,字克深,別號東皋。成化丙戌(1466)科進士,任刑部主事,在朝直言敢諫,有政聲。曾任四川敘州府知府,有《東皋文集》等著。

成化二十二年(1486) 二十五歲

赴成化丙午科四川鄉試,試畢,居六。雷禮《劉瑞傳》載:“應成化丙午鄉試,初擬發解,監臨官以其儒士置第六?!盵10]

成化二十三年(1487) 二十六歲

往京師赴成化丁未科會試,遺憾落榜。期間,曾與會試舉子同往李東陽府拜謁,但李以事去,不果。居京期間結識了李東陽門生李文祥?!吨x西涯先生書》云:“……伏自丁未春,一嘗進謁,時執事有大故?!盵5]76以及《祭李天瑞文》又云:“……昔丁未之暮春,始邂逅于京國?!盵5]73

按: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茶陵(今湖南株洲)。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歷任弘治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與謝遷、劉健同被時人稱為“三賢相”。李與劉父劉時敩為同榜進士,有同年之誼,且劉父在京任職時,與李素有來往。劉母七十大壽時,李曾作詩以賀,即《長安舊第行,壽劉檢討瑞母七十,其父用行終東山僉事,予同年進士也》。

李文祥,字天瑞,湖北麻城人。成化丁未(1487)進士科進士。曾因事下獄,被貶貴州興隆衛任經歷。后無意仕途,上告歸疏未果后,自行南歸省母,途中墜河而卒,年僅三十。

弘治元年(1488) 二十七歲

潘陸二人先后離蜀,往他地履新職。三月,因潘璋升按察副使,到陜西,作《賀提學潘公書》。書云:“不領尊誨垂二年矣,瞻仰之思與川東注。方執事進表北行,已失拜送?!盵5]55陸淵之則于年末到河南,任左參政?!睹餍⒆趯嶄洝肪硎d:“己巳,升……四川僉事潘璋……璋陜西,仍提調學校?!盵11]272以及《明孝宗實錄》卷二十一載:“丙申,升四川敘州府知府陸淵之為河南布政司?!盵11]487

向彭韶上《上侍郎彭公書》?!渡鲜汤膳砉珪吩?“主上御極,民物一新,登用忠賢,恢弘治理,執事首膺。寵命之隆,擢置六卿之佐……太祖即位以戊申,至于今主上即位亦以戊申,一百二十年矣?!盵5]56《明孝宗實錄》卷十一載:“辛亥……刑部侍郎彭韶……俱堪任吏部,命下,其奏于所司?!盵11]251

按:彭韶(1430-1495),字鳳儀,福建莆田人。明朝官員,官至刑部尚書。著有《從吾滯稿》若干卷、《奏議》一卷等。

弘治二年(1489) 二十八歲

七月二十四日,因潘璋去世,作《祭潘金華文》?!都琅私鹑A文》云:“維弘治二年七月丁巳朔二十四日庚辰,門生內江劉瑞聞我陜西按察司副使金華先生潘公謝世?!盵5]60

按:《與鄒汝愚吉士書》《上潘靜軒書》和《祭潘金華文》三文應作于同一時期,因其在三文中均提到北上和拜會潘師、陸師二事。如《與鄒汝愚吉士書》“但未知來春又何似耳,北來待秋始可計也。潘先生亦欲仆過陜,一會不知如愿否”,《上潘靜軒書》“瑞北行顧在十月,從陸,意將以拜執事于陜右,而因以見陸先生于汴城”,《祭潘金華文》亦有“酬計冬初北上,庶一拜于臺顏”。

本年,因聞友鄒智幽憤難抒,作《與鄒汝愚吉士書》以慰?!杜c鄒汝愚吉士書》云:“……比者潘先生帶到書一封,始知久要之好老兄固未始其忿然也?!盵5]58

按:鄒智(1466—1491),字汝愚,號立齋,又號秋囦,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科進士,為官敢于直諫,權貴多畏。曾與劉瑞一同拜在潘璋門下,撰有《立齋遺文》。

本年,作《上潘靜軒書》。文云:“拜遠儀范倏已三歲,仰慕之誠,未嘗不夢馳于左右也?!盵5]59

按:弘治元年(1488),劉瑞為潘師升遷所作的《賀提學潘公書》中有“不領尊誨垂二年矣”一語,表明師徒二人已兩年未見,而《上潘靜軒書》中的“拜遠儀范倏已三歲”表明此文作于第三年,即弘治二年(1489)。

弘治三年(1490) 二十九歲

春,第二次赴會試,不果。作《懷悔賦》云:“年逾壯而無成,慨三進而三黜兮?!盵5]74

按:由《懷悔賦》寫于弘治七年(1494)可知,其先后參加了成化二十三年(1487)、弘治三年(1490)和弘治六年(1493)三次會試。

十月,巡撫四川都察院右都御史丘鼐致仕,劉瑞曾作《留都憲丘公書》留之。書云:“明公方且悚然如不勝,而深戒夫不知止者,上疏求退,至再至三,蓋將以上追乎疏少傅歐陽永叔之風……明公奚忍去也!”[5]64《明孝宗實錄》卷四十四載:“弘治三年十月辛酉,巡撫四川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丘鼐乞致仕,許之,命給驛還鄉?!盵11]897

弘治五年(1492) 三十一歲

往貴州興隆衛,探望好友李文祥?!都览钐烊鹞摹吩?“歲維壬子,訪君于謫?!盵5]73《明史·李文祥傳》載:“弘治二年……復以吉人事下獄,貶貴州興隆衛經歷?!盵12]3360《謝西涯先生書》云:“壬子歲,會舊友李天瑞于興隆?!盵5]76

弘治六年(1493) 三十二歲

春,第三次赴會試,再謁李東陽?!吨x西涯先生書》云:“癸丑之春,始復進謁,執事見之?!盵5]76

因會試失利,作《上陸先生書》。文云:“……溽暑漸臨,伏惟道體平康。宿昔微疴想益祛除……瑞無似,會試不成,仍復入監?!盵5]69

按:《祭陸東皋先生文》中有“癸丑之夏,病勢方薰,猶手書以教我”[5]77之句,該述與《上陸先生書》中的“宿昔微疴想益祛除,愷弟君子實神明所扶也”[5]69相合,故知此書應作于弘治六年(1493)會試失利后。

夏,因同鄉馬金被貶,作《南征賦》以送。賦曰:“弘治癸丑春……四月乙卯……刑部浙江司災……逮郎中以下若干人獄……員外郎吾鄉馬君汝勵得廬州通判……癸丑之夏?!盵5]71

冬,因好友李文祥去世,作《祭李天瑞文》以悼。文云:“嗚呼,哀哉,天瑞何為至于此極耶?!盵5]73

按:據張廷玉等編撰的《明史·李文祥傳》“還經商城,渡水陷,死焉。年僅三十”[12]3360以及“(李文祥)弱冠舉于鄉……”[12]3360的記載,并結合康熙版《麻城縣志·選舉志》“成化癸卯鄉試,李文祥……”[13]5b,可知李文祥生于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卒于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

弘治七年(1494) 三十三歲

上元節,因情緒消極,謁廟失期,按例當罰,學官寬宥其過,作《懷悔賦》。賦云:“弘治甲寅上元日,瑞以頹墮弗謹,謁廟愆期。例看常罰,乃辱大司成林公曲賜矜貸?!盵5]74

作《謝西涯先生書》寄李東陽。

按:孝宗朝,李氏長主會試,且喜獎掖后進。故劉瑞才會在第一次會試和第三次會試時想謁見李氏,望其能關照一二。該文亦隱含地表達了這種期許,如通過闡述劉父與之同年,從而望其能屬意自己一二,即“況執事于先子實有同年之誼”。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然則取之八年之余,執事之于瑞不可謂不嚴”,劉瑞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領鄉薦之后便開始備考會試,“取之八年有余”,說明此文應作于弘治七年(1494)。

因陸淵之去世,作《祭陸東皋先生文》以祭。文云:“始受教于門下,維成化之甲辰。屈指十載,歲月如奔?!盵5]78

弘治九年(1496) 三十五歲

春,通過會試,排名第十,并于其后通過殿試?!逗胫尉拍瓯娇七M士登科錄》載:“劉瑞……四川鄉試第六名,會試第十名?!盵6]張朝瑞《皇明貢舉考》載:“三月十五日……第三甲二百名賜同進士出身……劉瑞,四川內江縣?!盵14]98b

閏三月,選翰林院庶吉士。張元忭《館閣漫錄》載:“己酉,選進士顧潛……劉瑞二十人為庶吉士?!盵15]

弘治十年(1497) 三十六歲

作《與榮侍御書》。書曰:“某頓首:比辱惠王右丞詩……張承差至,偶聞執事有以北地王劉諶配祀昭烈之請,令人慨嘆不容已?!盵5]83《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九載:“弘治十年九月己酉,巡按四川監察御史榮華以蜀漢北地王諶為國死節,無愧于昭烈之胤,乞令仍舊封號,春秋陪享于昭烈之廟,從之?!盵11]2280

弘治十一年(1498) 三十七歲

十月,授翰林院檢討?!睹餍⒆趯嶄洝肪硪话偎氖d:“戊辰,授翰林院庶吉士濮韶……劉瑞俱為檢討?!盵11]2446

十一月,因清寧宮災,應詔上《應詔陳言封事》。文曰:“弘治十一年十一月,左順門進,臣伏惟邇者,清寧宮災?!盵5]219《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三載:“乙未,翰林院檢討劉瑞言,上天示變,人主當深自戒懼,庶幾,災異可回?!盵11]2473

弘治十二年(1499) 三十八歲

作《慶都縣重建廟學碑》。文云:“今上之十二年……經始于二月癸巳,以五月甲申考成?!盵5]80

弘治十三年(1500) 三十九歲

六月,上《籌邊御虜疏》。疏云:“弘治十三年六月,通政司進,臣洪惟陛下頃者以來,上惕天戒,下憂虜患?!盵5]227

秋,送別章懋門生董遵,作《送董道卿序》。文云:“弘治庚申秋,內廷試天下貢士,予得一人焉,曰董遵道卿?!盵5]93

弘治十四年(1501) 四十歲

八月,作《孔子通紀序》。潘府《孔子通紀》云:“斯道之統……弘治十四年辛酉歲秋八月上旬吉,翰林院國史檢討徵仕郎后學劉瑞謹序?!盵16]

弘治十五年(1502) 四十一歲

春,參與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會試,于此試中取何景明。吳寬《弘治十五年會試錄》載:“弘治十五年會試……同考試官……翰林院檢討徵仕郎劉瑞……第一百十六名,何景明,河南信陽州人,監生,書?!盵17]2b

按: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人,前七子之一。弘治十五年(1502)科進士,歷任官吏部員外郎、陜西提學副使。著有《何大復集》等。劉何師生二人的情誼于此試后漸深,劉瑞出發督學兩浙前,何景明曾作《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學歌》相贈。

七月,應同年戴銑請,作《易州新志序》?!杜c戴寶之黃門書》云:“《易志》中卷已奉命閱過,似有可疑,大抵所謂人物者?!盵5]114弘治《易州志》云:“易郡有志……弘治十五年壬戌秋七月望后三日,翰林院國史檢討徵仕郎劉瑞書?!盵18]1a

弘治十六年(1503) 四十二歲

李東陽女婿孔子第六十二代孫孔聞韶入京襲爵,孔聞韶即將歸還,劉瑞與王九思等三十六人作詩以贈。錢大昕《跋吳匏庵贈衍圣公襲封還闕里詩序》云:“明弘治癸亥,宣圣六十二代孫知德承詔襲公爵入覲東還。館閣之士……古鄠王九思敬夫、西蜀劉瑞德符……凡三十六人各賦詩贈行?!盵19]12b

弘治十七年(1504) 四十三歲

閏四月,上疏請改孔子尊號,明孝宗并未采其建議?!睹餍⒆趯嶄洝肪矶偈惠d:“弘治十七年閏四月壬戌,翰林院檢討劉瑞言……惟夫子加封之典尚因襲胡元之舊,未能改正?!盵11]3928

十月,因兵科都給事中屈伸卒,作《祭屈黃門引之文》以祭。羅玘《兵科都給事中屈君伸墓志銘》云:“弘治甲子,上益勵精于治……然以是年八月病……至十月,以病卒?!盵20]3368

本年,劉母七十大壽,宴請館閣同寀赴宴。李東陽亦在其中,并作詩以贈?!秹垠壑x諸公啟》云:“瑞頓首,謹卜以某月某日奉酬者,伏以將母以來,忝竊近臣之祿,登堂而賀?!盵5]88王云鳳《誥封太宜人劉母田氏墓志銘》載:“……甲子,壽七十,館閣諸公及賢大夫士登堂為壽?!盵21]李東陽《長安舊第行壽劉檢討瑞母七十其父用行終東山僉事予同年進士》云:“長安舊屋郎官宅,四十年前老賓客?!盵22]823

弘治十八年(1505) 四十四歲

八月,作《端治本以光繼述奏》。奏云:“弘治十八年八月進,臣伏惟陛下誕膺先帝遺命?!盵5]235《明武宗實錄》卷七載:“弘治十八年十一月壬午,翰林院檢討劉瑞言:求賢首務宜敕內閣吏部訪求名望?!盵23]209

正德元年(1506) 四十五歲

正月,任展書官,侍經筵?!睹魑渥趯嶄洝肪碇泡d:“正德元年春正月戊戌……檢討汪偉、劉瑞展書?!盵23]278

按:翰林院時,劉瑞、王九思與茶陵派的石珤俱為檢討,有文名,時人以翰林三檢譽之??岛!秳碴柨私B晝錦堂宴集,同敬夫翰長聯句》中有“文名重三檢”,句旁有注,注云:“康。時敬夫與藁城石邦彥、內江劉德夫俱為翰林檢討,有文名,世稱‘翰林三檢’云云?!盵24]53

正德二年(1507) 四十六歲

三月,劉瑾得勢,將劉瑞等打成奸黨。劉瑞在此前就已上疏致仕,奉母南歸。

《明史·劉瑾傳》載:“二年三月,瑾召群臣跪金水橋南,宣示奸黨。大臣則大學士劉健……詞臣則檢討劉瑞……皆海內號忠直者也?!盵12]5111雷禮《劉瑞傳》載:“丁卯,逆豎劉瑾擅權亂政,毒虐縉紳……瑞知不可免,即上章謝病?!盵10]

出京后,奉母沿浙南下,歲暮抵澧,投靠謫官此處的表弟李充嗣。南下途中,作詩不少,有《蘭溪訪章司成先生》《望岳麓》等?!独钪笓]墓志銘》云:“予寓澧之明年,為正德戊辰?!盵5]183雷禮《劉瑞傳》載:“沿浙江……由常德至澧,田淑人女兄即南京兵部尚書李公充嗣之母在焉。適歲暮峽險,田淑人不欲歸,遂依李公居之?!盵10]

按:李充嗣(1465—1528),字士修,號梧山,劉瑞從母弟,其母與劉母為姐妹,內江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科進士,以南京兵部尚書致仕。劉瑞逝世后,與劉瑞門人徐子陵曾收集整理過劉瑞生平所作,并請湛若水為之作序梓行。

正德三年(1508) 四十七歲

九月,被罰兩百石輸大同,友李萃為其出之?!段迩寮だ钪笓]墓志銘》云:“……奸瑾嘗矯旨,罰予米二百石赴大同。君為經畫,假貸輸之?!盵5]183《明武宗實錄》卷四十二載:“庚戌……納二百石者,……檢討劉瑞一人?!盵23]976

十月,因正式安家澧州,作《告諸神文》。文云:“維正德三年,歲次戊辰,冬十月朔,翰林院檢討劉某敢昭告于太歲之神?!盵5]134

正德四年(1509) 四十八歲

同年王綸巡撫湖廣,作《與王都憲書》。文曰:“奉問后得報,伏諗晉陟都臺,遂膺簡命?!盵5]136《明武宗實錄》卷四十六載:“辛丑,升廣西左布政使王綸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地方,替理軍事?!盵23]1043

正德五年(1510) 四十九歲

五月,因聞好友林俊孤身入敵營談判,作《奉見林見素先生書》以問。文云:“奉書后,旋聞執事單車抵賊所?!盵5]141《明史·林俊傳》載:“……單輿抵其營,譬曉利害,賊羅拜約降?!盵12]3440《見素集》載:“五年庚午……五月五日至華山,猝與賊遇,單車直抵其巢,示以禍福,賊頓首伏地?!盵4]579

按:林俊(1452—1527),字待用,號見素、云莊,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歷任云南按察副使、刑部尚書等職。茶陵派中人,著有《林見素文集》。劉瑞在翰林時,曾撰《內江鄉先生徵信錄》,林俊曾為之作序,劉父的墓志銘也出自其手。

十月,備牲醴祭姨母田氏,作《祭李姨母文》。文云:“維正德五年歲次庚午冬十月甲申朔越二十六日,翰林院檢討劉瑞謹以牲醴之奠……”[5]138

是年,門人何景明聞其在澧,作《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悵然有懷作詩六首》以寄。何景明《大復集》卷十七云:“三年為逐客,萬里未還家……”[25]264

按:何詩中有“三年為逐客”之言來形容劉瑞近況,而劉瑞于正德二年(1507)奉母至澧,三年之語說明作詩時間是正德五年(1510)。

正德六年(1511) 五十歲

春末,因聞鄉人金皋被選庶吉士,致《柬金吉士鶴卿》以賀。書云:“近得來書,又知吉士之選?!盵5]139《明武宗實錄》卷七十三載:“丁丑,選進士……金皋……等三十三人,改翰林院庶吉士?!盵23]1623

夏,作《謝劉東山書》寄復職兵部尚書劉大夏。書曰:“伏諗朝端更化,大老來歸,幾在縉紳,孰不欣躍?!盵5]144《明武宗實錄》卷六十八載:“正德五年十月乙未,復劉大夏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盵23]1506

按:《明武宗實錄》記載,劉大夏復官時間是正德五年(1510)十月,而劉瑞在《謝劉東山書》中卻道辰下漸暑,與冬十月的氣候不合,故此書制作時間應是次年夏。

劉大夏(1437-1516),字時雍,號東山,湖廣華容(今湖南岳陽)人。天順八年(1464)科進士。歷兵部職方司主事等職,終兵部尚書。茶陵派詩人,著有《東山詩集》等。劉父時敩與其為同榜進士,有同年之誼。

九月,應同年戴敏之請,赴辰州講學?!朵锥魈糜洝吩?“通判杜侯世英蒞辰之三年為正德辛未……越九月,予以講學至辰?!盵5]145

十月,為友吳廷舉的文集《西巡類稿》作序。吳廷舉《東湖集》云:“按察副使吳君獻臣之治監廣東也……正德辛未孟冬二十二日,翰林院檢討修國史兼經筵官西蜀劉瑞序?!盵26]454

正德七年(1512) 五十一歲

正月,母病故,同年戴敏為其母作行狀,王云鳳作墓志銘。王云鳳《誥封太宜人劉母田氏墓志銘》銘曰:“內江劉瑞喪母太宜人,以戴太守敏狀自豐走使太行山,問銘于虎谷……壬申正月一日,疾卒,年七十有七?!盵21]1a

五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值母憂,未赴任。雷禮《劉瑞傳》載:“五月,詔起為山西按察副使,提督學政,以制弗行?!盵10]

八月,門人劉洙奔母喪,過澧州,為母向劉瑞請銘?!斗馊嫒藙⒛竿跏夏怪俱憽吩?“瑞遭我太宜人之喪七閱月,適刑科給事中洙亦聞其母王孺人訃?!盵5]153

正德八年(1513) 五十二歲

春,扶母柩西歸?!独钪笓]墓志銘》云:“癸酉,予扶柩西上?!盵5]183

五月,抵渝,作《謝神文(五月戊辰朔)》。文曰:“……以抵重渝,神之德我者,何至且垕也?!盵5]158

八月,抵鄉,作《謝諸神文(八月丙申朔)》。文云:“……瑞扶柩西上,出入萬險,幸賴無虞,以有今日,則荷神之庇也?!盵5]159

正德十年(1515) 五十四歲

春,服除離蜀。從內江由水路至瀘州,后抵渝。后由渝陸行至貴州,再向東入湘西,于七月回澧。東行路上作《百節驛八十里》《播南吟十首》和《汪僉憲同登沅州東樓》等詩?!独钪笓]墓志銘》云:“明年乙亥,予復過澧……蓋七月七日也?!盵5]183

按:改水路為陸路,是因為三峽水路危險系數較高。由《百節驛八十里》“春夜不眠啼鳥靜,一溪流水響潺潺”[5]196可知作詩季節是春季,劉瑞應是春日離開蜀地。

十二月,改浙江提學副使,同年邊貢和門生何景明分別作詩文以賀?!睹魑渥趯嶄洝肪硪话偃d:“十二月,復除服闕山西按察司副使劉瑞于浙江,提調學校?!盵23]2628邊貢《復劉五清太史書》云:“……視學之職,清高貴重?!盵27]199何景明《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學歌》云:“天臺文宿沖紫霄,先生奉敕馳星軺……”[25]190

按:邊貢(1476-1532),字廷實,號華泉,山東歷城人。與劉瑞同登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進士,歷官南京太仆寺卿等職,前七子成員之一。二人既為同年,后又同任南都官,故交流頗為頻繁。嘉靖四年(1525)劉瑞去世,邊貢曾作詩祭奠。

正德十一年(1516) 五十五歲

春日抵達浙江,履行督學職責。豐坊《贈五清先生序》云:“迺十有一年春,天子圖新思舊,起先生董兩浙之教?!盵28]8

三月,主考正德丙子科浙江鄉試。正德《正德十一年浙江鄉試錄》云:“……正德丙子春三月也……合董學副使劉瑞所簡士二千二百有奇?!盵29]2b

七月,因同僚李承勛遷陜西,作《贈李方伯序》以贈。序云:“甲戌春正月,天子朝萬國,明黜陟于天下……今陜西右布政使李公立卿與焉?!盵5]169《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三十九載:“壬午,升浙江按察使李承勛為陜西右布政使?!盵23]2733

九月,因同寀官昶致仕,作《送官大參致仕序》?!睹魑渥趯嶄洝肪硪话偎氖惠d:“乙未,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官昶乞致仕,許之?!盵23]2778

十月,因浙江按察僉事吳希由遷四川按察副使,作《贈吳憲副之四川》。文云:“……日者命下,晉四川副使,飭兵威茂?!盵5]171《明武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二載:“丙寅,升……浙江僉事吳希由為四川副使?!盵23]2800

十二月,因亡友李萃之子為父乞銘,作《李指揮墓志銘》。銘曰:“……瓙等將啟封,而君窆馬,十二月二十一日也。匍匐來請銘?!盵5]183

正德十二年(1517) 五十六歲

正月,因左參議王珝遷河南,作《贈參伯王公之河南序》。序曰:“永平王公汝溫以僉都御史來參浙江布政司議?!盵5]174《明武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五載:“甲辰,升……浙江左參議王珝、成都府知府孟醇為右參政……珝河南?!盵23]2844

春,因同僚楊清致仕,作《送楊少參致仕序》。序曰:“浙江右參議楊君廉夫將邁清河之舊廬,先是丙子秋,奏疏乞歸,閱八月始得旨致仕,明年正月十七也?!盵5]173

九月,因直隸巡撫右都御史張津鎮壓浙地農民起義有功,作《平寇旋師序》。序云:“正德丁丑春,浙江鎮巡上言湖之孝豐有劇寇二,曰湯許者?!盵5]176《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三載:“壬寅,錄浙江孝豐討叛功,直隸巡撫右副都御史張津升戶部右侍郎,仍巡撫浙江?!盵23]2965

是年,王九思作《與劉德夫書》寄劉瑞。王九思《與劉德夫書》云:“九思頓首:德夫足下,暌違十秋,消息阻絕,獲奉教書,如聆晤言,幸甚,幸甚。緬惟往昔翱翔翰墨之林,仆本駑下,不自量力,妄追古作,足下不以為狂,指迷導軌,奉教甚厚?!盵30]125

按: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號渼陂,陜西戶縣(今陜西西安)人,前七子成員之一。弘治九年(1496),與劉瑞和邊貢等人同登弘治丙辰科進士榜。后與劉瑞在翰林同官十年,劉瑞曾在王氏參與文學復古運動時給予過支持和引導,著有《渼陂集》等。

正德十三年(1518) 五十七歲

正月,南京應天府尹陳良器卒,因其子陳宋登門請銘,作《陳府尹墓志銘》。銘曰:“南京應天府尹致仕陳公卒于寢,正德戊寅正月十七日也?!盵5]186

五月,廣東布政司參政祝萃卒,因其門人張時行為其師請銘,作《祝參政墓志銘》。銘云:“祝氏世為海寧人,以公顯……五月十有一日,斂手而逝,年六十有五?!盵5]185

六月,視學處郡,至青田,謁劉基墓,作《謁誠意伯劉文成公告文》?!锻馀_稿》云:“戊寅夏六月,予視學處郡?!盵5]201《鶴城鎮志》載:“維正德十三年歲次戊寅夏六月己巳,朔越十八日丙戌。浙江司副使提督學政劉瑞謹以牲禮祭?!盵31]643

夏,按試溫州,訪名士張璁,留宿其家,后計劃同游雁蕩山,因故未能成行?!队窝闶幉还吩?“……寄語山靈知我恨,海門潮起霧重重?!痹娢灿凶?交代游山不果的原因,注曰:“夫有請托者,假以游山為名,遂去之?!盵5]202姜淮《岐?,嵳劇份d:“張文忠年二十四,以禮經膺浙鄉薦,久淹春闈,郁不得志。正德戊寅,劉學憲瑞按溫歲考,與文忠有舊,欲訪之?!盵32]30張璁《謝劉提學枉駕》詩亦紀此事:“陋巷何當枉旆旌。草衣顛倒出逢迎?!盵33]266

按:張璁(1475-1539),字秉用,為避諱嘉靖,改名孚敬,更字茂恭,號羅峰,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著有《張文忠公集》等。在大禮議中,與劉瑞持見相異,但未發現二人關系有隙。

七月,因左布政使王紹遷南京光祿寺卿,作《贈王光祿序》。序曰:“國朝建官……遂拜南京光祿卿之命?!盵5]178《明武宗實錄》卷一百六十四載:“丙午,升浙江左布政使王紹為南京光祿寺卿?!盵23]3168

九月,與同寀設忠節祠以祀建文忠臣王良,作《浙江按察使王公祠記》《奉安王憲長祠告文》等文?!墩憬床焓雇豕粲洝吩?“歲壬午,浙江按察使王公良闔室自焚……設主祠……公榜曰:忠節。正德戊寅秋九月十一日也?!盵5]193康熙《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七載:“忠節祠,萬歷杭州府志在按察司署內左偏祀浙江按察使王良?!盵34]2a

正德十四年(1519) 五十八歲

六月,寧王朱宸濠反,殺都憲孫燧。三司有感孫燧忠義,劉瑞代三司作《祭孫都憲文》以祭。文曰:“惟公之生,氣克貌揚……”[5]168《明史·孫燧傳》載:“十三年……明年……燧、逵同遇害惠民門下?!盵12]4885

寧王亂起,浙鎮守太監畢真暗通寧王,意圖蔓延戰火至浙。劉瑞與諸同僚戮力阻之。雷禮《劉瑞傳》載:“寧藩不軌,鎮守者潛通逆謀,浙民洶洶,與巡撫暨藩伯共定捍守之策,民恃以安?!盵10]談遷《國榷》卷五十一亦載此事:“甲寅,鎮守浙江太監畢真有罪……真欲應宸濠?!盵34]3185

八月,參加正德十四年(1519)浙江鄉試,作《浙江鄉試錄序》與《浙江鄉試錄后序》?!墩憬l試錄序》云:“國家設科目待天下士而收其匡輔之效?!盵5]188《浙江鄉試錄后序》云:“監察御史某按浙之明年為正德己卯……八月戊辰,御史某暨藩臬率某九人入院?!盵5]189

門人豐坊摘正德十四年(1519)科浙江鄉試解元。張朝瑞《皇明貢舉錄》卷之六載:“正德十四年兩京十三藩鄉試……浙江,豐坊,寧波府學生?!盵14]

按:豐坊(1492-1563),字存禮,又字人翁,號南禺外史,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靖二年(1523)科進士,仕途淹蹇,著有《藏書記》等。劉瑞董學期間,豐坊入其門下,豐坊極愛戴劉瑞,在其去世后,常作詩以懷。

八月,因同年何天衢平寧王之亂有功,遷本司左布政使,且將于冬初赴京入覲,作《贈方伯何公入覲序》。序云:“正德己卯,浙江左布政使何公道亨秉篆之明年也……即冬初吉,公將入覲天子?!盵5]191《明武宗實錄》卷一百六十五載:“戊寅,升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何天衢為本司左布政使?!盵23]3191

是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十月,工作交接完畢,赴南京任職。座師謝遷和門人豐坊等作詩文以贈?!睹魑渥趯嶄洝肪硪话倨呤咻d:“壬戌,升浙江副使劉瑞為南京太仆寺少卿?!盵23]3463豐坊《贈五清先生序》云:“……今年冬十月,天子思外,先生又將漸登厥,弼以太仆?!盵28]8謝遷《贈劉德夫提學升南京太仆之任》詩云:“御仆由來簡正人,留都池重況欽鄰?!盵36]99

按:謝遷(1449-1531),字于喬,號木齋,謚文正,余姚人。成化十一年科狀元,歷官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和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等職。茶陵派中人,著有《謝文正公集》等。遷曾主考弘治九年(1496)會試,故二人有師生之誼。

正德十五年(1520) 五十九歲

秋,與門人豐坊等人同登瑯琊山,豐坊作《游瑯琊山記》以記。豐坊《游瑯琊山記》記有此事:“正德庚辰秋首,五清先生于滁,時重九,州守吾邑陳君天瑞謁先生為瑯琊之游?!盵28]24

正德十六年(1521) 六十歲

三月,主持負責的《儀禮經傳通解》和《儀解經傳通解續》重刻完成,親為之序。正德《儀禮經傳通解》云:“晦庵先生子朱子嘗請于朝修三禮……正德辛巳春三月望日,后學西蜀劉瑞?!盵37]1a

十一月,升南京光祿寺卿?!睹魇雷趯嶄洝肪戆溯d:“癸酉,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劉瑞為南京光祿寺卿?!盵38]300

嘉靖元年(1522) 六十一歲

十一月,與南京禮部尚書楊廉等人一道上疏,勸諫嘉靖遵從程朱正學。嘉靖版《明倫大典》卷八載:“于是南京禮部尚書楊廉……卿劉瑞……奏曰:“今日之禮,當以宋儒程頤之議為主?!盵39]10b

嘉靖二年(1523) 六十二歲

四月,升任南京太常寺卿?!睹魇雷趯嶄洝肪矶遢d:“丁丑,升……南京光祿寺卿劉瑞為南京太常寺卿?!盵38]707

是年八月,提拔為南京禮部右侍郎?!睹魇雷趯嶄洝肪砣d:“乙未,升南京太常寺卿劉瑞為南京禮部右侍郎?!盵38]805

嘉靖三年(1524) 六十三歲

元月,南京地震頻發,上疏嘉靖帝。雷禮《劉瑞傳》載:“甲申元月,地再震……瑞憂之,條六事以進?!盵10]

二月,大禮議再起,偕留都九卿齊上疏議大禮。雷禮《劉瑞傳》載:“大禮議起……瑞將率留都九卿諍之?!盵10]

嘉靖四年(1525) 六十四歲

二月,因南京太常寺牡丹花開,邊貢作詩《二月下澣寺署牡丹盛開一本六柯為朵九十有七因柬五清寺長》以告。詩云:“五松亭外牡丹叢,忽漫開花二月中?!盵40]333

按:邊貢《哭同年五清劉先生二首》注“公未歿,數問寺署牡丹開否”[40]352,可知邊貢作此詩的時間與劉瑞去世的時間相近。劉瑞于嘉靖四年(1525)去世,故此詩應作于是年二月。

邊貢聽聞劉瑞去世,作詩以祭。張廷玉《明史·劉瑞傳》載:“四年卒,官贈尚書,隆慶初謚文肅?!盵12]3287邊貢《哭同年五清劉先生二首》云:“幾聽鄰篴起悲歌,舊屋依然怯再過……”[40]352

按:劉瑞逝世的時間應在二月至六月之間,因二月邊貢還曾寄詩于他,而至六月時,嘉靖卻賜祭于其,表明劉瑞已逝。

六月,帝賜祭,以彰其績?!睹魇雷趯嶄洝肪砦迨d:“丙申,給故南京禮部右侍郎劉瑞祭一壇,減半造葬?!盵38]1301

嘉靖六年(1527) 去世后第二年

是年,其表弟李充嗣和門人徐子昭將劉瑞存世作品整理匯編為《五清劉先生大全集》,并請名儒湛若水作序。湛若水《甘泉文集·五清劉先生大全集序》云:“五清劉先生大全集,……凡為卷三十有四,其表弟今宮保南京大司馬梧山李公為題之,其門人上海尹徐子昭刻之,而以委序于甘泉子?!盵41]61a

按: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學家,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今廣東廣州)人。歷官翰林院編修、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等職。著有《心性圖說》《圣學格物通》《湛甘泉集》等。

嘉靖十六年(1537) 去世后第十二年

七月,獲追贈南京禮部尚書,孫劉涵以蔭為國子監生?!睹魇雷趯嶄洝肪矶俣d:“壬午,贈故南京禮部右侍郎劉瑞為南京禮部尚書,蔭其孫涵為國子生?!盵38]4328

嘉靖二十四年(1545) 去世后第二十年

劉大謨修、楊慎編纂《四川總志》卷之五《成都府人物》收《劉瑞傳》。

隆慶二年(1568) 去世后第四十三年

十二月,獲謚號文肅?!睹髂伦趯嶄洝肪矶咻d:“辛丑,禮部右侍郎劉瑞謚文肅?!盵42]731

猜你喜歡
弘治浙江
龍江劇《弘治私勘》
Mother
掃一掃閱覽浙江“助企八條”
《憲宗實錄》成書時間考誤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素秀至珍傳世與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浙江“雙下沉、兩提升”之路
弘治帝先捧后殺除奸臣
筆道顏真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