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收游戲材料,提升自我服務能力

2024-04-14 23:03福建省建甌市實驗幼兒園翁仁媚詹佳雯
幼兒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松緊帶整理工具

福建省建甌市實驗幼兒園 翁仁媚 詹佳雯

一、活動緣起

最近,大班幼兒迷上了體育游戲“地道戰”。他們自主選擇大型迷彩網、紙箱等材料,搭建游戲場景,玩得不亦樂乎。由于使用的游戲材料大且多,在游戲分享環節,幼兒提出了游戲材料難收拾的問題。比如“迷彩隧道”要很多人一起折疊收拾才能收好,有時候剛收拾好一邊,另一邊又彈開了;又大又蓬松的迷彩網總是折疊不整齊,放在籃子里會“爆開”并滑落,取的時候還容易絆腳……《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要求5~6歲的幼兒在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诖?,教師鼓勵幼兒合作,想辦法解決游戲材料難收拾的問題。但在持續一周的跟進中,教師發現游戲材料收納問題依然存在:大部分幼兒缺乏收納中大型游戲材料的經驗,且每天參與該項游戲的幼兒又是隨機的,所以同伴間難以配合默契地把材料收拾好;游戲材料多且體形大,有的幼兒缺乏耐心,常出現能快則快、隨意堆放的現象;收納整理花費的時間很長,零亂擺放的材料占用了很多空間。

游戲材料的收納問題引發了教師的思考:引導幼兒學會收納整理,培養自我服務能力是幼小銜接中一項重要的工作,能否抓住這一教育契機來豐富幼兒的收納經驗,提升幼兒合作解決問題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并將收拾游戲材料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呢?于是,教師有針對性地生成了集體教學活動。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探索迷彩網、“迷彩隧道”等中大型游戲材料的收納方法,知道可以根據材料的特征選擇適合的方法和工具進行收納。

·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解決游戲材料的收納問題。

·體驗收納過程的樂趣,感受收納成功后的自豪與喜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在生活、游戲中積累了一定的收拾物品的經驗。

·材料準備:課件、迷彩網、“迷彩隧道”、松緊帶、夾子、袋子、扭扭棒、大籃子、記錄表、筆等。

活動過程

(一)照片導入,引導幼兒回顧、討論收納游戲材料中出現的問題。

教師:平時小朋友們都喜歡玩“地道戰”游戲,在游戲結束后收材料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幼兒1:把“迷彩隧道”收到籃子里會“爆開”。

幼兒2:迷彩網沒疊整齊,會把小朋友絆倒。

幼兒3:本來迷彩網疊得好好的,但是一拿起來就會散掉。

幼兒4:迷彩網很難疊,不容易疊整齊。

幼兒5:迷彩網容易打結。

教師:是的,我們“地道戰”的游戲材料又多又大,大家收拾起來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也發現了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出示三張幼兒收拾、整理材料的照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教師:這是你們之前收拾材料的照片,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幼兒1:看著很亂。

幼兒2:把“迷彩隧道”放進籃子后又撐開了。

幼兒3:迷彩網太大太長,很難收。

幼兒4:迷彩網不整齊。

教師:小朋友們發現了這些材料收拾得亂糟糟的,還容易散開,很占空間。

(二)集體討論如何收納游戲材料。

教師:可以用什么好方法將這些材料收拾得更好、更整齊呢?

幼兒1:可以把迷彩網折一折。

幼兒2:把迷彩網卷起來。

幼兒3:把“迷彩隧道”折好,用扭扭棒捆住,再壓一壓。

幼兒4:卷迷彩網的時候要卷得小一點。

幼兒5:迷彩網要角對角折整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想到了在收迷彩網時可以用卷一卷、折一折的方法,在收“迷彩隧道”時還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把它捆住。

(三)合作體驗收納游戲材料的有效方法。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收拾材料。

教師:你們想到的方法到底適不適合收拾這些材料呢?大家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想收納的游戲材料,和自己的好朋友去試試吧!

幼兒自由組合,自主探索、體驗收拾游戲材料。

2.分析討論,判斷適宜的收納方法。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收的是什么游戲材料?用的是什么方法?

幼兒1:我和好朋友一起把迷彩網卷起來了。

教師:你會和同伴合作,真棒!

幼兒2:我用折的方法把迷彩網變得小小的。

教師:這兩種收迷彩網的方法,你們覺得哪種更好?為什么?

幼兒3:卷起來的方法更好,看起來可以把迷彩網卷得更小。

幼兒4:看起來更整齊。

教師:(指著另外兩張迷彩網)這兩個小朋友都是用卷一卷的方法,為什么他們的迷彩網看起來不一樣?剛才老師把小朋友們收納的過程錄下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5:因為他們卷的時候沒有壓緊。

幼兒6:兩邊同時卷,兩邊都要用力。

教師:“迷彩隧道”是誰收的?為什么要那么多人一起收,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幼兒7:我們收的時候總是會彈開,要抓得緊緊的。

幼兒8:我們可以用扭扭棒綁緊。

教師:一個人收大型的材料很費勁,大家一定要學會合作。老師看到你們是兩三個人一起抱著把迷彩網運過來的,為什么?

幼兒9:因為迷彩網太大了,容易散開。

3.結合記錄,探索、梳理適宜的收納工具。

教師:看來“地道戰”里的許多游戲材料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大。這些大材料收拾好后,容易散開,那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樣的工具把“迷彩隧道”或者迷彩網固定好而不散開呢?

幼兒1:可以用扭扭棒。

幼兒2:用夾子夾。

幼兒3:可以用松緊帶捆。

幼兒自由交流,運用記錄表記錄借助多種工具收拾材料的辦法。

教師:你們想到的辦法真多!請你們自由分成綠、黃、藍三組,每組選一個隊長,先一起商量商量,再去試一試,看看用什么工具可以把材料收拾并固定好。這邊有三張記錄表,請每一組的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自己找到的工具可不可行。

幼兒分組自主探索適宜的收納工具。

教師:剛才你們小組用了什么工具?誰愿意上來說說看?

幼兒4:我們收的是“迷彩隧道”,我們用了扭扭棒、夾子、松緊帶,我覺得這三種工具都可以。

教師:你們覺得哪種收納的工具好?為什么?

幼兒5:我覺得用松緊帶好,捆得更緊。

幼兒6:我覺得用松緊帶捆的速度更快。

教師:小朋友們捆這個“迷彩隧道”用了四根松緊帶,我們收拾材料要速度快也要更方便。那我們能不能用更少的松緊帶把“迷彩隧道”收好?

幼兒7:我覺得用兩根松緊帶也可以。

教師:請你來試試。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教師:看來用兩根松緊帶捆也可以,但是捆的位置很重要。

教師:哪一組小朋友收拾了迷彩網?使用了什么工具呢?

幼兒8:我們小組用了夾子、松緊帶、扭扭棒、袋子。

…………

教師:大家覺得哪種工具能讓我們收材料的速度更快、更方便呢?小朋友們還可以在游戲中去試試如何收納會讓速度更快。

4.分析討論,探討適宜的收納地點。

教師:這么多收拾好的游戲材料擺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

幼兒1:可以放架子上。

幼兒2:可以放柜子里。

幼兒3:可以把迷彩網放在籃子里。

教師:行,請你們一起動手把收拾好的游戲材料擺放好吧!

(四)感受成功收納的喜悅。

教師:這是你們經過努力收拾整理好的材料,和之前堆放的材料比,有什么不一樣呢?

幼兒1:“迷彩隧道”更整齊了。

幼兒2:迷彩網沒那么亂了。

教師:看著收拾整齊的游戲材料,你們感覺怎么樣?

多名幼兒:看著很舒服,很開心!

教師:看來收納整理很重要,用好的方法可以把物品收納整齊,也會節省很多空間,還方便大家拿取材料。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物品收納整齊,心情也變好了呢!在以后的生活和游戲中,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能養成動手動腦收拾材料的好習慣。

(五)遷移經驗,收納打包被子。

教師:今天剛好是周五,小朋友們需要把被子帶回家,現在就請你們用學到的本領,去把被子收拾整理好吧!

活動延伸

·設置“整理小能手”區域,投放記錄表和筆,鼓勵幼兒整理園內體育器械和班級區域材料,記錄適宜的方法。

·鼓勵幼兒將學會的經驗遷移運用到生活中,如用適宜的方法在家中收納衣服、被子、地墊、襪子等。

三、活動亮點

該集體活動關注幼兒游戲中的真問題、真需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在問題情境中學習,助推幼兒高階思維的發展。本次集體教學活動的背景是基于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出現收拾整理材料的問題。教師追隨幼兒,借鑒STEM教育活動中的“問題發現—嘗試解決—測試優化—經驗遷移”的步驟,和幼兒一起解決問題?;顒又?,教師通過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情境,如“在游戲結束后收材料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什么問題了嗎?”“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讓這些材料收拾得更好、更整齊呢?”“你們想到的方法到底適不適合收拾這些材料呢?”等,啟發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并樂在其中。在討論環節中,教師充分運用比較、分析、驗證、分享、評價等多元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總結收納經驗,促進幼兒獲得收納經驗與技能的同步發展,從而實現從“愿”整理到“懂”整理再到“慧”整理的成長。

第二,在同伴互助中學習,助推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同伴之間有意義的探討,能夠最大化地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幼兒真正參與討論、自愿積極地尋找答案,他們才能真正地成為問題的解決者?;顒又?,教師特別關注幼兒之間的互動學習。無論是兩兩合作自主選擇收納材料,還是小組合作商量、尋找適宜的收納工具,教師都給予幼兒相互探討的空間和時間,支持幼兒在討論與實踐中獲得收納整理的技巧與方法,引導幼兒懂得收拾中大型游戲材料一定要與同伴密切配合才能收拾好,從而增進幼兒的協作與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責任感,也幫助幼兒養成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

第三,在生活場域中學習,助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發展。大班幼兒即將面臨升學挑戰。在升入小學后,幼兒能否自如地收納整理學習用品,是幼小銜接需要考慮的問題?;顒又?,教師緊緊抓住了游戲材料收納的教育契機,及時引導幼兒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讓幼兒多動手嘗試、全身心投入收拾材料的體驗中,提高了幼兒對材料特點的認知,知道不同特性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收納方法,豐富了收納經驗與技能。隨后,教師鼓勵幼兒將獲得的收納經驗遷移到生活中,用合適的方式自己打包幼兒園的被褥、收拾整理家中的衣物及玩具等,在幼兒園和家庭生活中體驗整理帶來的樂趣。這一活動體現了問題源于生活、最后又回歸生活的良性循環,提升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同時也體現了“一日生活即課程”的課程觀。教師從幼兒身邊出發、傾聽幼兒“真實”的聲音、捕捉幼兒“真實”的問題、支持幼兒“真實”的探究。

四、活動反思

教師能捕捉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真問題,生成有價值的活動,并支持幼兒動手操作,但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優化改進:一是可以開展社會調查,豐富收納經驗。集體教育活動前,教師可引導幼兒走進超市,觀察物品收納與整理;或組織幼兒觀看相關收納視頻等,以便使幼兒獲取更為豐富的收納經驗。二是可以借助圖譜記錄,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在幼兒分享自己使用的收納工具時,教師可以采用圖譜的方式記錄,幫助幼兒更直觀地對比,梳理哪些工具適合用來收納材料的相關經驗。

猜你喜歡
松緊帶整理工具
巧用“插扣松緊帶” 輔助體育課堂教學
舒絲氨綸松緊帶的壓力舒適性研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
松緊帶和皮帶
科學實驗室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歸納中漸次堅實
整理房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