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本教研的實踐與探索*
——以活動區材料投放與調整的教研活動為例

2024-04-14 23:03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第三實驗幼兒園
幼兒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活動區主持人教研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第三實驗幼兒園 林 丹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福州市晉安區第三實驗幼兒園,自2016年開始圍繞活動區游戲開展了區域空間規劃、環境創設、材料投放等系列研討活動。我們結合園所現狀,以活動區材料投放為切入點,讓教師在真實情境中思考、操作、調整,通過團隊合作來解決活動區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進而推動游戲開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和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利用問題導向式教研,引導教師關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創設活動區時,材料投放是難點:材料不足,會影響活動區游戲的正常開展;材料單一,則無法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我們利用問題導向式教研活動,引導教師關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參與教研的教師首先聆聽了大班陳老師介紹的材料投放思路:科學區,因為幼兒對人體呼吸器官很感興趣,所以提供了各種材料,支持幼兒自主探索身體的奧秘。美工區,投放了吸管、扭扭棒等材料,鼓勵幼兒自主組合材料并制作“運動小人”。建構區,利用各種建構材料,引導幼兒搭建生活中的運動場所和“福道”。生活區,提供果干和茶葉,引導幼兒為同伴泡養生茶,增強合作、分享意識。

問題一:大班活動區的材料投放應該關注什么?

教師A:教師應關注材料投放的開放性,多投放一些低結構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教師B: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

…………

主持人:投放材料時我們應該關注什么?

教師C:關注本班幼兒。

主持人:關注幼兒的什么方面?

教師C:幼兒的已有水平、經驗和興趣。

教師D:幼兒的發展目標,以及幼兒通過與材料互動獲得的有益經驗。

問題二:那么現有的哪些材料是基于幼兒的經驗、興趣投放的?

教師C:去年我是這個班的老師,今天觀察該班級的材料投放時發現除了科學區,其他區域的材料和去年班級的材料相差不大。這樣適合發展中的幼兒嗎?

陳老師:居家防疫期間幼兒通過手工制作“呼吸裝置”,初步了解了人體呼吸的秘密。幼兒對人體的內部結構產生了好奇,有了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我便在科學區投放了支持幼兒探索的材料。美工區,我覺得原來的班級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可以激發幼兒自由創作。生活區,泡茶比較適合大班幼兒,所以就沿用原來的材料。

主持人: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教師C:材料投放的主要依據是教師自己的想法。

教師A:除了科學區,在其他區域中似乎沒有看到教師對幼兒興趣的追隨。

教師B:材料比較單一。生活區,教師投放了果干和茶葉引導幼兒泡養生茶,是希望幼兒探究什么?美工區,教師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教育建議“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投放了制作“運動小人”的材料,所有幼兒只能制作“運動小人”而不能有其他的創作活動嗎?

教研活動中,主持人通過問題引導參與教研的教師明晰:投放材料時應基于幼兒的已有發展水平,關注幼兒的興趣、發展需要。經過討論后,陳老師對于班級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思路進行了調整。

陳老師:科學區,結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準備投放繪本《身體的秘密》,提供開放性材料如吸管、扭扭棒、管子、顏料、毛球等,支持幼兒自主探索身體的奧秘。數學區,結合幼兒的發展需要,增加撲克、彩繩等材料和對應的可操作底板,豐富幼兒在排序、分類、學習相鄰數、學習數的組成與分解等方面的數學經驗。美工區,因為中班時幼兒已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自由組合、拼擺,所以此次增加了多種材料如錫紙、木勺、圓木片、木塊、木珠、樹枝等,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創作。生活區,幼兒已能運用洗、切、剝、夾、剪等技能制作蔬果餅,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多種蔬果,利用材料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支持幼兒自主選擇水果進行切片、烘干,運用對比,逐步了解切片厚薄與烘干時長的關系;增加電子秤,探索水果干、冰糖配比,自主調配水果茶。

二、利用體驗式教研,支持教師投放或調整材料

在活動區游戲開展過程中,如何適時調整材料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這是很多教師在開展活動區游戲時面臨的難點。在巡班過程中,筆者經常會看到:教師花大量時間向幼兒介紹材料,卻沒有開展區域游戲。和教師交流中,筆者常聽到:“如果沒有提前介紹,幼兒面對這么多材料可能不會玩。玩的時候材料亂放,整個班級亂哄哄的!”以此看出,盡管教師在思想上認識到了可以通過材料支持幼兒自主探究,但行為上仍以指導幼兒按照教師的投放意圖進行操作為主。在活動區游戲開展之后,我園開展了體驗式教研,讓教師與材料互動,最后分享討論,以此引導教師在真實游戲中用幼兒的視角去投放或調整材料。

參與教研的教師進入中班活動區并游戲后,開始了研討。

主持人:你玩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難?發現了什么?

教師A:剛才我進入益智區玩撲克牌,可是教師B取材料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牌的順序都亂了。

主持人:大家發現了什么?

教師B:好擠,所有人都集中在柜子前,材料滿地都是。

主持人:應該如何調整?

教師C:應留出適當的空間,便于幼兒拿取材料。

主持人:由教師設計嗎?還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商量?

教師A:可以和幼兒一起商量??梢栽谟螒蚯袄脠D片、視頻等方式,和幼兒討論怎么玩、怎么取材料而不打擾別人。

主持人:很好,在開始游戲之前我們就應該和幼兒一起建立常規。

教師B:游戲之前,班級教師介紹了每個區的材料,但是玩的時候我已經不記得了,尤其是美工區有很多材料,我不知道怎么選。

主持人:為什么不記得?

教師D:一個班級最少五個區,每個區最少有一到兩個柜子。教師記不住這么多材料,幼兒更記不住。

教師E:教師介紹材料的作用不大。

教師A:可以讓幼兒玩一玩,并說說對于材料的想法。

主持人:那幼兒不會玩怎么辦?

教師B:其實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對材料還是有一定的經驗和想法的。比如美工區,教師可以問一問幼兒喜歡哪些材料。教師說太多了,反而限制了幼兒的想象。

教師F:我在生活區制作面團的時候,無從下手,和面的時候也忘記要戴口罩,后來在別的老師的提醒下,才了解和面的流程和步驟。我覺得生活區游戲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明晰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項。

主持人:那教師和幼兒說到什么程度比較合適?

教師F:我覺得要和幼兒講清楚操作流程,以及要戴口罩、袖套、帽子等注意事項。教師要注意告訴幼兒操作前要洗手、各種容器分別裝什么食材等。

教師E:對于面粉和水的配比,可以讓幼兒自主探究。

教師F:幼兒還要知道怎么和面。

主持人:這個經驗,我們可以請家長幫助幼兒做好經驗準備。

隨后,大家針對投放真實食物材料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有價值的策略。

參與體驗式教研的教師開始反思自身行為。體驗式教研中,教師在體驗之后圍繞問題“你玩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難?發現什么?”進行研討。教師意識到:首先,要保證游戲正常開展,就應讓幼兒明晰進區規則和取材料的路線。其次,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參觀、體驗、操作與材料互動,從而熟悉材料。最后,面對生活區,教師要和幼兒明晰衛生要求以及食材存放等事項。在體驗式教研中,因為每個參與教研的教師都動手操作了,所以能夠更好地站在幼兒的視角發現區域中材料投放等問題。

三、根據觀察結果進行研討,關注幼兒行為,有目的地調整材料

我們要求教師走進各個班級,根據觀察記錄來觀察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研討。

參與教研的教師觀察了中班活動區游戲后進行了集中研討。

教師A:我剛才觀察的是幼兒A。他將大小及形狀不同的泡沫方塊按規律排序、拼擺、疊高。他玩了一會兒就放棄了。我想問執教教師投放材料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執教教師:這份材料,我原先的設想是引導幼兒把大小、形狀不一的泡沫方塊按規律排序或者拼擺圖形。

主持人:對于這樣一份材料,幼兒為什么沒有持續進行游戲?

教師B:泡沫方塊看似沒有固定玩法,但其實目的性非常明確,而且幼兒已經很熟悉了。

教師C:這份材料太簡單了,可以增加九宮格、點卡和數字卡等。游戲規則由幼兒自己確定,這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探究的欲望,又能支持幼兒鞏固對數的認識。

教師D:我覺得還可以增加如扭扭棒、扣子、小卡片、小珠子等輔助性的低結構材料,不限定材料的使用方法。

主持人:我們可以怎么調整材料?

執教教師:不能盲目調整材料或直接換新,還是得考慮幼兒的發展需要。

教師A:反思材料與幼兒發展水平的匹配度,然后再調整。

觀察幼兒的操作,然后進行研討,可以引導教師思考:幼兒為什么無法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游戲?此次教研,教師意識到材料的調整不能盲目換新,而應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和發展水平。

園本教研,既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園本教研的質量,與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相關。問題導向式教研、體驗式教研以及根據觀察結果的教研,或讓教師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或讓教師親身體驗游戲的過程,或讓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有助于幫助教師解決活動區材料投放與調整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猜你喜歡
活動區主持人教研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兒童活動區環境色彩設計策略研究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本土風俗文化資源在幼兒活動區游戲中的應用
實施《指南》幼兒園活動區游戲活動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