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及創新發展路徑

2024-04-14 18:20趙延紅
關鍵詞:中華院校傳統

趙延紅

摘 要:高職院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育意義。但是在實施這一課程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包括教學模式單一、評價體系不完善、理論與實踐脫節等。本文旨在探討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和創新路徑,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創新性發展。課程建設和創新發展路徑主要包括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教師能力培養、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發揮媒體育人作用和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程建設 創新路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2

高職院校不僅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責任,也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責。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高職院校應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建設,學生通過深入學習和實踐體驗,能夠深入理解、傳承和弘揚其中的精髓內涵。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成長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讓他們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思想道德修養,成為具有全面發展能力和民族自尊心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的教學重點從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轉移到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上。在新時代,高職院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方式。

一、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落實國家政策

高職院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將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和創新發展路徑,并充分發揮該課程體系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入學習和體驗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現代社會的挑戰,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綜合型人才。

2.時代的必然要求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涵蓋了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這些傳統文化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教育資源,具有深厚的內涵和價值,為新時代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參考依據。立德樹人是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在新時代,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高職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學生應該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持續加強德育建設。

3.有利于學生成才

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理想信念不堅定等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外來文化的大量涌入,學生會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其中包括一些不良思潮。高職院校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和品格,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思想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這些思想都能影響學生的理念信念。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實現成人成才的目標。

4.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職院校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與責任。新時代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它們認真思考如何培養具備全面素質的人才。在當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他們具備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并讓他們主動承擔起傳承文化的歷史責任。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認識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理解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建立起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樣的教育有助于培養具備文化自信的人才,他們將能夠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較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傳統文化課堂教學中仍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堂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傳統文化課程屬于公共課,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這導致了教學效果較差的問題。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薄弱,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一直比較單一,就無法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進而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熱情,難以取得教學效果并提升教學質量。

2.評價體系不完善

傳統文化課程過于注重考試和書面報告,缺乏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難以體現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由于傳統文化課程的特殊性,傳統的評價方式無法準確評價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目前課程評價方式還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教師除了要對學生對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外,還應將對學生思想及價值觀的評估納入評價體系。目前的評價主體也較為單一,大都是以教師為評價主體,教師應鼓勵學生互評、小組互評,以提升評價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3.理論與實踐脫節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傳統文化建設是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的,主要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缺乏相應的實踐活動,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職院校應該在加強通識課程教育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夠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為了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學??梢栽谛@內舉辦情景劇表演、漢服展示和古典樂器演奏等體驗活動。教師要定期開展傳統文化講座、報告、交流、展演等活動,以提升高職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梢蚤_展現場教學、實地體驗、調查研究、走訪實踐等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悟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及創新發展路徑

1.完善課程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豐富并拓展教學內容,結合課程標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需求等選擇傳統文化素材、整合教學資源。傳統文化課程應以浸潤體悟式為主,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情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文化滋養。在傳統文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在課堂上,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傳統中華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當代學生的精神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教師在構建課程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專業特性,把具有專業特色的內容融入教學當中。同時,課程教學目標要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相結合,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相結合,形成體系完整,有利于教學的課程體系。

2.加強教師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的傳統文化課程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全面掌握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教師比較少,負責教授傳統文化課程的可能是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雖然他們可以講授一些理論知識,但是他們的知識儲備、實踐經驗和學術背景與該課程的標準和要求不太符合。目前的高職院校通常注重對技術性人才的引進,而相對較少關注對文化通識性教育人才的引進。

在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重視培養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教師作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其教學水平和對傳統文化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深度。高職院校應引進優秀的文史類教師,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提供專業發展培訓。為了提高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學??梢蚤_展教育教研活動,以提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同時,學??梢越M織教師參觀考察傳統文化遺址、名人故居等,深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歷史。

為了更好地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自身也應積極主動學習。他們可以通過閱讀經典著作、參與主題研學等活動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還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資源和知識,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邀請名師進行經驗分享,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教師能夠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而科學整合優質資源。教師在線下課堂上講述有關傳統文化精神、傳統文化的創新應用和體會感受等,基礎知識概念、理論知識等內容可以放到線上教育平臺,讓學生自主觀看,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學生可以在線上平臺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疑惑,教師也可以在線上平臺設置課后測試。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激發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效率,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高職院??梢院献鞴步ㄔ诰€課程學習平臺,共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教學資源。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并傳承中華美德,高??梢栽谛@內可以開展傳統紀念日征文比賽、文化展覽等活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跡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校外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樣的體驗能夠增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并進一步激發他們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建設優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庫,針對學生的學情和實際的接受水平來選用相關的教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校本教材,同時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體系開發微課、慕課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此來滿足廣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需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需要從課程資源庫中檢索、搜集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展開主動學習和探究,促使其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向“主動建構”進行轉變,在資源庫的輔助下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精神。

4.發揮媒體正向作用

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以及人工智能與媒體的深度融合,新媒體已經全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推動著社會實踐發展。它為當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轉化提供了全新的動力。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運用新媒體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這些新媒體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教師在課前可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如教學視頻、動畫、音頻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高職院??衫蒙缃幻襟w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每日向學生推送相關信息,定期發布相關知識、互動問答等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內容上,教師可以宣傳當地的傳統文化,采用音樂、視頻、圖片等方式向學生呈現文化內容,并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來查找資料,通過網絡線上平臺來分享彼此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會,充分參與到教育活動當中。

5.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評價中,期末考試通常作為最終評價的主要形式。然而,許多學生往往在考試前才開始臨時抱佛腳,這使得他們難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傳統文化課程應該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更全面、多樣的評價方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高職院校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教師在考核模式上要從“單一評價”轉為“多元評價”。

在評價內容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實際應用以及對課程文化內涵的理解。在評價主體上,除了教師評價外,還應鼓勵學生進行互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增強他們的自我認知和團隊意識。在評價方式上,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平時表現”的模式來實施傳統文化課程的評價。期末成績主要通過筆試形式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占總評價的50%。而平時表現則是依據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參與活動中的表現來進行評定,如學生出勤、課堂參與度、線上學習、作業提交、答疑解惑、參與活動等,占總評價的50%。以此構建對學生全方位、立體化的評價和考核。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和平臺,高職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中堅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是提升職業教育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不斷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教師能力培養、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發揮媒體正向作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意識,還有利于助力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卜欣、董博、劉煒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課程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年第36期。

[2] 陳雪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課程教育路徑探析》,《現代商貿工業》2022年第22期。

[3] 陳艷雪、鐘延霞、李佳佳《中華傳統文化與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文教資料》2020年第6期。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一般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及創新發展路徑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GS[2023]GHB1478〕

猜你喜歡
中華院校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