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進展、主題與熱點

2024-04-14 18:18吳斕許宸瑜侯改麗
職教通訊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吳斕 許宸瑜 侯改麗

摘 要:以科學引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為研究樣本來源,選取1962年至今的248篇國外農村職業教育文獻,以文獻計量法為主,輔以內容分析,運用HistCite和CiteSpace兩款軟件對研究進展、主題及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主要有三個研究主題,即農村職業教育模式研究、農村職業教育實踐性研究和農村職業教育項目研究,以及五個研究熱點,即面向農村醫療行業的職業教育、技術賦能農村職業教育、農村勞動力素養培訓、面向特殊人群的農村職業教育和跨部門合作。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建議:加強實證類研究;加強農村職業教育模式創新研究;加強新技術如何賦能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關注農村職業教育公平問題;聯合多部門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發展。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文獻計量法;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實習研究”(項目編號:BJA210100)

作者簡介:吳斕,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智慧教育、職業教育管理;許宸瑜,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22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侯改麗,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2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24)02-0023-10

黨中央對新時代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要求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在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1]。農村職業教育旨在提升新時代農民必備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推動農民向新型農民和新型職業農民轉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成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以理論研究為主,實證性研究偏少,對如何創新和變革農村職業教育缺少實踐層面的經驗。為此,本研究將借助Web of Science科學引文數據庫,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進展作可視化分析,以期通過管窺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脈絡與研究熱點,為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科學引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下簡稱WOS)為信息源,使用高級檢索功能,最終確定檢索式為:TS=(agriculutur* OR rural area* OR remote area* OR village* OR countryside*)AND TS=(vocational education OR vocation education OR vocational training)NOT TS=(china* OR chinese* OR urban* OR city*),其中,TS代表主題。檢索日期為2023年10月14日,設置時間跨度為1962年至2003年,檢索結果為248篇,其中最早的一篇文獻出現在1962年。

(二)分析方法

科學計量學通過對海量文獻數據的自動化分析,可以快速實現某一研究領域或主題的研究綜述[3]。因此,本研究以文獻計量法為主,輔以內容分析,并借助HistCite和CiteSpace兩款文獻分析軟件。首先,從發表時間和研究類型等維度描繪國外農村職業教育整體研究進展;其次,基于HistCite對引文關系作可視化分析,定位關鍵文獻作內容分析,歸納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主題;最后,利用CiteSpace對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的文獻作可視化分析,發掘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二、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進展

(一)時間分布

文獻數量變化反映該領域研究的重要程度。本研究基于不同年份發表的文獻數量形成圖1,可以發現,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發端于上世紀中期,興盛于本世紀初,而且變得越來越活躍。在1962—2008年間,每年文獻數量不超過5篇;2009年是一個轉折點,往后十余年文獻數量相較于前一個階段翻了一倍;從2018年往后,文獻數量大概每年都在20篇左右,其中2020年達到30篇。

(二)研究類型

在本次檢索的248篇文獻中,有172篇期刊文獻、70篇會議論文、5本書刊以及1份數據搜集報告。本研究基于摘要對研究類型進行分析,除去無法查找摘要的38篇文獻,在剩下的210篇文獻中,有定量研究67篇、定性研究37篇、混合研究19篇、具體項目或案例介紹82篇、文獻綜述3篇、數據報告1份和書1本。由此可知,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以實證研究和具體項目或案例介紹為主,實證類研究中多數采用量化研究方法。

(三)學科領域分布

本研究從WOS 檢索結果分析中可得到各學科發文數量,設置閾值為2,得到90個學科,根據所屬類別進行同類項合并,選取文獻數量排名前10的學科進行分析,得到表1。其中,教育學、環境科學、醫學與護理學居前三,接下來依次是社會與文化研究、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農學、經濟學與商學、歷史與人類學和管理學。首先,對于農村職業教育來說,教育學是其最基礎的學科。其次,由于農村地理位置偏遠,工業化生產水平低下,大部分職業依賴自然環境,所以像環境科學、農學和工程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科領域。此外,由于農村醫療水平低下,所以醫學與護理學也成為熱門學科。

(四)研究所在國家/地區分布

本研究對文獻發表作者所在的國家/地區進行分析,形成圖2。由圖2可知,排名前三的都是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亞、英國、波蘭和西班牙。在這前八名中只有兩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皆位于亞洲,其共同點是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手工業和制造業比較發達,因此需要大量技術人才。由此可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與國家經濟、人口、地理位置有關,往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重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

(五)學術機構分布

在WOS檢索中,本研究根據作者所在學術機構統計發文數量,以閾值為3統計研究文獻來源排名前十的學術機構,形成表2。其中,澳大利亞的蒙納士大學和昆士蘭大學并列第一,并列第二的是印度尼西亞教育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排名前十中有一家是醫院,一家是國際組織,其余八家皆是高校,其中有五所高校和醫院都位于澳大利亞,說明澳大利亞非常重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在全球影響力較大。

三、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主題

引文編年圖是以可視化方式呈現不同文獻之間的引用關系,它有助于發掘該領域中的關鍵文獻,以此鑒別重要研究主題,其中能夠反映某文獻在本領域中重要程度的兩個指標分別是LCS(Local Citation Score,本地數據庫引用次數)和GCS(Global Citation Score,WOS數據庫總引用次數)。LCS代表數據庫中其他文獻對該文獻的引用頻次,GCS 則指全球研究者對該文獻的引用次數,反映該文獻在全球范圍內的受關注程度[4]。本研究將248篇文獻導入HistCite 軟件,分別設置 LCS 和GCS閾值為30,對文獻進行篩選,發現引文從2003年才開始出現,關鍵文獻量從2000年開始逐漸增多,2014年起關鍵文獻數量、引用次數呈增多趨勢。結合引文編年圖,通過對關鍵文獻的分析,本研究發現以下三個重要研究主題。

(一)農村職業教育模式研究

在這一主題下,有研究面向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課程開發方法,如提出基于能力本位課程開發框架,并在南印度農村進行實踐,開發面向服裝業勞動力的縫紉技能提升的試點培訓課程;有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農村職業教育模式,如介紹遠程職業計劃,即利用遠程教育和監督方式對農村社區醫生進行培訓,并驗證該計劃有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留存率[5],介紹在印度農村中,面向低文化人群如何設計與開發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驅動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為農村地區文盲、語言和資源限制等問題改善提供解決方案[6]等。這一主題研究旨在通過發展新理論或探尋新方法、新策略來改善農村職業教育現狀。

(二)農村職業教育實踐性研究

這一主題以實證性研究為主,通過調查研究、訪談等方法搜集一線的實際數據并進行分析,以找到影響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或者驗證改進措施或方案的有效性。如:通過一項量化研究來證明開展農村職業培訓對當地勞動力留存具有積極影響[7],研究發現,通過提高受教育水平和非林業就業機會,可以降低土著社區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依賴程度,保護農村生態,同時提升當地人們的平均收入水平[8];調查一個面向農村婦女的職業培訓課程效果,發現能夠促進經濟收益和文化發展[9]??梢?,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可以產生積極作用,包括提升勞動力留存率、促進經濟發展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此外,提升農村醫療水平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研究發現,改革農村職業教育對全科醫生的就業選擇具有一定影響。例如:有研究通過調查發現,越是農村或偏遠地區,全科醫生越有可能定期從事復雜護理,這對專業教育和支持的需求以及實踐的成本和報酬等都有影響[10];有研究調查了全科醫生的受教育地點與后續就業地點之間的聯系,發現農村出身地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可以增加醫學院選拔農村出身的學生比例,以及在職前培訓課程中增加農村臨床實習經歷[11];有研究歸納了地理位置、專業、提供醫院服務、練習技能、休年假、年齡、培訓等對澳大利亞農村和偏遠地區醫護工作者短期保留的影響。后面這兩個研究都指向提高農村醫療專業勞動力留存率[12]。

(三)農村職業教育項目研究

本研究在研究類型分析中發現,項目或案例介紹的文獻占比非常大。國外很多面向農村開展的職業教育或培訓常常依托某個特定項目,因此不少文獻會介紹項目的開展背景、實施情況和效果。例如:有研究提到了VE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項目,該項目是利用正規教育系統中的農村職業學校促進成人創收的贊助項目,通過發揮傳統學校的作用,為成人提供需求驅動的非正式培訓課程,從而實現勞動力的收入增加[13];有研究介紹了德國“農村需要好醫生”創新護理項目,該項目旨在吸引年輕醫生能夠長期在農村工作,通過跨代學習鼓勵醫生及其家屬到農村工作[14]。

四、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熱點

本研究借助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技術,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關鍵詞知識圖譜、關鍵詞時序演進圖和聚類分析圖,可視化近十年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及變遷脈絡,歸納出以下五個研究熱點。

(一)面向農村醫療行業的職業教育

如何提升農村醫療水平、增加農村人口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是一個重要研究熱點。由于農村地理位置偏僻,不少醫學院學生就業常常會選擇避開這些區域,當地在職醫護人員的流動性也非常大,從而導致農村醫療水平普遍低下。因此,不少國家關注采取哪些措施能夠提高農村醫護人員的留存率,以及如何通過開展相關培訓來提升農村醫療人員的專業技能。尤其像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醫護人員的地理分布嚴重不均,醫療水平差參不齊,因此相關研究占比較大。這一研究熱點主要有以下三個研究方向。

第一個研究方向是如何提升醫學院畢業生進入農村的就業機率。有研究表明,單純增加農村醫療職位數量的效果并不顯著,需要增加農村實踐機會。如有調查研究發現,在農村實習的國內畢業生接受農村地區的崗位比例會有所增加[15]。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從源頭進行干預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如德國醫學院在選拔學生時會考慮多種因素以增加未來農村醫生配額,這些因素包括學生以后從事全科醫生工作的興趣、是否來自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就業偏好等[16]。

第二個研究方向是如何解決農村初級醫生的保留問題。例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資助的“專家培訓方案”(STP)旨在支持農村和偏遠地區以及私人機構的專家醫療培訓職位,通過為受訓者提供更廣泛的醫療保健環境的經驗,幫助提高受訓者的專業醫療人員技能[17]。

第三個研究方向是如何提升農村初級醫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興趣。有研究表明,如果能為初級醫生提供體驗農村全科醫療的實踐經驗,就會激發他們對這一職業的興趣[18]。如在印尼的衛生保健系統中,培養助產士頗為重要,巴查查蘭大學在培養助產士的過程中增加了6個月的社區實習經歷,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在畢業后作為鄉村助產士的專業能力[19]。

(二)信息技術賦能農村職業教育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全球教育的變革與創新。如何以ICT為代表的現代技術賦能農村職業教育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有以下三個研究方向。

第一個研究方向是如何通過遠程培訓或監控來提升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這也是較早的研究方向,旨在改善農村職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和資源有限的狀況。具體措施有:在農村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如基于ICT創建“未來職業技術學?!盵20];實施遠程培訓,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醫護人員培訓方面實施遠程臨床監督[21];等等。

第二個研究方向是如何利用現代技術創新農村職業教育教學,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采用混合式教學提升培訓效果?;旌鲜浇虒W是通過組合多種學習方法,結合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例如:在巴基斯坦,國家職業技術培訓委員會(NAVTTC)采取混合教學方式開展在職職業教師培訓項目,有效改善了學習者的學習態度[22];在挪威農村,通過采用小組學習和線上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有效解決了初級保健醫生的短缺問題。此外,在疫情期間,不少地區積極利用技術開展線上教學來支持職業培訓[23]。

第三個研究方向是如何利用新技術支持一些技術依賴性高的課程或技能培訓。由于農村職業教育資源匱乏,很多職業技能培訓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持,因此需要利用移動互聯網、多媒體、虛擬實驗室等創設面向特殊技能培訓的實驗室,開發課程學習材料,增強教育教學效果。例如:將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用于農村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培訓[24];在汽車修理工職業培訓中,基于視頻學習與眼動追蹤相結合的方式研究不同學習模式的有效性[25];還有學者建議,要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為學習者帶來沉浸式學習體驗[26]。

(三)農村勞動力素養培訓

一直以來,開展農村職業培訓被視為增加就業機會和提升個人潛能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提升農民的知識、技能和管理等職業素養,幫助更多人就業。因此,大多數國家非常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問題,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機制與策略。有研究表明,通過傳統教育和職業教育來提高識字率可以改善農村家庭福利[27]。還有學者呼吁開展基于ICT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以提升農村民眾的信息素養,消除因地理位置而導致的“數字鴻溝”[28]。印度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面向低文化人口的職業技術培訓,用來改善以口頭文化為主的土著部落的文化水平[6]。

由于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尤其需要培養從事當地特殊職業的勞動力,因此需要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例如:在沿海地區,職業教育要培養個體經營者在沿海社會環境中的生活技能,從而改善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狀況[29];為保障農村就業或經營人員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培養他們在當地環境中的生活技能,如面向鄉村旅游業工作人員開展自然災害教育,幫助他們認識潛在災害,保障正常工作[30]。

(四)面向特殊人群的農村職業教育

在農村,一些特殊人群的職業發展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農村女性的職業教育問題一直是焦點問題。有研究表明,農村女性與城市女性相比更有可能遭受文盲之苦,尤其在某些需要特殊技術的職業領域,與男性同齡人群相比,她們不容易獲得工作或崗位晉升機會[31],而通過職業教育教授她們職業技能,幫助其提高文化素養,能夠提升其職場競爭力。例如:英國通過夜校為農村婦女開設手工藝課程,幫助她們進入職場,同時為傳播地方文化作貢獻[32];哥倫比亞通過開展面向女性學徒的STEM技能培訓項目,支持更多的農村女性能夠進入環境科學、技術、工程等職業領域[31];印度開展面向婦女的免費職業培訓項目,旨在幫助她們獲得職業技能,提升就業率[33]。

此外,很多國家還有針對特殊地區的職業教育。例如,在加納農村,很多社區出現大量兒童被拐賣的現象,因此需要為該地區提供職業和技術培訓,宣傳有關販賣人口的知識和法律知識,以有效打擊販運兒童[34]。

(五)跨部門合作

近年來,農村職業教育研究開始關注如何聯合不同部門幫助當地人獲得職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如通過政府支持、職業培訓、提供信貸等幫助農村年輕人獲得增加收入來源的技能[35]。還有研究通過采訪當地政府、當地貿易商和主要相關省級部門機構的代表,發現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改善住房條件和醫療水平等可以讓更多農民收獲經濟福利[36]。還有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當家庭經濟狀況不佳時孩子就會較早從事生產勞動,這就需要聯合多部門開設更多學校和輸送師資力量,資助更多家庭的孩子獲得職業教育機會,從而緩解童工問題[37]。

五、研究結論與反思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科學引文數據庫,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呈現了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發展脈絡、研究主題和熱點,為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結論

從文獻數量的時間變化、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聚焦的研究主題等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前國際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1.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從該領域文獻數量歷年增長的趨勢來看,在全球范圍內農村職業教育研究備受關注,尤其深受發達國家的重視,如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在該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位居前三,發文最多的學術機構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這從側面說明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提升國家全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2.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偏重實踐性,一般面向特定實際問題解決開展研究,較多采用調查研究法,通過挖掘影響因素或驗證方案有效性等提出改革方案或解決策略,而理論演繹類研究極少。

3.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有三大主題。一是農村職業教育模式研究,主要聚焦教育方法和內容的創新與改進;二是農村職業教育的實踐性研究,旨在驗證農村職業教育效果和探究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三是農村職業教育項目研究,重點介紹開展相關項目的經驗,為后續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提供參考。

4.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該領域在不同時間段呈現出不同的研究熱點,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熱點變得多樣。

(二)反思

振興農村職業教育需要具備國際化視野。對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國際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為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帶來一些思考與啟示。

1.要加強農村職業教育的實證類研究。當前,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仍以理論演繹為主,實證類研究不多。理論研究固然重要,它決定著實踐的起點和高度,但理論研究發展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通過對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農村職業教育狀況不同,需要深入到當地開展研究[38]。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農村發展現狀、農民的學習需求不盡相同,迫切需要借助實證研究了解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此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還需及時了解農村職業教育取得的實際效果,包括學習者的學業成就、學習滿意度、職業發展等,為此,可以借鑒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的一些研究思路,加強問題或需求驅動的實證類研究。

2.要加強農村職業教育模式創新研究。農村職業教育是為了幫助人們提升就業競爭力和職業勝任力,而創新教育模式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國外有研究提出,在職業教育階段加入實踐實習經歷,或改進課程開發方法等,能幫助受教育者收獲較高的學習滿意度和學業成就。因此,我國要加強農村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通過改進課程內容、培養方案、教學方法等,促進農村技術技能人才綜合素養的提高。

3.要加強新技術如何賦能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發展不斷沖擊著各行各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現代技術如何賦能教育教學一直是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同樣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的挑戰,急需探索基于新技術的農村職業教育的新范式、新形態和新路徑,以提升農村當地人口的職業素養,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數字化職業技術人才。

4.要關注農村職業教育公平問題?!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因此,我國農村地區應加強面向特殊人群發展或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這對提高農村家庭福利、改善農村經濟狀況和提升人口素質具有重要影響,能為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5.要聯合多部門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各教育相關部門、社會等多方力量的配合與協同,才能實現農村職業教育質量提升。此外,農村職業教育還需聯合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社區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多源力量,共同培養服務鄉村振興的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包松婭.讓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N].人民政協報,2022-08-03(12).

[2]王中華,賈穎.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脈絡與趨勢——基于CNKI1994—2019核心期刊《職教論壇》的可視化分析[J]. 大視野,2020(3):9-16.

[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 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4]王辭曉,吳峰.國際移動學習研究的認識取向與主題演化[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4):22-33.

[5] WEARNE S,GIDDINGS P,MCLAREN J,et al. Where are They Now? The Career Paths of the Remote Vocational Training Scheme Registrars[J].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2010(39):53-56.

[6] SACHITH K P,GOPAL A,MUIR A,et al. Contextualizing ICT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Rural Communities:Addressing Ethnographic Issues and Assessing Design Principles[C]// Proceedings of 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INTERACT 2017,Mumbai,India: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3-12.

[7] RUNGE C E,MACKENZIE A,LOOS C,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Queensland Physicians and the Influence of Rural Exposure on Practice Location[J].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2016,46(8):981-985.

[8]HEGDE R,ENTERS T. Forest Products and Household Economy:A Case Study from Mudumalai Wildlife Sanctuary,Southern India[J].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2000,27(3):250-259.

[9]RAMASAMY M,PILZ M.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Rural Populations:A Demand-driven Approach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In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20,7(3):256-277.

[10] HUMPHREYS J S,JONES J A,JONES M P,et al.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on the Complexity of Rural General Practice Activities[J].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03,179(8):416-420.

[11] MCGRAIL M R,RUSSELL D J,CAMPBELL D G. Vocational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Rural Locations is Critical for the Australian Rural Medical Workforce[J].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16,205(5):216-221.

[12]RUSSELL D J,MCGRAIL M R,HUMPHREYS J S. Determinants of Rural Australian Primary Health Care Worker Retention:A Synthesis of Key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ing[J]. Australian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17,25(1):5-14.

[13]WALLENBORN M. Skills Development for Income Generation in Rural Areas——Can Donors Lear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4,26(6):796-809.

[14] BLANK W A. A Successful Strategy Against the Expected Shortage of Physicians in Rural Areas[J]. Gesundheitswesen ?Bundesverband der Arzte des Offentlichen Gesundheitsdienstes(Germany),2019,83(2):86-94.

[15] MCGRAIL M R,O' SULLIVAN B G,RUSSELL D J,et al. Exploring Preference for,and Uptake of,Rural Medical Internships,a Key Issue for Supporting Rural Training Pathways[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20,20(1):1-11.

[16] SELCH S,PFISTERER-HEISE S,HAMPE W,et al. 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Working as a GP and Rural Doctor Including Admission Pathways to Medical School-Results of a German Nationwide Online Survey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Their "Practical Year"[J]. GMS Journal for Medical Education,2021,38(6):1-17.

[17] JESSUP B,ALLEN P,KHANAL S,et al.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to Ophthalmology Training via the Specialist Training Program[J]. Australian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23,31(2):230-243.

[18] MCGRAIL M R,CHHABRA J,HAYS R. Evaluation of Rural General Practice Experiences for Pre-vocational Medical Graduates[J]. Rural and remote health,2023,23(1):1-8.

[19] JUDISTIANI T D,WIJAYA M,SUSANTI A I,et al. How Students Perceived "Community Internship":An Innov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ies in Midwifery Education at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as Padjadjaran[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2018,24(12):9845-9848.

[20] WESTBROEK J. The Esloo Design for the Digit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The School of the Future[C]//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ookmark of the School of the Future,Vi?a del Mar:Chile Springer US,2001:55-70.

[21] STRASSER R. Learning in Context:Education for Remote Rural Health Care[J]. Rural and Remote Health,2016,16(2):1-6.

[22] AMENDUNI F,RAUSEO M,ANTONIETTI C,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Perceived by Swis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Teachers during Emergency Remote Teaching:The Role of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J]. Qwerty-Open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echnology,Culture and Education,2022,17(2):47-66.

[23] MUKTIARNI M,ANA A,DWIYANTI V,et al. Digital Platform Trend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Journal of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21,13(3):180-189.

[24] PALKOVA Z,VAKHTINA E. Innovative Learning:From Multimedia to Virtual Worlds[C]//Proceedings of 15th EDULEARN,IATED,2015:1590-1599.

[25] HEKELE F,SPILSKI J,BENDER S,et al. Remote Vocation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A Comparative Eye-Tracking Investigation of Educational 2D Videos versus 360°Videos for Car Mechanic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22,53(2):248-268.

[26] WANG X,YOUNG G W,IQBAL M Z,et al. The Potential of Extended Reality in Rural Education's Future-Perspectives from Rural Educators[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3,28(9):1-25.

[27] IBRAHIM S S. Livelihood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Well-Being in Remote Areas under the Threat of Cattle Rustling in Nigeria[J]. Geo Journal,2023,88(1):1-16.

[28] KHALID M S. ICT in Education:Secondary Techn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e Centere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in Rural Bangladesh[C]//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INTED2011),Valencia,Spain,2011:1126-1134.

[29] ISA A H. Effectiveness of Life Skill Training towards Improvement of Self-Business of Society[C]//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cience Educators and Teachers(ICSET 2017),Paris:Atlantis Press,2017:369-373.

[30] SANJAYA R D,PRASETYO I. Vocational Life Skill Education in Tourist Village as Efforts to Realize Communities' Disaster Awareness[J]. KnE Social Sciences,2019:537-545.

[31] V?SQUEZ P,G?MEZ E,GALLEGO V,et al. Integrating Gender Equity in Vocational Studies to Transfor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wards Green and Inclusive Businesses[J]. Europea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2,11(4):141-141.

[32] KNOTT S. Working Class,Middle class,Upper class,Evening class:Supplementary Education and Craft instruction,1889—1939[J]. The Journal of Modern Craft,2014,7(1):7-32.

[33] SHESHADRI S,PRADEEP A,CHANDRAN M. Towards Gender Inclusive Skill Development in Rural India:Factors that Inhibit and Facilitate Skill Women's Enrolment in Vocational Training[J]. Environment-Behaviour Proceedings Journal,2021,6(SI4):239-243.

[34]MBAMBA C R,AMPONSAH E B,YEBOAA P A,et al. Parents' Reflections on Child Trafficking Mitigation Mechanisms in Trafficking Hotspot Communities[J]. Global Crime,2023,24(1):1-14.

[35] FALOLA A,MUKAILA R,AKANBI S U O,et al. Youths' Contribution to Household Welfare in Rural Areas[J]. Canadian Journal of Family and Youth(Le Journal Canadien de Famille et de la Jeunesse),2023,15(3):84-99.

[36] KIMKONG H,PROMPHAKPING B,HUDSON H,et al. Income Diversification and Household Well-being:Case Study of the Rural Framing Communities of Tang Krasang and Trapang Trabek in Stung Chreybak,Kampong Chhnang,Cambodia[J]. Sustainability,2023,15(14):11106.

[37] GUL A,AHMAD S,ALI A,et al. Determinants of the Outcomes of a Household's Decision Concerning Child Labor or Child Schooling[J].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2023,16(6):2449-2473.

[38]孫小會,沈亞強.近30年來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主要特點分析[J].職教通訊,2013(4):70-72,76.

[責任編輯 ? 賀文瑾]

Foreign Research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ess, Themes and Hotspots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WOS

WU Lan, XU Chenyu, HOU Gaili

Abstract: Using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as the research sample source, 248 foreig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literature from 1962 to present were selected.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was used as the main method, supplemented by content analysis. HistCite and CiteSpace software were used to visual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themes and hotspot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research topics in foreig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namely the study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s, practical research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s, as well as five research hotspots, namely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rural medical industry, technology empower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labor quality training,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special groups, and cross 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On this basi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research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trengthening empirical research;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n innovative model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n how new technologies can em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equity i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ng with multiple departmen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bibliometric method; knowledge graph; visual analysis

猜你喜歡
農村職業教育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湖南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