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策略探究

2024-04-14 02:43李鑫
關鍵詞:融合傳統課堂

摘 要: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主動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確保學生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知行合一。高中政治教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符合新課改的本質要求,有助于加快教學改革進程并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在高瞻遠矚中實現與時俱進,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三觀”及文化自信心。本文結合高中政治教學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深入分析兩者相融合的原則和具體對策,以期為探索高中政治教學路徑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策略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高中政治 優秀傳統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9

在融合高中政治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需要從學科教材著手,甄選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主動整合多種教學對策和手段,保障最佳的融合效果。然后結合學生的認知期待、興趣愛好及思維層次,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高中政治教學的始終,巧妙設計多個教學環節,精心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全面強化學生的民族情感及文化自信心。教師通過高中政治教學延續文脈、傳承傳統文化,為社會培養優秀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高中政治教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現狀

首先,教師沒有從學科教材著手,靈活滲透傳統文化,豐富教學內容并積極開發地方資源,拓展教學內容。一部分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學生缺乏學習能動性。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和單一,沒有精心創設教學問題并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較為片面,難以深入領悟文化的精髓。

最后,教師沒有主動總結經驗教訓并設計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環節,忽略了傳統文化在課前導入、課程教學和課后鞏固中的靈活滲透和前后貫穿,學生無法靜下心來深入感悟優秀傳統文化。

二、高中政治教學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原則

1.適宜性原則

高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階段,為了凸顯高中政治學科的育人優勢,拉近學生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距離,教師需要嚴格遵循適宜性原則,深入淺出地剖析學科內容。通過解讀文化以及回顧歷史來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確保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教學相得益彰。

2.科學性原則

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內涵豐富,蘊含諸多的人文精神,具有獨特的魅力。高中政治則是典型的人文學科,囊括了豐富多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因此,兩者的融合非常有必要。教師需要深度分析高中政治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期待和思維習慣積極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嚴格遵循科學性原則,確保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契合學生的認知期待和身心發展規律,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探究熱情。讓學生能夠全程參與政治課堂學習,主動傳承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3.多樣性原則

高中生的學科學習特點、思維能力及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個體差異性較為明顯。為了保障政治教學的普適性,在緊密融合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時,教師需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實現多元施教和分層引導,始終面向全體學生,確保不同層次及水平的學生都能夠跟上課堂節奏,保持較強的學習熱情,認真配合教師,自覺接受文化熏陶和教化。

三、高中政治教學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策略

1.拓展教學材料,甄選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

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的順利過渡,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的關系,在全面拓展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著力開發及靈活應用傳統文化資源,逐步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

首先,教師應積極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新課改之后的高中政治教材囊括了諸多的傳統文化內容,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和新知識靈活滲透相關的傳統文化思想,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基本學情及育人目的甄選合適的傳統文化素材,讓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學習狀態,自覺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化。

其次,教師應主動開發地方資源,逐步豐富和拓展學科內容。一部分傳統文化抽象難懂,難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應適當引入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傳統文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增強學生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最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多個渠道整合優質的教學內容。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回歸教學正軌,從生活中取材,將學科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極具生活氣息的傳統文化資源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能夠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高中政治教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師應適當更新和調整教學內容,依托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靈活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確保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能夠在第一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做好摸底工作,分析學生的生活環境,逐步打造活力課堂,從學生身邊的傳統文化內容著手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引入展覽館、博物館、宣傳欄、紀念館、圖書館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較為緊密的傳統建筑、民風民俗、傳統藝術融入課堂,作為優秀文化教學素材,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思想實際及思維習慣制定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方案。讓學生能夠主動跟上課堂節奏,實現樂學善學和高效吸收。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結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精心選擇傳統文化內容,整合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人物事件、經典故事、思想觀念、文化作品以及名言名句,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喚醒學生已有的認知,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成為高中政治課堂中的主人。

2.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效果

為了將優秀傳統文化靈活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師需要探尋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主辨析議題、探索問題及感知情境,主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首先,教師需要采取問題情境教學法,將問題與情境相結合,用問題驅動學生,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在感知情境的過程中分析問題的本質,自覺追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為了保證最佳的教學成果,教師需要深度分析新課改,綜合考量高中生的認知期待、心理訴求以及政治學科的教材編排特征,科學設定情境主線,巧妙融入問題,讓學生經歷問題發現、分析和解決的全過程,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問題意識。

其次,教師可以開展主題探究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體會傳統文化的思想韻味。高中政治教材囊括多元知識,理論性較強,一部分知識抽象難懂,非??简瀸W生的理解能力。探究式教學法要求教師結合教材中的核心知識明確教學主題,串聯零散知識,清晰、具體地展現學科內容,避免學科教學空洞乏味。因此,在靈活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需要嚴格遵循系統性、邏輯性的主題探究式教學原則,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我國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知識”時,可以設計“探尋宗教的‘混搭——以廣州宗教文化為例”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從多個渠道整合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源,選擇極具代表性的其他地方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展示廣州越秀區的宗教建筑群,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文化旅游景點著手,讓學生深入分析宗教知識。在確保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后,教師則可以設置系列問題,如:“宗教信仰的不同說明了我國的宗教政策是怎么樣的?”“我國目前仍然存在宗教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宗教呢?”教師通過系列問題將主題探究活動引向縱深,讓學生能夠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進而主動遷移新舊知識,將宗教知識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意識到宗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融入教學過程,巧設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環節

新課改后的高中政治教學要求更加嚴格,教師一方面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技能形成,另一方面應站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視角,將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與課后總結相結合,鼓勵學生深入分析學科知識的本質原貌,實現觸類旁通。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需要巧妙設計多個教學環節,逐步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學生課堂所學,避免學生學了忘、忘了學。

首先,教師需要抓住課前導入這一關鍵環節,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融入正課內容,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主動探索新知,實現深度學習。經驗豐富的教師會精心設計極具啟發性和針對性的課堂導語,靈活融入傳統文化素材,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深入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新課環節中,教師需要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顒邮浇虒W和議題式教學的效果比較可觀,備受推崇,教師需要逐步打造多維互動課堂,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在正式授課前,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案,科學選取教學材料,明確教學議題并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全面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圍繞“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總議題設置“立鴻鵠志,中華有夢”“牢記使命,追夢新時代”和“砥礪前行,圓夢新征程”三個議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部自由探討,主動將中華民族的艱苦奮斗史與當今時代相結合,站在中華民族輝煌與苦難交織的視角分析中國夢的核心含義。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中國夢與個人夢之間的關系,進而主動將核心精力放在學業中,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立場以及“三觀”。

最后,教師需要抓住課后鞏固環節,組織開展課后練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了避免學生遺忘所學知識,教師應適當安排課堂練習,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巧妙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和理念,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這一文化,逐步形成較強的思維遷移能力,在小組合作互動以及獨立探究中,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形成較強的文化認同感,提升個人的政治認同和文化素養。

4.加強實踐教學,組織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非常有必要,教師需要協調和平衡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充分凸顯高中政治學科的實踐屬性,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效融合,確保學生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教師可以打造傳統文化興趣平臺。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學時空基本不受限制。教師應打破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靈活利用多種大數據技術以及線上平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導入課堂。教師以線上教學為主,將傳統文化+互聯網的線上教學與傳統文化+興趣班的線下教學相結合,逐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鼓勵學生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非遺”文化體驗活動,促使學生自覺傳承傳統文化。作為傳承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遺進校園”備受關注,教師需要突破知識層面和鑒賞層面的學習束縛,從實踐層面著手,將記憶傳承和技能傳承相結合,充分發揮高中政治對“非遺”進校園活動的促進作用,讓學生能夠逐步形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個人參與“非遺”文化體驗活動的真實感受,分析“為什么當今文化發展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創新”,從而逐步升華學生的思想認知,提升學生的認知高度。

最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全面強化學生的民族情感。作為一門實踐性的學科,高中政治的指導價值比較明顯,在靈活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需要主動跳出課堂和教材的局限,實現校內向校外的有效拓展,將學科內容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精心創設真實情境,強化學生的切身體驗。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社會服務、社會調研、專題訪談、志愿服務等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結合學生的成長需要以及生活經驗大力開發及靈活運用當地傳統文化資源。定期開展傳統文化傳統節日主題實踐活動,如端午節派粽子、清明節掃墓祭祀以及重陽節敬老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身體力行中了解傳統文化,分析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淵源,意識到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對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講究方式方法,堅持多措并舉,深度鉆研學科知識,有效整合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保障最佳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效果。教師還要采取學生容易理解和能接受的方式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巧妙設計多個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參考文獻:

[1] 徐衛東《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年第12期。

[2] 張興平《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融合》,《甘肅教育》 2023年第7期。

[3] 汪成《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缺失和構建策略研究》,《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年第5期。

[4] 劉木英《優秀傳統文化和高中政治教學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索》,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年第9期。

[5] 秦璐、王瑞《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路徑探析》,《基礎教育論壇》2018年第14期。

[6] 馮蕾《新時代高中思想政治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聊城大學2021年碩士論文。

(李鑫,1979年生,女,漢族,黑龍江雞西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學)

猜你喜歡
融合傳統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美在課堂花開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