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2024-04-14 03:01楊進芳
關鍵詞:幼兒園傳統幼兒

楊進芳

摘 要:幼兒園音樂教育對于開發幼兒智力,提高幼兒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對幼兒進行傳統音樂文化教育有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幼兒園中的弘揚與傳承。因此,教師將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內容進行融合,能夠拓寬幼兒的音樂視野,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傳統音樂文化中蘊含的魅力,這樣既能提升幼兒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又能為幼兒音樂素養的發展助力?;诖?,本文提出選取多種類型的傳統音樂來豐富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組織家園合作的傳統音樂教育活動,創建特色音樂活動區域,創設特色音樂情境。從而為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傳統音樂文化 幼兒教育 音樂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9

孔子認為道德與音樂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音樂是傳遞人文思想和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對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傳統音樂文化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要載體,具有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的特點。教師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幼兒園音樂教育當中,能夠起到豐富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的作用,音樂旋律和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對幼兒的審美能力、情感分析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性地將優質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當中,為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創新提供方向。

一、幼兒園音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1.降低教學難度,增強教育趣味性

幼兒年齡較小,對音樂的了解較為有限,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更少,目前來看,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相對有限。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優美的樂曲往往伴隨著動人的故事,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有助于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拉近幼兒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增強音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為高效率、高質量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2.豐富教學內容,開闊音樂視野

幼兒園傳統音樂教學以兒童歌曲和韻律活動為主,旋律較為單一,教學內容重復度較高,幼兒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教師將趣味性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幼兒園的音樂活動,能豐富音樂教學內容,讓戲曲、傳統樂器等走進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給幼兒帶來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深化幼兒對音樂文化魅力的認識,為幼兒音樂感知能力、領悟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滲透傳統音樂,助力文化傳承

中華民族綿延至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傳統音樂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能夠在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用音樂的形式傳遞人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教師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文化元素,通過聽、唱、跳等方式引導幼兒感受傳統音樂文化中的思想內涵,使傳統文化在今天得到傳承與發展,為幼兒今后的學習成長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二、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學的融合策略

1.選取優秀音樂形式融入教學內容,豐富學習體驗

傳統音樂來源于人們對日常生活的理解與感悟,不同地區形成了獨特的音樂形式和音樂文化內涵,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選擇傳統音樂文化,充實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內容,豐富幼兒的音樂學習體驗,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深化幼兒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記憶印象,助力幼兒成長。

傳統音樂形式豐富多樣,地方特色戲曲、民間歌舞、樂器演奏都是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來選擇合適的傳統音樂。例如《鳳陽花鼓》這一音樂藝術形式兼具說、唱、舞三種藝術風格,內容通俗易懂,舞蹈優美,鑼鼓齊鳴,場面熱鬧有趣,觀賞性和藝術性并存,教師將其融入幼兒音樂教學當中,能有效調動幼兒參與音樂教育活動的熱情。

傳統戲劇同樣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戲劇凝結著各地區的民風民俗,屬于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挑選戲劇中的經典唱段融入音樂教學之中,在講述歷史故事的同時播放戲劇唱段,引導幼兒體會戲劇背后傳承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盡可能選擇接近現代用語的戲劇唱段,如黃梅戲的《天仙配》,京劇樣板戲的《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等。在開始播放唱段之前,教師為幼兒簡單講述戲劇中的故事,激發幼兒對傳統戲劇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此基礎上播放戲劇視頻,聽看結合的教學手段能深化幼兒對戲劇藝術的記憶,體會戲劇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助力幼兒成長。

京劇是中華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激發幼兒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教師將《說唱臉譜》歌曲引入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當中,在聽唱歌曲的同時組織畫臉譜游戲,鼓勵幼兒模仿戲臺人物繪制臉譜,思考臉譜特點與人物性格之間的聯系,組織“臉譜蹲蹲蹲”游戲,教師要求幼兒看到不同形狀的臉譜時做出特定的動作,通過游戲活動幫助幼兒辨識臉譜,深入了解臉譜特點,從而讓幼兒真正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2.組織家園合作的音樂教育,拓展教育空間

家長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幼兒大多數的行為方式和思維認知方法都與家長的教育和指導有關,然而,部分家長未能認識到自己在幼兒音樂學習中扮演的角色,缺位于幼兒的音樂教育,這不利于幼兒音樂素養和音樂文化意識的形成與發展。為此,教師在推動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將家長角色引入音樂教育之中,組織開展家園合作的傳統音樂文化教育活動,能夠拓寬幼兒的學習空間,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幫助幼兒學習理解傳統音樂文化內涵,助力幼兒成長。

舉例說明,在音樂課上,教師可在幼兒入園后通過微信群等渠道說明幼兒在音樂教學中的所見、所學,引導家長利用家庭音樂設備播放民間傳統歌謠,營造音樂氛圍,增進幼兒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由家長為幼兒講述歌謠詞句含義,讓勤勞勇敢、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等優秀品質滲透到幼兒的思想認知之中,為幼兒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為保證幼兒音樂教育質量,拓展教育空間,教師還可組織家園聯合教學指導活動,教師在課上定期帶領幼兒學唱民族歌曲、學跳民族舞,并將教學視頻通過信息技術傳遞給家長,讓家長在課后與幼兒一同觀看教學視頻,總結幼兒在唱、跳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幼兒在課后繼續進行練習。教師還可安排家長為幼兒講述傳統音樂文化背后的故事,如結合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唱詞講述楊排長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鼓勵幼兒學習戲劇人物身上不懼危險的堅強斗志和勇敢面對困難的頑強精神,利用趣味故事激發幼兒對傳統戲劇的熱愛,使傳統音樂文化滲透到幼兒的思想觀念之中。

此外,教師可定期與家長溝通,組織以傳統音樂文化為主題的家庭表演活動,或是家長與幼兒一同表演民族舞蹈,或是家長與幼兒合唱傳統歌曲等,教師負責指導。教師充分利用家園聯合開展音樂活動,能夠增進親子情感,深化幼兒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助力幼兒成長。

3.創建特色音樂活動區域,激發探究熱情

幼兒年齡較小,音樂知識對幼兒而言較為抽象復雜,難以理解,為避免過度灌輸音樂知識影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響應課程游戲化理念要求,在園內打造特色化音樂活動區域,以游戲形式設計幼兒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究樂器的用法,自主學唱歌曲和舞蹈,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

教師在音樂游戲活動區域中放入關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繪本書籍,方便幼兒快速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師將鼓、簫、笙、笛、鑼、號、鈸等相對易于上手的樂器放置在活動區域內,讓幼兒自主選擇傳統樂器,探索樂器的使用方法,滿足幼兒的自主探究需求。

區域游戲活動主張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探索的游戲場景,在活動中深化幼兒對音樂內容的理解,為此,教師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加入多媒體屏幕,滾動播放不同類型的傳統音樂,如戲曲、民族舞、山歌、童謠等,配合動畫,從視、聽兩方面刺激幼兒的感官,教師要觀察幼兒對各類傳統音樂文化的反應,鼓勵幼兒與動畫中的小朋友一同跳舞,或是用手中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建立以幼兒為主體的音樂教育活動形式,保證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以傳統戲曲文化為例,為讓幼兒了解戲曲文化的內涵,教師設計戲曲特色區域活動,幼兒自主選擇喜愛的戲曲服裝和道具,教師鼓勵幼兒模仿繪本人物,相互幫助穿戴戲曲服裝,營造趣味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自主觀看宣傳傳統戲曲的繪本,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戲曲形式,跟隨視頻模仿戲曲唱段。教師要積極與幼兒互動,結合互動內容創設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讓某位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愛的京劇道具,教師提問:“你能告訴教師你喜歡京劇的什么地方嗎?”幼兒回答:“喜歡在臉譜上畫畫?!苯處熢谝魳方虒W中臨時生成畫花臉的游戲活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介紹戲曲化妝習慣和歷史,還可以為幼兒提供各類戲曲妝容特點的視頻,循序漸進,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助力幼兒成長。

4.創設特色化音樂情境,豐富幼兒想象

音樂是情感的寄托,傳統音樂是旋律與情感相互交融的產物??紤]到幼兒的年齡較小,難以理解傳統音樂文化背后的情感內涵,為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音樂感知能力,教師在推動傳統音樂文化與音樂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結合音樂情感內涵創設情境,結合情境欣賞傳統音樂,通過音樂欣賞活動激發幼兒的正向情緒,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在創設特色化音樂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將傳統文化元素引入其中,營造多層次、立體化的音樂情境,通過情境調動幼兒的特定情緒,引領幼兒感受、理解情境中的多重內涵,促進幼兒成長。

以傳統音樂《蝴蝶泉邊》為例,歌曲風格具有鮮明的東方曲調特征,音調婉轉、回環,曲風輕松、歡快,曲調悠遠。為深化幼兒對曲調特征和歌曲情緒的理解,教師可以整合互聯網資源制作《蝴蝶泉邊》主題教學動畫,在音樂的伴奏下,一幅記錄自然山水、煙村風光的悠然景色展現在幼兒的眼前。教師結合情境引導幼兒思考樂曲情感內涵:“大家喜歡這首歌嗎?你最喜歡這首歌的哪里呢?”教師在與幼兒的互動中,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探究興趣,助力幼兒成長。

節奏韻律教學同樣是幼兒音樂教育的重難點之一,教師在體態律動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文化,通過民族舞蹈動作和民族樂器等要素創設游戲化情境,能夠讓傳統音樂文化成為韻律教材,從而深化幼兒對韻律活動的理解。舉例說明,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傳統童謠《數蛤蟆》《月亮歌》和《兩只螢火蟲》,鼓勵幼兒敲擊小鼓為童謠伴奏,比賽誰能夠最準確地為童謠伴奏。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分為兩組,第一組幼兒演唱童謠,第二組幼兒負責伴奏,教師做評委評判比賽結果,用游戲活動充實音樂教育活動,以此實現在演奏傳統樂器的過程中滲透傳統音樂文化。教師在游戲活動的間歇用小鼓伴奏演唱歌曲,并為幼兒講述小鼓樂器的來歷和制作過程,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傳統樂器形成初步的了解,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有力支持。

5.汲取傳統音樂文化思想內涵,完善教育教學方案

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融合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否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是否具備傳承與創新傳統音樂文化的能力?傳統音樂相關知識儲備是否充足?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融合進程。為此,教師在設計幼兒園音樂教學方案之前需要了解園內幼兒的年齡、學習情況、音樂基礎等基本信息,在把握幼兒特點的基礎上引入傳統音樂文化,設計出集傳統音樂欣賞、傳統樂器介紹、傳統音樂舞蹈為一體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內容,使傳統音樂文化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得到繼承與發揚。

考慮到部分幼兒教師本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有限,為此,學校應該在各個幼兒園內組織相關傳統音樂文化的集體培訓活動,或者聘請專業人員講解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歷史以及傳統音樂文化的思想內涵,為后續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素材和靈感??紤]到目前幼兒園內融合傳統音樂文化的音樂教學素材相對較少,為保證音樂教學質量,各個幼兒園應該整合教師力量,共同制作有關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學視頻,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打下良好的基礎。

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學模式尚未成熟,教師應在教學的同時將教學過程錄制成視頻,供其他教師觀看、分析,共同商討傳統音樂文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改善音樂教學方案,助力幼兒成長。

舉例說明,教師早期的教學課件以圖片為主,用圖片介紹傳統音樂文化及中國傳統樂器,這種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幼兒缺乏學習探究傳統音樂文化的欲望,對傳統音樂文化內容的印象也較淺。針對這些弊端,教師進行反思和總結后,重新改進教學方案,將圖片換為音頻和視頻,從而讓幼兒親身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幼兒對傳統音樂文化內容的記憶,從而大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為在新時期使幼兒園音樂教育擺脫教學內容固化和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的困擾,教師必須從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傳統音樂文化與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打造幼兒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和家長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將傳統音樂文化要素和幼兒園音樂教育有機整合,為幼兒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劉迪《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對幼兒教學的促進作用》,《戲劇之家》2021年第34期。

[2] 李延松《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作用》,《戲劇之家》2021年第14期。

[3] 陳鶴《兒童音樂劇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戲劇之家》2021年第8期。

[4] 李昱菲《優秀傳統文化與音樂教學的融合——以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為中心》,《遼寧高職學報》2021年第2期。

猜你喜歡
幼兒園傳統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我愛幼兒園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歡樂的幼兒園
老傳統當傳承
愛“上”幼兒園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