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2024-04-14 03:01蔣紅梅
關鍵詞:共育家園幼兒園

蔣紅梅

摘 要:在新時期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根據最新教育目標要求,自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時,教師應該善于在五大領域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以家園共育教育模式進一步強化傳統文化育人的成效。幼兒園與家庭各自承擔著自身的教育職能,若是教師能夠進一步開發與利用家園共育合作模式,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通過教育整合,為幼兒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學習內容,將會不斷促進幼兒教育工作取得創新發展。本文基于家園共育角度,論述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方式。

關鍵詞:家園共育 傳統文化 教育實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8

傳統文化歷經歲月沉淀,體現出古人的智慧與思想,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重要幫助。幼兒園通過實施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影響孩子的品格、禮儀、氣質以及思想等各個方面。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內容,教師應該明確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奠基階段,并通過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讓幼兒切實感受到我國文化的優秀與獨特,以此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在如今的基礎教育階段,傳統文化正作為一種育人資源被廣泛地融入教學目標之中,幼兒教師應該自覺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利用家園教育平臺,為幼兒學習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幫助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一、構建“家園共育”模式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發展,幼兒教育階段正逐步將“家園共育”教學模式作為教育的重點,同時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實際探索全新的運行模式與創新途徑,以便發揮出“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應用優勢,為幼兒學習成長提供良好的平臺,通過有針對性且合理的教育指導,教師能夠幫助幼兒全面健康成長。詳細來說,在新時期幼兒教育建設改革工作中,教師基于最新教育理念并結合現實教育經驗,致力于探索“家園共育”教學模式,在系統分析與構建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有效的教育價值,為促進幼兒教育創新發展提供有用的價值參考。

其一,有利于形成完善統一的教育理念,促使家園共育教學模式更加具有協調性。幼兒園在探索“家園共育”教學模式時,可以從幼兒教育指導原則與需求出發,積極聯系幼兒家長,通過向家長傳達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幫助家長在未來教育工作中自愿配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并以此達成統一的教育理念與目標,以便在幼兒園與家庭雙重教育結構的協調作用下,讓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能夠具體落實到各環節之中,保證此項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讓幼兒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支持與引導下健康成長。

其二,積極整合各項教育資源,拓展幼兒教育實施空間。在構建“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工作中,教師需要在組織幼兒教育活動與規劃方案的過程中善于整合利用現有的一切教育資源,善于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其提供有力的指導與幫助,促進幼兒善于學習,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同時,教師要進一步幫助家長認識并開發最新的教育資源,讓幼兒教育向著家庭教育有效延伸,以此有效發揮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與影響,同時在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當中保證幼兒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其三,通過豐富有趣的親子活動,教師能夠幫助幼兒身心健康成長?,F階段,幼兒正處于身心成長的初級階段,進入幼兒園中往往心懷抵觸,自愿配合教師學習活動的意愿較低。幼兒園通過進一步開發“家園共育”教學模式,能夠根據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親子互動活動,以此提升幼兒對幼兒園學習活動的認同感,幫助幼兒從家庭生活向著幼兒園生活完成過渡,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學習與生活態度,發揮出幼兒教育在孩子學習成長中的綜合教育成效,以便為幼兒今后的全面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在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教師通過積極探索并發揮出“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應用價值,能夠幫助幼兒在各項學習互動環節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與魅力,在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為幼兒學習成長提供良好的平臺。

二、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依據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幼兒教育正在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需要適應時代發展步伐,更新完善教育理念與方法,提高幼兒教育成果,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之中,以便適應時代教育發展需要。

1.傳統文化適應幼兒身心成長規律

教師可以根據教育所需對幼兒進行具有啟發性的教育指導。在日常的學習積累中,幫助幼兒逐漸掌握情感認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F階段的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對于一切有趣的事情充滿了興趣,根據幼兒的這種天性,游戲教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在帶領幼兒進行一日活動當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融入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內容,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以此培養幼兒的學習參與興趣,以符合現階段幼兒身心成長的教育方法展現出來,利用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進一步健全幼兒的人格。

2.傳統文化契合幼兒教育內容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傳統文化中包括諸多的經典作品,如古詩詞、蒙學經典、民俗藝術等。以國學典籍來說,最經典的書籍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將其應用于幼兒教育管理工作中,在禮儀行為規范與思想道德啟蒙等多個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這些都是教師在未來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中能夠應用到的有利教育資源。在民間藝術領域,各類傳統節日與古人的生活理念習俗息息相關,教師通過將傳統文化節日引入幼兒教育工作中,與幼兒一道共度佳節,在逐漸向幼兒普及傳統節日與民間習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幫助幼兒在內心繼承與發揚傳統優秀文化的理念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心。蒙學教育典籍內容多以對偶與韻語為主,在朗誦的過程中富有韻味,與當前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相符合,幼兒通過朗讀,能夠進一步學習了解傳統文化。

三、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意義

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通過向幼兒教學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能夠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幫助幼兒在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下健全自身人格,以便為其今后學習與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不管是幼兒還是家長,都應該高度認識到幼兒教育工作中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幫助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1.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幼兒多為獨生子女。一些孩子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缺乏對親友的感恩之情,同時未能形成一定的自我約束意識與能力,不利于其今后的學習成長。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解孔融讓梨、愚公移山等傳統經典故事,通過讓幼兒朗誦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作品,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規范個人行為,以此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意識。根據現代心理學研究,幼兒階段正是人腦發育速度最快的時期,孩子有著非常出色的記憶力,教師根據幼兒的身心成長特征展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讓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與合理性,能夠為幼兒今后全面學習成長打下基礎。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幼兒能夠懂得如何待人接物,遵守各項規范,進一步提升德育教學成果。

2.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理念,在各項教育環節中有效融入各類文化,能夠提升幼兒的文化意識。傳統文化內容上包含各種體現優秀美德的經典故事。學習能夠提升幼兒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幼兒形成文化自信。個人健康成長不僅有賴于知識素養,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后者對個人未來成長的影響至關重要。幼兒階段正是孩子思想啟蒙的最佳時機,在該階段,幼兒通過學習了解能夠初步建立與外界事物的認知與聯系,在信息的接收過程中學會理解與加工,并最終形成自身的思想認知與價值觀念。將傳統文化應用于幼兒教育工作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3.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隨著現代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且精細,各行業與領域之間的融合與聯系更加緊密。在教育方面,教師需要關注孩子日常的人際交往與對外關系。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應用,各種智能設備的使用者更加趨于低齡化,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過度使用智能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際交往。教師在幼兒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當根據當前幼兒的學習成長需求,有意識地融入與待人接物相關的傳統文化故事,幫助幼兒學會與人溝通,掌握基本的交往禮節。

四、家園共育下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1.體驗文化背景,感知文化情境

教師可采用直觀法、情感陶冶法為幼兒創設出符合其情感需求的活動情境,以此幫助幼兒獲得全新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學習活動當中發現傳統文化的優勢與長處,從而樹立民族自豪感。當幼兒對傳統文化充滿興趣后,幼兒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對傳統文化加深理解與記憶,引發幼兒強烈的情感共鳴。在提問中,教師可主要以描述類的問題為主,問題的中心思想緊密圍繞“是什么”展開,如通過視頻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第二層問題在設計過程中則偏向于思考,帶領幼兒動動腦筋,問題的中心思想主要以“為什么”為主。如,端午節當天,為什么要食用粽子?而第三層問題在的中心思想主要圍繞“怎么樣”為主,如:“假設自己是一名導游,你該如何向游客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呢?”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普遍集中于4到6歲,在該年齡階段,幼兒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了解教師設置的游戲規則與探討主題,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具有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所以,在教學實踐環節,教師就可以將上述教學活動應用于大班、中班之中,為幼兒制定學習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2.實踐活動,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在傳統的幼兒園與家庭教育之中,教育形式往往側重于“說教”的形式,對于語言學習理解能力尚處于初級階段的幼兒而言,教育效果非常有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為幼兒提供接觸體驗的良好機會,促使幼兒真正理解與接受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并非僅限于書本教材之中,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傳統文化的影響。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學習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深入發掘適合當前幼兒學習的傳統文化內容,以便在家園共育模式下有效開展此項工作。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孩子的年齡認知特征,設計科學合理的家園共育教學活動,在教師與家長的帶領幫助下,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成長的平臺與機會,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幫助幼兒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重陽節當天,教師可以聯系幼兒家長帶領孩子共同參加“重陽佳節,共讀經典”的親子活動,同時在家長的帶領下,讓幼兒深入社區敬老院,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端水、送報紙與老人聊天等。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通過觀看電視當中關于重陽節的相關內容,讓家長與孩子一道學習了解重陽節的歷史,了解重陽節當天民間的各種文化習俗,如登高望遠、祭神祭祖、佩戴茱萸等。此外,家長應該帶領幼兒學習了解新時期慶祝重陽節的意義,在社會參與與實踐當中,幫助幼兒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賦予傳統文化全新的時代氣息。當然,幼兒園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身心成長特征與需要創建豐富的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同參與到傳統文化游戲活動之中,如跳房子、丟手絹等,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主動探究。同時,學??梢赃m當引入親子活動游戲,讓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幫助家長了解最新的幼兒教育理念。

3.藝術課程,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藝術

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依托民間藝術與文化。所以,幼兒園在開展藝術類活動時就可以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聯系家長,并發揮出家庭教育的優勢。例如,一些孩子家長本人就是民間藝術家,教師可以通過言傳身教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民間傳統文化。幼兒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尋訪民間藝人,欣賞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品,幼兒園可以開展專題講座或是藝術示范等相關活動,對孩子展開文化藝術專項教育活動,給予幼兒了解文化藝術的機會,以此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例如,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時,可以為幼兒講解青花、刺繡、國畫以及書法等傳統文化藝術。這些元素在現代家庭裝飾當中被應用其中,能營造出一種傳統文化氛圍。所以,教師在開展幼兒藝術教育活動時,幼兒家長應當學會以身作則,親自為孩子講解青花瓷與其他陶瓷存在什么區別,在發現幼兒的優點時,家長應該不吝贊美之詞,對孩子表示贊許。當然,家長方面也應該樹立學習傳統文化的意識,陪伴幼兒共同學習成長,在內心深處感悟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單獨設置民間文化活動藝術區。以剪紙區為例,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解傳統剪紙藝術,根據當前的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帶領幼兒一同參與到剪紙活動之中,在剪紙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將幼兒的剪紙成果放在剪紙區進行展覽。又如,教師還可以設置益智區,教師帶領幼兒探索各種民間樂器。以及觀看傳統文化藝術表演等。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教師幫助幼兒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意蘊豐富。在幼兒教育活動當中,幼兒教師應該進一步構建完善的家園共育教育機制,發揮出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價值,不斷創新豐富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學習成長,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幫助幼兒主動學習傳統文化,促進幼兒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靜《家園共育視角下以傳統文化緩解小班幼兒過度依戀行為的策略研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3期。

[2] 孫珺《家園共育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行動研究》,《讀與寫》2020年第35期。

[3] 劉鐸《談家園共育中如何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學》,《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歡
共育家園幼兒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愛“上”幼兒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