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現狀與策略研究

2024-04-14 03:01丘文金
關鍵詞:閩西幼兒園資源

丘文金

摘 要:地方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助于激發和豐富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有助于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筆者走訪閩西地區9所幼兒園,通過問卷與訪談法對124名教師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閩西地方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育融入中存在認知淺層化、內容同質化、形式單調化、主體單一化等問題。為提高地方傳統文化的融入質量,筆者認為應立足閩西,深度挖掘適合幼兒的本土資源;聚焦體驗,運用環境創設、區域游戲等多樣途徑與方法融合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多元協同,完善“家—園—社”共同開發與評價機制。

關鍵詞:地方傳統文化 幼兒園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62

2017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2018年,《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各地要支持引導幼兒園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2021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分別指出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幼兒切實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建設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幼兒園課程具有傳遞社會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地方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幼兒園課程資源。閩西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福建省重點僑區、林區、礦區和旅游區,蘊含豐富的地方傳統文化課程資源,教師將豐富的地方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教育是閩西幼教改革的必經之路。

一、地方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教育現狀

筆者實地走訪了閩西市區5所幼兒園、縣城4所幼兒園,其中7所公立幼兒園,2所私立幼兒園,并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其中124名教師進行地方傳統文化融入現狀調研,調查發現大部分幼兒園教師來自閩西本地,會說家鄉話,體驗過跳采茶燈、戴過巧頭,看過老一輩制作花燈,在節日時聽過戲曲,吃過龍巖花生,教師對這些地方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其中3所幼兒園正在嘗試構建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園本課程。教師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潛在情結、幼兒園的重視作為發掘閩西地方傳統文化的內驅力不斷推動地方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中的融入,但在具體實施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幼兒園地方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認知淺層化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閩西幼教緊跟“課程思政”的改革浪潮,但由于教師專業素養不足、缺少相關培訓等因素,逐漸顯現出教師對于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認知理念較為表面、狹隘,缺少對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內涵與價值的深入思考等問題。通過問卷與訪談發現,大部分教師高度認可地方教育的重要性,在價值認知上,部分教師片面地將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聚焦于幼兒德育與美育,缺少對幼兒全面發展、教師專業提升、幼兒園軟實力發展、地方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多方面、多層次的價值探究。也有教師對傳統文化教育持質疑的態度,認為傳統文化在文化類型、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方面表現出的消極因素,會對教育的和諧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傳統文化中的“保守意識、群體意識、內省觀念、經驗主義”等思想會制約教育個體性、邏輯性的發展。

(二)幼兒園地方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內容同質化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與實地觀察等方式全面感知了教師開發利用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主要資源類型。閩西地方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不僅擁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多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眾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還有眾多名人故居、旅游勝地資源。但由于幼兒園搭建平臺不足,幼兒園管理者和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地方傳統文化教育價值,教師缺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搜集和開發資源,各幼兒園開發利用地方傳統文化重合度較高,85.71%幼兒園聚焦選擇閩西漢劇、采茶燈等藝術與特色技能文化,出現全區幼兒園、小學階段“采茶燈”現象。許多適合幼兒園但未被開發的地方傳統文化被遺漏,例如客家土樓營造技藝、雕版印刷技藝、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游大龍、走古事、花燈)、永定萬應茶制作工藝、長汀公嫲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眾多幼兒園中鮮見身影,閩西客家春耕習俗(百壺宴、犁春牛、作大福)、客家木偶戲、連城宣紙制作技藝等文化資源更是在幼兒園隱身??傮w上,幼兒園未能最大化結合地域特色開發利用地方資源,幼兒園課程內容呈現同質化現象。

(三)幼兒園地方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形式單調化

由于幼兒園投入資金不足,缺少地方傳統文化培訓和交流活動,教師未能結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利用地方資源靈活地進行活動設計。部分幼兒園邀請龍巖漢劇傳習中心演員們入園表演,組織參觀咸酥花生工廠、名人故居、沉缸酒博物館等活動,但存在活動過程流于形式、過于枯燥等問題,無法加深幼兒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認識。出于安全、教師精力不足等原因,較多幼兒園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場地局限在園內。如此一來,閩西本地豐富的地方資源的教育功能便難以充分發揮,幼兒無法切身感受本地文化的美。

(四)幼兒園地方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主體單一化

大部分幼兒園在地方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過程中未充分體現幼兒主體地位,家長、社區的參與度較低。根據訪談了解到,教師為了減輕工作負擔,在開展活動期間,教師會習慣性地從幼兒園及自己的角度設計活動內容,忽視與家長、社區進行互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導致地方傳統文化的融入效果受到限制。大部分幼兒園與社區未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無規范的合作流程,無專門的對接人員,在運用閩西當地社區資源時,表現出隨意性和盲目性。而在進行活動評價與反思時,幼兒園同樣傾向于園內教師、管理者評價,忽略家長、幼兒、社區工作人員的參與。園外活動結束后大部分幼兒園與社區雙方未進行反饋溝通以提高活動質量,只是等下一次活動開展前再次聯系社區工作人員溝通場地、時間事宜。

二、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策略

(一)立足閩西——深度挖掘適合幼兒的地方傳統文化資源

地方傳統文化是重要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地方傳統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有助于培養具有本土意識的個體,促進本土社會的內在發展。教師在開發與利用過程中應以“立足閩西”為根,從閩西地方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積極開發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并不意味著讓幼兒全盤接受地方傳統文化,在這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地方傳統文化素養和課程開發能力,根據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合理選擇與完善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內容,創新運用方式。

例如,教師利用連城雕版印刷技術開展篆刻相關活動,結合幼兒生理特點,用改良的挖耳勺代替尖銳道具,用油泥代替堅硬的木頭、石頭,創新操作模式;選擇曲調優美,節奏鮮明,富有童趣,音域范圍適合幼兒演唱的龍巖山歌《曲四》,結合幼兒此前有學唱《農場音樂會》的歌唱經驗,把龍巖山歌《曲四》改編成《農場猜謎歌》。除此之外,還可運用《伯公燈》《壹元公債券》等,等地方特色文學藝術作品,東肖舞獅、連城青獅、新羅巧頭、萬安竹貫花燈、走馬燈、客家十番音樂、樹葉吹奏技藝等地方技藝開展故事表演活動與藝術欣賞、體驗活動。

(二)聚焦體驗——多樣途徑與方法融合地方傳統文化資源

閩西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多樣,幼兒園應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本位,把握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的學習特征,立足幼兒興趣與教育實際,積極探索閩西地方傳統文化課程資源在幼兒園中開發與利用的有效途徑。

1.以課程開發為主線,整合課程資源

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可以建立線上課程資源庫。調查發現,大部分幼兒園教師間缺乏互研反思,未制定系統的教育目標,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內容較為零散,未形成完整的主題脈絡。地方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中的系統化呈現可以借助《我愛家鄉》《多彩中國》等主題,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閩西地方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的系統化開發應以課程資源的整合為基礎。示范性幼兒園可先行組織骨干教師帶領年輕教師組建課題組,后帶動全閩西地區共同建立地方傳統文化學習共同體,共同搜集與開發閩西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在收集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局限,除了實物資源外,圖片、音頻、視頻也是重要的資源,同時要注意資源的整理編排和補充更新,強化對閩西地方傳統文化的數字化保護。

2.以環境滲透為支撐,滲透地方傳統文化

教師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入環境創設中,既能充分利用好幼兒園的空間,創建本土化建設的大環境,又能讓閩西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提升對閩西地方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同時,幼兒園可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園所環境,根據主題內容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創設具有游戲化、情境化、教育化的環境,布置地方傳統文化長廊。例如,教師運用走廊墻面介紹閩西漢劇相關知識與形象。根據長汀縣“八喜館”及新羅傳統喜事習俗,創設“喜慶苑”主題活動長廊,將龍巖人訂婚、結婚、滿月、成人禮、搬家等習俗布置在主題墻中。

3.以區域活動為抓手,推動幼兒參與

地方傳統文化與區域活動的結合,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在游戲中體驗地方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地方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的融入可以區域活動為主要抓手。地方傳統文化融入區域活動可多角度出發,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音樂、閱讀、表演等形式,豐富地方傳統文化在區域活動中的融合方式。實驗幼兒園“喜慶苑”主題活動長廊,不僅將閩西訂婚、結婚、滿月、成人禮、搬家等習俗內容布置在主題墻中,還投放相應的材料,讓幼兒體驗與制作滿月、成人禮等需要的“巧頭”,“巧頭”是龍巖人一項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載體,是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包括剪紙、做花枝、做梅花等手工活動,幼兒根據自己制作的“巧頭”自發開展角色游戲,能夠在游戲中體驗地方傳統文化。

4.以特色活動為契機,深化活動內涵

地方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特色活動為契機,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專題性體驗與教育活動,運用參觀、談話、游戲、表演、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感知地方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將長汀地區元宵節“走古事”習俗、五獸拳、采茶燈的抓蝴蝶與采茶、伯公燈運送情報故事、趣味野戰、舞獅等內容與動作發展相結合,開展特色親子運動會。教師圍繞幼兒園閱讀活動開展經典童謠朗誦會,以龍巖童謠為主,如《月公公》《羊仔咩咩》,龍巖童謠是具有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朗朗上口的歌謠。它記錄了龍巖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讓幼兒能夠在學習本地方言的同時接收各種經驗、知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師還可以舉行非遺文化體驗活動,將采茶燈、龍巖山歌等“非遺”傳承人請進幼兒園,幼兒園邀請家長、社區人員共同參與,體驗地方傳統文化,從而進一步發揮幼兒園的文化傳承作用,深化活動內涵。

(三)多元協同——完善“家—園—社”共同開發與評價機制

調查發現,56.8%的教師認為地方傳統文化開發與利用缺乏相應的經費、人力與物力支持,大部分幼兒園未有專項撥款。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自身,家長、社區也是開發主體,當地政府需進一步加大政策與經費支持,幼兒園需進一步提高家長與社區參與度,共同開發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家長與社區工作人員需轉變思維,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并給予反饋。

幼兒園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不局限于園內場地,舊居舊址、各種博物館、漢劇傳習中心都是活教材。閩西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幼兒園可以就近選擇,不僅安全便利,更重要的是依托當地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更具有親切感、可信性、感染力。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社會對于地方傳統文化愈發重視,如龍巖市博物館還積極探索“非遺”展示傳承基地建設,創造性地以“讓孩子從手機里走出來”為主題,在館內設立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土樓營造技藝體驗區、國家級非遺項目雕版印刷體驗區等十多個項目。這都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社會資源,但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要有目的性與計劃性,要安排專門的對接人員緊密溝通,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理、具體的運行機制。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需體現雙向評價,深度合作,在開展參觀活動前,教師可與社區工作人員商討活動內容與開展形式,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積極與相關工作人員交流反饋活動效果。在經費的支持下,幼兒園可充分利用社區人力物力資源,可以與社區戲劇團、龍巖市文化館等機構合作,邀請龍巖山歌傳承人“山歌皇后”郭金香教師、巧頭傳承人鄭笑容教師、五獸拳第四代傳承人張榮先師傅、萬安花燈手工藝人鄧忠祥、羅生成等專業人員入園為幼兒和幼兒園教師提供專業引領。

綜上所述,地方傳統文化富含的獨特價值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需進一步解決開發主體較為單一、內容與形式單調的問題,以“立足閩西、兒童為本”為根本思想,從閩西地方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始終秉持以“兒童和游戲為中心”的理念,遵循興趣、多元、體驗的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提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與幼兒園教育融合的廣度與深度,培育全面發展的閩西幼苗。

參考文獻:

[1] 姜黎《幼兒園地方傳統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個案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22年碩士論文。

[2] 張濤《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為例》,西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3] 林虹《地方傳統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學前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閩西幼兒園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我愛幼兒園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歡樂的幼兒園
走近“紅色閩西”主題采訪
資源回收
閩西燈籠點燃鄉村狂歡
愛“上”幼兒園
閩西山區藝術扶貧的“她力量”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