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探索

2024-04-14 05:30康乃琴
關鍵詞:信息技術傳統課堂

康乃琴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仍散發著無限光彩。對于中職生而言,了解傳統文化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家國情懷,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如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成為當下教師研究的熱門話題。教師應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以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內心,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沐浴文化的陽光,領悟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關鍵詞:傳統文化 中職教育 信息技術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7

教師身上擔負著為國育人的重任,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使命,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弘揚,教師應跟上時代的步伐,重視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將其融入課堂上,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打破學生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障礙,讓學生暢游在文化的海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與意義

傳統文化作為國之根本,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文學經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時,首先,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華,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思想、價值觀念,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其次,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意識,以意識規范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三,可以完成弘揚傳統文化的任務。在新時期下,帶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價值內涵,增強文化的影響力,促進文化的發展。第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人際關系,減小學習壓力,促進身心發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最后,教師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傳統文化是國家的靈魂,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自覺加入文化傳播的隊伍當中。

二、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歷史的結晶,是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不僅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教師將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課程相融合,首先,可以拓寬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增強傳統文化的覆蓋面,將傳統文化以多種形式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了解欲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傳統文化,可以提高教學的深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其次,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在信息技術的帶動下,傳統文化走進課堂,教師將現代科技與文化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不僅知道麥當勞、日本動漫,更懂得忠孝仁義、四書五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傳統文化,挖掘文化的價值,由淺層欣賞過渡到深層學習,吸取文化營養,關注古人智慧,尊重多種文化,實現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的目標。

三、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方法

1.將傳統文化素材融入信息技術教學主題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備課階段要明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基礎,設置不同的主題,在教學時圍繞主題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帶領學生展開學習。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素材引入到教學主題當中,通過二者的巧妙結合,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引領下展開對知識的探究、運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遷移,而且可以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實現文化育人,提高學生的歸屬感、自豪感。

首先,教師可以發揮主題的引領作用。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Photoshop書籍裝幀”時,可以圍繞主題在教學之前向學生展示《西游記》《三國演義》等書籍的裝幀效果圖,并配以與之相匹配的音樂,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

其次,教師在結合傳統文化設計主題時,應以教材為基礎,保證傳統文化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保證教學大方向不發生偏離。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word圖文混排”時,可以設計“詩詞大會”的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對一些詩詞、詩歌進行編輯。在編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感受詩文的韻律美,將文化美與科技美相結合,實現以美育人。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ppt制作”時,可以給學生設計“百善孝為先”的主題,學生以文字、視頻、圖片等方式展現自己對“孝道”的理解,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做人的道理,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在制作ppt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從靈魂深處對學生造成積極影響。

最后,教師要發揮主題的促進作用,在課堂主題的推動下開展合作探究,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在課堂大主題的引領下,讓學生對各個小項目展開探究,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感受文化。比如,教師在進行“自制多媒體作品”教學時,可以為學生設計“夢回大唐”這一課堂大主題,并將其細化為不同的小主題,如唐朝背景介紹、唐朝詩人、唐朝典故、唐朝作品、人生感悟等,讓學生在合作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攻克不同的小項目,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理解、把握,將成品以PPT的形式進行展出,這既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研習,又完成了對知識的運用。

2.創設有關主題情景,進行信息技術新課導入

教師在將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時,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情景創設當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傳統文化主題情境,模擬真實的場景,讓學生代入其中。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傳統文化,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flash動畫”時,為學生創設主題“我喜愛的春節”。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短片“熱熱鬧鬧過春節”,以視頻帶動學生巧妙入景。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學生對此也十分熟悉,教師利用春節可以快速搭建起知識與生活的橋梁,讓知識更為貼近學生,教師可以結合視頻詢問學生:“在同學們的家中,春節期間會有哪些習俗或者哪些活動呢?”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有的學生分享了他們一家人會一起包餃子,有的學生分享會穿新衣服。教師便可以趁此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看來同學們的春節真是多姿多彩,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利用flash制作動畫,讓更多的人看到春節的色彩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動畫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在進行“動作補間動畫”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個小女孩在家里端著餃子上桌的場景。在學習“逐幀動畫”時,可以向學生展示禮花綻放的過程。在學習“引導線動畫”時,教師可以展現一個小男孩在家中拖地的場景。通過不同的動畫形式,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促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提高教學效果。

3.構建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體驗傳統文化

在明確教學主題后,教師要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逐步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圍繞傳統文化學習相關知識,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創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會有所不同,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性,在設計任務時要注重任務的層次性,層層遞進、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圖文編輯”時,可以融入傳統文化,設計“‘百年風華宣傳手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三項任務。任務一:理論提煉,教師可以通過微課、ppt課件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圖文編輯的操作技巧和方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建立初步認知,夯實理論基礎。任務二:動手實踐,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進行上機操作,熟練基本操作。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多和學生互動,幫助學生及時答疑解惑。在練習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指定一名學生進行操作演示,并結合該學生的操作對需要注意的事項、細節進行點評,引起學生的重視,提高學生的熟練度,巧妙化解重難點。任務三:能力拓展,教師可以在這一環節中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利用圖文編輯每人設計一個宣傳手冊,向大家展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來,經歷的關鍵歷史事件,充分描繪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展現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主題重點,深化主題內容,靈活排版編輯。在這個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對學生能力的拓展。在學生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經驗,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4.進行課后作業布置,幫助學生進行任務延伸

作業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復習、鞏固、運用。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作業的延伸,結合課堂教學,避免內容的重復,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拓展。教師在作業環節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同步提升,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塑造健全人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Photoshop圖層蒙版”后,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為學生布置以下三個作業。作業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搜集多張具有中國風的海報設計圖,讓學生分析海報中有哪些元素,有什么特點,哪部分運用了蒙版功能,好在哪里。任務二:教師可以開展“為自己代言”作業活動,讓學生深度剖析自我,分析自己的外貌、性格等,結合課堂所學,設計一張名片。任務三: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幅有關學校國慶活動的宣傳單,結合自己對國慶節日的理解,以學校事實為依據,設計主題分明、構圖合理的海報內容,真正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海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挖掘潛能,達到教學目標,更可以滲透德育,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愛學校、愛祖國的情感,實現情感教育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任意選擇兩項作業進行完成,保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5.組織有關主題活動,鼓勵學生深入了解文化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將教學重點放在課堂上,同時也要重視實踐活動的價值。教師要打破課堂教學的困局,帶領學生親身體驗,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感悟文化,做到寓教于樂,學以致用。

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參觀,感受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中的應用。在參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MR、VR技術向學生展示虛擬、立體的傳統文化,為學生提供個性的享受空間,加強學生與傳統文化的互動。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學生可以采用觸摸屏的方式對文物進行查閱,增強了文物的可觀性,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讓學生感受先進科技與古老文化的碰撞,讓文化在新時期散發生機與活力。

其次,教師可以聯合學校開展“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技能競賽”,發揮本土資源優勢,讓學生進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電腦藝術設計,如家鄉名勝古跡、家鄉文化、家鄉歲月等,讓學生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家鄉文化內涵,提升信息素養。學生在完成任務后進行評選,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出,進一步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最后,教師可以將新技術與古詩詞聯姻,在班級里開展“二維碼里的詩詞”活動。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各個角落設計一些二維碼,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尋找“二維碼寶藏”進行掃描,將掃描出的字拼成一句詩詞,并將詩的題目、作者、詩句全部補充完整,交給教師,在規定時間內答出詩句數量最多的選手獲得勝利。通過這種時尚新穎的活動方式,教師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又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的跨學科融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沉浸在詩意世界里,增強對詩詞的理解,還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打造出友愛、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為將來開展活動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就如一座寶庫,等待著人們去發現、探索、挖掘。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課程的優勢,以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傳統文化的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活動中累積、感悟、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將傳統文化融入信息技術課堂上,同時也是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覺擔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明確前進方向,助力傳統文化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建《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如何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年第27期。

[2] 韋蘭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探討》,《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年第12期。

[3] 劉慶喜《計算機信息技術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發展》,《中國民族博覽》2022年第7期。

[4] 孔令領《傳統文化注入中學信息技術課堂實效性探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022年第4期。

[5] 李珉《新媒體語境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學傳播與嬗變》,《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傳統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美在課堂花開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