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視域下新商科高技能人才培養創新實踐

2024-04-14 12:06韓明珠藍少鷗
江蘇商論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技能職教產教

韓明珠,藍少鷗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近年中國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技術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以適應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的現狀。 但由于人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導致高技能人才不夠用和不適用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隨著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商科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的創新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校企共同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勢在必行。產教融合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同時,高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也要求產教融合。 職業院校要想著力解決學生就業問題, 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要求,就必須優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

一、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高技能人才是技能型社會建設的關鍵主體,也是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人力和技能支撐, 但目前高技能人才培養在專業設置、培養機制、社會認可度和質量評價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不匹配

一是專業布局與產業結構不匹配。 新技術革命和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催生大量的新崗位、 新需求,但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動態調整遠遠落后于區域經濟產業變化。 二是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不匹配。 一方面是部分技能人才供給過剩,如浙江省高職類財會畢業生已遠超社會需求;另一方面是部分技能人才的大量短缺, 無法支撐區域產業需求。據測算,2025年農產品年網絡零售額將超過1800億元,農產品上行電商人才缺口為78.75萬人;又據測算,2025年浙江省智能制造領域人才缺口為32.57萬人,而2021年高職院校畢業人數才13.4417人。 三是技能人才水平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不匹配。高質量發展階段,區域產業對技能人才職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多數職業院校專業內涵建設乏力,培養方案過時,校企合作不深,缺少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成長環境,技能人才水平不足以支撐區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缺乏成熟的產教融合運行模式

一是合作關系不緊密,缺乏牢固、黏合性高的組織平臺作為合作陣地。 二是“權責利效”不對等,缺乏基于“契約”約束的利益均衡保障機制。 三是合作運行效度低, 缺乏高效的運行約束與保障機制。四是合作模式陳舊,缺乏創新性、前瞻性的系統化整體發展規劃。 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與調整時,產業界和企業界的參與、指導力度不夠。 雖然2019年浙江省首批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有107家,2021年又有112家單位納入浙江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名單,但在實踐過程中,卻難以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的互動往往徒有形式。 企業考慮到投入產出問題,在不能從中獲得優惠,且無政策制度約束和相關部門監控調節的情況下,不愿聯合培養技能人才,成熟、可推廣應用的產教融合模式極為缺乏。

(三)社會對技能人才認可度較低

一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尚不完善。 浙江省有高職???8所,本科職教只有2所,招生規模太小,學生成長成才上升渠道不暢通等,成為阻礙職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 盡管教育戰線堅守職普比要大體相當,浙江省還遴選了17所高職與14所本科院校聯合開展43個普高專升本試點,拓寬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但社會對技能人才依然存在偏見。 二是學生和家長對職教的認可度低, 只要能選擇普通教育,就不愿選擇職業教育。 根據《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從2020年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要從321.8萬人增加到400萬人, 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 三是用人單位認可度底。 部分企業招聘時以本科學歷為門檻,拒收職教畢業生。 四是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的資金投入差距不斷拉大也是重要原因。 五是缺乏科學有效的產教融合評價機制。 因受重知輕技、重普高輕職教等傳統觀念影響,目前還沒有較為成熟的評價機制。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路徑建議

(一)完善專業布局動態預警機制,為區域經濟賦能

一是通過產教融合的模式引領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立足區域,從“技術-產業-就業-教育”的結構順序來分析產教融合供需情況, 使專業規模與區域經濟需求相匹配。二是變革產教融合的實踐機制。在傳統的“政企?!比菪Y構之上,構建“教育-市場-政府-中介組織”的協同治理格局,并建立省級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務平臺,形成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制度,每3年發布行業市場人才需求預測報告,促進校企需求精準對接。三是建立區域性的產業研究院, 在產業經濟和學校辦學之間搭建信息溝通和利益共享的平臺, 及時指導職教改革,提升校企雙方的內生動力。四是加大職業教育服務小微企業的力度, 浙江省小微企業占90%以上,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在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中向小微企業適當傾斜, 鼓勵職業院校與小微企業深度合作,提高技能人才服務小微企業的水平。

(二)完善產教融合靈活運行模式,為產業發展賦能

第一,構建產教融合運行平臺。 政府牽頭,由教育部門、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共同建立職教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宏觀決策、校企合作規劃等事務;搭建強有力的科技研發平臺。 第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辦學。 建立省級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平臺,并建立相應制度,如專業教師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每年不少于1個月, 鼓勵企業設立產教融合獎學金,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第三,提高職業教育對產業的服務質量,開展產教融合典型案例的征集、推廣與應用。 第四,健全激勵機制,學??蓮男F蠛献髦蝎@得相應報酬并按規定自行分配,鼓勵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開展產教融合示范企業建設,對深度參與校企合作,成效顯著的企業,予以表彰和相應的政策支持。 縣級以上財政、教育部門在分配安排職業院校生均經常性撥款以及相關專項經費時,涉及辦學績效因素的,要把實習管理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三)完善技能人才發展環境,為技能發展賦能

一是加大向高技能人才傾斜的政策力度。 參照本科院校加大對職業院校的經費投入,提升技能人才在招聘、落戶、職稱評審等方面的待遇水平,如在公開招聘中對職業技能等級有要求的崗位,通過適當降低學歷要求等方法,增強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 二是構建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環境。 特別是政府部門要加強重視, 省市領導要多關注職教,如開展各地市主要領導實地走訪職業院校專項行動,新聞媒體和職業教育有關方面應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公益宣傳,弘揚工匠精神,讓“崇尚一技之長”的理念切實成為社會風尚和自覺行動。 三是構筑更多高技能人才的展示平臺。 多組織職業技能競賽,為高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的平臺,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并為獲得相應榮譽的高技能人次提供與科技人才相匹配的激勵。

(四)完善產教融合評價體系,為人才質量賦能

一是要明確產教融合監督考核的基本原則,在設計監督考核方案時應全面兼顧各方主體的利益,確保它們在評價體系中的共存共融。 二是構建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對校企協同育人的過程進行監督,約束雙方的行為,促進規范發展,為高質量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創造有利環境,同時對校企協同育人的成果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優化方法,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是完善主體多元化與方法多元化的監督考核辦法, 完善政府、企業、行業、社會和第三方等多元評價主體,突出社會和第三方評價的作用,根據不同考核對象與內容,采用過程評價、增值評價、調研訪談、數據分析等多種評價方法,結合主體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第三方評價等多個維度,保障產教融合評價結果的客觀全面與公正性。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在“雙高計劃”建設中,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人才培養主線,搭建了“職教集團”和“校政區域聯盟”兩個平臺,構筑了“校企合作學院、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創業基地”三大支撐體系,優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積極打造“重要窗口”新商科職教風景。

(一)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建設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加強與產業對接,創新產教融合模式,不斷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形成校企跨界融合與專業規劃建設互動機制,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提升職教資源匹配效益。 通過推進產業學院,構建校企研發團隊、組織科技攻關等方式加強專業建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

1.拓展合作學院平臺,保障職業人才需求。 一是拓展校企合作學院, 建設以校企專業共建為主要特征的產業學院,是實現校企跨界融合的主渠道。二是明確校企管理職權,開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辦學改革試點。 三是精準培育職業人才,調整電子商務、餐飲烹飪、旅游服務等相關專業及培養目標,助力浙江省信息產業、旅游產業等七大萬億級產業發展需要。

2.打造校內產學基地,增強服務經濟能力。一是提升校內產學基地, 拓展緊密型校企合作項目,著力引進電子商務專業群及相關專業方向的企業項目,鼓勵創辦大師工作室。 二是打造烹飪旅游品牌,充分發揮國家教學資源庫作用,為全國師生提供教學資源,承辦技能大賽,并積極參與杭州亞運會,創建烹飪旅游浙商院品牌。 三是校企職場文化建設,充分利用學報、“浙商企業家大講堂” 等宣傳陣地,傳承浙商企業文化,弘揚浙商創業精神。

3.運營社會組織平臺,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著力提升學校各專業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進行業組織積極參與產教融合建設試點項目,通過高技能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服務活動,在行業中發出更具權威的專家聲音。 一是構建商業經濟研究平臺,整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職業教育分會、浙江省商業經濟學會、浙江省商業教育研究會等社會組織平臺資源。 二是整合商業流通企業資源,發揮學校在中國長三角跨境電商職教集團、浙江省商貿業聯合會等組織中的作用,對接浙江交投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單位等相關資源,整合并配置到職業教育中,提升學校教育品位,創建商業教育品牌。 三是整合行業協會職教資源,對接浙江省形象設計協會等行業協會資源, 打通管理專家、行業技師、實踐基地教育資源,同時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政策資源和中國華僑中際文化交流基地等資源,積極開拓海外教育市場。

(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激活示范性職教集團功能

在國家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的基礎上, 浙商職院進一步加強改革創新。在省交投集團的領導和支持下,發揮職教集團推進政企行校多方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紐帶作用。

1.擴大校政合作聯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拓展校地戰略聯盟,借助政府強化服務。 借助各級政府部門的橋梁紐帶作用,構建商業流通領域“區域聯盟”體系,實現產業與專業的無縫銜接并深度融合。借助企業職教資源,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在社會培訓、 技術服務等方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統籌集團成員院校的專業布局、人才培養結構等,使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緊密對接,提高對區域發展的貢獻度。 構建科技研究團隊,推廣商業應用價值。 積極推進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工作,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合作型應用技術科研機構與科研團隊建設,提高集團成員院校的教科研水平。

2.產教對接校企融合,跨界協同創建品牌。組建混合制的學院,探索多元主體辦學。 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投資參股,實施職教產權主體多元化,建立校企合作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 依托研究機構組織,整合社會組織資源。 充分發揮省級商經學會平臺、學校研究機構作用,承擔商業流通技術應用開展課題,提升科技轉化水平和經濟效益。 緊扣浙商文化底蘊,開展校企文化合作。 以新時代浙商精神特征為引領,做好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浙商文化等項目的合作與傳承工作。

3.構建職教專業體系,培育技術技能人才。 工作職責對接課堂,企業崗位融入教學。推動集團成員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布局、課程體系、教育教學過程等方面的有機銜接, 集團成員院校共享精品課程資源。 對接區域特色產業,專業建設對接產業。 建立集團成員院校專業建設共商與協調機制, 依托成員院校建立共享性教學實訓基地, 促進人才培養與地方需求緊密銜接。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實施跨界人才共育。 結合行業企業緊缺人才需求,實施現代學徒制、委托培養、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為集團內成員企業提供更好的人才資源服務。

(三)定制行企人才需求,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度

1.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落實校企協同育人方案。建立現代學徒制管理制度,著力落實校企協同育人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模式的創新、評價機制的改革等工作。 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分工,完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 完善現代學徒制跟蹤管理制度,推進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形成企業與學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長效管理機制。

2. 增強產業發展適應性, 提升專業服務地方能力。吸納行業企業專家和一線技能大師共同設計研制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協商確定教學進程,共同制定專業標準、教學標準、崗位標準、行業標準、企業導師標準、質量監控標準等,以面向產業趨勢新設專業和研發培養資源。 同時,強化雙導師制隊伍建設,形成互聘共用管理機制,建立橫向課題研究、專業建設、員工及師資培訓等組合式激勵制度。

猜你喜歡
高技能職教產教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補齊高技能人才“短板”
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職教要做好迎接“慕課”挑戰的準備
職教中心“被托管”帶給我們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